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传统的家长制的安全管理模式一直占据着基层安全管理的主导地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的思想受到禁锢,心理上存在依赖性,工作的主动性差。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人员的机构、思想、需求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很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选择,因此,注重解决四个方面的安全管理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1、注重奖励与处罚并举,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习惯
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经济处罚制度一直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它从经济角度出发,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处罚员工的违章行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员工经济收入的增加,人员的思想转变,单一的经济处罚制度已不能满足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一方面薪酬的增加使员工的违章成本变低;另外,一直以来,员工对经济考核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企业的管理需求。因此,改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习惯,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解决安全管理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分公司在《2013年安全管理考核细则》中增加了多项奖励条款,并结合分公司的班组长奖励办法,对基层小队好的做法和骨干加以奖励。全年的日常考核中,处罚12个基层队16人次,奖励10个小队15人次,处罚金额4800元,奖励金额3200元,全年下发班组长奖励金32000元。处罚金额较2012年的12000元,降低了7200元,在考核中首次体现了奖励金额,这在以往的管理中是难得一见的。与之对比的另一项数据显示,日常检查问题由2012年的278项降到了2013年的157项,发生率降低了43.5%。通过我们到基层调研了解,员工反响最大的就是现行的奖励机制,改变了过去安全管理只认罚款的形象,消除了员工的抵触情绪,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安全管理人员从单一的检查,转变为重在解决基层困难上来,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2、注重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现场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土地资源认识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土地征用变得非常困难,标准化现场的要求难度越来越大。在2013年施工的170口试油井中,只有不到40口井具备标准化摆放的条件。同时,大面积征用土地,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会给企业增加成本压力。因此,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标准化。
喇16-1井是1口浅层气井,该井位于大庆地区采油六厂区块,地势低洼,井场条件非常差,车辆难以驶入,地下管网复杂,地面测气管线无法用打桩机打桩子固定,为此,该井施工耽搁了3个工作日。大队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勘察,确定将桩子顶端割成“抹斜”,然后采取人工钉入的方式,只用了3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确保了该井试气施工的顺利进行。
2013年又针对130余口井的柴油罐摆放距离不足、井场高压线过近、打桩机无法进入等受限问题,安全部门提前介入,制定了细致的预防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因场地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特别体现在方402井施工中,正是因为预防措施周密、到位,才确保这口高危凝析油井顺利施工(注:方402井是方正区块的一口高产凝析油井,火灾爆炸风险极大)。实践证明只要采取措施合理,管理到位,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场地等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3、注重务实的安全教育,开展切合实际的安全活动,是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有效手段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安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岗位员工的安全技能。各级管理者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多年来,从油田公司、分公司到大队,每年都要开设各种各样的安全培训班。但是,员工的安全技能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安全思想没有得到转变,原因就是这些班大部分都是说教式的教育,缺少贴近实际工作的案例,也不符合岗位员工的文化层次,安全教育似乎正在演变成形势教育,员工学习热情极低,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
通过与岗位员工的深入沟通了解,安全教育应本着便于理解、利于接受、具有说服力等原则。为此,2013年分公司建立了未遂事件上报奖励制度,鼓励基层队把身边的事故、事件无论大小都做成经验共享,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剖析。全年基层小队制作安全经验共享46个。这些安全经验共享大到电瓶爆炸伤人,小到井场的一个小水坑影响通过,图文并茂,便于岗位员工接受,受到所有员工的欢迎。此外,我们还针对生产实际,制做了《春季防火安全》《春季行车安全》《穿大绳》《防喷演练操作流程》等安全课件20余部。在开展“写风险”活动中,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带领岗位员工识别风险、查找隐患,极大调动了员工的参与热情。
通过这些方式,对试油施工中存在的典型隐患、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方案,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得到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4、注重解决安全管理人员的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石,他们直接与岗位员工接触,可以最准确的掌握现场的安全状况。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传统的管理上,现场出现一点小的问题,上层管理者都习惯把责任归咎在基层管理人员身上,有的甚至认为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够。长久以来,造成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有问题不敢讲、有困难不敢说,出了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刻意隐瞒。“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的管理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成长。
在油田生产中,很多单位施工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而且,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现场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无论刮风下雨、节假日都要赶到施工现场。在食宿方面,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休息,并經常错过正常的用餐时间,长久积累,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问题。此外,因其岗位的特殊性,还要承受着超出常人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本单位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过安全管理的人员的一份调查显示,他们平均年行程4.7万公里,节假日休息率不足30%,75%的人放弃带薪休假,到现场时用餐的准点率不足10%,80%以上的人存在胃部不适等疾病,严重者出现过幻听、怕接电话等心理问题。
因此,上层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多一分关心,少一分苛责,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能够放开手脚,大胆管理,确保上层管理者及时了解基层安全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管理决策。
总之,基层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矛盾问题,诸如员工与企业、企业与地方等矛盾。只要我们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及时有效的加以疏导,这些矛盾都可以一一化解,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安全基础。
1、注重奖励与处罚并举,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习惯
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经济处罚制度一直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它从经济角度出发,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处罚员工的违章行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员工经济收入的增加,人员的思想转变,单一的经济处罚制度已不能满足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一方面薪酬的增加使员工的违章成本变低;另外,一直以来,员工对经济考核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企业的管理需求。因此,改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习惯,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解决安全管理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分公司在《2013年安全管理考核细则》中增加了多项奖励条款,并结合分公司的班组长奖励办法,对基层小队好的做法和骨干加以奖励。全年的日常考核中,处罚12个基层队16人次,奖励10个小队15人次,处罚金额4800元,奖励金额3200元,全年下发班组长奖励金32000元。处罚金额较2012年的12000元,降低了7200元,在考核中首次体现了奖励金额,这在以往的管理中是难得一见的。与之对比的另一项数据显示,日常检查问题由2012年的278项降到了2013年的157项,发生率降低了43.5%。通过我们到基层调研了解,员工反响最大的就是现行的奖励机制,改变了过去安全管理只认罚款的形象,消除了员工的抵触情绪,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安全管理人员从单一的检查,转变为重在解决基层困难上来,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2、注重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现场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土地资源认识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土地征用变得非常困难,标准化现场的要求难度越来越大。在2013年施工的170口试油井中,只有不到40口井具备标准化摆放的条件。同时,大面积征用土地,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会给企业增加成本压力。因此,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标准化。
喇16-1井是1口浅层气井,该井位于大庆地区采油六厂区块,地势低洼,井场条件非常差,车辆难以驶入,地下管网复杂,地面测气管线无法用打桩机打桩子固定,为此,该井施工耽搁了3个工作日。大队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勘察,确定将桩子顶端割成“抹斜”,然后采取人工钉入的方式,只用了3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确保了该井试气施工的顺利进行。
2013年又针对130余口井的柴油罐摆放距离不足、井场高压线过近、打桩机无法进入等受限问题,安全部门提前介入,制定了细致的预防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因场地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特别体现在方402井施工中,正是因为预防措施周密、到位,才确保这口高危凝析油井顺利施工(注:方402井是方正区块的一口高产凝析油井,火灾爆炸风险极大)。实践证明只要采取措施合理,管理到位,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场地等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3、注重务实的安全教育,开展切合实际的安全活动,是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有效手段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安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岗位员工的安全技能。各级管理者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多年来,从油田公司、分公司到大队,每年都要开设各种各样的安全培训班。但是,员工的安全技能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安全思想没有得到转变,原因就是这些班大部分都是说教式的教育,缺少贴近实际工作的案例,也不符合岗位员工的文化层次,安全教育似乎正在演变成形势教育,员工学习热情极低,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
通过与岗位员工的深入沟通了解,安全教育应本着便于理解、利于接受、具有说服力等原则。为此,2013年分公司建立了未遂事件上报奖励制度,鼓励基层队把身边的事故、事件无论大小都做成经验共享,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剖析。全年基层小队制作安全经验共享46个。这些安全经验共享大到电瓶爆炸伤人,小到井场的一个小水坑影响通过,图文并茂,便于岗位员工接受,受到所有员工的欢迎。此外,我们还针对生产实际,制做了《春季防火安全》《春季行车安全》《穿大绳》《防喷演练操作流程》等安全课件20余部。在开展“写风险”活动中,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带领岗位员工识别风险、查找隐患,极大调动了员工的参与热情。
通过这些方式,对试油施工中存在的典型隐患、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方案,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得到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4、注重解决安全管理人员的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石,他们直接与岗位员工接触,可以最准确的掌握现场的安全状况。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传统的管理上,现场出现一点小的问题,上层管理者都习惯把责任归咎在基层管理人员身上,有的甚至认为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够。长久以来,造成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有问题不敢讲、有困难不敢说,出了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刻意隐瞒。“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的管理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成长。
在油田生产中,很多单位施工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而且,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现场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无论刮风下雨、节假日都要赶到施工现场。在食宿方面,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休息,并經常错过正常的用餐时间,长久积累,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问题。此外,因其岗位的特殊性,还要承受着超出常人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本单位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过安全管理的人员的一份调查显示,他们平均年行程4.7万公里,节假日休息率不足30%,75%的人放弃带薪休假,到现场时用餐的准点率不足10%,80%以上的人存在胃部不适等疾病,严重者出现过幻听、怕接电话等心理问题。
因此,上层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多一分关心,少一分苛责,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能够放开手脚,大胆管理,确保上层管理者及时了解基层安全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管理决策。
总之,基层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矛盾问题,诸如员工与企业、企业与地方等矛盾。只要我们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及时有效的加以疏导,这些矛盾都可以一一化解,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安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