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作品风格与音乐元素应用息息相关,钢琴作为外来乐器,在引进中国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应当关注钢琴艺术演奏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民族音乐传承及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本文对钢琴在中国发展背景展开分析,思考民族文化融入钢琴艺术的意义,对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钢琴艺术演奏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 钢琴艺术演奏;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99-02
随着钢琴艺术在我国不断普及,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现阶段,世界文化进入多元化融合及发展阶段,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外也开始不断融合,比如,钢琴艺术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中国化特点的钢琴作品。在作品演奏过程中,作者也要自钢琴艺术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创作及融合,实现中国民族文化与钢琴艺术的有机融合,促进钢琴艺术在中国音乐文化领域的发展。
一、钢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钢琴是一种西洋乐器,在明末清初期进入中国,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对钢琴艺术有一定认识,我国部分音乐艺术家开始思考钢琴演奏中国经典乐曲的方法,比如,《和平进行曲》便是经典的钢琴作品,是中国音乐与钢琴融合的鼻祖。在后续的发展中,中国钢琴家思考作品改编及创新方法,但所创作的作品偏向西化,并未体现出中国文化元素。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音乐文化发生变化,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改变既有的演奏模式,采取非传统的演奏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比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便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后,文化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中国钢琴作品也不断涌现,其中涵盖丰富的民族精神及民族韵味,进一步助推钢琴艺术发展,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演奏的融合发展。
二、中国钢琴作品融入民族文化的意义
中华音乐文化发展多年,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相比西方音乐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当坚持民族文化为根本。随着现代音乐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演奏融合,对钢琴艺术发展及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钢琴作品创作提供动力。钢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针对曲式结构较为关注,西方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固化的钢琴艺术体系,盲目套用容易导致音乐作品较为混乱,中国的音乐文化较为复杂,各个民族均具有对应的音乐文化,多元化的文化为钢琴艺术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创作者应当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体系进行分析,对钢琴演奏结构进行调整,让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體现出鲜明的音乐层次。创作者也可在乐器中获得灵感,包括扬琴、二胡及古筝等,此类成熟的乐器为作品创作提供经验,也能为钢琴作品融入不同的风格拓展路径,使钢琴变奏技法改善,体现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
(二)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及发展。随着世界文化融合发展,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民族音乐文化进入困难发展阶段。在音乐文化融合过程中,应当思考钢琴艺术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革新钢琴艺术,对我国艺术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对此,钢琴艺术虽是西方文化,我国艺术家也要将其作为我国的艺术,适当对钢琴艺术演奏进行创新,在其中融合丰富的民族文化,为中国音乐文化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少数民族创作音乐作品过程中,作品充分地域性特色或者民族语言文化特色,钢琴创作过程中自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获得灵感,并创作出《壮族组曲》及《新疆随想曲》等作品,使我国钢琴音乐体系更为丰富,也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
(三)加速中西方文化融合。钢琴若想在中国文化中扎根,需要与民族文化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在艺术表达上存在差异。钢琴艺术演奏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体现中国特色钢琴演奏的基础,文化融合并非是嫁接他人的文化,而是找到文化的共同点,在共同点基础上重新表达。艺术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需消除文化壁垒,立足开放性角度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在艺术及文化融合过程中,体现艺术及文化的特点。中国钢琴作品创编应当体现我国的文化风格及民族音乐特点,对钢琴作品进行积极创编,展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为音乐文化融合再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融合。
三、钢琴艺术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路径
我国音乐文化不断发展,钢琴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彰显出我国的民族特色,使钢琴艺术与民族文化距离缩短,对推动钢琴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语言。每个民族均有独具特色的语言,中华音乐文化积淀丰富,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音乐文化,民族语言进入钢琴作品,有利于缩短群众与钢琴艺术的差距,在聆听过程中建设情感桥梁。钢琴音乐作品《花鼓》其中融合凤阳花鼓表演特色,使欢快的节奏全面进入作品体系,体现快乐的音乐内涵。其中《黄河协奏曲》将“喊号子”语言模式引入钢琴曲中,,体现高原群众粗犷的语言表达形式外,也能体现出民族危难时刻群众团结一心的画面,在抗日救国口号的引导下,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对此,该作品的旋律较为激进,在弹奏时富有激情,《黄河协奏曲》也是中国化钢琴艺术的经典作品。
(二)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将乐器作为载体,中国民族音乐乐器非常丰富,各类乐器与民族特点息息相关。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引发与群众的情感共鸣。钢琴也是一种乐器,在音乐艺术表现过程中具有灵活性,若想在作品中凸显民族性还需自传统乐器上感受演奏技巧及情感,通过钢琴为群众营造审美意境,有利于增强钢琴艺术的感染力。比如,《看戏》钢琴曲在创编过程中,锣鼓及钢琴艺术形式整合,在不同节奏上利用锣鼓体现戏剧内容,并将钢琴作为依托,实现不同音乐在作品中的有机融合。《梅花三弄》是利用钢琴模仿古筝进行演奏,人们在聆听过程中进入哀伤的情景。《夕阳箫鼓》在创作过程中,融合古琴、琵琶乐器,在钢琴中体现出民族音乐特点。人们在视听上有不同的体验感,乐器融合及碰撞是钢琴中国化的必然发展路径。 (三)民族调式。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调式不同,比如,傣族音乐文化较为婉转,而陕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相对粗狂,这些音乐文化特点在调式上均有体现。不同地区调式不同,形成具有特色的音乐调式,钢琴艺术演奏过程中也要思考音乐文化中的调式。民族戏曲作为调式的表现形式,戏曲融入钢琴体系,为艺术家创作特色的钢琴作品奠定基础。中国特色音乐文化中含有曲牌体及板腔体,钢琴作品也可应用,体现出不同形式的调式,具有鲜明的作曲旋律。在《降G大调序曲》创编过程中,艺术家思考较多的民族调式,比如,通过昆曲表达委婉的曲调,昆曲与钢琴艺术融合过程中,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在钢琴曲创作过程中也可融入京剧,比如,二黄及西皮是主要调式,在创作过程中先体现出高亢的声音,随后以深沉的声音体现情感,这种创作方式体现鲜明的钢琴音乐作品特色。
(四)民族审美。每个民族特点不同,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存在差异,比如,东方文化喜爱唯美的音乐作品,西方文化则是喜欢激昂的音乐作品,中国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国外乐器演奏作品,但根源是依旧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应当关注民族的审美特点,体现民族律动及留白。比如,《太极》钢琴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符合中国民族的审美,其中包括“破、起、承、缓、庸、急”等片段,此类片段与八股文题材相符,对此,该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承、起、入表现过程中,人们会进入音乐情景,在其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缓、解不同的音乐审美过程中,自逻辑及审美预期上完成融合,实现道家审美及钢琴演奏的有机融合,体现民族审美倾向。
(五)民族习俗。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审美特点不同,各个民族在不断地传承及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中国音乐文化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原因。中国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需根据民族习俗获得素材,对传统风俗文化价值进行分析,能推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发展。各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特色的节日文化及音乐文化,在节日中播放舞蹈及音乐,形成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廖胜京在创作《火把节之夜》过程中,将彝族、白族琴曲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进入载歌载舞的情景。利用钢琴组曲能展示载歌载舞的画面,并利用钢琴描绘具有特色的世俗情画。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音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丰硕成果,钢琴艺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我国艺术家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基础,吸收民族文化养分,实现民族文化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在音乐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发展路径。对此,创作者还需思考钢琴艺术演奏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四湖,付海生.基于民族文化融合的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0,(10):47-49.
[2]宋智梁,郭永強,马谦.民族节庆体育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流变及认同路径——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1):132-136.
[3]张龙.论文化采借现象展现的民族文化融合——以黔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相似性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02):80-85.
[4]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的民族文化融合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7):5-8.
[5]肖昌露,李凤,杨莉红.新型城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金川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9):262-264.
[6]程璐.侍女形象的身份错位——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看红娘形象的演变[J].名作欣赏,2017,(14):102-105.
作者简介:萨如拉,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关键词】 钢琴艺术演奏;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99-02
随着钢琴艺术在我国不断普及,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现阶段,世界文化进入多元化融合及发展阶段,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外也开始不断融合,比如,钢琴艺术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中国化特点的钢琴作品。在作品演奏过程中,作者也要自钢琴艺术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创作及融合,实现中国民族文化与钢琴艺术的有机融合,促进钢琴艺术在中国音乐文化领域的发展。
一、钢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钢琴是一种西洋乐器,在明末清初期进入中国,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对钢琴艺术有一定认识,我国部分音乐艺术家开始思考钢琴演奏中国经典乐曲的方法,比如,《和平进行曲》便是经典的钢琴作品,是中国音乐与钢琴融合的鼻祖。在后续的发展中,中国钢琴家思考作品改编及创新方法,但所创作的作品偏向西化,并未体现出中国文化元素。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音乐文化发生变化,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改变既有的演奏模式,采取非传统的演奏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比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便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后,文化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中国钢琴作品也不断涌现,其中涵盖丰富的民族精神及民族韵味,进一步助推钢琴艺术发展,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演奏的融合发展。
二、中国钢琴作品融入民族文化的意义
中华音乐文化发展多年,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相比西方音乐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当坚持民族文化为根本。随着现代音乐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演奏融合,对钢琴艺术发展及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钢琴作品创作提供动力。钢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针对曲式结构较为关注,西方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固化的钢琴艺术体系,盲目套用容易导致音乐作品较为混乱,中国的音乐文化较为复杂,各个民族均具有对应的音乐文化,多元化的文化为钢琴艺术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创作者应当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体系进行分析,对钢琴演奏结构进行调整,让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體现出鲜明的音乐层次。创作者也可在乐器中获得灵感,包括扬琴、二胡及古筝等,此类成熟的乐器为作品创作提供经验,也能为钢琴作品融入不同的风格拓展路径,使钢琴变奏技法改善,体现中国的民族音乐风格。
(二)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及发展。随着世界文化融合发展,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民族音乐文化进入困难发展阶段。在音乐文化融合过程中,应当思考钢琴艺术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革新钢琴艺术,对我国艺术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对此,钢琴艺术虽是西方文化,我国艺术家也要将其作为我国的艺术,适当对钢琴艺术演奏进行创新,在其中融合丰富的民族文化,为中国音乐文化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少数民族创作音乐作品过程中,作品充分地域性特色或者民族语言文化特色,钢琴创作过程中自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获得灵感,并创作出《壮族组曲》及《新疆随想曲》等作品,使我国钢琴音乐体系更为丰富,也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
(三)加速中西方文化融合。钢琴若想在中国文化中扎根,需要与民族文化融合。中西方音乐文化在艺术表达上存在差异。钢琴艺术演奏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体现中国特色钢琴演奏的基础,文化融合并非是嫁接他人的文化,而是找到文化的共同点,在共同点基础上重新表达。艺术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需消除文化壁垒,立足开放性角度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在艺术及文化融合过程中,体现艺术及文化的特点。中国钢琴作品创编应当体现我国的文化风格及民族音乐特点,对钢琴作品进行积极创编,展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为音乐文化融合再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融合。
三、钢琴艺术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路径
我国音乐文化不断发展,钢琴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彰显出我国的民族特色,使钢琴艺术与民族文化距离缩短,对推动钢琴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语言。每个民族均有独具特色的语言,中华音乐文化积淀丰富,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音乐文化,民族语言进入钢琴作品,有利于缩短群众与钢琴艺术的差距,在聆听过程中建设情感桥梁。钢琴音乐作品《花鼓》其中融合凤阳花鼓表演特色,使欢快的节奏全面进入作品体系,体现快乐的音乐内涵。其中《黄河协奏曲》将“喊号子”语言模式引入钢琴曲中,,体现高原群众粗犷的语言表达形式外,也能体现出民族危难时刻群众团结一心的画面,在抗日救国口号的引导下,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对此,该作品的旋律较为激进,在弹奏时富有激情,《黄河协奏曲》也是中国化钢琴艺术的经典作品。
(二)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将乐器作为载体,中国民族音乐乐器非常丰富,各类乐器与民族特点息息相关。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引发与群众的情感共鸣。钢琴也是一种乐器,在音乐艺术表现过程中具有灵活性,若想在作品中凸显民族性还需自传统乐器上感受演奏技巧及情感,通过钢琴为群众营造审美意境,有利于增强钢琴艺术的感染力。比如,《看戏》钢琴曲在创编过程中,锣鼓及钢琴艺术形式整合,在不同节奏上利用锣鼓体现戏剧内容,并将钢琴作为依托,实现不同音乐在作品中的有机融合。《梅花三弄》是利用钢琴模仿古筝进行演奏,人们在聆听过程中进入哀伤的情景。《夕阳箫鼓》在创作过程中,融合古琴、琵琶乐器,在钢琴中体现出民族音乐特点。人们在视听上有不同的体验感,乐器融合及碰撞是钢琴中国化的必然发展路径。 (三)民族调式。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调式不同,比如,傣族音乐文化较为婉转,而陕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相对粗狂,这些音乐文化特点在调式上均有体现。不同地区调式不同,形成具有特色的音乐调式,钢琴艺术演奏过程中也要思考音乐文化中的调式。民族戏曲作为调式的表现形式,戏曲融入钢琴体系,为艺术家创作特色的钢琴作品奠定基础。中国特色音乐文化中含有曲牌体及板腔体,钢琴作品也可应用,体现出不同形式的调式,具有鲜明的作曲旋律。在《降G大调序曲》创编过程中,艺术家思考较多的民族调式,比如,通过昆曲表达委婉的曲调,昆曲与钢琴艺术融合过程中,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在钢琴曲创作过程中也可融入京剧,比如,二黄及西皮是主要调式,在创作过程中先体现出高亢的声音,随后以深沉的声音体现情感,这种创作方式体现鲜明的钢琴音乐作品特色。
(四)民族审美。每个民族特点不同,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存在差异,比如,东方文化喜爱唯美的音乐作品,西方文化则是喜欢激昂的音乐作品,中国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国外乐器演奏作品,但根源是依旧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应当关注民族的审美特点,体现民族律动及留白。比如,《太极》钢琴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符合中国民族的审美,其中包括“破、起、承、缓、庸、急”等片段,此类片段与八股文题材相符,对此,该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承、起、入表现过程中,人们会进入音乐情景,在其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缓、解不同的音乐审美过程中,自逻辑及审美预期上完成融合,实现道家审美及钢琴演奏的有机融合,体现民族审美倾向。
(五)民族习俗。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审美特点不同,各个民族在不断地传承及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中国音乐文化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原因。中国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需根据民族习俗获得素材,对传统风俗文化价值进行分析,能推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发展。各个民族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特色的节日文化及音乐文化,在节日中播放舞蹈及音乐,形成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廖胜京在创作《火把节之夜》过程中,将彝族、白族琴曲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进入载歌载舞的情景。利用钢琴组曲能展示载歌载舞的画面,并利用钢琴描绘具有特色的世俗情画。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音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丰硕成果,钢琴艺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我国艺术家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基础,吸收民族文化养分,实现民族文化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在音乐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发展路径。对此,创作者还需思考钢琴艺术演奏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四湖,付海生.基于民族文化融合的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0,(10):47-49.
[2]宋智梁,郭永強,马谦.民族节庆体育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流变及认同路径——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1):132-136.
[3]张龙.论文化采借现象展现的民族文化融合——以黔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相似性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02):80-85.
[4]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的民族文化融合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7):5-8.
[5]肖昌露,李凤,杨莉红.新型城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金川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9):262-264.
[6]程璐.侍女形象的身份错位——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看红娘形象的演变[J].名作欣赏,2017,(14):102-105.
作者简介:萨如拉,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