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如何解读文本是一种全新的备课理念,是一条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努力的深入解读文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解读 方法 尝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材的解读对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
对于一篇课文,该如何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呢?
一、解读文章中特殊的句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关注“小”句子里的“大”文章
①修辞格在文章中的作用
●比喻:能使表达的事物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例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荷花》)
●拟人: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例如: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似或相同、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山水》)
●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又可以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例如: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例如: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能够提醒人们思考,有的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例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白杨》)
文章中的修辞方法还很多,我们教师在理解教材时要注意这些修辞的感染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为设计教学流程打下基础。
二、解读文章中特殊的语句表达、标点的运用,关注 “小”特殊中的“大”关键
●文章的表达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是这些种表达,但有的文章用一定特别句式就能反映不同的特点。
《桥》一课,完全是在用短句、短段写一件事,开篇在写黎明时的大雨,仅用了四个字,两句话:像泼、像倒。写出了雨水的“大”、“猛”、“凶”,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最后,洪水退去老太太的祭奠场面,也用了三个自然段,仅三句话:第一句: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第二句:她来祭奠两个人。第三句:她丈夫和她儿子。用了30个字的场面描写,语言极为简练,可我们却仿佛看到了:有人、有物、有表情、有心理描写、有令人为之动容的场景,更有一种精神在涌动,令人热泪盈眶,这种戛然而止的短句描写起到了令读者震撼心灵的作用,更增强了悲剧的色彩。这种句式与当时的紧张气氛浑然成为一体,达到了空前的效果。
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文章当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小学的文章当中出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惊叹号……基本的用法我们也都知道,但就有些用法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句子,仔细考虑作者这样的用法有何用意。例如: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检阅》)这五个问号把孩子们那种矛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章的课后问题,关注“小”问题中的“大”思路
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一般练习题所没有的功能。不少课后练习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只要认真钻研“课后练习”,了解编者意图,就能充分发挥“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触摸春天》这课的课后题: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再抄下来。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抓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看题的明线要求,先要读懂这句话,再理解带点词语,最后回到句子抄写。
再看题中隐含的意思:这是理解句子的两种方法,一是就是抓住句子中加点的关键词来理解;另一种理解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前文讲过安静能穿梭在花丛中,又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已经很神奇了,但她又悄然抓住了一只蝴蝶,对于一个盲女孩来说,能不成为奇迹吗?若不是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是小女孩对春天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拢住。这才算真正的理解这个句子了。
对于隐含的意思,学生在练习时不一定明白,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归纳、指导,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运用于实践,落实编者意图。
总之,对于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来说,教材解读的重要性毋庸质疑。语文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养成静心解读文本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解读 方法 尝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材的解读对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
对于一篇课文,该如何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呢?
一、解读文章中特殊的句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关注“小”句子里的“大”文章
①修辞格在文章中的作用
●比喻:能使表达的事物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例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荷花》)
●拟人: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例如: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似或相同、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山水》)
●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又可以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例如: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例如: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能够提醒人们思考,有的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例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白杨》)
文章中的修辞方法还很多,我们教师在理解教材时要注意这些修辞的感染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为设计教学流程打下基础。
二、解读文章中特殊的语句表达、标点的运用,关注 “小”特殊中的“大”关键
●文章的表达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是这些种表达,但有的文章用一定特别句式就能反映不同的特点。
《桥》一课,完全是在用短句、短段写一件事,开篇在写黎明时的大雨,仅用了四个字,两句话:像泼、像倒。写出了雨水的“大”、“猛”、“凶”,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最后,洪水退去老太太的祭奠场面,也用了三个自然段,仅三句话:第一句: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第二句:她来祭奠两个人。第三句:她丈夫和她儿子。用了30个字的场面描写,语言极为简练,可我们却仿佛看到了:有人、有物、有表情、有心理描写、有令人为之动容的场景,更有一种精神在涌动,令人热泪盈眶,这种戛然而止的短句描写起到了令读者震撼心灵的作用,更增强了悲剧的色彩。这种句式与当时的紧张气氛浑然成为一体,达到了空前的效果。
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文章当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小学的文章当中出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惊叹号……基本的用法我们也都知道,但就有些用法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句子,仔细考虑作者这样的用法有何用意。例如: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检阅》)这五个问号把孩子们那种矛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章的课后问题,关注“小”问题中的“大”思路
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它具有一般练习题所没有的功能。不少课后练习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只要认真钻研“课后练习”,了解编者意图,就能充分发挥“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触摸春天》这课的课后题: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再抄下来。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抓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看题的明线要求,先要读懂这句话,再理解带点词语,最后回到句子抄写。
再看题中隐含的意思:这是理解句子的两种方法,一是就是抓住句子中加点的关键词来理解;另一种理解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前文讲过安静能穿梭在花丛中,又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已经很神奇了,但她又悄然抓住了一只蝴蝶,对于一个盲女孩来说,能不成为奇迹吗?若不是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是小女孩对春天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拢住。这才算真正的理解这个句子了。
对于隐含的意思,学生在练习时不一定明白,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归纳、指导,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运用于实践,落实编者意图。
总之,对于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来说,教材解读的重要性毋庸质疑。语文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养成静心解读文本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