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民营企业步伐,多数国资背景企业内部对期货仍处在提高认知和共识阶段。
在经历价格单边下跌、产能过剩、港口库存激增之际,2014年的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身处产业结构调整周期下,钢铁行业“谁都可以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
但作为民营钢铁企业代表的江苏沙钢集团(下称“沙钢”),却利用期货市场主动规避风险、在锁定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可观收益。即便是在全行业陷入困境的2013年,沙钢在期货市场收益约3亿元,接近企业总收益的10%。
不过,目前多数国字头钢铁企业因受限于国资部门相关政策考核和盈利要求,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参与还停留在观望和试水阶段,实质业务开展得不多。在情况更加复杂的2014年,这种单边承受市场下跌风险的情况还在持续中。
民企尝鲜
有人称之凶猛,有人称之神秘,沙钢可谓钢铁相关期货行业(包括钢材期货、焦煤期货、焦炭期货、铁矿石期货)的一只黑马,2009年钢材期货上市后就进入期货市场。
沙钢证券期货部负责人表示,期货业务直接向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汇报,故在涉及资金调配、实物交割等方面的协调效率高、决策快。
沙钢在具体交易层面有总量控制,即与现货需求规模相匹配。据了解,沙钢张家港本部年铁矿石用量3000万吨左右,其中98%以上的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在购买渠道上,以长期协议采购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沙钢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需求较强。
一直以来,铁矿石市场价格是普氏指数说了算,几船货就可能影响指数变化、改变市场的价格,其价格容易受到操控,现货企业也因此对普氏指数的价格采集、编制方法等存疑。但2013年10月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上市后,企业参与、利用期货的策略和模式也越来越多样。
2014年上半年,铁矿石内外价差较大,新加坡掉期市场价格比大连商品交易所价格高约10美元/吨。为了保证库存结构的合理,沙钢采取了抛出新加坡掉期、买入铁矿石期货的操作,在保证工厂正常的生产经营前提下尽量压低厂内库存。
除了跨市场套利外,由于黑色产业链上期货品种的日益完善,沙钢还常采用跨品种的套利策略。如按照原料配比,通过买入铁矿石期货,卖出螺纹钢期货来保证加工利润。据介绍,年初在螺纹钢价格3400元/吨左右、铁矿石价格700-800元/吨时,企业采取了卖螺纹钢买铁矿石的操作,后期事实证明亦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沙钢证券期货部负责人还表示,随着国内钢铁相关期货品种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钢铁企业可以应用的避险工具多了,心态比以前好了很多。企业不必像以前一样,普氏指数一涨,大家都到市场上找现货了。
“既然是投资,有赚也有亏,但集团对于期货业务的考核从来是只算一本账,算大账,不算小账,将期货和现货盈亏整体考核。与国企相比,我们比较灵活,随行就市。”这位负责人说。
国企受限
相比沙钢等民营企业步伐,多数国资背景企业对期货仍心有余悸,1997年的株冶锌事件、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殷鉴不远。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胡志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言,以2014年钢铁行业情况为例,作为采矿公司,1-9月公司都在被动承受着原材料(铁矿石)价格下跌风险,如果年初开始利用铁矿石期货做保值,目前企业的盈利情况会完全不同。但如果参与期货市场又出现了亏损,同样“很麻烦”。
河北钢铁矿业公司目前的期货交易还处在模拟练兵阶段,已经申请成为期货交割库。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曾公开表示,当前国有企业仍较少参与期货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受考核、会计审计政策等方面的限制。
杨迈军说,地方国资委对企业考核评价时,现货经营即使面临很大风险,产生再大的亏损,企业管理层一般也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盈利是正常的,亏损则要承担责任。企业管理层担心期货市场上亏损使其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期货市场法人账户数占比低于3%,机构投资者和产业客户严重不足,期货与实体“有效对接”程度远未达到成熟市场水平。
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在铁矿石期货法人客户中,钢厂成交占比为11%,矿山占比0.11%,贸易商则占比38%。
国企民企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国内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跟不上。
“公司与期货公司虽有过接触,但实际的交易方案都是自己做的。”某钢铁企业期货业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具体操作中,主要是根据企业本身10年来对于铁矿石和钢材的采购和销售经验,以及钢铁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改进。
国企踌躇不前之际,被寄望激活市场的“鲇鱼”——境外投资者引进工作已经开始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今年9月末发布的铁矿石运行一周年报告时明确提出,下一步,大商所将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列为重点工作。具体思路是立足现有平台,引进符合要求的境外投资者,使其直接参与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期货交易。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多次提到力争年内推出原油期货,从而迈出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对此,有期货业人士表示,在中国期货市场的渐次开放的大背景下,国资背景企业需要尽快熟悉期货市场、融入期货市场。
在经历价格单边下跌、产能过剩、港口库存激增之际,2014年的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身处产业结构调整周期下,钢铁行业“谁都可以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
但作为民营钢铁企业代表的江苏沙钢集团(下称“沙钢”),却利用期货市场主动规避风险、在锁定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可观收益。即便是在全行业陷入困境的2013年,沙钢在期货市场收益约3亿元,接近企业总收益的10%。
不过,目前多数国字头钢铁企业因受限于国资部门相关政策考核和盈利要求,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参与还停留在观望和试水阶段,实质业务开展得不多。在情况更加复杂的2014年,这种单边承受市场下跌风险的情况还在持续中。
民企尝鲜
有人称之凶猛,有人称之神秘,沙钢可谓钢铁相关期货行业(包括钢材期货、焦煤期货、焦炭期货、铁矿石期货)的一只黑马,2009年钢材期货上市后就进入期货市场。
沙钢证券期货部负责人表示,期货业务直接向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汇报,故在涉及资金调配、实物交割等方面的协调效率高、决策快。
沙钢在具体交易层面有总量控制,即与现货需求规模相匹配。据了解,沙钢张家港本部年铁矿石用量3000万吨左右,其中98%以上的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在购买渠道上,以长期协议采购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沙钢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需求较强。
一直以来,铁矿石市场价格是普氏指数说了算,几船货就可能影响指数变化、改变市场的价格,其价格容易受到操控,现货企业也因此对普氏指数的价格采集、编制方法等存疑。但2013年10月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上市后,企业参与、利用期货的策略和模式也越来越多样。
2014年上半年,铁矿石内外价差较大,新加坡掉期市场价格比大连商品交易所价格高约10美元/吨。为了保证库存结构的合理,沙钢采取了抛出新加坡掉期、买入铁矿石期货的操作,在保证工厂正常的生产经营前提下尽量压低厂内库存。
除了跨市场套利外,由于黑色产业链上期货品种的日益完善,沙钢还常采用跨品种的套利策略。如按照原料配比,通过买入铁矿石期货,卖出螺纹钢期货来保证加工利润。据介绍,年初在螺纹钢价格3400元/吨左右、铁矿石价格700-800元/吨时,企业采取了卖螺纹钢买铁矿石的操作,后期事实证明亦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沙钢证券期货部负责人还表示,随着国内钢铁相关期货品种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钢铁企业可以应用的避险工具多了,心态比以前好了很多。企业不必像以前一样,普氏指数一涨,大家都到市场上找现货了。
“既然是投资,有赚也有亏,但集团对于期货业务的考核从来是只算一本账,算大账,不算小账,将期货和现货盈亏整体考核。与国企相比,我们比较灵活,随行就市。”这位负责人说。
国企受限
相比沙钢等民营企业步伐,多数国资背景企业对期货仍心有余悸,1997年的株冶锌事件、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殷鉴不远。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胡志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言,以2014年钢铁行业情况为例,作为采矿公司,1-9月公司都在被动承受着原材料(铁矿石)价格下跌风险,如果年初开始利用铁矿石期货做保值,目前企业的盈利情况会完全不同。但如果参与期货市场又出现了亏损,同样“很麻烦”。
河北钢铁矿业公司目前的期货交易还处在模拟练兵阶段,已经申请成为期货交割库。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曾公开表示,当前国有企业仍较少参与期货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受考核、会计审计政策等方面的限制。
杨迈军说,地方国资委对企业考核评价时,现货经营即使面临很大风险,产生再大的亏损,企业管理层一般也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盈利是正常的,亏损则要承担责任。企业管理层担心期货市场上亏损使其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期货市场法人账户数占比低于3%,机构投资者和产业客户严重不足,期货与实体“有效对接”程度远未达到成熟市场水平。
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在铁矿石期货法人客户中,钢厂成交占比为11%,矿山占比0.11%,贸易商则占比38%。
国企民企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国内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跟不上。
“公司与期货公司虽有过接触,但实际的交易方案都是自己做的。”某钢铁企业期货业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具体操作中,主要是根据企业本身10年来对于铁矿石和钢材的采购和销售经验,以及钢铁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改进。
国企踌躇不前之际,被寄望激活市场的“鲇鱼”——境外投资者引进工作已经开始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今年9月末发布的铁矿石运行一周年报告时明确提出,下一步,大商所将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列为重点工作。具体思路是立足现有平台,引进符合要求的境外投资者,使其直接参与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期货交易。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多次提到力争年内推出原油期货,从而迈出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对此,有期货业人士表示,在中国期货市场的渐次开放的大背景下,国资背景企业需要尽快熟悉期货市场、融入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