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月8日至16日,由新西兰作曲家协会与维多利亚大学联合主办的“亚洲太平洋音乐节”在美丽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隆重举行。这是在新西兰举办的第二次“亚太音乐节”。上一次是在1992年末举行的。笔者有幸两次都应邀赴会恭逢其盛,感受良多,与上次在此地相识的许多老朋友再度重逢,更是不亦乐乎!上次应邀出席的中国大陆代表只有两人(另一位是何训田),而这次中国大陆赴会的则有七人之多,其中除了五位作曲家(秦文琛、邹向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8日至16日,由新西兰作曲家协会与维多利亚大学联合主办的“亚洲太平洋音乐节”在美丽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隆重举行。这是在新西兰举办的第二次“亚太音乐节”。上一次是在1992年末举行的。笔者有幸两次都应邀赴会恭逢其盛,感受良多,与上次在此地相识的许多老朋友再度重逢,更是不亦乐乎!上次应邀出席的中国大陆代表只有两人(另一位是何训田),而这次中国大陆赴会的则有七人之多,其中除了五位作曲家(秦文琛、邹向平、胡晓、杨晓忠和笔者)之外,还邀请了青年指挥家李心草和青年古琴演奏家黄梅在音乐节上献艺。这次中国团队人数的增加,不但表明主办国对中国音乐的热情比之15年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由于这次中国团队的出访是由我国文化部直接介入并作为文化部“东方快车计划”(“东方快车计划”是由我国文化部于2004年倡导并实施,将中国最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推向世界并对外宣传之计划)的一部分来安排的,在我们抵达惠灵顿后,还得到我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热情照顾和帮助,因而也充分体现出我国对与亚太邻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当然,除了我们一行七人之外,音乐节上能见到的中国面孔还要多得多,其中有来自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不少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音乐家,总数不下二三十人。他们带来的音乐与论文在整个音乐节上占了相当的比重并引人注目。中国音乐作为亚洲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节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音乐节的规模很大,有超过23个国家或地区(除了亚洲和大洋洲的国家与地区外,也包括少数太平洋彼岸同属于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和南美洲国家)的一百多位正式代表参加。音乐节的内容非常丰富,分两大部分进行:一部分是音乐会,每天2-3场,共25场音乐会;另一部分是学术报告会议与音乐研讨会(workshop),也是每天几场(有些是同时进行的)。日程安排十分紧凑,与会代表每天都要马不停蹄地赶场子,以免错过了精彩的活动内容。音乐节主办方考虑到与会代表的紧张与辛苦,还特意联系了一处名为“快乐”的酒吧,让代表们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可以到那里去放松一下。当然,酒吧的活动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轻松娱乐,它实际上也是音乐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为来自各方的代表提供了联络、交流、增进友谊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一些较为轻松有趣而又常常是十分精彩的小节目的演出(如民间艺人即兴表演等)。
别具一格的开幕式
亚太音乐节的开幕式别具一格。它不像通常的音乐节以交响乐队大合唱的宏大演出来开张以示隆重,而是以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传统的迎宾仪式作为开始。在维多利亚大学的新西兰音乐学院的庭院里,由十多名身着民族服装的毛利青年男女组成的迎宾队在一位毛利长者的统领下,唱着传统的迎宾歌恭候代表们陆续进场,随后由长者用毛利语发表长篇迎宾词,时而热情亲切,时而慷慨激昂。庚即,毛利青年表演歌舞,将欢迎仪式推向高潮。最后,代表们鱼贯进入大厅,毛利长者与迎宾队员站立门口与代表们一一拥抱。虽然大部分与会代表听不懂毛利语,却都能为此种动人的情景而动容。
这一别具一格的开幕式,让我们在音乐节揭幕伊始时获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
亚太音乐节的主题:传统与现代并置,
东方与西方比照
新西兰主办的这次音乐节的鲜明特色是它的亚太视野,这与近年来在北京、上海、香港等我国大城市举办的许多音乐节以“全球化”视野为取向的定位颇为不同。新西兰作为大洋洲国家,它的国民虽以白人为大多数,但在文化方面,近年来除了重视本土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外,明显有亚洲化的趋势。或许是由于地缘亲近的关系,新西兰文化界许多人认为只有与亚洲文化相融,才能体现或创造出自身的文化特点,才能与纯西方化“脱轨”。这种意向也就构成了这次音乐节的基本宗旨。因此,音乐节上无论是音乐会或学术研讨的内容,全部都是与亚太地区的音乐有关的。 而且,在亚太音乐的演出与研讨中,更明确突出一个主题,即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以及东方与西方的比照,充分体现多元的文化特点。据音乐节艺术总监和主要策划人,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杰克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歌剧从诞生到现在已有80余年的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甚至有过危机,但却永远不会消失。这不仅因为它是我们的民族艺术之花,有其根植的土壤和环境,同时也因为有一批执著的耕耘者与呵护其成长的歌剧人。 提起歌剧人,我们便会想到那些杰出的歌剧文学家、音乐家以及一些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这些名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推动了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感谢他们,他们的作品和名字,将永载史册,并
五年前,在音乐界的媒体上看到“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在南京举办的消息,当时便期待能尽快出现一部涵括我国现代音乐学术发展详细状况的著作。近期阅读了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集体撰著的《中国当代音乐学》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ISBN 7-103-03191-6,定价:60.00元),感觉愿望得以实现。 这部封面标注为“中国出版集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江苏省哲学
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轫于叶伯和著《中国音乐史》(上卷,1922),此后,童婓《中乐寻源》(1926)、郑觐文《中国音乐史》(1929)、许之衡《中国音乐小史》(1931)、缪天瑞《中国音乐史话》(1931)、孔德《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1934)、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1935)、萧友梅《旧乐沿革》(编写于1938年)等音乐史著作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
2008年12月5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人民音乐》编辑部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音乐发展回顾与反思”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人民音乐》编辑部成员及有关方面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人民音乐》编辑部主编王次炤主持。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音乐在各个领域发展都非常迅速,在创作、表演、理论、教育等方面,都是30年前所不能比的,这同改革开放30
维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学家,新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0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音乐学系主办的庆祝董维松教授80华诞暨中国传统音乐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京民大厦三层大会议室隆重举行。整个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传统音乐学学术研讨会、学生戏曲唱段演唱会、河北梆子学术研讨会以及闭幕式五个部分组成。 10月30日上午,庆祝仪式拉开序幕,一段简短的视
去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奥罕·帕穆克的作品《雪》的扉页上,“音乐会中的一声枪响”醒目的题词,使我联想到《和平友谊进行曲》——郑律成作品音乐会”,2008年是郑律成90诞辰之年,找出一篇老文章《请教郑律成》,重读后又有了新的感触。 请教郑律成 郑律成1918年出生于朝鲜光州,原名叫富恩,因为立志成为一名音乐家,后改名为“律成”。1933年郑律成在父亲去世后来到中国,先是在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
2011年7月15—17日,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内蒙古大学文科“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创新团队、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共同承办的“中国·蒙古族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区内外的14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129篇,其中
祖荣先生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丝毫没有人到暮年的感觉,心态依然年轻,依然像过去一样东奔西走,步履稳健,思路敏捷,笔耕不停,去年又创作了《第十九交响曲》。 人们常说,要写出好作品,除了才华与机会,重要的是要有好心态。要一心专注,要甘于寂寞,要能沉得下去,要有坚忍的毅力。要修炼到这种境界真是谈何容易!像郭先生 ,不是三年五年的寂寞,而是淡泊了一辈子。从1946年写第一首曲子起,
本刊讯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9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致电,向中国音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的音协主席赵季平同志及新一届主席团表示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广大音乐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前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共同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协办的“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于2006年9月25日至29日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9个国家的75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