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笔者调查,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往往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某些教师为了迎合考试,拼命地磨学生,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屡有发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做了些大胆的尝试(主要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体味数学的生活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学好初中数学
1. 导入采取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在讲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我采取了下述办法: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深刻体会“替代”“转化”“等价”;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自然联想到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组,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快理解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培养了他们的转化思维能力,效果出奇的好。
2. 设计生活化内容提高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接受力增强,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时,记忆力减退,思路阻塞,思维迟钝。数学课理论性强,相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让学生疲倦无味,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无聊感和厌学情绪。我认为,每个数学教师都要具有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会使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兴趣。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的学习内容。特别在复习课中,我常常把故事或人物用整个内容串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发现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所在。
记得我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复习课时,以“我的兄弟”为主人公,以“兄弟的商店经营状况”为线索展开教学,把应用题中的数字、利润、增长率、问题串成一个系列、一条主线,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犹如一条线索、一个人物组成的故事课,顿时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学生的反应很热烈。
3. 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
以前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学习数学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所以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大部分学生感到厌倦枯燥,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课堂几乎是一潭死水。我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提升学习动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我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不可移动性,特意安排让学生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说出不同之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初中数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作用所在,我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1. 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生活实例模型
如我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列举了大量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对于式子8x 6y还可能表示什么呢?开始,学生都在沉默思考,继而分组讨论、热烈交流,最后归纳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实例。这时,我发现学生完全融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这节课的效果显著。
在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基础上,我不断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引发了学生对一条代数式的各种解释,思路由此打开,各个代数式都被赋予了相应的生活意义。这样,不仅加深了数学和生活的种种联系,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明白。
2. 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能解决生活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特别是新教材,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把数学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各种现代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展示数学的精彩与魅力,彻底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我在教完代数式这一章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向家人了解或查阅你家支付电费、水费、电话费或其他费用的收据、账单等。这些费用是怎样计算的?请用适当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你得到的结果在班里交流,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与你的同学交流,并探讨你的结果是否正确,能否进一步改进等。
数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就能让学生主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符号,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快速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数学离不开生活,反之,生活离不开数学,让我们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高举“数学就是生活”的大旗,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大胆放手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生活、感受数学,为我们的数学质量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学)
一、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学好初中数学
1. 导入采取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在讲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我采取了下述办法: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深刻体会“替代”“转化”“等价”;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自然联想到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组,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快理解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培养了他们的转化思维能力,效果出奇的好。
2. 设计生活化内容提高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接受力增强,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时,记忆力减退,思路阻塞,思维迟钝。数学课理论性强,相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让学生疲倦无味,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无聊感和厌学情绪。我认为,每个数学教师都要具有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会使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兴趣。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的学习内容。特别在复习课中,我常常把故事或人物用整个内容串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发现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所在。
记得我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复习课时,以“我的兄弟”为主人公,以“兄弟的商店经营状况”为线索展开教学,把应用题中的数字、利润、增长率、问题串成一个系列、一条主线,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犹如一条线索、一个人物组成的故事课,顿时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学生的反应很热烈。
3. 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
以前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学习数学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所以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大部分学生感到厌倦枯燥,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课堂几乎是一潭死水。我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提升学习动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我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不可移动性,特意安排让学生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说出不同之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初中数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作用所在,我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1. 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生活实例模型
如我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列举了大量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对于式子8x 6y还可能表示什么呢?开始,学生都在沉默思考,继而分组讨论、热烈交流,最后归纳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实例。这时,我发现学生完全融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这节课的效果显著。
在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基础上,我不断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引发了学生对一条代数式的各种解释,思路由此打开,各个代数式都被赋予了相应的生活意义。这样,不仅加深了数学和生活的种种联系,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明白。
2. 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能解决生活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特别是新教材,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把数学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各种现代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展示数学的精彩与魅力,彻底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我在教完代数式这一章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向家人了解或查阅你家支付电费、水费、电话费或其他费用的收据、账单等。这些费用是怎样计算的?请用适当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你得到的结果在班里交流,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与你的同学交流,并探讨你的结果是否正确,能否进一步改进等。
数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就能让学生主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符号,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快速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数学离不开生活,反之,生活离不开数学,让我们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高举“数学就是生活”的大旗,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大胆放手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生活、感受数学,为我们的数学质量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