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课题,随着科技水平发展,各种方法和模式也不断的变化,通过剖析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献,理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提出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阐述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和信息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为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提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建设;管理
高校的实训实验室是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要建设一流的师资、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转化优秀的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等,就要依托于实验室。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体系,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转,进而推进高效实验室的综合改革和“双一流”的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及文献分析
1. 数据来源
高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数据众多,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权威性,本文以CNKI的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数据的检索年限为:1985-2018年,文献类别中的期刊检索条件均为“模糊”,考虑到部分高校或机构对实训室或实验室的不同称呼,主题词和关键词设置为:“高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其中共检索到期刊1046篇。
2.数据统计及分析
文献统计发现,2000年前关于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基于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不大,因此较少有变动。而2002年起,关于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约89篇,接着有小幅度的回落,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训实验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研究文献总体有较大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如图2,对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索在实训实验建设管理研究领域较为关注的主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
在原数据进行关键词频统计,汇总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领域中高频的关键词(见表1),由表1可得,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管理、建设、实验室管理、高校、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等关键词十分活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如图3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文献出现幅度变化较大,但这些关键词还是符合总体相关文献的发展变化(见图1),其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近年最关注的热点,说明高校实训实验室重点方向更趋向于建设及管理。
如图4,从该领域的研究层次进行分析,发现“基础研究”“行业指导”“高等教育”及“工程技术”四者的总和占到总体的90%。而从学科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则占总体的78.43%(见图5),这表明实训实验对高校教育及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高等教育来说,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对高校的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
从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基金分布来看,几乎都是省部级及以上的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遥领先其他的基金项目,这说明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识,因为建设和管理好实训实验室是推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如图6所示。
通过对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理顺高校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实验室的过程,系统的剖析该领域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发展历程,帮助我们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和问题,针对问题重点进行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法,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
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 缺少顶层设计,无法有效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各高校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但是相比教学、图书馆、食堂及宿舍等设施,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就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流于表面,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比如,有的高校以教學为中心,认为除教学外,实验室建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建设,导致设备维修难以保证;有的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多头管理、职责权限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有的高校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安排,导致实训实验室形成一个虚体概念,可能因某课题组或人设立,也可能因某些变动而撤销,使得实验室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2. 建设不合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数的实训实验的建设还是以某门课程或专业为主而设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相关专业间的关联系薄弱,综合性的实验难以开展,可拓展性低;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或学校的发展要求,出现相邻专业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甚至是为了完成专项资金任务而不顾实际进行建设的实训实验室,这样使得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建好的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环境差,不能满足专业课程需求,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有的实验室因过度使用,损耗过高,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实验室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使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闲置浪费。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和淘汰率。
3.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是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该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的水平高低,所以该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要一环。但是多数高校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使得实验教师地位较低,存在“实验教师低人一等”的观念,甚至有的将实验岗位设置为工勤岗,没有相应的岗位专业水平和学历要求,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实验工作评估机制,导致大多数高校存在实验教师工作任务不均,工作考核评定情况与实际不符。再加上高校在岗位设置、编制核算等方面过多的倾向教学、科研人才方面,从根本上缩小了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空间和减弱了专业发展水平,没有改善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和工作条件,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造成实验人才队伍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4.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高校实验室暂行条例》、《高校实验室工作規程》等文件进行建设和管理,有些规章制度虽然按要求上墙,但是由于不够完善,仍然会出现责、权、利不清、实验文件不全、低耗值设备管理混乱等情况。而且没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学生教育,容易导致学生不爱惜设备,导致设备易损坏,加上仪器设备维修责任不落实到人,使得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影响设备的完好率和实验教学,导致实验管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三、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思路
1.科学合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高校应依据“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思路转变观念,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放在高处,提高认识,加强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管理实训实验室,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学科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兼顾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和公共实验室的共性,依据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需求,建设通用、实用、耐用及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室,避免盲目、随意的采购仪器设备。
再进一步理顺实验、教学、科研等资金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实验室的统筹、兼容和开放性,按照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提高和加强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探索以高级职称人员为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制”建设管理方法,加强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理顺体系,完善制度
为满足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必须先理顺实训实验室的体系制度,打破传统体制下独立、互不沟通的局面,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将实验建设、设备管理、实验教学、低值易耗品等制度化、规范化,做好相对应的维修、维护记录和专业档案建设。
建立校级的独立管理体系,由实验中心对全校的公共及专业实验室进行统筹管理,以“中心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的对实验室建设把关,将实验室考核、管理日常化,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条例”“实验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或条例,使得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 提升实训实验在教科研中的地位
目前,高校里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实验是教学的附属、辅助,导致学校的重心倾向理论,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然而,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依据都是实验的结果总结而成,从而提高对实训实验的思想认识,实验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新型产品的诞生基础;是科研成果产品转化的雏形。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将实验放到教学同等地位,加强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不断深入改革实验教学,建立独立性教学实验课程,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充分体现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途径,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又为独立的教学体系。
4. 着重建设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员组成
由于多数高校中实验教师属于教辅岗位,在工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和职称聘任等方面不如专职教师,导致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者利用学历进修等途径进行调岗,使得实验队伍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实验人才队伍定位不清晰、个别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外出进修交流机会少等方面也使得高校的实验人才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实验工作和教学的质量。
因此,要做好实训实验的建设与管理,就要抓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提高实验老师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和作用。制定激励机制,激励和鼓励先进人员,形成良好氛围,让实验教师拥有成绩感;二是政策倾向,建设合理的人员结构。在岗位编制和设置上适当向实验技术岗位倾斜,提升职称晋升方面的优越性,加大培训进修机会,为实验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调整实验队伍的人才结构比例,保证队伍中高职称和中青年人才的衔接,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和素质训练。对实验技术人员设定考核机制,加强对低学历人员提升要求,针对考核不合格或不适合实验岗位的人员及时予以调岗调离,保障队伍活力和专业性。因此做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会是实验教学事半功倍,也将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水平。
5.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实训实验室功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各种学科建设、科研设备及仪器等与日俱增,使得实训实验室的数量和管理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加上实验室管理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因此就存在实验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沟通共享不便等弊端。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训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
首先,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数据。从学校的层面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全校实验室数据信息化管理中心,将各个专业或公共实验室的信息汇总到一起,消除信息孤岛,方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享,提高信息分享速率。其次,结合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实验室。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验室的改造,打造实验室门、窗、灯、电等设备智能化中心控制管理,解放人力,减轻实验教师在日常开关门、设备检测等方面的负担。最后,建立对外平台,强化内涵建设。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门户管理系统,对外发布相关新闻及信息,实现在线咨询及预约服务,扩大的内外交流共享,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及信息数据。
四、结语
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既要兼顾传统实验室的模式,又要发展信息技术下新型实验室,而且实验室的活动的频繁性、环境特殊性、安全重要性等,注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一定要保障制度的完善,经费的高效投入,实验人才队伍的稳定,智能信息化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的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6):145-147.
[2] 陈彩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8(08):26-27.
[3] 代新敏.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优化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1):146-148.
[4] 王莹,袁园,刘俊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3):246-248.
[5]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02):48-50.
[6] 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陈浪诚.“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0-24.
[7] 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03):185-186.
[8] 张筱娟,王贵学,秦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革新建议[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03):135-137.
[9] 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王昭,刘琦.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2):1-3.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建设;管理
高校的实训实验室是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要建设一流的师资、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转化优秀的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等,就要依托于实验室。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体系,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转,进而推进高效实验室的综合改革和“双一流”的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及文献分析
1. 数据来源
高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数据众多,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权威性,本文以CNKI的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数据的检索年限为:1985-2018年,文献类别中的期刊检索条件均为“模糊”,考虑到部分高校或机构对实训室或实验室的不同称呼,主题词和关键词设置为:“高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其中共检索到期刊1046篇。
2.数据统计及分析
文献统计发现,2000年前关于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基于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不大,因此较少有变动。而2002年起,关于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约89篇,接着有小幅度的回落,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训实验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研究文献总体有较大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如图2,对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索在实训实验建设管理研究领域较为关注的主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
在原数据进行关键词频统计,汇总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领域中高频的关键词(见表1),由表1可得,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管理、建设、实验室管理、高校、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等关键词十分活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如图3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文献出现幅度变化较大,但这些关键词还是符合总体相关文献的发展变化(见图1),其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近年最关注的热点,说明高校实训实验室重点方向更趋向于建设及管理。
如图4,从该领域的研究层次进行分析,发现“基础研究”“行业指导”“高等教育”及“工程技术”四者的总和占到总体的90%。而从学科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则占总体的78.43%(见图5),这表明实训实验对高校教育及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高等教育来说,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对高校的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
从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基金分布来看,几乎都是省部级及以上的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遥领先其他的基金项目,这说明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识,因为建设和管理好实训实验室是推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如图6所示。
通过对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理顺高校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实验室的过程,系统的剖析该领域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发展历程,帮助我们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和问题,针对问题重点进行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法,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
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 缺少顶层设计,无法有效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各高校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但是相比教学、图书馆、食堂及宿舍等设施,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就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流于表面,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比如,有的高校以教學为中心,认为除教学外,实验室建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建设,导致设备维修难以保证;有的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多头管理、职责权限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有的高校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安排,导致实训实验室形成一个虚体概念,可能因某课题组或人设立,也可能因某些变动而撤销,使得实验室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2. 建设不合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数的实训实验的建设还是以某门课程或专业为主而设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相关专业间的关联系薄弱,综合性的实验难以开展,可拓展性低;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或学校的发展要求,出现相邻专业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甚至是为了完成专项资金任务而不顾实际进行建设的实训实验室,这样使得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建好的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环境差,不能满足专业课程需求,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有的实验室因过度使用,损耗过高,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实验室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使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闲置浪费。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和淘汰率。
3.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是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该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的水平高低,所以该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要一环。但是多数高校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使得实验教师地位较低,存在“实验教师低人一等”的观念,甚至有的将实验岗位设置为工勤岗,没有相应的岗位专业水平和学历要求,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实验工作评估机制,导致大多数高校存在实验教师工作任务不均,工作考核评定情况与实际不符。再加上高校在岗位设置、编制核算等方面过多的倾向教学、科研人才方面,从根本上缩小了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空间和减弱了专业发展水平,没有改善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和工作条件,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造成实验人才队伍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4.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高校实验室暂行条例》、《高校实验室工作規程》等文件进行建设和管理,有些规章制度虽然按要求上墙,但是由于不够完善,仍然会出现责、权、利不清、实验文件不全、低耗值设备管理混乱等情况。而且没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学生教育,容易导致学生不爱惜设备,导致设备易损坏,加上仪器设备维修责任不落实到人,使得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影响设备的完好率和实验教学,导致实验管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三、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思路
1.科学合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高校应依据“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思路转变观念,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放在高处,提高认识,加强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管理实训实验室,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学科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兼顾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和公共实验室的共性,依据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需求,建设通用、实用、耐用及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室,避免盲目、随意的采购仪器设备。
再进一步理顺实验、教学、科研等资金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实验室的统筹、兼容和开放性,按照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提高和加强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探索以高级职称人员为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制”建设管理方法,加强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理顺体系,完善制度
为满足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必须先理顺实训实验室的体系制度,打破传统体制下独立、互不沟通的局面,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将实验建设、设备管理、实验教学、低值易耗品等制度化、规范化,做好相对应的维修、维护记录和专业档案建设。
建立校级的独立管理体系,由实验中心对全校的公共及专业实验室进行统筹管理,以“中心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的对实验室建设把关,将实验室考核、管理日常化,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条例”“实验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或条例,使得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 提升实训实验在教科研中的地位
目前,高校里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实验是教学的附属、辅助,导致学校的重心倾向理论,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然而,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依据都是实验的结果总结而成,从而提高对实训实验的思想认识,实验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新型产品的诞生基础;是科研成果产品转化的雏形。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将实验放到教学同等地位,加强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不断深入改革实验教学,建立独立性教学实验课程,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充分体现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途径,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又为独立的教学体系。
4. 着重建设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员组成
由于多数高校中实验教师属于教辅岗位,在工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和职称聘任等方面不如专职教师,导致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者利用学历进修等途径进行调岗,使得实验队伍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实验人才队伍定位不清晰、个别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外出进修交流机会少等方面也使得高校的实验人才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实验工作和教学的质量。
因此,要做好实训实验的建设与管理,就要抓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提高实验老师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和作用。制定激励机制,激励和鼓励先进人员,形成良好氛围,让实验教师拥有成绩感;二是政策倾向,建设合理的人员结构。在岗位编制和设置上适当向实验技术岗位倾斜,提升职称晋升方面的优越性,加大培训进修机会,为实验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调整实验队伍的人才结构比例,保证队伍中高职称和中青年人才的衔接,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和素质训练。对实验技术人员设定考核机制,加强对低学历人员提升要求,针对考核不合格或不适合实验岗位的人员及时予以调岗调离,保障队伍活力和专业性。因此做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会是实验教学事半功倍,也将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水平。
5.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实训实验室功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各种学科建设、科研设备及仪器等与日俱增,使得实训实验室的数量和管理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加上实验室管理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因此就存在实验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沟通共享不便等弊端。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训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
首先,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数据。从学校的层面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全校实验室数据信息化管理中心,将各个专业或公共实验室的信息汇总到一起,消除信息孤岛,方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享,提高信息分享速率。其次,结合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实验室。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验室的改造,打造实验室门、窗、灯、电等设备智能化中心控制管理,解放人力,减轻实验教师在日常开关门、设备检测等方面的负担。最后,建立对外平台,强化内涵建设。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门户管理系统,对外发布相关新闻及信息,实现在线咨询及预约服务,扩大的内外交流共享,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及信息数据。
四、结语
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既要兼顾传统实验室的模式,又要发展信息技术下新型实验室,而且实验室的活动的频繁性、环境特殊性、安全重要性等,注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一定要保障制度的完善,经费的高效投入,实验人才队伍的稳定,智能信息化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的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6):145-147.
[2] 陈彩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8(08):26-27.
[3] 代新敏.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优化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1):146-148.
[4] 王莹,袁园,刘俊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3):246-248.
[5]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02):48-50.
[6] 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陈浪诚.“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0-24.
[7] 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03):185-186.
[8] 张筱娟,王贵学,秦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革新建议[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03):135-137.
[9] 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王昭,刘琦.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