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语文生本阅读教学以学生为本,老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学情做好导学案,结合教案设计和课件,实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检测反馈,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工作量上解放老师,从学习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发展學生学习能力。导学案在其中担当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能有效地实现学生课内导学,为学生自学提供思维导引,训练学生语文阅读的速度和能力,课内导学案导学,先学以定教,并通过导学案上的堂清练习题巩固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问答,当堂讲解,少教多学,最后完成当堂检测,即时反馈教学效果,整节课始终围绕着“生本”展开。
关键词:导学案;生本课堂;语文阅读教学
导学案是浙江省金华一中面向全国第一次提出,教学模式独居创新性,他们提出用导学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个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是教案的学习工具和“指南针”,称之为“学案教学法”,并借助于这种学案来进行日常教学的方法。[1]导学案的推广和使用也有一些好的成果,例如全国名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等学校,成效可人。导学案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这个导学案可以作为前置性作业,也可以在课内导学使用,或者是课后作业中以表格或文字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练习和预习。本论文旨在探讨将导学案创造性地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使用,成为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
众所周知,阅读、识字、小作文、口语交际、单元复习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内容,阅读是重中之重,阅读也影响着数学、英语、外文阅读等课读题质量,当今社会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更是人们竞争中的一个优势。《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就说到:“在读懂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倡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阅读,通过阅读期待、阅读思考和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和量。”[2]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学生对文章主旨意思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越强,学生获取信息量就越大,浏览的速度就越快,从而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要注意教师在设计、使用导学案的同时,以生为本,少教多学[3]。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思考
学生成绩一旦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时,题海战术、生字词、名句、古诗、优美句子等成了学生日常死记硬背的大部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的思维线路、文本背景、拓展学习、自学能力、阅读技巧、学生语言输出训练等的培养和落实,导致一部分学生只会死读书,不会把文章读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口语灵活表达。教师的教学精力更多地放在读和写上,读读记记,内化生字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扫除了阅读障碍,但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在阅读教学课上有所重视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反思一下,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考试高分并不等于能力强,新课改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是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中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好句的同时,以点带面,升华主题,德智相结合,熏陶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科本位现象严重。在考核和成绩论的压力下,一些一线语文教师日常课堂容易局限在语文书本上的文本和知识点,而将阅读教学仅仅定格在知识的识记和背诵上,重考点,轻阅读的情感和技巧,学生“读少了”,眼界仅仅局限在作者视角,未能从作者视角走出去,去辩证地看待和思考同类事物、文章和事件。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有外出到地区外的学校、教研组织进行研讨会和相应地学习,但在自己的实际课堂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少,及时地反思、不断优化和改进课堂是进步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大语文观,语文阅读课需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紧密联系,避免学科本位现象,要注意在课堂上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除了内化语文书本上的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把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见识。
二、导学案在语文生本阅读教学课中的优势
1.能把阅读课的重点、难点、课文学习目标汇总,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维,来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查和课后作业,打造高效课堂。导学案可以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当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教案和学案整合成一个导学案,也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导学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整合做成一个导学案,方便小学生学习和保管。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导学案进行整合和优化,导学案除了给学生呈现学习指导和思路,还可以根据教师的教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灵活调整课中当堂检测练习类型和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灵活使用导学案和调整教学策略[3]。
2.导学案以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符合生本学习型课堂的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在践行生本学习型课堂时,就明确要求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4],打造高效课堂,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讲,告诉学生课堂重点听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有事可做、有事想做,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始终围绕着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开展,有目标地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导学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完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形式,小组合作实现了同质交流,异质帮扶,以优带差的导学目标。小组合作注意探究内容有目标、有层次、有探究、有趣味,并根据导学案的重点难点和探讨交流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能力、有现成的知识体系去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5]。着眼于学,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注意巡视课堂,随时关注小组合作状态,学生讨论和交流情况,必要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法指示,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突破课文重难点。 三、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以公开课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为课例,来探讨一下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模式。《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保护,以及父亲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心底里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我们在做导学案时,喜欢在导学案表格左边写明学法指导,表格右边标明导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下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课课例:
(一)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读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时,法庭上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难得品质。
2、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对比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抗日英雄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升华情感。
(二)导学过程
(1)激趣导入:一位作家,她11岁起就开始发表诗作,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她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是国内少有的勤奋高产的作家!她是谁呢?
生:李星华。(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作者资料)
师:对,她就是伟大革命家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2)复习字词,回顾主要内容。
①齐读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或者学到了什么?
(3)品读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学习“被捕时”和“法庭上”两个部分。
1.被捕时:临危不惧
★动作: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神态: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2.法庭上:视死如归
★外貌和神态:在法庭,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归穿着他那住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备注:补充介绍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和折磨,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动作和神态: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4)聚焦写法,体会表达效果。
1.小组合作讨论:
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②默读“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划一划有关对比描写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①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②被捕前:父亲对“我”的前后态度的对比。
被捕时: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5)堂清作业。
分层达标:必做题(基础题),所有学生都要掌握;选做题(拔高题)针对优秀学生。
四、小结
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能够很好地落实生本学习型理想课堂的目标,始终围绕着一个清晰的课堂路线图:学、习、展、讲评、测,极大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给予学生学习方向、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使用信息和进行认知加工,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这要求我们老师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要以学带教,把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一改学生被动接受新知教学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带着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愿望,先学后教,拿笔动起来,通过完成相应导学案课堂小练,应用知识,内化知识,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做课堂的小主人[3]。
不足之处:优生能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做好课前、课中的学习,小组合作给他们提供很好地展示平台。对于后进生来说,当他们没有现成扎实的知识体系去完成导学案预设的学习任务时,自主学习就显得吃力,达不到效率,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课中,注重教师走下课堂,对自主学习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察看,及时给予辅导,指导他们在导学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当一堂课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能就比较难实现课中对后进生进行一一地指导,需要课后进行干预和辅差,来帮助后进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重点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宇.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E].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9.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偉.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0).
[5]郝继红.分组协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河南农业2010年14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 广东 肇庆 526238
关键词:导学案;生本课堂;语文阅读教学
导学案是浙江省金华一中面向全国第一次提出,教学模式独居创新性,他们提出用导学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个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是教案的学习工具和“指南针”,称之为“学案教学法”,并借助于这种学案来进行日常教学的方法。[1]导学案的推广和使用也有一些好的成果,例如全国名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等学校,成效可人。导学案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这个导学案可以作为前置性作业,也可以在课内导学使用,或者是课后作业中以表格或文字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练习和预习。本论文旨在探讨将导学案创造性地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使用,成为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
众所周知,阅读、识字、小作文、口语交际、单元复习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内容,阅读是重中之重,阅读也影响着数学、英语、外文阅读等课读题质量,当今社会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更是人们竞争中的一个优势。《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就说到:“在读懂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倡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阅读,通过阅读期待、阅读思考和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和量。”[2]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阅读理解能力影响学生对文章主旨意思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越强,学生获取信息量就越大,浏览的速度就越快,从而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要注意教师在设计、使用导学案的同时,以生为本,少教多学[3]。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思考
学生成绩一旦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时,题海战术、生字词、名句、古诗、优美句子等成了学生日常死记硬背的大部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的思维线路、文本背景、拓展学习、自学能力、阅读技巧、学生语言输出训练等的培养和落实,导致一部分学生只会死读书,不会把文章读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口语灵活表达。教师的教学精力更多地放在读和写上,读读记记,内化生字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扫除了阅读障碍,但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在阅读教学课上有所重视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反思一下,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考试高分并不等于能力强,新课改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是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中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好句的同时,以点带面,升华主题,德智相结合,熏陶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科本位现象严重。在考核和成绩论的压力下,一些一线语文教师日常课堂容易局限在语文书本上的文本和知识点,而将阅读教学仅仅定格在知识的识记和背诵上,重考点,轻阅读的情感和技巧,学生“读少了”,眼界仅仅局限在作者视角,未能从作者视角走出去,去辩证地看待和思考同类事物、文章和事件。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有外出到地区外的学校、教研组织进行研讨会和相应地学习,但在自己的实际课堂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少,及时地反思、不断优化和改进课堂是进步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大语文观,语文阅读课需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紧密联系,避免学科本位现象,要注意在课堂上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除了内化语文书本上的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把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见识。
二、导学案在语文生本阅读教学课中的优势
1.能把阅读课的重点、难点、课文学习目标汇总,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维,来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查和课后作业,打造高效课堂。导学案可以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当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教案和学案整合成一个导学案,也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导学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整合做成一个导学案,方便小学生学习和保管。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导学案进行整合和优化,导学案除了给学生呈现学习指导和思路,还可以根据教师的教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灵活调整课中当堂检测练习类型和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灵活使用导学案和调整教学策略[3]。
2.导学案以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符合生本学习型课堂的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在践行生本学习型课堂时,就明确要求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4],打造高效课堂,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讲,告诉学生课堂重点听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有事可做、有事想做,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始终围绕着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开展,有目标地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导学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完成。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形式,小组合作实现了同质交流,异质帮扶,以优带差的导学目标。小组合作注意探究内容有目标、有层次、有探究、有趣味,并根据导学案的重点难点和探讨交流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能力、有现成的知识体系去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5]。着眼于学,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注意巡视课堂,随时关注小组合作状态,学生讨论和交流情况,必要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法指示,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突破课文重难点。 三、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以公开课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为课例,来探讨一下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模式。《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保护,以及父亲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心底里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我们在做导学案时,喜欢在导学案表格左边写明学法指导,表格右边标明导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下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课课例:
(一)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读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时,法庭上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难得品质。
2、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对比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抗日英雄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升华情感。
(二)导学过程
(1)激趣导入:一位作家,她11岁起就开始发表诗作,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她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是国内少有的勤奋高产的作家!她是谁呢?
生:李星华。(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作者资料)
师:对,她就是伟大革命家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2)复习字词,回顾主要内容。
①齐读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或者学到了什么?
(3)品读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学习“被捕时”和“法庭上”两个部分。
1.被捕时:临危不惧
★动作: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神态: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2.法庭上:视死如归
★外貌和神态:在法庭,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归穿着他那住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备注:补充介绍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严刑拷打和折磨,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动作和神态: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4)聚焦写法,体会表达效果。
1.小组合作讨论:
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②默读“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划一划有关对比描写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①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②被捕前:父亲对“我”的前后态度的对比。
被捕时: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5)堂清作业。
分层达标:必做题(基础题),所有学生都要掌握;选做题(拔高题)针对优秀学生。
四、小结
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生本阅读教学,能够很好地落实生本学习型理想课堂的目标,始终围绕着一个清晰的课堂路线图:学、习、展、讲评、测,极大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给予学生学习方向、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使用信息和进行认知加工,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这要求我们老师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要以学带教,把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一改学生被动接受新知教学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带着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愿望,先学后教,拿笔动起来,通过完成相应导学案课堂小练,应用知识,内化知识,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做课堂的小主人[3]。
不足之处:优生能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做好课前、课中的学习,小组合作给他们提供很好地展示平台。对于后进生来说,当他们没有现成扎实的知识体系去完成导学案预设的学习任务时,自主学习就显得吃力,达不到效率,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课中,注重教师走下课堂,对自主学习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察看,及时给予辅导,指导他们在导学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当一堂课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能就比较难实现课中对后进生进行一一地指导,需要课后进行干预和辅差,来帮助后进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重点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宇.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E].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9.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偉.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0).
[5]郝继红.分组协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河南农业2010年14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 广东 肇庆 52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