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她,一个是荷兰艺术家,一个是跨国公司律师。因为一场偶遇,两个人一见钟情,共同归隐云南德宏州景颇族山寨。在大山深处,他们亲手用一砖一瓦为孩子们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建起了一座别具一格的“榕树根之家”……
生命中电光火石的那个人,来了
2007年十一假期,荷兰驻华大使馆在朝阳公园举办荷兰文化村活动。那时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书的乐安东来看望他的荷兰籍学生。其时,李旸在为国际环保组织WWF做推广活动。她迷人的东方式微笑,娇小玲珑却又稳重大方的风范,一下子打动了远远观望的荷兰艺术家乐安东。默默地观察良久,乐安东有些羞涩地走上前:“嗨,你好,我叫乐安东……”他用带着京腔的中文向李旸介绍了自己研究云南景颇族语言的经历。谈话间,乐安东诚挚的双眼闪烁着纯真善良的光芒。看到李旸在忙,他知趣地结束了交谈。可是没走几步,又像个孩子似的跑回来和李旸交换名片。虽然在忙乱中没能深聊,但这个眼神既单纯又深邃的荷兰男人却在一瞬间深深印在了李旸的脑海。
“那一天,我不漂亮他不帅,我灰头土脸的,起了满脸青春痘,还乱糟糟地扎个马尾。”李旸甜蜜地说。
节后上班第一天,李旸打开电脑就看到乐安东用邮件发来他的绘画作品。打开全屏欣赏的一刹那,李旸被震撼了,她从没看到过这样一幅画作:那些富于变幻和层次感的色彩与形态,柔和中带着力量,美好中彰显疯狂。她被一股力量吸进了画中,好奇地探索着一个无比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真是个有趣的矛盾综合体!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猛然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身处办公室。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和这个46岁的男子之间不会那么简单了。
两人再次见面,是在乐安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家里。与其说是一个家,还不如说是几间大小不同的工作室——许多色彩浓烈,彰显思绪和情感的画作堆放在卧室、客厅、厨房和阳台上,画架、吉他、各种鼓占据了房间正中。空气中飘荡着特别梦幻和不羁的音乐,是乐安东创作的。两人就这样轻松而自然地聊起来,聊画和音乐,分享各自过往的人生经历。
乐安东说自己是个“不小心出生在荷兰的景颇人”,年轻时就迷上了古老的东方文化,1991年,他手拿一张地图辗转找到了云南德宏州瑞丽附近几个景颇寨,从此与那里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行走在云南德宏景颇族聚居的山寨间,长期生活并开展语言文化研究。他是第一个全面、系统、详细记录和描述景颇族载瓦语的学者。他用时十余年著成1700页的《载瓦语语法及词汇》,让鲜为人知的中国景颇族载瓦语在全世界的高等学府和语言学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他把20年的青春挥洒在了德宏的青山绿水畔,与景颇乡亲的纵情歌舞间。
乐安东描绘的景颇山寨风光和与景颇家人的亲情,让李旸心生神往。那一天,他们相谈甚欢,将身心浸泡在音乐、色彩和自然中,彼此用心灵去感受对方的个性魅力。他们知道,生命中电光火石的那个人,来了。
2009年2月,乐安东第一次带李旸来到云南德宏的景颇村寨,乡亲们就像对待回家的兄弟姐妹一样亲切。乐安东很顺手地把孩子们揽在怀里,孩子的母亲则在一旁幸福地微笑——她也曾是他二十年前抱过的小女孩。
乐安东用熟练的载瓦语和老乡交谈,为李旸做翻译。第一次参加景颇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李旸便为那来自远古的神奇的音乐律动和民族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所震撼,对景颇文化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可以和心爱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该多好!两人开始一同畅想“归隐”生活:在景颇山林间,辟出一小片田地,盖座竹楼,在里面画画,写作,教孩子。童话般的前景,让李旸无比激动!
神仙眷侣,成了大山“精灵”守护人
有了移居德宏的想法,二人便开始不断往返于北京和德宏之间,他们仍旧继续着在北京的全职工作,但开始利用年休假,每年两次带着画笔、颜料、故事书,给山里孩子们做寒暑期的艺术活动,最开始只是不太成体系的零散活动:如开展摄影课“拍摄我眼中的家乡”,创意绘画、团队游戏、讲传统故事和角色扮演等。逐渐地,有朋友听说后加入了志愿者行列。然而在追求这一梦想的过程中,看得越多,他们想得越多。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他们自问:“这些活动到底有什么用?怎样才能真正帮到这里的孩子?”
因为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环境,每个景颇山里的孩子都能讲2-5种语言,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每个孩子小小年纪便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知识。他们教夫妻二人在山林间采集、狩猎和田间劳作。这些善良聪慧、能力非凡的山间“小精灵”们,总能在活动中带给二人惊喜,令他们心生钦佩。
然而一旦走出村寨,进了县城,许多山里孩子难以融入环境,成绩不好,变得自卑寡言,他们开始逃课出去游荡。地处滇缅边境的德宏,是全国受毒品和艾滋病侵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要想买到便宜的毒品并非难事。昏暗的网吧和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吸引了很多处在迷茫中的孩子,他们迅速成为毒品和酒精的热爱者。曾经在山寨里单纯可爱的孩子,几年后便会在荷尔蒙、酒精、毒品的共同作用下骑着摩托车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横冲直撞。这样的强烈反差,深深地刺痛了乐安东和李旸的心,他们为此夜不能寐。
夫妻二人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帮助到这些原本像精灵一样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最好的发挥?怎样才让孩子们走上自信阳光的成长道路呢?经过深层的思考,他们逐渐明确了“自信与自我认同教育”的定位。在与孩子一起做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拥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判断,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事了。
乐安东和李旸知道,仅有理念和想法不够,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任何社会问题的。他们要搭建一个平台,汇聚众人的力量与资源,来满足山里孩子的真正需求。一个叫“榕树根”的公益组织应运而生了。 榕树,是德宏当地常见的树种,通常都能生长几十年至数百年,树冠巨大,枝繁叶茂,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故可“独木成林”。
景颇孩子们最喜欢爬上榕树,在宽厚的枝丫间捉迷藏。“榕树根”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被景颇人奉为神树的大榕树。夫妻二人希望,他们的公益组织能像榕树一样,牢牢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孩子们造福。
他们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带到孩子们身边,带来别具匠心的活动课;他们也将孩子们的作品带到北京开画展,让唱着天籁般动人歌声的景颇小女孩们走上了北京的大舞台。
有一位叫排爱砍的男孩,有着与许多景颇山里孩子相似的境遇:父亲在戒毒所,伤心绝望的母亲丢下他远走他乡。爱砍与奶奶生活,成了一个孤单的孩子。在人群中,他经常不说话。但他善于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于是,李旸便封他做榕树根图书馆馆长。暑假的时候,在与城市孩子共度的“景颇山寨自然艺术夏令营”活动中,爱砍结交了新的小伙伴。他在联欢晚会上表演了动感十足的杰克逊的舞蹈,惊艳四座,惹得小伙伴们兴奋地将他抬起来欢呼。从此,小男孩变得开朗活泼,还成了榕树根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一砖一瓦盖起“爱之屋”
此时的“榕树根”,还只是一个“梦想中的小楼”,孩子们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还没有一处可以活动的场所。夫妻二人不想把“榕树根”做成那种心血来潮、献个爱心就走掉的“公益秀”,他们要长期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帮助当地的孩子。于是,二人决定为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当地孩子们盖一座可供交流的“爱之屋”——榕树根活动中心。
说干就干,2011年底,安东和李旸四处查看选址,最后租下位于营盘村拱引寨子半山坡上的一块荒地,开始构建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他们找到北京的资深建筑师朋友,免费为他们提供别具巧思的设计,并帮助他们遥控指挥工程的实施。乐安东和李旸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榕树根儿童活动中心”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破土动工了。
乐安东和李旸,一个著名艺术家,一个资深律师,在盖房子方面却是个菜鸟。每天的新图纸来了,要先打上两小时的电话或远程视频,跟建筑师学懂每个细节,再拿纸板砖块做模型给工人看,连解释带比划,还要步步紧盯。
这座独一无二的房子,是为“榕树根”量身定制的,由竹子、木板、砖石、钢架、玻璃等材料混搭组合,美观舒适、环保高效而又坚固抗震。可是受施工能力限制又因山里条件特殊,失误频发。文化差异有时也令人哭笑不得,当地师傅们面对做错了的东西,常觉无所谓,总是纳闷地说:“为啥非要盖成那个样子?照咱做的这样不也挺好?”
乐安东为了盖好爱之屋,他那曾握着画笔弹着琴键的手沾满了水泥石灰和油漆,与工人们一起挥着铁锹搬着砖。但遇上要买材料砍价或周旋的时候,单纯直接的乐安东还没开口,就先把自己的底牌写了一脸,他经常打电话问李旸:对方改了,不是100是300元,我还价多少?对此,李旸无奈地说:“没办法,怎么教他也不会,善良可爱得一塌糊涂。”
盖房子期间,被黑工头欺骗,善良的乐安东有时会面对现实感到焦虑不安,这时,小他十几岁的李旸会像对待宝宝一样,轻轻地抱住他,给他安静的力量。
2013年5月26日,整整经历了十八个月,这座兼具景颇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特点的“榕树根之家”正式落成开放。
那一天,依景颇传统风俗,“榕树根”在这里举办了“进新房”仪式,由全寨子乡亲共同筹备参与:景颇传统祭司主持的杀鸡祭山神,绿叶宴流水席,景颇歌舞,儿童画展……远近村寨200多人前来参加,热闹非凡。
这一天,是李旸和乐安东最开心的一天!
独木成林,小榕树长成参天大树
在新落成的“榕树根儿童活动中心”,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进行艺术活动。他们就地取材,红土、花瓣、叶片都是孩子们绘画和拼贴的原料;皮筋、酒瓶、空桶、废纸盒甚至许多垃圾,都幻化成美妙的乐器;夫妻二人还通过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募集到城市的二手数码相机,教会孩子们拍摄“我眼中的家乡”;在舞台上,孩子们用竹子、芭蕉叶制作木偶,自导自演,将景颇传统故事中的动物寓言,改编成木偶戏,搬上舞台,为全校同学和乡亲们演出……“榕树根”的活动越来越受到景颇族百姓们的喜爱和认可,一些过于羞涩、内向的孩子,渐渐变得爱说话,能越来越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敢于在众人面前登台表演。景颇人对孩子们的变化感到非常惊奇开心。
“榕树根”的故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和访问者。有更多的人前来为景颇孩子提供帮助,也引得国内外媒体对此竞相报道,CCTV、凤凰卫视播出了“榕树根”的纪录片,《生活月刊》授予乐安东、李旸“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环球时报等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发来了热情洋溢的邮件,寄来孩子们所需的玩具、绘画用品和书籍……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李旸和乐安东亲手打造的“榕树根”公益组织已从一颗茁壮成长的小树,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2013年7月,“榕树根”与成长大本营合作,首次举办了“城里娃,村里娃,景颇山寨共度自然艺术夏令营”,来自全国各地城市的27位孩子与50多位景颇小伙伴在亚热带的景颇山林里同吃同住,在快乐多彩而又颇具挑战的活动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们启动的“笔尖传递力量——为景颇孩子征笔友”活动,通过豆瓣公益广告的宣传,在许多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是优秀的荷兰学者,一个是国际组织的传播主管,常有亲朋好友好奇地问他们:你俩做公益我们支持,可是放弃高薪工作,一头扎进山里,倾尽积蓄,甚至还负债累累地做公益,就无法理解了。到底哪来的精神动力?
这对情深意笃的异国爱人相视而笑,良久,李旸轻轻地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好。”
编辑/郑好
生命中电光火石的那个人,来了
2007年十一假期,荷兰驻华大使馆在朝阳公园举办荷兰文化村活动。那时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书的乐安东来看望他的荷兰籍学生。其时,李旸在为国际环保组织WWF做推广活动。她迷人的东方式微笑,娇小玲珑却又稳重大方的风范,一下子打动了远远观望的荷兰艺术家乐安东。默默地观察良久,乐安东有些羞涩地走上前:“嗨,你好,我叫乐安东……”他用带着京腔的中文向李旸介绍了自己研究云南景颇族语言的经历。谈话间,乐安东诚挚的双眼闪烁着纯真善良的光芒。看到李旸在忙,他知趣地结束了交谈。可是没走几步,又像个孩子似的跑回来和李旸交换名片。虽然在忙乱中没能深聊,但这个眼神既单纯又深邃的荷兰男人却在一瞬间深深印在了李旸的脑海。
“那一天,我不漂亮他不帅,我灰头土脸的,起了满脸青春痘,还乱糟糟地扎个马尾。”李旸甜蜜地说。
节后上班第一天,李旸打开电脑就看到乐安东用邮件发来他的绘画作品。打开全屏欣赏的一刹那,李旸被震撼了,她从没看到过这样一幅画作:那些富于变幻和层次感的色彩与形态,柔和中带着力量,美好中彰显疯狂。她被一股力量吸进了画中,好奇地探索着一个无比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真是个有趣的矛盾综合体!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猛然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身处办公室。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和这个46岁的男子之间不会那么简单了。
两人再次见面,是在乐安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家里。与其说是一个家,还不如说是几间大小不同的工作室——许多色彩浓烈,彰显思绪和情感的画作堆放在卧室、客厅、厨房和阳台上,画架、吉他、各种鼓占据了房间正中。空气中飘荡着特别梦幻和不羁的音乐,是乐安东创作的。两人就这样轻松而自然地聊起来,聊画和音乐,分享各自过往的人生经历。
乐安东说自己是个“不小心出生在荷兰的景颇人”,年轻时就迷上了古老的东方文化,1991年,他手拿一张地图辗转找到了云南德宏州瑞丽附近几个景颇寨,从此与那里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行走在云南德宏景颇族聚居的山寨间,长期生活并开展语言文化研究。他是第一个全面、系统、详细记录和描述景颇族载瓦语的学者。他用时十余年著成1700页的《载瓦语语法及词汇》,让鲜为人知的中国景颇族载瓦语在全世界的高等学府和语言学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他把20年的青春挥洒在了德宏的青山绿水畔,与景颇乡亲的纵情歌舞间。
乐安东描绘的景颇山寨风光和与景颇家人的亲情,让李旸心生神往。那一天,他们相谈甚欢,将身心浸泡在音乐、色彩和自然中,彼此用心灵去感受对方的个性魅力。他们知道,生命中电光火石的那个人,来了。
2009年2月,乐安东第一次带李旸来到云南德宏的景颇村寨,乡亲们就像对待回家的兄弟姐妹一样亲切。乐安东很顺手地把孩子们揽在怀里,孩子的母亲则在一旁幸福地微笑——她也曾是他二十年前抱过的小女孩。
乐安东用熟练的载瓦语和老乡交谈,为李旸做翻译。第一次参加景颇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李旸便为那来自远古的神奇的音乐律动和民族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所震撼,对景颇文化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可以和心爱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该多好!两人开始一同畅想“归隐”生活:在景颇山林间,辟出一小片田地,盖座竹楼,在里面画画,写作,教孩子。童话般的前景,让李旸无比激动!
神仙眷侣,成了大山“精灵”守护人
有了移居德宏的想法,二人便开始不断往返于北京和德宏之间,他们仍旧继续着在北京的全职工作,但开始利用年休假,每年两次带着画笔、颜料、故事书,给山里孩子们做寒暑期的艺术活动,最开始只是不太成体系的零散活动:如开展摄影课“拍摄我眼中的家乡”,创意绘画、团队游戏、讲传统故事和角色扮演等。逐渐地,有朋友听说后加入了志愿者行列。然而在追求这一梦想的过程中,看得越多,他们想得越多。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他们自问:“这些活动到底有什么用?怎样才能真正帮到这里的孩子?”
因为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环境,每个景颇山里的孩子都能讲2-5种语言,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每个孩子小小年纪便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知识。他们教夫妻二人在山林间采集、狩猎和田间劳作。这些善良聪慧、能力非凡的山间“小精灵”们,总能在活动中带给二人惊喜,令他们心生钦佩。
然而一旦走出村寨,进了县城,许多山里孩子难以融入环境,成绩不好,变得自卑寡言,他们开始逃课出去游荡。地处滇缅边境的德宏,是全国受毒品和艾滋病侵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要想买到便宜的毒品并非难事。昏暗的网吧和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吸引了很多处在迷茫中的孩子,他们迅速成为毒品和酒精的热爱者。曾经在山寨里单纯可爱的孩子,几年后便会在荷尔蒙、酒精、毒品的共同作用下骑着摩托车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横冲直撞。这样的强烈反差,深深地刺痛了乐安东和李旸的心,他们为此夜不能寐。
夫妻二人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帮助到这些原本像精灵一样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最好的发挥?怎样才让孩子们走上自信阳光的成长道路呢?经过深层的思考,他们逐渐明确了“自信与自我认同教育”的定位。在与孩子一起做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拥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判断,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事了。
乐安东和李旸知道,仅有理念和想法不够,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任何社会问题的。他们要搭建一个平台,汇聚众人的力量与资源,来满足山里孩子的真正需求。一个叫“榕树根”的公益组织应运而生了。 榕树,是德宏当地常见的树种,通常都能生长几十年至数百年,树冠巨大,枝繁叶茂,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故可“独木成林”。
景颇孩子们最喜欢爬上榕树,在宽厚的枝丫间捉迷藏。“榕树根”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被景颇人奉为神树的大榕树。夫妻二人希望,他们的公益组织能像榕树一样,牢牢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孩子们造福。
他们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带到孩子们身边,带来别具匠心的活动课;他们也将孩子们的作品带到北京开画展,让唱着天籁般动人歌声的景颇小女孩们走上了北京的大舞台。
有一位叫排爱砍的男孩,有着与许多景颇山里孩子相似的境遇:父亲在戒毒所,伤心绝望的母亲丢下他远走他乡。爱砍与奶奶生活,成了一个孤单的孩子。在人群中,他经常不说话。但他善于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于是,李旸便封他做榕树根图书馆馆长。暑假的时候,在与城市孩子共度的“景颇山寨自然艺术夏令营”活动中,爱砍结交了新的小伙伴。他在联欢晚会上表演了动感十足的杰克逊的舞蹈,惊艳四座,惹得小伙伴们兴奋地将他抬起来欢呼。从此,小男孩变得开朗活泼,还成了榕树根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一砖一瓦盖起“爱之屋”
此时的“榕树根”,还只是一个“梦想中的小楼”,孩子们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还没有一处可以活动的场所。夫妻二人不想把“榕树根”做成那种心血来潮、献个爱心就走掉的“公益秀”,他们要长期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帮助当地的孩子。于是,二人决定为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当地孩子们盖一座可供交流的“爱之屋”——榕树根活动中心。
说干就干,2011年底,安东和李旸四处查看选址,最后租下位于营盘村拱引寨子半山坡上的一块荒地,开始构建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他们找到北京的资深建筑师朋友,免费为他们提供别具巧思的设计,并帮助他们遥控指挥工程的实施。乐安东和李旸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榕树根儿童活动中心”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破土动工了。
乐安东和李旸,一个著名艺术家,一个资深律师,在盖房子方面却是个菜鸟。每天的新图纸来了,要先打上两小时的电话或远程视频,跟建筑师学懂每个细节,再拿纸板砖块做模型给工人看,连解释带比划,还要步步紧盯。
这座独一无二的房子,是为“榕树根”量身定制的,由竹子、木板、砖石、钢架、玻璃等材料混搭组合,美观舒适、环保高效而又坚固抗震。可是受施工能力限制又因山里条件特殊,失误频发。文化差异有时也令人哭笑不得,当地师傅们面对做错了的东西,常觉无所谓,总是纳闷地说:“为啥非要盖成那个样子?照咱做的这样不也挺好?”
乐安东为了盖好爱之屋,他那曾握着画笔弹着琴键的手沾满了水泥石灰和油漆,与工人们一起挥着铁锹搬着砖。但遇上要买材料砍价或周旋的时候,单纯直接的乐安东还没开口,就先把自己的底牌写了一脸,他经常打电话问李旸:对方改了,不是100是300元,我还价多少?对此,李旸无奈地说:“没办法,怎么教他也不会,善良可爱得一塌糊涂。”
盖房子期间,被黑工头欺骗,善良的乐安东有时会面对现实感到焦虑不安,这时,小他十几岁的李旸会像对待宝宝一样,轻轻地抱住他,给他安静的力量。
2013年5月26日,整整经历了十八个月,这座兼具景颇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特点的“榕树根之家”正式落成开放。
那一天,依景颇传统风俗,“榕树根”在这里举办了“进新房”仪式,由全寨子乡亲共同筹备参与:景颇传统祭司主持的杀鸡祭山神,绿叶宴流水席,景颇歌舞,儿童画展……远近村寨200多人前来参加,热闹非凡。
这一天,是李旸和乐安东最开心的一天!
独木成林,小榕树长成参天大树
在新落成的“榕树根儿童活动中心”,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进行艺术活动。他们就地取材,红土、花瓣、叶片都是孩子们绘画和拼贴的原料;皮筋、酒瓶、空桶、废纸盒甚至许多垃圾,都幻化成美妙的乐器;夫妻二人还通过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募集到城市的二手数码相机,教会孩子们拍摄“我眼中的家乡”;在舞台上,孩子们用竹子、芭蕉叶制作木偶,自导自演,将景颇传统故事中的动物寓言,改编成木偶戏,搬上舞台,为全校同学和乡亲们演出……“榕树根”的活动越来越受到景颇族百姓们的喜爱和认可,一些过于羞涩、内向的孩子,渐渐变得爱说话,能越来越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敢于在众人面前登台表演。景颇人对孩子们的变化感到非常惊奇开心。
“榕树根”的故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和访问者。有更多的人前来为景颇孩子提供帮助,也引得国内外媒体对此竞相报道,CCTV、凤凰卫视播出了“榕树根”的纪录片,《生活月刊》授予乐安东、李旸“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环球时报等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发来了热情洋溢的邮件,寄来孩子们所需的玩具、绘画用品和书籍……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李旸和乐安东亲手打造的“榕树根”公益组织已从一颗茁壮成长的小树,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2013年7月,“榕树根”与成长大本营合作,首次举办了“城里娃,村里娃,景颇山寨共度自然艺术夏令营”,来自全国各地城市的27位孩子与50多位景颇小伙伴在亚热带的景颇山林里同吃同住,在快乐多彩而又颇具挑战的活动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们启动的“笔尖传递力量——为景颇孩子征笔友”活动,通过豆瓣公益广告的宣传,在许多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是优秀的荷兰学者,一个是国际组织的传播主管,常有亲朋好友好奇地问他们:你俩做公益我们支持,可是放弃高薪工作,一头扎进山里,倾尽积蓄,甚至还负债累累地做公益,就无法理解了。到底哪来的精神动力?
这对情深意笃的异国爱人相视而笑,良久,李旸轻轻地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好。”
编辑/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