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饮食男女,吃不完家庭至味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书架上有一排关于饮食的书籍,有些是隔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一会儿的,《国宴与家宴》就是其中之一。
  《国宴与家宴》的作者是作家王宣一,她的丈夫是作家兼出版人詹宏志。2015年,王宣一去世,詹宏志为了纪念爱妻,复刻了妻子做过的那些拿手菜。他说,我们本来把宣一的做菜本事视为理所当然,等到《国宴与家宴》定稿,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王宣一秉承自己“认真请客”的传统,也有母亲许闻龢的影响。
  王宣一的厨艺来自她的母亲。因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怀念母亲的长文,王宣一意外地接到了一连串的电话,这些电话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是出版社打来的,问她要不要出版饮食相关的书籍;有的是读者打来的,向她询问某道菜品的详细做法;更多的是老友打来的,向她“讨食”,责怪她好久没有做好吃的招待大家了。于是,王宣一又写了几篇关于母亲、关于饮食以及逝去之味的文章,最终组成了这本《国宴与家宴》。
  王宣一的母亲许闻龢生于浙江海宁的名门世家,与金庸的查家、徐志摩的徐家都有世交或姻亲关系。雄厚的家族背景和高等教育的熏陶,加上辗转杭州、上海、台北等城市,老太太见闻颇广。许老太太在生活尤其是日常饮食上极为讲究。王宣一自己也说,小时候会把干贝当零食吃,虽然这种“奢侈”让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其家族的作风,比较“海派”。
  老太太会吃,且擅长下厨,常年在家里招待许多亲朋好友。宾客分为两种,一种比较正式,气氛较为严肃,儿女们把它称为“国宴”;一种是亲朋好友的年节聚会,比较轻松,儿女们称其为“家宴”。
  许闻龢老太太最拿手的是江浙菜,再细分一下,扬州菜、苏州菜、无锡菜、杭州菜、上海菜、绍兴菜和宁波菜都能挑出来几道像样的。从餐桌上一眼望去,酱油色是最主要的代表色,碗多、盘子多也是江浙菜的特点之一。
  王宣一写《国宴与家宴》,里面饱含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情绪的载体便是母亲在世时精心制作的一桌桌家宴、一道道美味。王宣一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用最日常的方式怀念母亲——下厨料理母亲生前的拿手菜,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
  上一辈的味道飘散至今,也许某一天它会被淡忘,但是,关于家庭和母亲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传统饮食和逝去味道的怀念一定会留传下来。


  2020年2月29日这天,我才看了李安导演的经典电影《饮食男女》。
  最初被开头这段蒙太奇式的下厨场景吸引:
  为了准备一顿丰盛的家庭晚宴,郎雄扮演的退休大厨老朱在厨房里忙活着。老朱先从装满清水的大缸里抓出来一条大鱼,用一双筷子插进鱼的嘴里,便于去鳞片,去鳞后,把鱼剖成长条,裹面,过油炸。
  案板上也不耽误。鱿鱼平铺于砧板上,老朱细致地改花刀;鸡胗要一点一点地去除外皮;红椒滚刀切,皮和瓤完美分离;咸肉切片,泛着油光;萝卜切片,转而铺平切丝。砧板与菜刀碰撞,噔噔噔,锵锵锵,美妙的节奏在厨房上空萦绕。
  肉块过油炸后放入冰水里增其弹性,然后切片,放蒸笼里蒸糯之后反扣在盘子中央,浇芡汁,又是一道诱人的美味。
  随后,老朱走出房间,在鸡圈里逮了两只老母鸡,一只用来炖汤,一只用来做茶香鸡。老母鸡煲的汤倒进茶香鸡的容器里,茶葉油炸之后撒在鸡肉表面,隔着屏幕,似乎也闻得到香味。
  最后做主食。剁肉馅,当当作响;摔肉馅,噼里啪啦;擀面皮,圆润柔和;包包子,百转千回。
  看得人心旷神怡,食欲倍增。
  《礼记·礼运》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整部电影由美味始,而剧中家庭的种种冲突也自美味徐徐展开。老父亲做出来的一桌好菜只是摆设——不但女儿们个个食不知味,连老朱自己也丧失了味觉。家里人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感情上的、工作上的、为人处世上的,他们彼此之间也存着隔膜。
  后来,三个女儿因为各自的事业或婚事要搬出去住,老朱也要和家珍的同学锦荣结婚,原来的家庭就此解体,分崩离析,连老宅也被卖掉。大姐和小妹选择离去,二女儿家倩买下了老宅子,选择了留守。
  影片的最后,家倩和老朱父女俩吃了顿家倩亲手做的晚宴,老朱的味觉恢复了,家倩也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们实现了彼此的理解与沟通。


  “味不全不成席,人不齐不成宴”,说的是中国传统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如今,我们身处时刻变化着的城市生活中,日常繁忙的工作与理想中悠闲的生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聚餐与组局的场合常有,一顿饭有时候不重要,快餐便可解决;有时候格外重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吃得多了,吃得腻了,似乎在消解着人们对家宴的眷恋。
  然而,因为有了乡愁和亲情,我们骨子里的传统意识在不断坚持和捍卫着,旧时的烹饪和礼俗,并非是人们的某种陈旧认知或习惯。年节里的饭菜是我们揪心思念的味道,味全便成席,人齐则成宴,一句“回家吃饭”,拉回来的是我们渐行渐远的天真。
其他文献
我一位朋友,一生都对父母抱有歉疚之心。  她父亲是学物理的,母亲是学农业的,二老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他们上大学时用过的教科书。说起来非常令人感慨,这些书本来都是留给我朋友的,然而她学的是新闻专业。  之后老先生乐观地想把书留给我朋友的儿女,奈何我的朋友已经打定主意不要小孩。  她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吗?  我对朋友说:“我家也有过这样一长列教科书。”  我父母学的都是无线电,他们都是高才生,很自
期刊
看《牡丹亭》,喜欢丫鬟春香,陈儒生教杜丽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关关”是鸟叫声。丫鬟春香接了过去说:“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我忍不住拍腿大笑——这才是插科打诨。“关关雎鸠”的“鸠”肯定不是指斑鸠,斑鸠的叫声是“咕咕”,只是声调有缓有急。  很多鸟的身型流畅得无可挑剔,斑鸠也是这样,想飞就能飞。它们好像跟人不
期刊
9月1日开学,同学们又见面了,这个三年级的美好时光,由张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成长。  新學期,新理想,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有什么理想吧?我的理想当然是好好学习,期末争当学习标兵。要想得到好成绩,就要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完理想,再说说新学期的新鲜事,我们换了一个新的班主任啦。新班主任张老师虽然50岁了,但是她长长的头发像芝麻一样乌黑亮丽,没有一根白头发,就像30多岁的呢。她喜欢每天穿不一
期刊
自从国家推出“双减”政策后,周末所有的辅导课都取消了,我给自己安排了新的课余生活。  周六早上,我参加篮球班的学习,不仅懂得了关于篮球的知识,还学会了许多新动作,更学会了怎么与队友配合打比赛。轮到我练习投篮了,我先打开脚与肩同宽,双手握球,像抱着一个大西瓜,然后一只脚向后一小步,把球举到下巴前,再向前迈一大步,手往外一甩,手腕往下一压,球就飞了出去,划出一道像彩虹一样的弧线。只见球落到了球筐上,转
期刊
看吧,枫叶成黄色了,在半空中飞舞,好似落蝶,好似舞者,好似那优美轻盈的小仙女。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银杏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扇子吹起来,拍手叫道:“一群舞蝶飞起来了!”花大多数凋谢了,这时一股浓郁的香便扑鼻而来。  快乐的暑假结束了!转眼,又到开学季,不知不觉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新学期开始迎来了很多的新面孔(一年级的师弟师妹),我也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啦!这不是唯一的变化,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期刊
时间匆匆而过,像奔流的河水,转眼间,新的学期开始了,对于我来说,新的学期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为了让教育教学优质资源进一步聚集提升,办学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原来就读的惠福西路小学合并到有着百年历史的旧部前小学,刚开始知道要合并的消息,我心中是有点忐忑和疑虑的,“新学校怎样?我能适应吗?”  开学第一天,当我走进校园,“哇,校园好大啊”,我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走过“文化广场”,穿过
期刊
中队特色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职责清做事爽,分工合作友爱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策划开展、自己的进步自己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中队骨干能独立执行工作计划,成为中队的核心。  中队活动展示  红色宣讲颂党恩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榕光中队队员和辅导员梁丽霞老师一起走进家乡,关注寻访家乡的党员,了解他们为国为民的故事。同时寻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特
期刊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我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开启了新学期的学习征程。  走进校门,学校环境焕然一新。不仅环境变美了,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也几乎全换了,课后的作业减少了许多,周六日也不用去上补习班了……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适应和焦虑涌上心头。正是因为这种状况,让我重新規划了新学期的目标。  我还有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要面临小升初了。在减负的情况下,时间管理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俗话
期刊
今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2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少工委联合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广州少先队纪念建队72周年主题活动暨2021年集体入队仪式,全市115万名少先队员和7万余名新入队少先队员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集体入队仪式。  主题活动以快闪、朗诵、舞蹈等表演形式展现新时代少先队员的风采,旨在呈现广州市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期刊
一  有位朋友不久前大劈叉似的跨行业换了工作,一起吃饭聊起来的时候,她说总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太对劲。  好不容易脱离了中午从11点开始就坐等下班的单位,如愿以偿加入了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准备大展身手,可去了之后才发现,除了干不完的活儿之外,焦虑、烦躁、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緒也如影随形。  公司成立还不到三年,根本没有SOP(标准作业程序)和培训手册,老员工还能凭着经验应付,新加入的她就只有两眼一抹黑的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