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额,高效益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原本是为较快地普及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而设定的,它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在分散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良影响。但时至今日,班额过大现象普遍,使其弊端不断显现:师生个别互动少,感情沟通与交流缺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 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看
  最近以来,研讨交流式、合作互动式、情境体验式、自主探究式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被肯定,被推广。这是因为,人只有在自主体验与亲身经历中,才能真正领会、感悟、积累,享受成功的快乐。但是,班额过大,已成为课堂改革的瓶颈。
  笔者就有过深切的体会。在讨论展示交流的教学模式下,班级人数54人,分9个小组,每组6人,按照理想情况,组内每人发言2分钟,学生讨论约12分钟;展示交流成果5分钟;分组点评,每组2分钟,共18分钟;教师点评、师生交流10分钟,共45分钟。这种安排,从理论上讲很严密,其实不然。高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但表述能力有限,会有些时间上的耽误,导致45分钟无法完成流程。这就产生了矛盾:学生讨论不充分,不深入,展示就成为空壳;教师评价仓促,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从德育渗透的角度看
  德育渗透于课堂,需要把每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加以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的人才;当班额过大时,教师的个别导引成为稀缺资源,很难让每位学生都沐浴爱的甘霖,于是,师生之间只剩下单一的知识传递,而没有心灵铸造功能。时间长了,学生的心趋于孤独、封闭、冷漠,这种不良因素长期聚集,德育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因此,班额大小,绝不仅仅是教室是否拥挤的问题。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倡导因材施教。清代的曾国藩也曾提出“称誉于厅堂,规过于私室”的主张,强调个体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从听其言观其行做起,随时关注学生心灵变化的轨迹,让学生感知来自教师的温暖与鼓励。这样才能有铸造灵魂之效。反思一下,为什么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那么依恋?除了教师个人才德等其他因素外,班额小、师生交流多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笔者至今难忘小学时老师面对面手把手教练毛笔字的情景——当然那是在每班20人的条件下才有的特殊待遇。
  三、 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庆祝“五一”节大会的讲话中,这样分析:“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大班额课堂,让积极活跃的少数人出尽风头,沉默的却是大多数。这是老师教学方式的问题吗?是,但不全是。在班级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教师心有余而“时”不足。像昔日孔子那样,带着弟子踏青,出现人人各言其志的活跃场面,在大班额制的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孩子的潜能,只有提供了足够多的符合其个性的滋养,日后才有可能成长为才识,成为社会需要的本领。而小班额,有助于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这份滋养。
  四、 从教师幸福感的角度看
  另外,从教师的幸福感的角度看。多年来,因种种原因,全国各地都有班额较大的情况,教师工作任务普遍繁重,若能对此加以改变,教师对教育事业本身的热爱一定更以浓厚,工作创新会更容易、更有效果。
  总之,逐步实行小班额,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关爱和培育,让教师体会到育人之乐,更是实现教育良性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愿小班额、高效益的教育新时代,早日到来。
  作者单位   韩城市象山中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着重分析篮球教学课中影响学生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经过研究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加自信,丰富自我。因此,教师应从小学抓起,积极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英语学科同样需要进行大量阅读,这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值得教师深入探究,积极实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总结了20例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介入护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营养支持、化疗的护理,术后一般护理、患肢血运及伤口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