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吃货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顿漫长而无趣、连人都没凑齐的寝室毕业散伙饭。时间是2018年夏天,地点是北京的某家比格披萨。用餐者有三:我、二木和Z。有一个室友缺席了,因为她已经入职,抽不出时间,她是我们寝室唯一一个毕业后正常工作的。Z申请了延毕,我和二木各回各家。
  明明是傲娇地拒掉了几个offer,选择了最酷炫的自由职业,皆大欢喜满怀希望地要把生活过成梦想中的样子;但在亲戚朋友们眼中,那根本就是找不到工作灰溜溜被打回原籍,恬不知耻地做无业游民在家里混吃混喝。
  无所谓别人怎么看。我和二木为彼此打气。我们能养活自己,并过上更有趣的人生。
  正如那首暴露年龄的老歌所唱——“爱真的需要勇气”——爱别人是如此,爱自己也一样。我心疼一个月入手五千却要交三千多的房租、挤在三室一厅每天排队上厕所、加班没商量、上班时做讨厌的事下班后身心俱疲没有精力做喜欢的事的自己。再加上找工作期间遇到的种种烦心事,最后我勇敢地选择了爱自己,回到小城市。
  二木的逻辑更简单粗暴:“我刷租房网页的时候看到了超美的loft!我做梦都想住那种有楼梯的小房子。可是要么租金太贵,要么位置太偏。”
  “So?”我以为她有什么妙计。
  “我拒了那个工作,离开北京。”
  二木离开北京当然不仅仅因为想住loft。实习和试岗经历把她心目中高大上的东西解构殆尽,她想不通自己给别人卖命苟延残喘到底为了什么。
  “在你心里如果有什么是神一般的存在,记住,千万别靠近它,留点美好的念想就够了。靠近就会了解,了解就会祛魅,祛魅的结果只能是感到幻灭和虚无。”她说。
  相比于茕茕孑立无牵无挂的我,二木离开北京需要更多勇气。她刚刚领证,老公在清华读博士,至少要在北京再待两年。但他们还是坦然接受了新婚异地这件事,就像在饭店喝粥时看到肉虫,若无其事地把它挑出来然后继续喝下去。
  生活中的无奈太多了,处处忍耐,处处妥协。如果不修炼得如此淡定佛系,我们怎么面带微笑活蹦乱跳地活下去?
  想到回家之后轻松自由的生活,我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这座生活了六七年之久的城市,带着半箱没用完的3M口罩,带着一次次违背“再买就剁手”誓言扛回宿舍的书,带着大学期间攒下的140张火车票——我是个重度恋家患者,大学期间平均一個月回一趟家。
  但是要分别了,“文艺青年”还是应该表现出一丝伤感。于是在这顿散伙饭上,我喝了口酸奶,斟酌了一下措辞:“以后不在同一个城市就不能约你了,预感到会很寂寞。”
  二木正专心致志地品味她的酱油炒饭,对我的暗示不予理睬。我只好又重复了一遍。
  “你可以约那边的朋友呀。”她眼皮都不抬。
  “感觉完全不同啊!”我简直有点着急,“只有跟你一起吃饭时,我吃货的本性才能被激发。”
  “只要有好吃的就行了……”她不以为意。
  连室友Z都看不下去了:“二木你没听出来吗,高源的意思是舍不得离开你!”
  “哦。”二木宠辱不惊,继续吃她的炒饭。
  “哼。”
  想起我和二木刚开始熟悉的时候,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俩穿着单层睡衣站在研究生宿舍的阳台,傻子一样冻得瑟瑟发抖却谁都没想起去换件厚的。因为聊得太投入了,推心置腹近乎透明。
  “看,月亮圆了,”我说,“我经常在晴朗的夜晚看月亮,看上面浅灰的阴影,受过伤的痕迹,好像一只恐龙。”
  “为什么我觉得像是……”她有些迟疑,扭头看着我,欲言又止。
  “像什么?”
  “说了你别不高兴。”
  “你说。”
  “好像暴漫表情包……”
  定睛一看,诶,还真像!就是姚明的那个囧笑脸!越看越像!
  我俩站在夜空下大笑不止,喘不过气。很久没这样畅快地大笑了,像咳嗽一样痛快,把体内的阴霾全部咳出去。笑是笑了,但是代价有点大——从此月亮在我心中再与浪漫无缘。每次看到月亮上的斑纹,我都会自动脑补成暴漫表情包,怎么绕都绕不过去。所以我可能有点恨二木,她用半句话就毁了我深爱多年的月亮。
  就在那年冬天,她去单向街书店听一个诗歌讲座,被一个清华小哥哥搭讪。他得知二木是北大的,火急火燎地加了微信好友。当晚,他就在微信上问她有没有男朋友。
  “看样子这家伙不安好心。”二木正要把他删掉,被我及时拦住:“再接触一下吧,不要那么多偏见。再说,他不是清华的吗,”我给出致命一击,“听说隔壁的食堂很棒,你不早就想领略一下吗?”
  她果断不删了。可能打算吃完再删,不过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她很快就被他追到手了。
  “我饱了。”Z筋疲力尽地放下叉子,进食结束。
  “我也饱了,”我欢快地挥舞着刀叉,“但并不代表我不吃了。事实上,我的这顿才刚刚开始。”
  Z吓得倒吸一大口冷气,二木则面不改色,继续啜着她的奶油蘑菇汤:“习惯就好。”
  我当然罪孽深重——不是饕餮罪,而是狂吃不胖罪。不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二木已经问过我几千次了,我心虔志诚地给了几千个答案,却没一个奏效,什么“遇到糟心事气得两天吃不下饭”,“吃完高热量食物出去走三万步”之类,她都做不到。
  二木来比格,是为了吃酱油炒饭和奶油蘑菇汤——空前绝后匪夷所思的搭配;我来比格,是为了发泄和自虐——当然去其他自助餐厅也可以吃到呼吸困难,但以我的消费水平来看,比格显然是最亲爱的那一个;Z来比格,是因为我和二木选择了比格,她本身吃什么都无所谓。反正都不是为了披萨来的。不知比格知道后会不会有点沮丧。
  暴饮暴食这个特长在我体内潜伏了二十二年都没被发现,遇到二木之后,它们却像野草遇到了春天,疯长一片。也可能是因为长大后遇到的烦恼越来越多,记性却越来越好,不是哭一哭就能忘掉的。相比于操场上狂奔、沿四环暴走,在雾霾深重的北京,偶尔暴饮暴食这个发泄方式,反而还显得更加合理。   流感可以传染,哈欠可以传染,丧可以传染,吃也可以传染。读硕士之前我对吃没什么执念,心中有万千疑问但唯独不会问“今天吃什么好呢”;到北大之后,无与伦比的食堂,以及二木这位室友,以天翻地覆地动山摇扭转乾坤的阵势把我往吃货的道路上碾压。
  深夜跑好几家店去买彩虹蛋糕,仅仅因为心情不好想吃甜食;在食堂挨到天黑,就想尝尝夜宵新推的小龙虾;忍受两个多小时的公交,只为去宜家吃瑞典肉丸;旅行前买了一箱零食准备路上吃,结果还没出发就全部吃完了……这些对美食的忠诚,都是二木给我做的示范。耳濡目染,不知不觉我也成了吃货,就因为喜欢宜家的扁桃仁蛋糕,我差点申请去宜家当整理手推车的服务员。
  二木常给我灌输“美食可以治愈一切”的观念,偏偏我们活在一个每时每刻都需要被治愈的时期——随手翻翻新闻,要么气得摔手机,要么吓得不敢出门,要么绝望得不知以后日子怎么过。是我们杞人忧天吧,也可能是少女的玻璃心作祟。在颓丧中挣扎求生的结果,就是我们之间三句不离吃,微信聊天记录里百分之八十都是美食的图片、链接和评论。打起精神来!至少还有美食可以期待!可以说是很拼命了。
  有时候,好像只有吃东西能让人感到踏实。食物简单纯粹,不需要沟通和理解,也不必探索过去和未来,此时此刻很完美很满足,就像小时候的爱。无论热的冰的还是常温的,握在手里吃在嘴里囤在胃里,唯有食物可以依靠,不会毫无征兆地弃我们而逃。
  我和二木就这样在吃货的泥淖里越陷越深并且主动下潜。
  “有时非常不喜欢这个世界。”二木对我说。不知是不是巧合,同样的话,我也曾对别人说过。面对混乱荒谬的世界、疲于奔命的生活、反复无常的命运,在两个——应该不止我们两个——原本怀揣梦想、刚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眼中,巨大的无助、无奈和绝望感就是天空,看不到边,看到边也走不过去,走过去也冲不出去。排解这种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而吃美食恰恰是的其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毕业前的几个月是我那年最黑暗的日子,一连串打击让我三观尽毁。更致命的打击在于,人们听完我的吐槽之后一脸不屑:“这不很正常吗?社会就是这样的。我还见过比你更惨的……”习以为常太可怕了。因为常见,那些事竟成了“正常”的。我的愤慨,在他们眼中是幼稚、可笑、多余,是无事生非,是玻璃心,是矫情。
  每次得知我气得吃不下饭,二木订外卖时都会多加一份小食。回到宿舍,看见桌子上她特意为我留的奶黄包或水果糖,我都会郑重其事地坐下,逼迫自己吃下去,哪怕一口。甜食是药,可以愈疗,我念咒语似的对自己一遍遍说。
  这顿有人缺席的寝室散伙饭吃了将近两个小时,吃得她俩意兴阑珊,吃得我咀嚼肌都酸了。由此可见我心情还不算差,因为抑郁的时候是不可能咽下东西的。那么我暴饮暴食是为了什么呢,我究竟还在发泄什么呢。
  对我而言,吃东西作为一种发泄方式,与其他人的发泄方式大同小异,都是有节奏的机械重复的动作而已:进食时候咀嚼和吞咽,抽烟时候一呼和一吸,跑步时候一起和一落……吃东西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无聊和无奈。宣泄出去的是情绪,吞咽下去的是记忆。失落、委屈、迷惘、不甘,统统嚼碎;说不出的,说了也没有用的,就囫囵咽下去好了。
  出餐厅时竟有一阵短暂的晕眩——走得晃晃悠悠,看起来像喝醉了酒。事实上我滴酒不沾。或许食物和气氛都能让人醉,更何况……我吃了那么多。
  三天后是毕业典礼,同学们化了妆穿了学士服,鸟一样满校园飞着拍照,寝室合影、师门合影、班级合影、社团合影,没完没了。作为连口红都不会涂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我那天没有跟任何人合影,除了二木。
  典礼结束后我们去清华吃了顿食堂。以后不知还能不能吃到了,当紫荆园四楼点心窗口的小哥告诉我南瓜酥已经售罄的时候,我怅然地想。毕业前计划的好多事都来不及做也没心情做了:毕业旅行去趟俄罗斯、去十渡玩一次蹦极,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偷偷潜入未名湖游泳……唯一实现的,就是蹭了顿隔壁的食堂,用的是二木的丈夫的饭卡。
  毕业回家后,我和二木天各一方,但每次碰到好吃的还是会拍下来发给对方,所谓“云吃”。我们甚至已经修炼出了盯着图片就能闻到味道的特异功能。
  百无聊赖时我喜欢捣鼓美食,一会儿烤个欧式面包,一会儿炖个春川鸡,一会儿煎个铁板豆腐。但也有例外:灵感来的时候,沉迷于创作顾不上吃饭,拖延太久饿得心慌,才不耐烦地奔去厨房随便找点什么打发肚子。
  我渐渐懒得考虑吃什么,也无所谓吃什么了。有家人监督,我不再暴饮暴食;没有二木帮忙“激发潜力”,我也不再去自助餐厅“自虐”了。生活变得自由而快乐之后,美食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个伪吃货。
  其实从一开始,美食就不能治愈我。治愈我的,是和二木一起吃美食这件事。
  最好的状态是,不再会受伤,不需要被治愈。
  ——但我还是想和二木一起吃比格,权且作为一种烂俗的怀念吧。
  【洛阳青年作家小辑】
  伪吃货
  高  源
  洛阳《牡丹》杂志和《鹿鳴》一样,都创刊于上世纪50年代,在繁荣地方文学创作发展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了几十载。本期,《鹿鸣》与《牡丹》合作,将两地青年作家的作品集辑,在两本刊物上进行推介。为两地文学作者增加了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两本刊物的交流与联络。
其他文献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我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将创新高,赴海外读高中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生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一成 多。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41.39万人,90%以上是自费留学。在日前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国际合作与民办教育新格局论坛上,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现有在外留学人员100余万人,按
期刊
导语:出去见识一下别国的招数,方便你理解并接纳本国的特色。用审视的姿态才能真正长见识,所以人人都应该做一回记者。即使不为了知识的美德,也可以体验一把在国外“当记者”的权力。  这句广告语有一个前提:你一定得有一些钱才能“跨国”。钱是“一定要”的,“跨国”倒并非必须。呆家里配合APEC盛会、对着镜子笑迎四方宾客也是可以的。  广告语经常言过其实,之所以一定要跨国,就是鼓动你去见识不同的天空。就像托尔
期刊
导语:马来西亚教育最为吸引中国学生的地方莫过于低门槛低学费和“海外跳板”作用。马航事件下的大马留学,人数依然在攀升,马国政府也在竭力将本国打造成国际教育枢纽。  比起传统的留学地如美、英等国,马来西亚的教育并无多少优势可言,甚至比它的邻居新加坡都逊色不少。但每年前往马来西亚的中国学生数量却在不断攀升,究其原因,主要是马来西亚的留学性价比高,适合国内工薪阶层。然而,年初的“马航事件”不免给火热的马来
期刊
面对教育行业的风云变幻,胡敏和他的新航道淡定如初。因为这十五年走过来,新航道一直在按照心中最初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2019年,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下文简称“新航道”)成立15周年。  从40岁创办新航道至今,新航道董事长兼CEO胡敏经历了教育行业的风起云涌、风云变幻。从研发中国雅思教材填补行业空白至今,胡敏一直专注并坚守于“做好英语培训业务”这一件事,初心依旧,从未改 变。  作为一家
期刊
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我受朋友邀请来到偃师市大口镇董村北边的一块麦地,烈日当空,脚下是收麦之后留下的麦茬。87岁的董遂臣先生指着一片空地说:“这就是董晋墓。”  董晋是谁?董晋墓怎么是一片空地?  先说说大口镇董村吧,这是个位于万安山脚下的村子,村民大多姓董。董遂臣,董村村民,董氏十七世孙,他对董村的历史非常熟悉。  董遂臣说,董氏先祖是明朝初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董氏先祖为何在大口镇落脚?这里有个
期刊
把虚空的时间绑定在一根游丝上  命,日夜地挣扎、嘀嗒  呈現一滴露珠踩在草尖跳跃的风险  看透了钟表被拆解、组装的过程  部件七零八落,像是身体里的游戏  上发条加压,服下兴奋剂  我家,那尊不能修复的座钟  偶尔被大风触动时,才想起稍许地摇摆  父亲靠在轮椅上卡住了时间,静谧地  微笑是直面繁杂世界最好的  最无风险的钟声,无需细致入微地定调  时间在空间之外悠闲,淡然入神  口琴  把一肚子混
期刊
如今的留学界,线上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热潮。然而,融尚私塾的创始人Nini却反其道而行之,与北京三里屯CHAO的联合创始人Moe联手,执着于教育理念的落地。这样的做法看似是无时而奋,实际上,却是更好地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Nini曾多次如此提及,而这次与CHAO的合作,便是将教育与品质生活无缝结合的一次尝试。  “传承”是在《留学》对Moe和Nini采访过程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字
期刊
我有过轻松欢愉的开端。  和你一样,一支笔犹如神在抒写。  仿佛画卷无限打开,佳人  立于河岸。用词语的舟楫划向  那光明,水声清冽,传递人世之美。  和你一样,我也有过  无比沮丧的时刻。比如诗写到一半  被干瘪的词语卡住。在想象力的沙漠  反复摔打和逼问。  同样,我也品尝过糟糕的果实。  一首诗常常因为没有好的结尾  而夭折。和你一样,在深夜坐卧不安  怀疑未来和人生。  重逢  我仍是少年
期刊
夏日在空气中引燃火焰  我长久的不安、焦灼  玻璃在强光下尖叫  而我在六月的一抹蓝里寡言  情感与存在的事物犬牙交错  孤独在风中 风吹草动  路边的树叶肥硕  盛夏跑过来  结成绿荫里拥挤的果实  逃离  云和山会晤的地方 雨跳了下来  我和夏尔从黄昏里取出赶路的自己  逃离那座欲望浸染的都市  沸腾着绿的山林 能给予我们彻底的放松  这里可以拒绝叨扰 盲目地生活——  不必被粗俗的雜役主宰 
期刊
向西,天幕绯红  落日沿高速路做陡坡式滑行  毫无疑问,楼市面前  人一生的飞驰是从此刻开始的  边界地带的电台渐趋喑哑,声腔翻滚  对抗不断侵袭的失语。时速增加  车窗上,词语正在远离人群——  “陌生”与“阻拒”是诗人长存的血脉  路灯以舞龙起伏之势列队  天光乍暗时,缄默总要独自爬上高架  你在后视镜里看到你:你看着你  夕阳看着你,远山和雾霭都看着你  它们手提甲骨文和你一起承认这个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