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光裕最喜欢的图腾莫过于鹰。其实鹰有一个特点,就是到了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喙变得又弯又长、翅膀变得十分笨重。它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自我更新
若论中国当前最冏富豪,恐怕非黄光裕莫属。
弗洛伊德说:“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不知道黄光裕的人生棋局行至中盘,最终会陷入僵局还是会绝路逢生?
关于黄光裕案件的报道已经太多太多,但事情的真相和底细一直扑朔迷离、难以分辨。很多人肯定会追问一个问题:黄光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黄光裕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五色杂陈的年轻首富
在1987年之前,黄光裕是纯白色的。在南方那个偏僻的小乡村,他艰辛却努力地生活着。他聪明、敏感、慷慨、自强、友爱、倔强。在世界眼里,黄光裕是一张小小的白纸;而在黄光裕眼里,世界是一张大大的白纸。他们都渴望着早一点把对方的空白涂抹成自己心目中斑斓的五彩。
在1998年之前,黄光裕是嫩青色的。在硕大的京城里,二十几岁的黄光裕渺小如粟。他勤奋、大胆、坚韧、上进、机灵、羞涩。即使寒冷的北京,也阻拦不了他青涩的爱情爆芽、阻止不了他青涩的事业抽枝。
在2004年之前,黄光裕是火红色的。仅仅17年时间,黄光裕变得无比强大,曾经硕大的京城都无法盛下他的野心和梦想。他火红色的热情,迅猛地向全国扩散流溢。他狂热、执着、坚硬、兴奋、自信。在商业领域开疆拓土,热情高涨。
在2006年之前,黄光裕是金黄色的。因为2004年国美的借壳上市,他让自己的身价如魔术般一夜狂增,达到了上百亿的天文数字。他惊喜、慷慨、自妄、放纵、虚荣。在这片国土上,这个曾经的穷小子终于让自己的名字散发出黄金般的光泽,成为中国梦最完美的阐述者。
在2008年之前,黄光裕是深灰色的。2006年底,因为《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让黄光裕与其兄长陷入“调查门”的漩涡之中。虽然后来涉险过关,但从此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他焦虑、不安、固执、偏激、野蛮、侥幸。他走得太快,没有想着停一停急驰的脚步,让灵魂和理智也跟上来。
在2008年底,黄光裕变成了墨黑色。因为被拘查,关于他的各种传闻纷纷扬扬。他涉嫌操纵股价、涉嫌官商勾结、涉嫌非法洗钱、涉嫌违规贷款、涉嫌向境外转移资产、涉嫌豪赌……“黑社会老大”这顶大帽子,在他满怀愤懑地抵触了数年后,终于像紧箍咒一样套牢在他头上。
而网上有一位网民的眼光很独特,他看待黄光裕既不是崇拜也不是仇视:“在我心中,一直觉得他有些可怜。16岁初中没毕业便随着大哥来北京做生意,中间经历了多少白眼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后来虽然成了中国的首富,但是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并没有消失。当时(2005年9月)黄光裕还不像现在那么出名,媒体也才刚刚习惯他的存在,他似乎是一下子就出名了的。当时的他,已经有些江湖大哥的样子了,剃了一个大光头,一上台就双手抱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大哥’。回答媒体提问的时候,也还是有些害羞,说话非常谨慎,像是刚刚出道的明星,坐在椅子上的姿态,则有些刻意地做出大哥模样。那时得知,黄光裕的办公室有400平米那么大,平时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很少和下属沟通,非常孤独,也非常用功,因为事必亲躬,曾经累得眼睛出血……”
这个网民写的是一个五色杂陈的黄光裕,看了自然也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追究现罪防止三种倾向
在看待黄光裕的问题上,也许我们应该分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原罪与现罪的问题。
郎咸平等人把原罪定义为用不正当的手段行贿牟取暴利。他认为民营企业都是靠侵吞国有资产发展起来的,进而把一切不规范的行为,包括在国外市场经济成熟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政策失误导致的问题,都统统加在民营企业头上,把“原罪”的概念无限扩大,比如权钱交易、暴利、乱集资、行贿等。企业家冯仑认为,这是把原罪扩大化了,把现罪也加在了原罪头上。冯仑对原罪的解释是:最初制度安排上的困境和悖论造成的源发性疾病。
馮仑建议:如果是原始积累那一段,特别是在《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银行法》等很多法律出来以前的那些事情,到现在法律上追诉期都过了,即使当时就算有罪,现在追诉期也过了,不了了之实际上是最明智的一个方法。但对那些没有超过追诉期的,那么按照今天的法律,谁撞到了,那就逮谁,也不用赦免,就当现罪而不是原罪去惩办好了。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良法与恶法的问题。比如说当年的投机倒把罪,作为一种典型的恶法,在过去十数年间伤害和折磨过多少人?这就有赖于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改善和法制的健全。
追究富人的现罪时,还要防止三种倾向——
第一个是把原罪的情绪扩散到对现罪的追究上。学者杨鹏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家们都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他们忙于生意,忙于做事,根本没时间来关心理论争论和舆论风向后面的“原罪”概念的酵母作用。企业家的事业环境在企业家群体逐渐被理论界和舆论界一些人妖魔化的过程中,悄然开始恶化,成为不少企业家倒霉的背景因素。
第二个是对企业家现罪的追究扩大化,动不动进行所谓的“严打”。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孙保罗认为,一个企业家的倒掉和一个官员的倒掉,社会承担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不缺少官员,但缺乏好的企业家。
第三个是在追究的过程中忽略了程序的合法性、正义性和必要的信息透明度。学者丁学良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认为民营企业一旦出事,便容易进入一个不透明、不独立、很容易被操纵的不公平的司法程序,处罚可重可轻。
40岁的痛苦抉择
原罪的交给历史、现罪的交给法庭。黄光裕现在更应该花时间思考的,恐怕是自我的救赎问题。或者黄光裕可以从自己信仰的天主教中,找到这种忏悔与自我救赎的力量。
黄光裕最喜欢的图腾莫过于鹰,他甚至以此作为鹏润集团的标志。其实鹰有一个特点,就是到了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喙变得又弯又长、翅膀变得十分笨重。它必须要做一个痛苦的抉择:一个是等死;一个是更新。但更新的过程既漫长又痛苦——首先,它必须很艰难地飞到高山之颠,找一个安全的悬崖筑巢;然后,再用它的喙狠命地击打岩石,直到长长的喙全部脱落;接着,它要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它把爪子上的指甲一根根地拔出来;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直到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获得新生的鹰终于可以像从前一样展翅高飞了。经过这样一番长达150天的艰难蜕化,换来的是又一个30年的新生!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今年正好是他40岁的不惑之年。这难道是一个新生的机会?
我们现在无法预测,2008年的这场被拘查风波,会成为他商业生涯的逗号还是句号,但可以肯定:如果他能够承受这番痛苦的蜕变,顺利地把身上的负担卸下、把心中的结打开,真正地做到不迷茫、不疑惑,对以后的事业或生命无疑都是一种极大的福音。
若论中国当前最冏富豪,恐怕非黄光裕莫属。
弗洛伊德说:“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不知道黄光裕的人生棋局行至中盘,最终会陷入僵局还是会绝路逢生?
关于黄光裕案件的报道已经太多太多,但事情的真相和底细一直扑朔迷离、难以分辨。很多人肯定会追问一个问题:黄光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黄光裕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五色杂陈的年轻首富
在1987年之前,黄光裕是纯白色的。在南方那个偏僻的小乡村,他艰辛却努力地生活着。他聪明、敏感、慷慨、自强、友爱、倔强。在世界眼里,黄光裕是一张小小的白纸;而在黄光裕眼里,世界是一张大大的白纸。他们都渴望着早一点把对方的空白涂抹成自己心目中斑斓的五彩。
在1998年之前,黄光裕是嫩青色的。在硕大的京城里,二十几岁的黄光裕渺小如粟。他勤奋、大胆、坚韧、上进、机灵、羞涩。即使寒冷的北京,也阻拦不了他青涩的爱情爆芽、阻止不了他青涩的事业抽枝。
在2004年之前,黄光裕是火红色的。仅仅17年时间,黄光裕变得无比强大,曾经硕大的京城都无法盛下他的野心和梦想。他火红色的热情,迅猛地向全国扩散流溢。他狂热、执着、坚硬、兴奋、自信。在商业领域开疆拓土,热情高涨。
在2006年之前,黄光裕是金黄色的。因为2004年国美的借壳上市,他让自己的身价如魔术般一夜狂增,达到了上百亿的天文数字。他惊喜、慷慨、自妄、放纵、虚荣。在这片国土上,这个曾经的穷小子终于让自己的名字散发出黄金般的光泽,成为中国梦最完美的阐述者。
在2008年之前,黄光裕是深灰色的。2006年底,因为《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让黄光裕与其兄长陷入“调查门”的漩涡之中。虽然后来涉险过关,但从此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他焦虑、不安、固执、偏激、野蛮、侥幸。他走得太快,没有想着停一停急驰的脚步,让灵魂和理智也跟上来。
在2008年底,黄光裕变成了墨黑色。因为被拘查,关于他的各种传闻纷纷扬扬。他涉嫌操纵股价、涉嫌官商勾结、涉嫌非法洗钱、涉嫌违规贷款、涉嫌向境外转移资产、涉嫌豪赌……“黑社会老大”这顶大帽子,在他满怀愤懑地抵触了数年后,终于像紧箍咒一样套牢在他头上。
而网上有一位网民的眼光很独特,他看待黄光裕既不是崇拜也不是仇视:“在我心中,一直觉得他有些可怜。16岁初中没毕业便随着大哥来北京做生意,中间经历了多少白眼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后来虽然成了中国的首富,但是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并没有消失。当时(2005年9月)黄光裕还不像现在那么出名,媒体也才刚刚习惯他的存在,他似乎是一下子就出名了的。当时的他,已经有些江湖大哥的样子了,剃了一个大光头,一上台就双手抱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大哥’。回答媒体提问的时候,也还是有些害羞,说话非常谨慎,像是刚刚出道的明星,坐在椅子上的姿态,则有些刻意地做出大哥模样。那时得知,黄光裕的办公室有400平米那么大,平时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很少和下属沟通,非常孤独,也非常用功,因为事必亲躬,曾经累得眼睛出血……”
这个网民写的是一个五色杂陈的黄光裕,看了自然也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追究现罪防止三种倾向
在看待黄光裕的问题上,也许我们应该分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原罪与现罪的问题。
郎咸平等人把原罪定义为用不正当的手段行贿牟取暴利。他认为民营企业都是靠侵吞国有资产发展起来的,进而把一切不规范的行为,包括在国外市场经济成熟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政策失误导致的问题,都统统加在民营企业头上,把“原罪”的概念无限扩大,比如权钱交易、暴利、乱集资、行贿等。企业家冯仑认为,这是把原罪扩大化了,把现罪也加在了原罪头上。冯仑对原罪的解释是:最初制度安排上的困境和悖论造成的源发性疾病。
馮仑建议:如果是原始积累那一段,特别是在《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银行法》等很多法律出来以前的那些事情,到现在法律上追诉期都过了,即使当时就算有罪,现在追诉期也过了,不了了之实际上是最明智的一个方法。但对那些没有超过追诉期的,那么按照今天的法律,谁撞到了,那就逮谁,也不用赦免,就当现罪而不是原罪去惩办好了。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良法与恶法的问题。比如说当年的投机倒把罪,作为一种典型的恶法,在过去十数年间伤害和折磨过多少人?这就有赖于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改善和法制的健全。
追究富人的现罪时,还要防止三种倾向——
第一个是把原罪的情绪扩散到对现罪的追究上。学者杨鹏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家们都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他们忙于生意,忙于做事,根本没时间来关心理论争论和舆论风向后面的“原罪”概念的酵母作用。企业家的事业环境在企业家群体逐渐被理论界和舆论界一些人妖魔化的过程中,悄然开始恶化,成为不少企业家倒霉的背景因素。
第二个是对企业家现罪的追究扩大化,动不动进行所谓的“严打”。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孙保罗认为,一个企业家的倒掉和一个官员的倒掉,社会承担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不缺少官员,但缺乏好的企业家。
第三个是在追究的过程中忽略了程序的合法性、正义性和必要的信息透明度。学者丁学良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认为民营企业一旦出事,便容易进入一个不透明、不独立、很容易被操纵的不公平的司法程序,处罚可重可轻。
40岁的痛苦抉择
原罪的交给历史、现罪的交给法庭。黄光裕现在更应该花时间思考的,恐怕是自我的救赎问题。或者黄光裕可以从自己信仰的天主教中,找到这种忏悔与自我救赎的力量。
黄光裕最喜欢的图腾莫过于鹰,他甚至以此作为鹏润集团的标志。其实鹰有一个特点,就是到了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喙变得又弯又长、翅膀变得十分笨重。它必须要做一个痛苦的抉择:一个是等死;一个是更新。但更新的过程既漫长又痛苦——首先,它必须很艰难地飞到高山之颠,找一个安全的悬崖筑巢;然后,再用它的喙狠命地击打岩石,直到长长的喙全部脱落;接着,它要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它把爪子上的指甲一根根地拔出来;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直到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获得新生的鹰终于可以像从前一样展翅高飞了。经过这样一番长达150天的艰难蜕化,换来的是又一个30年的新生!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今年正好是他40岁的不惑之年。这难道是一个新生的机会?
我们现在无法预测,2008年的这场被拘查风波,会成为他商业生涯的逗号还是句号,但可以肯定:如果他能够承受这番痛苦的蜕变,顺利地把身上的负担卸下、把心中的结打开,真正地做到不迷茫、不疑惑,对以后的事业或生命无疑都是一种极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