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林先生驾鹤西去已然五年多了,但记忆中他和蔼亲切的形象还是那么得感人。纪念远林先生的文字因思绪的紊乱,竟然久久不能落笔。夜不能寐,眼见着黑夜的离去,天光的再现,我坐在书桌前只是在纸上信笔涂鸦。而平日里似乎无所不能的文字、词句,却如黑夜里苍凉的星星挂在高远处,沉静着、叹息着,隐现于浩渺的宇宙里,离我的心和纸笔竟是那么远。
沉默地闭上双眸,远林先生的音容笑貌、执著治学的精神,浸透我情感的心田。我与远林先生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末,大学时代的我仰慕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史论》杂志,向杂志投了篇研究艺术家祝大年先生的论文,竟然得到了时任《美术史论》副主编黄远林先生的肯定,约见我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方案,迅速发表在《美术史论》刊物上。黄远林先生平易近人、不摆学术架子的为人态度,让我们这些后学者获益匪浅。
1995年我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工作,并任已由《美术史论》改刊的《美术观察》杂志负责人之一,此时远林先生为《美术观察》学术栏目主持人。我由当时的读者和投稿撰稿人变为远林先生学术事业的同仁,实感欣慰。与远林先生相处,透明如玻璃,面对他就像面对酒,守不住任何秘密。我们在一间办公室工作,一直为办好刊物而辛劳。1997年6月,我们二人合作在中国美术馆主持、策划了“纪念救亡漫画宣传队成立60周年暨纪念漫画工学团成立50周年”及图片资料展览和研讨会。远林先生是四川新都人,具有四川人天生的勤勉与刻苦,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5年系统的学习、积累,使他掌握了坚实的美术史知识,对于古今中外的美术现象和美术历史,逐渐形成了深刻的美术观点。然而,在以后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他既没有选择被视为国粹的中国美术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没有因为西方“现代派”洪水猛兽般的风起云涌而独睐于彼,只是默默地选择了漫画—这个隽永而又极富魅力的画种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这个选择,无论对他自己还是整个漫画界,都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
我一直希望创办一个综合性大美术杂志。1998年,我把这个想法同远林先生一说,立即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说我搞了一辈子研究和刊物,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可还有许多的艺术活儿没有做完。言语中对美术刊物的不舍和眷恋,正如他在《艺术》杂志“创刊三愿”时说到的:“那是因为我曾先后参加过《美术史论》、《中国美术报》和《美术观察》三个刊物的编辑工作,从1981年到2001年,算来竟然整整干了二十年。如今,我的同事和朋友,正当年富力强的刘人岛君创办《艺术》杂志,要我这个已经退休的人重操旧业,助他一臂之力,我怎能推脱不干?也许这是我这一辈子参与工作的最后一个刊物了。”忆及远林先生这些往昔言行,我按捺不住隐隐的创痛。踏着流云的哀怨,踏着风雨的隐痛,踏着日月的酸楚,我们满载期望而来,坚定的步伐踏过艰辛的《艺术》杂志草创期。作为《艺术》杂志执行总编的远林先生,付出了许多的辛劳。那时,我们揣着艺术的希望,孕着艺术的萌芽,怀着艺术蓝天的梦想,尽情复苏、拓创梦里艺术的图画。因此,我深切地知道,让艺术在初垦的原野上自由的呼吸、憧憬、抗争,这就是远林先生真实的艺术生命的盘桓。
远林先生对于研究中国漫画所做出的成绩是显著的,以至于最负盛名的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曾赞不绝口:“黄远林所写的《古代漫画》一章,改变了我和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无漫画的看法。”在收集和掌握大量资料后,远林先生与毕克官先生合著了《中国漫画史》。此书共21万字,远林先生撰写了13万字,并负责人名索引和全部图版的翻拍编排。此书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88年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另一篇很重要的学术论文《中国当代漫画的分期和特征》,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99年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此文首次提出1949年至1989年中国漫画的四个分期,并对其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很有艺术见地和艺术价值,被作为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漫画大观》的主要文字依据。华君武先生认为它是对建国后中国漫画的系统研究,是建立在丰富史实基础上的有创见的论文;毕克官先生说:“这是系统评述新中国的漫画发展进程,富有史料和现实意义的稀有文章,受到社会的重视。”
当然,对漫画艺术执着研究几十年的远林先生,在关于漫画艺术方面的专论文章是数不胜数的,包括《中国美术史·现代卷》、《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美术辞林·漫画卷》中有关漫画艺术的章节和条目,都是他编写的,颇具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另外,远林先生还有很多理论著述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如《讲话精神和漫画创作》、《鲁迅论漫画创作》、《寓讽于谐—谈李滨声的漫画》、《谈新时期漫画》、《反腐倡廉,漫画有为》、《从华君武获“荣誉盐工”称号说起》、《毛泽东与漫画》等。远林先生在漫画艺术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是卓有成就的。
正是因为远林先生深厚的美术史功底,他的研究领域也拓及到漫画艺术之外的其他美术研究,他写了《石恪》(中国画家丛书);担任《文艺赏析辞典》的美术分科的主编和主要编写者;还著有《周总理关怀美术事业》一书,可谓硕果累累。作为美术史论家的远林先生,同时还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美术刊物的创办人、编辑者。美术研究所主办的《美术史论》在初建时,黄远林先生是三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另二人为张蔷、徐书城),自1981年创刊以来,他一直参与编辑工作,历任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此外他也曾兼任《美术》杂志和《中国漫画》杂志的编委。黄远林先生对于工作的诚恳勤勉,为业内人士所称道而自叹不及。因此,远林先生在中国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多年从事漫画艺术研究,远林先生,这位外表温和、言辞朴讷的艺术之子,具有异常的睿智、惊人的艺术感悟力、辛辣的意味和超常的幽默感。他一直坚持漫画创作,走一条研究与创作相结合的路子,在各报刊发表漫画作品200余幅。他的《自报家门》参加了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刀下留情—为篆刻家造像》参加了1987年在香港举办的首次“中国漫画展”;《大鱼吃小鱼》参加了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说“穷”》参加了1993年美协漫画艺委会举办的“中国漫画展”;《刀下留情—为篆刻家造像》、《无题》等漫画作品收入《中国漫画家作品选》。
与黄远林先生交往十多年,深知他的漫画文集和他创作的漫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他也曾多次与我谈到,他此生有两个最大愿望,即出版发行一本漫画集和一本漫画文集。本是应由他自己编撰的两本书,竟因他的匆匆离去,交由其夫人石翠亭女士和《艺术》杂志的同仁们共同担纲,并得到了华君武先生、张仃先生、方成先生、王复羊先生等艺术大家们的支持和指导,还有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们的辛劳,使黄远林先生的漫画和文集得以面世出版,这正是我们对黄远林先生最诚挚的答愿和安慰。
刘人岛 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画家、艺术评论家、《艺术》杂志社社长、总编
沉默地闭上双眸,远林先生的音容笑貌、执著治学的精神,浸透我情感的心田。我与远林先生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末,大学时代的我仰慕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史论》杂志,向杂志投了篇研究艺术家祝大年先生的论文,竟然得到了时任《美术史论》副主编黄远林先生的肯定,约见我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方案,迅速发表在《美术史论》刊物上。黄远林先生平易近人、不摆学术架子的为人态度,让我们这些后学者获益匪浅。
1995年我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工作,并任已由《美术史论》改刊的《美术观察》杂志负责人之一,此时远林先生为《美术观察》学术栏目主持人。我由当时的读者和投稿撰稿人变为远林先生学术事业的同仁,实感欣慰。与远林先生相处,透明如玻璃,面对他就像面对酒,守不住任何秘密。我们在一间办公室工作,一直为办好刊物而辛劳。1997年6月,我们二人合作在中国美术馆主持、策划了“纪念救亡漫画宣传队成立60周年暨纪念漫画工学团成立50周年”及图片资料展览和研讨会。远林先生是四川新都人,具有四川人天生的勤勉与刻苦,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5年系统的学习、积累,使他掌握了坚实的美术史知识,对于古今中外的美术现象和美术历史,逐渐形成了深刻的美术观点。然而,在以后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他既没有选择被视为国粹的中国美术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没有因为西方“现代派”洪水猛兽般的风起云涌而独睐于彼,只是默默地选择了漫画—这个隽永而又极富魅力的画种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这个选择,无论对他自己还是整个漫画界,都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
我一直希望创办一个综合性大美术杂志。1998年,我把这个想法同远林先生一说,立即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说我搞了一辈子研究和刊物,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可还有许多的艺术活儿没有做完。言语中对美术刊物的不舍和眷恋,正如他在《艺术》杂志“创刊三愿”时说到的:“那是因为我曾先后参加过《美术史论》、《中国美术报》和《美术观察》三个刊物的编辑工作,从1981年到2001年,算来竟然整整干了二十年。如今,我的同事和朋友,正当年富力强的刘人岛君创办《艺术》杂志,要我这个已经退休的人重操旧业,助他一臂之力,我怎能推脱不干?也许这是我这一辈子参与工作的最后一个刊物了。”忆及远林先生这些往昔言行,我按捺不住隐隐的创痛。踏着流云的哀怨,踏着风雨的隐痛,踏着日月的酸楚,我们满载期望而来,坚定的步伐踏过艰辛的《艺术》杂志草创期。作为《艺术》杂志执行总编的远林先生,付出了许多的辛劳。那时,我们揣着艺术的希望,孕着艺术的萌芽,怀着艺术蓝天的梦想,尽情复苏、拓创梦里艺术的图画。因此,我深切地知道,让艺术在初垦的原野上自由的呼吸、憧憬、抗争,这就是远林先生真实的艺术生命的盘桓。
远林先生对于研究中国漫画所做出的成绩是显著的,以至于最负盛名的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曾赞不绝口:“黄远林所写的《古代漫画》一章,改变了我和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无漫画的看法。”在收集和掌握大量资料后,远林先生与毕克官先生合著了《中国漫画史》。此书共21万字,远林先生撰写了13万字,并负责人名索引和全部图版的翻拍编排。此书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88年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另一篇很重要的学术论文《中国当代漫画的分期和特征》,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99年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此文首次提出1949年至1989年中国漫画的四个分期,并对其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很有艺术见地和艺术价值,被作为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漫画大观》的主要文字依据。华君武先生认为它是对建国后中国漫画的系统研究,是建立在丰富史实基础上的有创见的论文;毕克官先生说:“这是系统评述新中国的漫画发展进程,富有史料和现实意义的稀有文章,受到社会的重视。”
当然,对漫画艺术执着研究几十年的远林先生,在关于漫画艺术方面的专论文章是数不胜数的,包括《中国美术史·现代卷》、《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美术辞林·漫画卷》中有关漫画艺术的章节和条目,都是他编写的,颇具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另外,远林先生还有很多理论著述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如《讲话精神和漫画创作》、《鲁迅论漫画创作》、《寓讽于谐—谈李滨声的漫画》、《谈新时期漫画》、《反腐倡廉,漫画有为》、《从华君武获“荣誉盐工”称号说起》、《毛泽东与漫画》等。远林先生在漫画艺术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是卓有成就的。
正是因为远林先生深厚的美术史功底,他的研究领域也拓及到漫画艺术之外的其他美术研究,他写了《石恪》(中国画家丛书);担任《文艺赏析辞典》的美术分科的主编和主要编写者;还著有《周总理关怀美术事业》一书,可谓硕果累累。作为美术史论家的远林先生,同时还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美术刊物的创办人、编辑者。美术研究所主办的《美术史论》在初建时,黄远林先生是三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另二人为张蔷、徐书城),自1981年创刊以来,他一直参与编辑工作,历任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此外他也曾兼任《美术》杂志和《中国漫画》杂志的编委。黄远林先生对于工作的诚恳勤勉,为业内人士所称道而自叹不及。因此,远林先生在中国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多年从事漫画艺术研究,远林先生,这位外表温和、言辞朴讷的艺术之子,具有异常的睿智、惊人的艺术感悟力、辛辣的意味和超常的幽默感。他一直坚持漫画创作,走一条研究与创作相结合的路子,在各报刊发表漫画作品200余幅。他的《自报家门》参加了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刀下留情—为篆刻家造像》参加了1987年在香港举办的首次“中国漫画展”;《大鱼吃小鱼》参加了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说“穷”》参加了1993年美协漫画艺委会举办的“中国漫画展”;《刀下留情—为篆刻家造像》、《无题》等漫画作品收入《中国漫画家作品选》。
与黄远林先生交往十多年,深知他的漫画文集和他创作的漫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他也曾多次与我谈到,他此生有两个最大愿望,即出版发行一本漫画集和一本漫画文集。本是应由他自己编撰的两本书,竟因他的匆匆离去,交由其夫人石翠亭女士和《艺术》杂志的同仁们共同担纲,并得到了华君武先生、张仃先生、方成先生、王复羊先生等艺术大家们的支持和指导,还有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们的辛劳,使黄远林先生的漫画和文集得以面世出版,这正是我们对黄远林先生最诚挚的答愿和安慰。
刘人岛 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画家、艺术评论家、《艺术》杂志社社长、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