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在面临厉行节约以及高校资金来源复杂的挑战之下,审计工作愈来愈重要,但是现阶段审计工作又存在审计人员不专业、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方法不先进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审计思想、审计培训等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为高校加强审计管理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审计管理;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培训
1.高校加强审计管理的背景
1.1 厉行节约之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八项规定即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理念,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现象,促进广大学生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节约习惯外化于行的规范养成,经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学生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教育活动。
1.2 高校资金来源复杂
自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审计工作持续进步。但是随着体制变化,教育的自主权也逐渐扩大,其中资金获得渠道由单一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经济来源决定了经济活动,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学校规模与建设变大变快,管理阶层与机构愈来愈复杂。
2.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现在,各个重点高等学校均加强了审计工作,以此来加强学校的资金监管。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总体上依旧和高校的发展不同步。与此同时,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的主要方式,可是审计工作却还使用手工查账,两方面的落后导致审计工作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本文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审计出现的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2.1 缺乏独立系统
负责高校审计的机构是“审计处”或者“审计室”,鉴于高校的管理制度,该部门业务上要听从分管校长的指导,同时还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检查。可是高校管理制度决定了审计部门要接受业务指导,同时行政指导也不可或缺。最常见的不合理情形就是财务处和审计属于同一个部门,不仅使得审计人员的数量减少,也使审计的权利受到限制。业务和行政上的依赖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缺乏权威性。
2.2 审计内容不全面
2.2.1 审计工作思路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审计工作的思路主要是事后监督,事项前的预防和项目中的控制制度均相当缺乏。狭窄审计工作思路的后果便是教育经费管理不善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复杂经营活动中的费用不能及时清查。
2.2.2审计工作领域
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领域只包含高校教育经费的审计工作。如上文所说,高校体制改革带来了不同渠道的资金,高校所投资项目也更加多元,例如后勤部门和学校固定资产委员会所占有的资金和财务相当复杂和庞大。但是审计部门并不对这类资金进行审核检查,无法保证高等学校的资金和资产得到有效使用。
2.3 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
目前为止,帐帐核实仍是高校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重点仍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差异程度。审计工作中更为重要的对高校资金整体运作、将来的收益、负责、还债以及所担负的经济责任均不得要领,所以整个高校审计非常浅显。再加上人员和审计电脑软件均缺乏,不仅导致工作的时间强度加大,同时效率异常低下。
2.4 审计评价被忽略
在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之下,审计工作被寄予的期望不止是数据和账目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使用资金活动是否达到了节俭,所用资金是否达到了相应的使用效率。审计评价作为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估与鉴定,并且借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存在问题和提出预防措施的一系列活动,直接能够影响领导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需要得到加强。
2.5缺少规范的审计底稿
只单纯得出审计结论,为领导提供使用资金使用的依据,是现阶段高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规范的审计底稿相当少。而工作实践中,它是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总结来说,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的审计底稿,不仅能够客观的反映项目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也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审计风险。
3.审计管理改革与创新之对策分析
3.1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的非独立性是高校频频出现财务收支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首先需要提高审计的地位,领导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审计工作可以由校长直接分管,而不是分管校长,这样会使其权威性得到保障。其次高校审计机构的人员和经费需要独立于该高校,否则会受到高校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干涉,而体现不出独立性和公平性。最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在其工作独立的基础上,工作稳定性也决定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创新审计观念
审计工作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创新,尤其思想观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审计的层次上,提升审计工作的事前性,而非事后性。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前的管理型财务收支审计。其次在审计方法上,实现由帐项的基础审计模式向风险型基础审计模式过渡。
3.3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高校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各个渠道的教育经费增多的同时,带来了更加复杂多样的消费形式,例如电子支付、电子招标、校园自助银行以及“一卡通”等形式,复杂的资金来源和消费形式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更加多层次的知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同时管理、法律、工程等专业知识也不可或缺。
积极培训也就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力结构,整合不同的资源,形成由审计、会计、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人才并存的人员基本结构。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可以建立高校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大力推广参加审计职称的考试。
3.4 重视审计评价
其实审计结果并不是审计的主要目的,获得客观、公正且有用的审计评价才是最主要的审计活动目的。审计评价行为应当贯穿整个高校审计工作全程,该审计评价应当由实施审计的审计人员独立作出,且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在审计评价活动中,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地评价高校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谨慎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防止评价过高或者过低,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者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确定的,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当然,在做审计评价之时,最好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评分评价法,同时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能保证客观,同时能保证谨慎。(作者单位: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昌春.高校审计初探.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88
[2] 向平.浅谈关于高校审计的职能现状与创新.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
[3] 雷雅琴.高校审计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太原科技.2007
[4] 黄贤东.论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扬州大学学报.2005
关键词:审计管理;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培训
1.高校加强审计管理的背景
1.1 厉行节约之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八项规定即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理念,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现象,促进广大学生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节约习惯外化于行的规范养成,经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学生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教育活动。
1.2 高校资金来源复杂
自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审计工作持续进步。但是随着体制变化,教育的自主权也逐渐扩大,其中资金获得渠道由单一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经济来源决定了经济活动,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学校规模与建设变大变快,管理阶层与机构愈来愈复杂。
2.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现在,各个重点高等学校均加强了审计工作,以此来加强学校的资金监管。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总体上依旧和高校的发展不同步。与此同时,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的主要方式,可是审计工作却还使用手工查账,两方面的落后导致审计工作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本文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审计出现的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2.1 缺乏独立系统
负责高校审计的机构是“审计处”或者“审计室”,鉴于高校的管理制度,该部门业务上要听从分管校长的指导,同时还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检查。可是高校管理制度决定了审计部门要接受业务指导,同时行政指导也不可或缺。最常见的不合理情形就是财务处和审计属于同一个部门,不仅使得审计人员的数量减少,也使审计的权利受到限制。业务和行政上的依赖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缺乏权威性。
2.2 审计内容不全面
2.2.1 审计工作思路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审计工作的思路主要是事后监督,事项前的预防和项目中的控制制度均相当缺乏。狭窄审计工作思路的后果便是教育经费管理不善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复杂经营活动中的费用不能及时清查。
2.2.2审计工作领域
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领域只包含高校教育经费的审计工作。如上文所说,高校体制改革带来了不同渠道的资金,高校所投资项目也更加多元,例如后勤部门和学校固定资产委员会所占有的资金和财务相当复杂和庞大。但是审计部门并不对这类资金进行审核检查,无法保证高等学校的资金和资产得到有效使用。
2.3 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
目前为止,帐帐核实仍是高校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重点仍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差异程度。审计工作中更为重要的对高校资金整体运作、将来的收益、负责、还债以及所担负的经济责任均不得要领,所以整个高校审计非常浅显。再加上人员和审计电脑软件均缺乏,不仅导致工作的时间强度加大,同时效率异常低下。
2.4 审计评价被忽略
在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之下,审计工作被寄予的期望不止是数据和账目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使用资金活动是否达到了节俭,所用资金是否达到了相应的使用效率。审计评价作为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估与鉴定,并且借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存在问题和提出预防措施的一系列活动,直接能够影响领导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需要得到加强。
2.5缺少规范的审计底稿
只单纯得出审计结论,为领导提供使用资金使用的依据,是现阶段高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规范的审计底稿相当少。而工作实践中,它是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总结来说,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的审计底稿,不仅能够客观的反映项目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也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审计风险。
3.审计管理改革与创新之对策分析
3.1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的非独立性是高校频频出现财务收支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首先需要提高审计的地位,领导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审计工作可以由校长直接分管,而不是分管校长,这样会使其权威性得到保障。其次高校审计机构的人员和经费需要独立于该高校,否则会受到高校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干涉,而体现不出独立性和公平性。最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在其工作独立的基础上,工作稳定性也决定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创新审计观念
审计工作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创新,尤其思想观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审计的层次上,提升审计工作的事前性,而非事后性。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前的管理型财务收支审计。其次在审计方法上,实现由帐项的基础审计模式向风险型基础审计模式过渡。
3.3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高校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各个渠道的教育经费增多的同时,带来了更加复杂多样的消费形式,例如电子支付、电子招标、校园自助银行以及“一卡通”等形式,复杂的资金来源和消费形式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更加多层次的知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同时管理、法律、工程等专业知识也不可或缺。
积极培训也就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力结构,整合不同的资源,形成由审计、会计、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人才并存的人员基本结构。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可以建立高校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大力推广参加审计职称的考试。
3.4 重视审计评价
其实审计结果并不是审计的主要目的,获得客观、公正且有用的审计评价才是最主要的审计活动目的。审计评价行为应当贯穿整个高校审计工作全程,该审计评价应当由实施审计的审计人员独立作出,且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在审计评价活动中,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地评价高校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谨慎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防止评价过高或者过低,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者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确定的,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当然,在做审计评价之时,最好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评分评价法,同时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能保证客观,同时能保证谨慎。(作者单位: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昌春.高校审计初探.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88
[2] 向平.浅谈关于高校审计的职能现状与创新.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
[3] 雷雅琴.高校审计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太原科技.2007
[4] 黄贤东.论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扬州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