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科辣椒属一年生辣椒,其中灯笼椒中的大甜椒和大柿子椒是深受欢迎的菜椒。贮藏时多用它们的幼嫩果实,称为青椒贮藏。青椒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受生产季节的限制,青椒市场的淡旺季明显,而它又是一种比较耐贮藏的蔬菜,在适宜条件下可贮藏2-3个月之久。故此,青椒贮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贮藏特性
青椒贮藏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失水萎蔫,腐烂以及后熟变红造成损耗或品质下降。所以操作措施应针对这方面问题而进行。青椒的品种相当多,品种间贮藏性的差异也很大。贮藏时应选择色深,肉厚,表皮光亮,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青椒在夏秋季均能收获,也都能用于贮藏,但贮藏特性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贮藏室温有所不同,造成冷害的临界温度不同。青椒含水量高,贮藏前期容易失水萎蔫。在果实转红期,有明显的呼吸高峰,并伴有微量乙烯产生,产生的乙烯还能促进其他未熟果实的转红。
(二)采收及预处理
青椒的采收期会影响其贮藏性,早收果实本身发育不充实,且外界气温较高,不耐贮;霜后收获的青椒容易腐烂,也不耐贮。从青椒采收时的成熟度来看,以绿熟果为宜。果实转色时,生理上已处于衰老阶段,耐贮性差。青椒采前1-2天不浇水,选择一天中早晚无露水又凉爽时收获。雨天不能采收。为减少损伤,采收时捏住果梗摘下,最好用剪刀带果柄节一起剪下,轻轻放人袋中或已垫纸的筐中。无病虫害、无腐烂、发育正常的耐贮品种的果实用于贮藏。
(三)贮藏方法
青椒适宜的贮藏温度为9-12℃,相对湿度为90%-95%,贮藏中易有辛辣气味,且在转色阶段会释放乙烯,故要求有较好的通风。
青椒采收后及时预冷很重要,特别是夏季收获的果实。一般是将果实采收后先放在高于贮藏温度2-3℃的条件下1-2天,然后进行挑选包装。
青椒的贮藏方法有沟藏、窖藏、气调贮藏等。沟藏是较普遍采用的一种贮藏方法,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贮藏沟,东西走向,深1-1.3m,宽1m,长度不限,挖出的土堆在向阳一面挡光。沟底垫沙约10cm高,青椒不经预贮,直接分散放于沟内,用沙分隔层积,可放4-5层青椒,也可装筐入沟,筐与筐之间用沙填充。上面用沙稍加覆盖。在前期白天加盖草席遮荫,晚上揭开草席散热;随气温下降,逐渐改为分次覆土保温。整个贮期都要注意防雨、防热、防寒。每15天翻倒一次挑出不能继续贮藏的果实,以减少损失。
窖藏要求窖体保温性能较好,青椒在窖内可以散堆也可以装箱码垛。散堆时,在窖底堆沙,堆高以30-40cm为宜,上面用湿草席或蒲包覆盖,装箱码垛时,先将蒲包洗净,用0.1%0.5%的漂白粉液消毒,沥去水分成半干状态,放在干净的筐内,再放人青椒,码放成垛,在垛的表面也用湿蒲包覆盖。可根据外界气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窖进行通风,以调节窖内温度,通风时揭开表面的蒲包;通过更换垛面的湿蒲包和通风等措施调节湿度,注意防热、防寒、每10天左右要检查一次。
气调贮藏大多用于秋后收获的青椒。二氧化碳浓度为1%-2%,氧气浓度为2%-8%。有塑料袋小包装气调和大帐气调两种方法。袋厚0.040,06mm厚,可做成装10kg的大袋或装1kg的小袋,在袋上用针扎约30个小孔(每个大袋),便于透气。放于驾上,控制好温度,定期观测袋内气体成分,通过开袋进行调节。每半个月检查一次。大帐气调与番茄等的贮藏方法相似,通过充入氮气或新鲜空气来调节气体成分,或用自然降氧法。每10天左右要进行倒动检查,去除不适宜继续贮藏的果实。气调贮藏要用硅胶吸湿,可用氯气防腐,也可用漂白粉和仲丁胺熏蒸等方法,剂量与番茄气调贮藏时相同。
(四)病害防治
青椒贮藏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由贮温太低造成冷害或气体成分不宜,湿度太高引起。发生冷害时的主要症状是萼片和种子褐变,果面呈现凹陷斑点,严重时表皮呈水浸状,变成深绿色,极易腐烂。在贮藏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温。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北方地区,冬季青椒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冷害,但没有明显症状,这样的青椒不能继续贮藏,应及时供应市场,且货架期极短。
青椒气调贮藏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高二氧化碳伤害,但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在贮藏中要多加注意。
(一)贮藏特性
青椒贮藏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失水萎蔫,腐烂以及后熟变红造成损耗或品质下降。所以操作措施应针对这方面问题而进行。青椒的品种相当多,品种间贮藏性的差异也很大。贮藏时应选择色深,肉厚,表皮光亮,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青椒在夏秋季均能收获,也都能用于贮藏,但贮藏特性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贮藏室温有所不同,造成冷害的临界温度不同。青椒含水量高,贮藏前期容易失水萎蔫。在果实转红期,有明显的呼吸高峰,并伴有微量乙烯产生,产生的乙烯还能促进其他未熟果实的转红。
(二)采收及预处理
青椒的采收期会影响其贮藏性,早收果实本身发育不充实,且外界气温较高,不耐贮;霜后收获的青椒容易腐烂,也不耐贮。从青椒采收时的成熟度来看,以绿熟果为宜。果实转色时,生理上已处于衰老阶段,耐贮性差。青椒采前1-2天不浇水,选择一天中早晚无露水又凉爽时收获。雨天不能采收。为减少损伤,采收时捏住果梗摘下,最好用剪刀带果柄节一起剪下,轻轻放人袋中或已垫纸的筐中。无病虫害、无腐烂、发育正常的耐贮品种的果实用于贮藏。
(三)贮藏方法
青椒适宜的贮藏温度为9-12℃,相对湿度为90%-95%,贮藏中易有辛辣气味,且在转色阶段会释放乙烯,故要求有较好的通风。
青椒采收后及时预冷很重要,特别是夏季收获的果实。一般是将果实采收后先放在高于贮藏温度2-3℃的条件下1-2天,然后进行挑选包装。
青椒的贮藏方法有沟藏、窖藏、气调贮藏等。沟藏是较普遍采用的一种贮藏方法,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贮藏沟,东西走向,深1-1.3m,宽1m,长度不限,挖出的土堆在向阳一面挡光。沟底垫沙约10cm高,青椒不经预贮,直接分散放于沟内,用沙分隔层积,可放4-5层青椒,也可装筐入沟,筐与筐之间用沙填充。上面用沙稍加覆盖。在前期白天加盖草席遮荫,晚上揭开草席散热;随气温下降,逐渐改为分次覆土保温。整个贮期都要注意防雨、防热、防寒。每15天翻倒一次挑出不能继续贮藏的果实,以减少损失。
窖藏要求窖体保温性能较好,青椒在窖内可以散堆也可以装箱码垛。散堆时,在窖底堆沙,堆高以30-40cm为宜,上面用湿草席或蒲包覆盖,装箱码垛时,先将蒲包洗净,用0.1%0.5%的漂白粉液消毒,沥去水分成半干状态,放在干净的筐内,再放人青椒,码放成垛,在垛的表面也用湿蒲包覆盖。可根据外界气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窖进行通风,以调节窖内温度,通风时揭开表面的蒲包;通过更换垛面的湿蒲包和通风等措施调节湿度,注意防热、防寒、每10天左右要检查一次。
气调贮藏大多用于秋后收获的青椒。二氧化碳浓度为1%-2%,氧气浓度为2%-8%。有塑料袋小包装气调和大帐气调两种方法。袋厚0.040,06mm厚,可做成装10kg的大袋或装1kg的小袋,在袋上用针扎约30个小孔(每个大袋),便于透气。放于驾上,控制好温度,定期观测袋内气体成分,通过开袋进行调节。每半个月检查一次。大帐气调与番茄等的贮藏方法相似,通过充入氮气或新鲜空气来调节气体成分,或用自然降氧法。每10天左右要进行倒动检查,去除不适宜继续贮藏的果实。气调贮藏要用硅胶吸湿,可用氯气防腐,也可用漂白粉和仲丁胺熏蒸等方法,剂量与番茄气调贮藏时相同。
(四)病害防治
青椒贮藏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由贮温太低造成冷害或气体成分不宜,湿度太高引起。发生冷害时的主要症状是萼片和种子褐变,果面呈现凹陷斑点,严重时表皮呈水浸状,变成深绿色,极易腐烂。在贮藏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温。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北方地区,冬季青椒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冷害,但没有明显症状,这样的青椒不能继续贮藏,应及时供应市场,且货架期极短。
青椒气调贮藏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高二氧化碳伤害,但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在贮藏中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