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控制工程投资,缩短建设时间,提高业主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工程预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经验,着重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分析和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程预算加强效率
1. 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落后,由于项目施工、设计以及监理为不同利益主体,而且缺乏统一的监管组织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各利益主体各自为战,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使得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无法进行综合管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工程进行招投标时,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合同,不惜背离实际准确的成本计算,极力压低标价,为后续施工埋下了资金短缺的隐患;而在工程施工阶段时,设计单位重设计轻成本的弊端凸显,往往出现频繁变更设计的现象,导致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建设单位企业在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往往与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1.2预算编制计算方法滞后。 当前缺乏高效快捷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各地造价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发布一些调整系数来进行弥补,这难以与国际通用的预算编制实物法接轨,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3工程建设设计存在漏洞 。在对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分析中,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建设单位并没有对设计工作予以相关的重视,设计单位也没有獲得激励措施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对设计方案没有进行优选和改进,同时,设计招标制度在一些项目中并没有真正实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对设计单位没有必要的成本约束机制,使得许多设计单位缺乏精品意识,没有全面采用限额设计,片面追求设计工作的经济效益,为降低其自身分先,不惜采用过于保守的结构设计,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建设成本。
1.4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使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而据笔者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
2. 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对策分析 2.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一成不变的预算定额只会反应出建筑市场应对策略滞后、发展缓慢、科学创新性不强的落后格局。因此,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定额调整,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增加相应的难度系数,从而使基本键设尽可能多的创造出经济效益。
2.2 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即是加强与设计单位、建设部门、施工单位、银行机构、行政机关的紧密联系,杜绝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使良性的互动、积极的交流合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1.有关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对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各项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对申报预算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审查,对报批成功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管理。2.设计单位应严格的按照相关出台的政策、标准,来源于实际的编制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编制质量。3.施工单位则应根据自身的建设情况切实按照预算计划安排开展紧锣密鼓的施工,以发挥预算管理工作最大的服务价值。 2.3 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评定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并鞭策那些后进的员工迎头赶上。因此,在校审中我们首先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明确在预算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职业道德防止表面校审、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最后在监督与校审人员的选择上,我们应充分把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负起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力。
3. 工程预算的重要作用 3.1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组织施工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组织项目施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管理水平,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编制施工建设计划和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时,工程预算所提供的工作量和各项工料消耗成本是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参考指标之一。
3.2有利于施工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 工程预算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使其在每一施工阶段都能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施工成本,顺利地完成建设任务。工程的预算造价以及施工企业产品的预算成本都由工程预算来确定,同时工程预算又规定了各项施工耗费定额,为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预算的要求,定额限量管理人工和材料成本,对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加强核算,从而不断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 3.3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要清理归集工程涉及的所有账目,及时、准确地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预算与工程实际耗费差额以及原始资料来修正预算,确定工程实际的建造价格,与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同时,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检验了施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程度,是确保工程造价,落实单位工程收入的最终环节。 3.4有利于施工企业确定合理的工程报价 。为了能为计划兴建的工程选择一个合适的承建单位,使工程能按期优质完成,我国近些年来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指导。施工企业要想能在工程招投标中胜出,编制有竞争力的工程投标文件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报价和工料消耗指标,投标工作的关键是报价的准确可靠。为了提高投标文件的竞争力,施工企业必须以工程预算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计算出预算成本价,以确定合理的工程报价。施工企业可据此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明确双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4. 结语 工程预算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效率,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预算已经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完善的新时期,要做到结合工程各方面需求,编制出一套合理、准确的预算方案,保证工程整体施工的正常运行,提高工程效率。 5. 参考文献 [1]林荣木.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J].科技资讯,2008(2)
[2] 钟山.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存在问题探究[J]. 企业导报,2010,(05)
1. 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落后,由于项目施工、设计以及监理为不同利益主体,而且缺乏统一的监管组织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各利益主体各自为战,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使得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无法进行综合管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工程进行招投标时,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合同,不惜背离实际准确的成本计算,极力压低标价,为后续施工埋下了资金短缺的隐患;而在工程施工阶段时,设计单位重设计轻成本的弊端凸显,往往出现频繁变更设计的现象,导致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建设单位企业在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往往与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1.2预算编制计算方法滞后。 当前缺乏高效快捷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各地造价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发布一些调整系数来进行弥补,这难以与国际通用的预算编制实物法接轨,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3工程建设设计存在漏洞 。在对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分析中,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建设单位并没有对设计工作予以相关的重视,设计单位也没有獲得激励措施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对设计方案没有进行优选和改进,同时,设计招标制度在一些项目中并没有真正实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对设计单位没有必要的成本约束机制,使得许多设计单位缺乏精品意识,没有全面采用限额设计,片面追求设计工作的经济效益,为降低其自身分先,不惜采用过于保守的结构设计,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建设成本。
1.4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使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而据笔者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
2. 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对策分析 2.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一成不变的预算定额只会反应出建筑市场应对策略滞后、发展缓慢、科学创新性不强的落后格局。因此,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定额调整,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增加相应的难度系数,从而使基本键设尽可能多的创造出经济效益。
2.2 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即是加强与设计单位、建设部门、施工单位、银行机构、行政机关的紧密联系,杜绝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使良性的互动、积极的交流合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1.有关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对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各项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对申报预算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审查,对报批成功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管理。2.设计单位应严格的按照相关出台的政策、标准,来源于实际的编制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编制质量。3.施工单位则应根据自身的建设情况切实按照预算计划安排开展紧锣密鼓的施工,以发挥预算管理工作最大的服务价值。 2.3 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评定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并鞭策那些后进的员工迎头赶上。因此,在校审中我们首先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明确在预算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职业道德防止表面校审、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最后在监督与校审人员的选择上,我们应充分把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负起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力。
3. 工程预算的重要作用 3.1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组织施工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组织项目施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管理水平,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编制施工建设计划和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时,工程预算所提供的工作量和各项工料消耗成本是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参考指标之一。
3.2有利于施工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 工程预算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使其在每一施工阶段都能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施工成本,顺利地完成建设任务。工程的预算造价以及施工企业产品的预算成本都由工程预算来确定,同时工程预算又规定了各项施工耗费定额,为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预算的要求,定额限量管理人工和材料成本,对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加强核算,从而不断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 3.3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要清理归集工程涉及的所有账目,及时、准确地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预算与工程实际耗费差额以及原始资料来修正预算,确定工程实际的建造价格,与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同时,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检验了施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程度,是确保工程造价,落实单位工程收入的最终环节。 3.4有利于施工企业确定合理的工程报价 。为了能为计划兴建的工程选择一个合适的承建单位,使工程能按期优质完成,我国近些年来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指导。施工企业要想能在工程招投标中胜出,编制有竞争力的工程投标文件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报价和工料消耗指标,投标工作的关键是报价的准确可靠。为了提高投标文件的竞争力,施工企业必须以工程预算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计算出预算成本价,以确定合理的工程报价。施工企业可据此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明确双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4. 结语 工程预算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效率,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预算已经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完善的新时期,要做到结合工程各方面需求,编制出一套合理、准确的预算方案,保证工程整体施工的正常运行,提高工程效率。 5. 参考文献 [1]林荣木.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J].科技资讯,2008(2)
[2] 钟山.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存在问题探究[J]. 企业导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