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中国摇滚界的先锋乐队唐朝曾有一首著名的主打歌《梦回唐朝》,歌词里面写到:“开元盛世令人神往……梦里回到唐朝”。那个千年前的唐朝盛世,对于中国人而言只要想起便为之心驰神往。对于欧美的游戏业界而言,曾经的红色帝国——苏联未尝不是他们的“唐朝”。苏联存在的时代,这个占据了地球六分之一面积的“庞然大物”的影子便笼罩在西方人的心头。而在苏联早已消失的今天,一家独大的美国佬忽然找不到对手了。现代美军失去了可以匹敌的对手,游戏里的美军也只好四处搜捕恐怖分子、打打游击队了。忽然瑞典有家名叫雪乐山娱乐(MassiveEntertainment)的游戏公司想出了好点子——梦回苏联!
梦回苏联——
汤姆·克兰西和
赖瑞·庞得的疯狂幻想
场景设定:公元1989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由于长期积累的计划经济弊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化,受到灭亡威胁的苏联打算将祸患引向西方,一夜之间苏军冲破柏林墙的阻隔横扫西欧!与此同时,苏军忽然偷袭美国西海岸的纽约和西雅图等城市,苏联四处开花的战术让北约措手不及。仓促之间美军派遣精锐机械化部队增援欧洲,战火在大西洋两岸熊熊燃烧!
增援欧洲的美军某坦克连连长巴侬上尉出身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死于越战,母亲改嫁给父亲的战友。战争爆发伊始,巴侬便申请将自己的预备役身份转为现役,担任机械化步兵营的坦克连长,成为“我”的同僚军官。一踏上法国土地,巴侬便像个疯子一样叫喊着“杀死俄国佬”,命令手下枪杀俘虏。在战斗中这家伙表现极差,己方占优势时就不顾协同地进行有勇无谋的冲杀;己方处劣势时就没完没了地喊救命,尽显孬种本色。在与法军协同作战中,巴侬不顾上级命令他担任掩护侧翼的任务,竟然带领自己的连队抢夺正在巷战中苦战的“我”连的功劳。结果使失去保护的法军陷入重围,全军覆没。
“我”痛恨巴侬,索亚上校也极度鄙视这家伙。但巴侬的恶行还远未结束,在美军偷袭苏联城市摩尔曼斯克时,巴侬命令自己的坦克连向苏联平民开炮,酿就了一场大屠杀!索亚上校忍无可忍,决定把他分配到西雅图的后勤部队去,没想到正好撞上苏联登陆,巴侬屁滚尿流地率先逃跑……随着苏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美国本土接连沦陷。此后好久没有出现巴侬的声音。没想到最后在总统决定使用中子弹的时候(因为苏军与己方部队贴得太近,中子弹爆炸时会伤及己方部队)巴侬却主动要求留下自己的连担任后卫,给其他部队制造脱离接触的时间。这一刻孬种巴侬突然脱胎换骨,他带领自己的连队与占巨大优势的苏军殊死搏斗,请看他与车组最后的对话:
“上尉,我很害怕。”
“是的,我也一样害怕,但是我们这么干是值得的,是对的。”
“十一点钟方向,敌人坦克,装穿甲弹,开炮!”
“上校,我是巴侬,我这里敌人又投入了新的部队,到处都是BTR、BMP、T80,我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已经完了,一排也差不多了,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了。”
“明白,上面已经批准了攻击,给一个坐标。”
“帕克,我正在给你坐标,别搞砸了。”
“我”发现他给的坐标竟然是“向我开炮”……
当F15战斗机掠过战场后,巴侬和他的敌人一同在蘑菇云中化为烟尘……
游戏结束了,“我”会怎么办呢?当然是脱下旧军装换上新装扮,指挥苏军去消灭邪恶的资本主义分子!
《冲突世界》取材自世界军事小说大师——汤姆·克兰西与赖瑞·庞得共同撰写的小说《红色风暴》,在冷战的巅峰时代,如果转变为热战的话……这种疯狂的幻想也只有最狂热的大脑才能去想像了。不过对一款游戏来说,这样的故事情节还是相当吸引人的。作为2007年下半年的微软DX10标准的扛鼎之作,《冲突世界》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3D世界?
时空穿越——
逼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
所谓的DX10标准很复杂,对玩家而言则很简单:要求游戏的3D画面达到DVD电影级别的清晰度。如果单就这一点而言,《冲突世界》表现得相当完美。如果你愿意的话,完全可以从游戏录像中剪辑出一部表现装甲作战的影片来。由于剧情的设定,在《冲突世界》中露脸的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苏美主力装备:AK74和M16突击步枪、T80和M60A3、M1A1坦克、“雌鹿”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米格27和F16、F15、A10战斗机等等……不过不要指望里面会冒出什么科幻装备来,你不会得到超越剧情时代的武器,游戏刻画的就是八十年代末期的世界。游戏画面绝对让人大呼过瘾,由于这个游戏的视角可以从俯视整个战场的正上方一直拉近到某个小兵身上,所以你可以仔细地感受DX10带来的魅力:且不说那些火爆的战斗场面和外形精细的装甲车辆,留心观察一下“海妖”运输直升机吧,你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飞速旋转的旋翼!
由于战斗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所以城市战斗也是游戏重点之一。除了那些冷冰冰的装甲武器,你还可以抽空欣赏一番欧洲的小镇风光:那因为风雨侵蚀而变得斑驳的砖墙,以及墙边出现了些许裂纹的白色水泥墙,似乎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重炮轰击、火箭弹飞窜、怒吼的机枪、燃烧的战车残骸、垂死呼号的重伤员与小镇废墟,一起完美阐述了“毁灭”这个词。美国内战中著名的谢尔曼将军说过:“战争就应该如此残酷,否则就会有人爱上它了。”幸而这一切只是发生在电脑屏幕上……
连级战斗
——玩家的活跃舞台
《冲突世界》是一款基于团队战略与战术配合的独特游戏,玩家能察觉战场的变化,并且利用游戏RTS的控制方法指挥部队。在剧情模式中只能选择美军,而在多人战斗模式中你可以扮演任何一方。每支部队都拥有独特的强力武器,不过同时也可以使用其他部队的武器。比如你选择了空军部队,你就可以使用阿帕奇直升机(这是其他部队不能使用的),同时你还可以购买坦克与其他支援型车辆。另外玩家也可花费更多的金钱来购买其他部队,这种安排是为了迎合现代战争中立体复合作战的现状而设定的。
玩家选择的部队规模被限制在连队级别,不过在联机对战时可以允许最多一边8个连,共16个连的混战,这就是团级规模了。玩家在游戏中不能凭借单一兵种打天下,需要指挥多个作战单位密切配合行动。比如在第一个关卡中,玩家要控制多辆坦克和支援作战单位来粉碎对方的炮火力量和空军袭击。其他关卡使用的是混合装甲和步兵团作战单位来迎战,因此主要精力会聚集在步兵作战和空中支援上。还有一些任务关卡强调使用不同兵种的独门绝技来克敌制胜,例如步兵可不是炮灰兵种,反坦克步兵的火箭筒威力巨大,当携带火箭筒的步兵躲藏在灌木丛中伏击坦克时极难被敌人发现;而普通步兵携带的防空导弹,可谓运输直升机的大克星。
在剧情模式中,每一个关卡都充满了刺激人肾上腺素分泌的挑战与冲击,玩家要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才能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幸存”下来……游戏的任务类型分为主要和次要两种,主要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一个关卡,否则就无法进行下一关。而次要任务要求就相对宽松,不过顺利完成后将会增加你的声望值和提升晋级作战单位,并且有些次要任务难度是非常高的。比如下面一系列任务的完成就相当棘手:采用奇袭敌营获取重要情报,然后在特定时间内调动兵力破坏敌人的发电厂,同时还要设法加强自己的安全防御能力来保护作战区域的重要设施。
由于原著剧本优秀,所以游戏的剧情节奏也像弹簧一样张驰有力,玩家可以充分体验“在轻松中遇险,在绝望时得救”的刺激。例如在第3关守卫城镇时,前线部队肯定会被拼光。看着标示美军的蓝点在地图上慢慢淹没在苏军的红色海洋里,玩家基本上都会感到绝望,准备重来。但突然之间触发了剧情,远远地开来了“密苏里”号战列舰,接着就是疯狂的炮击!战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吹毛求疵
——挑挑这款游戏的毛病
说了那么多好处,现在我们来给这款游戏挑点毛病。首先,这款游戏可以定性为新一代的红警类游戏。该游戏的作战单位没有弹药概念,更没有油料的限制——也就是说不太“真实”。只要不被摧毁,游戏中的任何单位都是“永动机”,士兵不会饥饿,汽车不会抛锚。顺便说一下,这款游戏中的大威力无穷射击既不是传统RTS类的无限弹药、疯狂开火,也不是CC类那样的固定发射时间和弹药数自行开火,而是要手动选择然后不断地开火。例如“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发射“陶”式反坦克导弹的时候一发连一发,细水长流涓涓不绝。虽然效果上有点发射—装填—再发射的意思,但总不像是真正的战争……
其次,虽然游戏画面优秀,但是3D贴图的画面质感不好。车辆和人物的模型与地面环境结合得不是非常融洽,这就给人以不是脚踏实地而是像轻微微飘在地面上的感觉。
再者,游戏的AI不敢恭维。可能设计者把眼光放在混战的乐趣上了,导致大部队纠结在一起的时候,部队会失去队形散成一团,搞得玩家手忙脚乱难以指挥。
另外提醒大家一句:这款游戏对硬件配置要求较高,在3600 CPU、7600GT级别显卡和2G内存的配置下,如果画面特效全开也会有些卡,更低些的配置可能无法运行。
尾声:柏林墙砖
《冲突世界》于2007年9月18日正式发行,互联网上的收藏版价格是59欧元,并附送柏林墙砖一块。全球各大游戏媒体于第一时间发布评论,其中IGN给出9.4分,GS给出了9.5分的罕有高分(满分10分)。虽然这类评分不能代表一切,但《冲突世界》的确是RTS类游戏的一次革新。
柏林墙砖,冷战的纪念品。你有兴趣来一块吗?
F16巡弋战场
冰天雪地里的战斗
苏军坦克掩护着自行火炮出厂
苏军K52武装直升机
F15发起地毯式轰炸
F15战斗机投下核弹
A10巡视战场
C17仓惶飞逃
CH53火线空降谢里登式坦克,上空还有苏军的伊尔76飞过
苏军米格27战斗轰炸机赶赴战场
M1A1坦克守卫城镇
在游戏中的年代,M60还是美军主力装备
游戏画面很精美,可以看到飞机的旋翼
美丽的小镇马上就要化为废墟
燃烧弹突击效果
惨烈的爆炸场面
核弹终结了残酷的战斗
苏军坦克猛烈炮击高地上的美军
苏军的BMP装甲车损失惨重
森林地带的美军装甲部队
美军的空运补给能力极为强大
苏军现代级驱逐舰轰击海岸目标
美军在M60坦克掩护下作战
苏军不顾炮火全力抢滩登陆
西德军队的火箭炮车
苏军装甲车队的滚滚洪流
在红色烟雾指引下C130运输机和黑鹰直升机混合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