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中运算能力的训练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高,为以后各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运算能力 习惯养成 数感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與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运算能力的训练一直是许多老师困惑的难题,大多数老师都为此而发愁,许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在理解题意方面问题不大,偏偏在计算时出现了严重错误,致使许多学生达不到自己心目中满意的分数,因此运算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口算的训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我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如听算、看卡片口算、运用口算本练习,在训练的层面上采用先简单后复杂,先求正确再求速度的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同时对有关数据要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速度。
二、明确计算算理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能力训练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好运算顺序,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1.指导学生用划线法,确定运算顺序。学生通过用划线确定运算顺序,这样准确率就会不断提高。
2.把算式用文字题形式叙述出来,指导运算。
3.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点拨、指正。
三、数感能力的训练
计算时要注意分析数据特点,如果数据符合某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就用简便算法,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如125×32,有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判断出应该如何入手,当老师提出可以把32分成8与4的乘积时,学生就迅速判断出可以把125与8进行结合,他们的乘积正好是1000,再与4相乘,得出结果是4000,而有的学生却能在极短时间内意识到这一点。这说明一些同学数感的训练不足,所以经常对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逐步养成对数字的敏感度,相信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练习方法要恰当。特别是计算中的数据不必太大,练习题目不宜太多。
3.教育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如:学生在解完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检验,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最终使每一位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新的飞跃。(作者单位: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东街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生 运算能力 习惯养成 数感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與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运算能力的训练一直是许多老师困惑的难题,大多数老师都为此而发愁,许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在理解题意方面问题不大,偏偏在计算时出现了严重错误,致使许多学生达不到自己心目中满意的分数,因此运算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口算的训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我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如听算、看卡片口算、运用口算本练习,在训练的层面上采用先简单后复杂,先求正确再求速度的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同时对有关数据要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速度。
二、明确计算算理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能力训练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好运算顺序,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1.指导学生用划线法,确定运算顺序。学生通过用划线确定运算顺序,这样准确率就会不断提高。
2.把算式用文字题形式叙述出来,指导运算。
3.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点拨、指正。
三、数感能力的训练
计算时要注意分析数据特点,如果数据符合某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就用简便算法,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如125×32,有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判断出应该如何入手,当老师提出可以把32分成8与4的乘积时,学生就迅速判断出可以把125与8进行结合,他们的乘积正好是1000,再与4相乘,得出结果是4000,而有的学生却能在极短时间内意识到这一点。这说明一些同学数感的训练不足,所以经常对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逐步养成对数字的敏感度,相信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练习方法要恰当。特别是计算中的数据不必太大,练习题目不宜太多。
3.教育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如:学生在解完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检验,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最终使每一位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新的飞跃。(作者单位: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东街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