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是联通数学知识的立交桥,是知识转化为创新的催化剂。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数学,优化数学思维品质,获得终生受益的东西。就是说:学生即使把数学知识忘了,但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也还会深深地铭刻在头脑中,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首先是思想认识要到位。作为教育者,必须变革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准。其次是理论水平要提升。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只有理论水平上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今后的教学才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再次是专业知识要吃透。如果把一个知识元素看作是其横向、纵向、前后向的三维空间的一个交叉点,那么老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元素,并明晰各个知识元素间的左右、上下、前后的关联,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
  二是挖掘教材“精髓”,面向学生因材施教
  教材中数学知识是显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隐化在数学知识之中的,且随着每一章节的数学知识点的不同,潜在数学思想方法也不同。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由教师充分挖掘。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数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中蕴含着符号思想;一元二次方程根和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蕴含着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把握数学思想去设计教学过程,直至讲课、评课、辅导等每个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并注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关联,使学生逐步品味、了解、领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这是其一。其次,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中,要置身于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从而确定每一节课创设怎样的情境、提出怎样的问题、讲授怎样的内容、蕴含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怎样的活动、安排怎样的练习等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循序渐进。程序上把握:操作基本知识——连结显现基本思想——领悟掌握基本思想。
  三是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参与情趣
  要通过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贴近生活的身边事例分离出數学知识,感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以此解决问题,进而炼造学生的创新意志与能力。
  1、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数学知识内容的展开,教师切记尽量要以社会生活实际铺垫引伸,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合作交流,领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工厂,走入农村,走入大自然,用数学思想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银行存贷款计算、工厂产值表读解与绘制、乡村道路石长计算、山上植株计算等等,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体验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
  2、捕捉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火花点。有这么一个课案实例:教师讲授四边形第一节,他从生产实际导入到定义的四边形内角和,课堂进程环环紧扣,惟妙惟肖,其中引导学生感知、领悟分类比较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过程,更是步步为营,类比了前所学知识三角形,从而四边形内角和通过作对角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此时,一学生起立发言:“用两平行线间同旁内角互补也可以证得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遗憾的是老师的评判为:“不能用特殊论证一般。”叫学生坐下而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殊不知,这个学生思维起点是正确的,是他领悟转化思想而迸发出的一点火花。此时,老师如果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 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辨析,达成共识:过四边形一个顶点作一边的平行线,转化为一梯形和一个三角形,问题同样获证,那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将是另一种结果。可惜的是老师无情地熄灭了这一点火花。给该生这一点火花加上木柴,可燃起旺烈的火焰,有益于之后学习研究梯形、圆时转化为三角形运用发挥转化思想。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火花点,这火花稍纵即逝,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紧随学生的思维活动进程,及时调整、重组教学过程,驾驭课堂顺利进行。
  3、关注教师言行情感的感染力。在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的中学生面前,教师的言行情感决定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会对学生今后的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先进的思想方法,要按学科规律育人,要给学生高尚的爱,要善于构筑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热情,用自已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对数学的兴趣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情感发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的效果是永恒的,学生受益是终生的。
  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任重道远。收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功效,非一年半载所能及,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长期不断地实践、领悟、积累。在教学中深入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数学质量,造就新一代创新人才,让我们为新时期赋予的重任而努力吧。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不可偏废。然而,写作教学一向被师生视为难以攻克的“堡垒”。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时,课堂里往往长吁短叹声一片。这是怎么啦?写作这么痛苦?在这种痛苦的状态下,学生写出的往往是空洞无物、东拉西扯、无病呻吟或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非个性化作文”,很少有个性化的佳作出现。而几年前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期刊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数学教学中更应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从现实的问题着手,抓好重点,找准突破口,为此,必须确定教学研究难度,深入进行理性分析,同时,在若干问题上进行持久的教学实践来验证,通过行动研究,在反思中探索,在反思中确立方向,使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向纵深发展。  一、培养创新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数学兴趣的激发,培养创新能力。  
期刊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当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环境也给学生素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普遍任性、依赖心理强、尤其是耐挫方面,不少学生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曲,因此,注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是
期刊
面对希望与挑战共存的崭新世界,面对知识经济与高科技时代的迅猛到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谈论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自控力不稳定,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实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一、实施教学民
期刊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期刊
回顾传统的计算教学,“纯粹的计算”成了核心的内容,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使计算课显得单调、枯燥、无趣。因而使好多学生“望算生畏”,从而导致“望数生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注重“算用结合”,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在践行中
期刊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是本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
期刊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是指小学生思考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包括学习过程、方法、结果、情感、态度等,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考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呢?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教给学困生进行反思的途径  1、强化反思意识。学困生的反思意识很薄弱,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强化学困生的反思意识。在课堂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等。为了达到减轻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负担,使学生有大量时间可以用于阅读和作文这一目的,就要求低年级的识字量达到1800个左右,并且要求会写其中的1000个。长期以来,小学低年
期刊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给学生的感觉往往是如雾里看花、无从着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学生似乎总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觉得,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语文比较盲目。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