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中广泛开展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数控专业 教学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15-0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制造行业发展异军突起,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新局面,出现了数控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来说既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尽快培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专业人才,缓解数控专业人才日益严峻的状况,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数控专业学生素质技能新特点
适应数控专业发展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是有必要的专业理论;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三是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四是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五是良好的敬业精神。在这几方面中,“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必备条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培养数控学生的关键因素;“有较强动手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操作难题”是数控学生培养特色与价值所在;“创新能力”是数控学生达到综合素质要求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数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数控专业现状分析
1.数控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依据相关统计,机械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近5万个,总资产约25300亿元,从业人员总数约1320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1%~89%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中国模具企业数量很大,目前国内的模具制造企业约20000家,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高速增长,而模具的加工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60万左右,“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控人才短缺为数控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综合性高技能数控学生数量少
为了适应加工行业的发展,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引进了大量成套的生产线和高档数控设备,但由于高技能数控学生严重匮乏,大量成套设备被限制,众多的高性能数控装备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每年的缺口就达60多万。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批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和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各层次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均具有大量需求,会操作、懂维护兼有多项高技能的数控人才更是企业渴求的对象。
三、培养数控专业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1.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数控专业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要提高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技能、锻炼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技能训练时应手把手地教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训练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反复操练,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在实习教学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扎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以技能竞赛推动数控学生的培养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技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技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大赛的人才选拨模式促使职业技校根据大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最初参加技能大赛仅能完成部分操作任务,速度、规范化也不够,更谈不上创新,但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展开,职业技校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要在教学中广泛开展技能大赛,就一定会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
3.加强校企合作
数控学生的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学校的技能教学往往针对性不强,也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现实的差距性。实践表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应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见多识广,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使高技能人才培养卓见成效。具体说来“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与实训,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模式。
(2)“订单式”培养模式。即专业系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定向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参与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在该企业定向就业。
(3)专业建设模式。以加强专业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模式。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指导思想,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成立校企联合专业指导机构,共同开发教材,合作建设师资队伍,互相培训技术人才,共同进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进入较深层次,实现全面合作。
(4)半工半读模式。即技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交替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这种模式一般和本区域企业合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也有利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数控专业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及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并逐渐转变为创新能力,而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激励等方式才会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敏刊. 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孔莹华.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与途径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1.
[3]马格铭.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5.02.
【关键词】数控专业 教学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15-0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制造行业发展异军突起,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新局面,出现了数控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来说既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尽快培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专业人才,缓解数控专业人才日益严峻的状况,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数控专业学生素质技能新特点
适应数控专业发展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是有必要的专业理论;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三是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四是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五是良好的敬业精神。在这几方面中,“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必备条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培养数控学生的关键因素;“有较强动手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操作难题”是数控学生培养特色与价值所在;“创新能力”是数控学生达到综合素质要求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数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数控专业现状分析
1.数控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依据相关统计,机械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近5万个,总资产约25300亿元,从业人员总数约1320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1%~89%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中国模具企业数量很大,目前国内的模具制造企业约20000家,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高速增长,而模具的加工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60万左右,“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控人才短缺为数控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综合性高技能数控学生数量少
为了适应加工行业的发展,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引进了大量成套的生产线和高档数控设备,但由于高技能数控学生严重匮乏,大量成套设备被限制,众多的高性能数控装备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每年的缺口就达60多万。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批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和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各层次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均具有大量需求,会操作、懂维护兼有多项高技能的数控人才更是企业渴求的对象。
三、培养数控专业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1.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数控专业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要提高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技能、锻炼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技能训练时应手把手地教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训练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反复操练,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在实习教学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扎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以技能竞赛推动数控学生的培养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技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技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大赛的人才选拨模式促使职业技校根据大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最初参加技能大赛仅能完成部分操作任务,速度、规范化也不够,更谈不上创新,但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展开,职业技校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要在教学中广泛开展技能大赛,就一定会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
3.加强校企合作
数控学生的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学校的技能教学往往针对性不强,也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现实的差距性。实践表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应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见多识广,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使高技能人才培养卓见成效。具体说来“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与实训,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模式。
(2)“订单式”培养模式。即专业系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定向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参与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在该企业定向就业。
(3)专业建设模式。以加强专业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模式。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指导思想,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成立校企联合专业指导机构,共同开发教材,合作建设师资队伍,互相培训技术人才,共同进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进入较深层次,实现全面合作。
(4)半工半读模式。即技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交替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这种模式一般和本区域企业合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也有利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数控专业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及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并逐渐转变为创新能力,而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激励等方式才会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敏刊. 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孔莹华.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与途径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1.
[3]马格铭.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