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区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归自然,邻里共融已成当今人居空间方面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怎样打造一个具有标示性,体现出人们更高精神需求的住区呢?褐石风格在此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下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下这种风格。
关键词:褐石风格 街区 建筑特点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风格起源
说起褐石风格,我们就要从褐石街区的起源说起。褐石街区从规划上缘起新传统主义——即可以步行的社区。那么,什么是褐石街区?这要从19世纪北美的城镇规划中可以得到答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街道的设计和布局:
以明确的行人导向来体现步行的社区,同时这个步行的社区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开放的街区里自由进行,各种文化形式都可以共存;
街道通常采用方格布局,或者称为“棋盘格”式布局,建筑离道路距离比较近,主道路以步行路为主,建筑背后是服务道路,供汽车使用。尽量减少汽车通行率,让人与户外有更直接的接触,户前道路重新成为人们交往、孩子玩耍的地方,增进了邻里交往;
在布局住宅、社区中心和商业网点时,通常以10分钟步行距離或者以800~1000米为半径的尺度设计。虽然褐石街区一般都不在市中心,但褐石街区的商业与整个开放型的街区让人感觉生活在都市里面的,并且没有都市的冷漠感;
强调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当地人文与学院氛围的特点
褐石风格街区居住在其中的多是中产阶级学者、知识分子等,他们属于中产阶级中境界较高人群,号称雅痞人群。像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家族创始人)、阿姆斯特朗(人类首个登月者)都曾是住在褐石街区的名人。
建筑风格特点
褐石风格在建筑风格上缘起于那个年代在纽约及波士顿兴起的一种颇具新英格兰风情的新兴建筑风格。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后裔都有,带来了各样建筑风格,其中尤其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那么褐石风格就是在新英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法式、其他欧式及美国本土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风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种风格精神境界的最高体现。
褐石从字面上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建筑材料,即赤褐色砂石。如果用在建筑上则是一种赤褐色砂石建筑。如果再把它融合在街区规划中则形成一种赤褐色建筑街区。
但是随着褐石风格的演变,目前主要以红砖、石材、铁艺等材质为主,廊柱、露台、铁艺窗等经典元素贯穿始终。像长长的细窗和屋顶老虎窗、坡屋顶飞檐、活动护窗。外露台阶、装饰性的栏杆、凹入的门厅、入口雨篷、烟囱等,都是褐石风格的建筑立面典型特征。浅进深的门廊给人提供短暂停留的空间、敞开的露台适合种花喝茶、露天庭院举行聚会派对、顶层的阁楼可以仰望星空。尤其是庭院、街区等灰空间以开放的空间使用,使得家人及邻里得到更多交流。
其间纵横布置的社区小街,特色的街区主题、随意穿行的双向对街、内凹的临街小院,聚合了各种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案列分析
为了回归自然,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体现褐石风格的精神,本文将会从浙江省温州市昆阳镇B-09号地块的案例将会做一些简单探讨。
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昆阳镇规划中龙山公园以东,垟头河以西,南面为在建安置小区,北面和东面为农田。地形平坦,周边区域尚未得到规模开发。地块面积39875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面积9723平方米,住宅用地面积30152平方米;另绿地带征3574平方米。地上计容建筑面积为517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928平方米。
规划设计
2.1总体布局
本规划方案意在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理想人文社区,邻里共融的共享空间。尊贵而不张扬,隐逸于山水之中,超脱于繁华之外,既凸显自身价值,又谦逊地与自然共生。为长居喧嚣都市的住户打造“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环境。
设计中强调组团布局,以景观轴线为载体将各部分建筑联系在一起,形成有序的空间,每一组团都顺应地形自成体系,将各自小环境的景观与建筑群落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收放自如。在充分利用外部龙山公园景观资源的同时,创造内景,将内围住宅景观面尽可能拉长,使内围住宅同时拥有外部的山林景观和内部的水体景观。
规划形成“四景合——一水系——三区片——多节点”的结构。
四景合:充分利用地块四周的现有景观——西:龙山公园 东:垟头河南北:城市带状绿地区 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大片景观区域。
一水系:在地块内部打造自身景观水系,将水系景观渗透到地块主要片区,同时结合水系塑造滨水步道、景观平台、活动场地等系列生活配套。
三区片:在水系的自然分割下,将地块分为低层住宅区,多高层住宅区与酒店商业区三个区域。
通过以上的总体布局策略,将整个地块的脉络梳理得清晰而简单,即利用现有资源,再造需求资源,资源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地块价值的最大化
2.2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设计原则
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观景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
合理性原则:道路走向顺应地形,合理分级,减少土方,减少干扰。
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邻水穿林,曲折幽静,对景生情,步移景异,营造停留空间。
道路交通系统
道路交通是住区结构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铺叙社区生活的生动场景,进而塑造了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
机动车交通组织:
为了体现住宅小区以人为本,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地块南面从东到西用一条7米的双车道把地块住宅部分和商服部分分割开来。住宅部分在B-4路設一小区车行出入口,距离B-1路道路交叉口大于70米,满足规范要求,利于交通疏散,减少了对城市干道影响。距此出入口附近设有机动车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在住宅部分西南侧设有另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满足机动车库防火及疏散要求。住宅的机动车流直接到达住宅地下室,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做到人车分流。商服部分东北角设有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以满足停车需要。
步行交通组织:
住宅部分南侧为小区人行出入口,与南边商服部分联系紧密,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及开放街区的内在精神需求。住宅小区内地面主环路为4米人行步道兼消防车道,其余为2.5米宅间路。
步行系统结合绿化系统,以步行和人际交往为主,设计以精致取胜,形成宜人的空间氛围。步行系统分成二种类型:一种是步行者与慢速的交通工具共同使用的住区道路系统;另一种结合健身便道和宅间路蜿蜒穿插形成休闲交通网络,使住户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享受优美的住区自然景观和人工空间形态。
规划中强调重点处理各种道路交汇的节点,融入交往和景观标志的功能,如小区出入口,宅间绿地等,使空间层次更趋丰满生动。
产品分布
产品依据土地不同的景观价值进行分布。靠近龙山公园和中央水系的西区块主要布置为低层住宅。近北边与东边城市道路,与龙山公园较远的区块主要布置多层与高层住宅,利用视线高点收入外部景观,其中东北角布置高层类型,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完善了整个小区的竖向布局。
2.4 配套公建
为满足用地内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提升整个住宅区的生活品质,在地块的南边设置了商业与酒店服务公建区块。
垃圾收集与处理:沿道路设置垃圾收集点,作为小品式构筑物以美化环境,由物管公司统一处理。垃圾站的布置以不影响环境、不影响人们生活和保证服务范围为原则。
2.5景观绿化
景观绿化是整个项目规划的特色,低层住宅和东侧高层的围合形成了中心大花园,同时在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南北方向形成一条景观轴线,与东西两侧住宅间的景观绿化形成对景。设计中主张内部景观环境为主,外部环境为辅,高层大堂部分架空互为借景,和谐而统一。
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结合场地条件和总平面布置情况,建筑设计为低层住宅(3层)、多层住宅(6+1层)、高层住宅(11层)以及公寓式酒店及公寓式办公楼五种类型。在多层住宅的平面设计中,面积段从90平米至180平米左右不等,单元的类型为一梯两户。在高层住宅的平面设计中,面积段从120平米至210平米左右不等,单元的类型为一梯两户。
多层与高层户内设计注重平面闹与静、洁与污的分区。交通组织采用起居室(厅)加短廊的形式,流线简捷顺畅。设计中注重人体生活尺度的把握。亲切而又经济合理。布局上注重室内环境的营造。强调自然采光及通风,并始终贯穿着明厨明卫的设计理念,尽量做到南北通透,同时结合景观位置设计景观凸窗或景观阳台。为了提升小区的整体品位,高层住宅均采用架空大堂设计理念,同时设有门禁系统。
在低层住宅户型设计里,重点是讲究户内生活的私密性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低层住宅的面积段从280平米至350平米左右不等,每户南边均有采光天井,给地下一层创造了很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而小区中间的低层住宅东西院落还有下沉庭院和地下视听功能房间,空间丰富。
3.2立面设计
建筑风格吸取了褐石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本住宅小区一种精致、讲究、优雅的生活方式。立面特征是以褐色的古典砖石砌就,体现了一种沉稳、内敛的特质。这里结合异国情调和中国风情,强调价值感,借助于它的建筑语汇,保留它高贵典雅的品質,把褐石街区的元素揉合进现代建筑的表情之间,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适当运用局部坡屋面、本土建筑石材,简洁的线脚等,塑造一个暗含古典怀旧韵味而充满现代气息的人居空间;着力打造建筑细部,通过外墙线脚色彩的深浅、屋面、檐口、飘台等细节处理,形成一种简约经典的风格。建筑色调为 暖色系,结合景观空间利于形成多样化的组团氛围,增强住户归属感、识别性。关注细节设计,对于打造氛围的设计细节、设计模块、构件、工艺等的重点关注,包括精装修、景观细节等等。高层公寓更倾向于现代化,多层住宅产品经典沉静,更偏向经典风格。商业部分处理方式考虑商业氛围的打造,强化沿内外街立面的品质效果,通过局部空间﹑体量和材料的变化避免枯燥单一,突出高品质商业的主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社区设计中,不仅是为该地块设计住宅、商业群,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充满人性化的文化风情居住社区中,让每一个在这里居住的人和曾经停留过的人都能够感受到真切的街道感受、舒心的管理体验和开放的人居思想,一切以人为本,让这种生活方式引领当今设计潮流,提升城市价值。
关键词:褐石风格 街区 建筑特点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风格起源
说起褐石风格,我们就要从褐石街区的起源说起。褐石街区从规划上缘起新传统主义——即可以步行的社区。那么,什么是褐石街区?这要从19世纪北美的城镇规划中可以得到答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街道的设计和布局:
以明确的行人导向来体现步行的社区,同时这个步行的社区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开放的街区里自由进行,各种文化形式都可以共存;
街道通常采用方格布局,或者称为“棋盘格”式布局,建筑离道路距离比较近,主道路以步行路为主,建筑背后是服务道路,供汽车使用。尽量减少汽车通行率,让人与户外有更直接的接触,户前道路重新成为人们交往、孩子玩耍的地方,增进了邻里交往;
在布局住宅、社区中心和商业网点时,通常以10分钟步行距離或者以800~1000米为半径的尺度设计。虽然褐石街区一般都不在市中心,但褐石街区的商业与整个开放型的街区让人感觉生活在都市里面的,并且没有都市的冷漠感;
强调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当地人文与学院氛围的特点
褐石风格街区居住在其中的多是中产阶级学者、知识分子等,他们属于中产阶级中境界较高人群,号称雅痞人群。像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家族创始人)、阿姆斯特朗(人类首个登月者)都曾是住在褐石街区的名人。
建筑风格特点
褐石风格在建筑风格上缘起于那个年代在纽约及波士顿兴起的一种颇具新英格兰风情的新兴建筑风格。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后裔都有,带来了各样建筑风格,其中尤其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那么褐石风格就是在新英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法式、其他欧式及美国本土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风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种风格精神境界的最高体现。
褐石从字面上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建筑材料,即赤褐色砂石。如果用在建筑上则是一种赤褐色砂石建筑。如果再把它融合在街区规划中则形成一种赤褐色建筑街区。
但是随着褐石风格的演变,目前主要以红砖、石材、铁艺等材质为主,廊柱、露台、铁艺窗等经典元素贯穿始终。像长长的细窗和屋顶老虎窗、坡屋顶飞檐、活动护窗。外露台阶、装饰性的栏杆、凹入的门厅、入口雨篷、烟囱等,都是褐石风格的建筑立面典型特征。浅进深的门廊给人提供短暂停留的空间、敞开的露台适合种花喝茶、露天庭院举行聚会派对、顶层的阁楼可以仰望星空。尤其是庭院、街区等灰空间以开放的空间使用,使得家人及邻里得到更多交流。
其间纵横布置的社区小街,特色的街区主题、随意穿行的双向对街、内凹的临街小院,聚合了各种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案列分析
为了回归自然,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体现褐石风格的精神,本文将会从浙江省温州市昆阳镇B-09号地块的案例将会做一些简单探讨。
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昆阳镇规划中龙山公园以东,垟头河以西,南面为在建安置小区,北面和东面为农田。地形平坦,周边区域尚未得到规模开发。地块面积39875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面积9723平方米,住宅用地面积30152平方米;另绿地带征3574平方米。地上计容建筑面积为517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928平方米。
规划设计
2.1总体布局
本规划方案意在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理想人文社区,邻里共融的共享空间。尊贵而不张扬,隐逸于山水之中,超脱于繁华之外,既凸显自身价值,又谦逊地与自然共生。为长居喧嚣都市的住户打造“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环境。
设计中强调组团布局,以景观轴线为载体将各部分建筑联系在一起,形成有序的空间,每一组团都顺应地形自成体系,将各自小环境的景观与建筑群落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收放自如。在充分利用外部龙山公园景观资源的同时,创造内景,将内围住宅景观面尽可能拉长,使内围住宅同时拥有外部的山林景观和内部的水体景观。
规划形成“四景合——一水系——三区片——多节点”的结构。
四景合:充分利用地块四周的现有景观——西:龙山公园 东:垟头河南北:城市带状绿地区 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大片景观区域。
一水系:在地块内部打造自身景观水系,将水系景观渗透到地块主要片区,同时结合水系塑造滨水步道、景观平台、活动场地等系列生活配套。
三区片:在水系的自然分割下,将地块分为低层住宅区,多高层住宅区与酒店商业区三个区域。
通过以上的总体布局策略,将整个地块的脉络梳理得清晰而简单,即利用现有资源,再造需求资源,资源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地块价值的最大化
2.2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设计原则
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观景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
合理性原则:道路走向顺应地形,合理分级,减少土方,减少干扰。
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邻水穿林,曲折幽静,对景生情,步移景异,营造停留空间。
道路交通系统
道路交通是住区结构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铺叙社区生活的生动场景,进而塑造了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
机动车交通组织:
为了体现住宅小区以人为本,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地块南面从东到西用一条7米的双车道把地块住宅部分和商服部分分割开来。住宅部分在B-4路設一小区车行出入口,距离B-1路道路交叉口大于70米,满足规范要求,利于交通疏散,减少了对城市干道影响。距此出入口附近设有机动车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在住宅部分西南侧设有另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满足机动车库防火及疏散要求。住宅的机动车流直接到达住宅地下室,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做到人车分流。商服部分东北角设有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以满足停车需要。
步行交通组织:
住宅部分南侧为小区人行出入口,与南边商服部分联系紧密,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及开放街区的内在精神需求。住宅小区内地面主环路为4米人行步道兼消防车道,其余为2.5米宅间路。
步行系统结合绿化系统,以步行和人际交往为主,设计以精致取胜,形成宜人的空间氛围。步行系统分成二种类型:一种是步行者与慢速的交通工具共同使用的住区道路系统;另一种结合健身便道和宅间路蜿蜒穿插形成休闲交通网络,使住户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享受优美的住区自然景观和人工空间形态。
规划中强调重点处理各种道路交汇的节点,融入交往和景观标志的功能,如小区出入口,宅间绿地等,使空间层次更趋丰满生动。
产品分布
产品依据土地不同的景观价值进行分布。靠近龙山公园和中央水系的西区块主要布置为低层住宅。近北边与东边城市道路,与龙山公园较远的区块主要布置多层与高层住宅,利用视线高点收入外部景观,其中东北角布置高层类型,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完善了整个小区的竖向布局。
2.4 配套公建
为满足用地内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提升整个住宅区的生活品质,在地块的南边设置了商业与酒店服务公建区块。
垃圾收集与处理:沿道路设置垃圾收集点,作为小品式构筑物以美化环境,由物管公司统一处理。垃圾站的布置以不影响环境、不影响人们生活和保证服务范围为原则。
2.5景观绿化
景观绿化是整个项目规划的特色,低层住宅和东侧高层的围合形成了中心大花园,同时在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南北方向形成一条景观轴线,与东西两侧住宅间的景观绿化形成对景。设计中主张内部景观环境为主,外部环境为辅,高层大堂部分架空互为借景,和谐而统一。
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结合场地条件和总平面布置情况,建筑设计为低层住宅(3层)、多层住宅(6+1层)、高层住宅(11层)以及公寓式酒店及公寓式办公楼五种类型。在多层住宅的平面设计中,面积段从90平米至180平米左右不等,单元的类型为一梯两户。在高层住宅的平面设计中,面积段从120平米至210平米左右不等,单元的类型为一梯两户。
多层与高层户内设计注重平面闹与静、洁与污的分区。交通组织采用起居室(厅)加短廊的形式,流线简捷顺畅。设计中注重人体生活尺度的把握。亲切而又经济合理。布局上注重室内环境的营造。强调自然采光及通风,并始终贯穿着明厨明卫的设计理念,尽量做到南北通透,同时结合景观位置设计景观凸窗或景观阳台。为了提升小区的整体品位,高层住宅均采用架空大堂设计理念,同时设有门禁系统。
在低层住宅户型设计里,重点是讲究户内生活的私密性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低层住宅的面积段从280平米至350平米左右不等,每户南边均有采光天井,给地下一层创造了很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而小区中间的低层住宅东西院落还有下沉庭院和地下视听功能房间,空间丰富。
3.2立面设计
建筑风格吸取了褐石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本住宅小区一种精致、讲究、优雅的生活方式。立面特征是以褐色的古典砖石砌就,体现了一种沉稳、内敛的特质。这里结合异国情调和中国风情,强调价值感,借助于它的建筑语汇,保留它高贵典雅的品質,把褐石街区的元素揉合进现代建筑的表情之间,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适当运用局部坡屋面、本土建筑石材,简洁的线脚等,塑造一个暗含古典怀旧韵味而充满现代气息的人居空间;着力打造建筑细部,通过外墙线脚色彩的深浅、屋面、檐口、飘台等细节处理,形成一种简约经典的风格。建筑色调为 暖色系,结合景观空间利于形成多样化的组团氛围,增强住户归属感、识别性。关注细节设计,对于打造氛围的设计细节、设计模块、构件、工艺等的重点关注,包括精装修、景观细节等等。高层公寓更倾向于现代化,多层住宅产品经典沉静,更偏向经典风格。商业部分处理方式考虑商业氛围的打造,强化沿内外街立面的品质效果,通过局部空间﹑体量和材料的变化避免枯燥单一,突出高品质商业的主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社区设计中,不仅是为该地块设计住宅、商业群,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充满人性化的文化风情居住社区中,让每一个在这里居住的人和曾经停留过的人都能够感受到真切的街道感受、舒心的管理体验和开放的人居思想,一切以人为本,让这种生活方式引领当今设计潮流,提升城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