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方考察时,因地制宜为城市治理把脉开方。其中,文明与文化一直是高频词、关键点。文化是城市治理的深厚支撑,文明是城市治理的最高境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应当对城市文明和文化建设多一份思考和谋划,赋予城市治理更多的文明与文化视角。
用好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社会文明程度高”是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加强城市工作的综合抓手,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既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应紧紧抓住用好。一是深刻领会文明城市创建的丰富内涵。多年来,中央在城市治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则是其中的“重头戏”。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整治环境脏乱差到当前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创建活动内涵不断丰富,“文明”二字承载分量不断加重,且与城市治理的总要求一脉相承、具体任务内在贯通。应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以创建促治理,融合推进、一体提升。二是精准把握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指向。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考什么、怎么考”,涵盖和体现了中央对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经过历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地城市面貌和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应把测评体系的鲜明导向转化为务实落实的工作指向,立足城市实际,紧扣发展定位,高质量打造更好更优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夯实基础、增创优势。三是乘势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我们连云港以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从“要我做”转变为“一起做”,加快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与此同时,策划开展“新时代连云港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把征集过程变成广大市民关心港城发展、支持港城建设,并积极参与创建的过程,进一步内聚力量、外树形象。
激活城市治理的文化力量。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注重人文之治,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为城市治理注入更加充沛的文化力量。一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孔子等思想家就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等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走好新时代城市治理之路,应持续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使之浸润于市民心田,流淌在城市脉络,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滋养。二是传承革命文化的基因。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革命文化既是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也是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可靠保证。作为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我们把革命文化作为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用好抗日山、开山岛等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寻爱国印记”主题教育、“红色小讲解员”大赛等活动,持续把红色故事讲述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汇聚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释放先进文化的动能。当前,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应紧紧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重大部署,切实抓好一项根本制度和四项重要制度建设任务的落实落地,进一步以制度创新为文化发展赋能,同步推动文化动能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夯实城市治理的工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文明与文化,作用于人心,影响着社会,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着力发挥文明与文化聚人心、筑同心的作用,将之作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一是夯实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要同心同德向前迈进,必须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应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推动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在推动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走深走实走心上下更大功夫,在发挥“两中心一平台”作用上做足文章,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广大干群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是夯实道德基础。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做好城市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协同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也是贯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主线。连云港市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同时,注重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走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效果。三是夯实群众基础。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是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也是文化建设的工作导向、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追求。应在文化领域着重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着力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不断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用情用心绘就文化民生多彩画卷;在文明创建上把为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结合创建活动,办实办好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水平。城市的善治,归根到底是让生活更美好,落脚点就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上。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应注重将文化更深层次融入城市肌理,将文明更宽领域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让文明成为城市底色,让文化为城市增添亮色。一方面,让文明扮靓城市“颜值”。整洁有序的环境,健全完善的功能,既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治理的重点。近年来,连云港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着眼群众实际需求,切实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特别是加快补齐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方面的短板,推动解决路不平、灯不亮、下水道不通、分类垃圾箱配备不到位等问题,着力让城市文明更具质感,同步为城市治理赋能添力。另一方面,让文化提升城市“气质”。城市之美,美在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我们把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作为城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注重利用西游文化、徐福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在厚植城市人文根脉上聚焦用力,在打造城市文化精品上做好文章,不断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增强城市的对内向心力凝聚力、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用好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社会文明程度高”是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加强城市工作的综合抓手,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既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应紧紧抓住用好。一是深刻领会文明城市创建的丰富内涵。多年来,中央在城市治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则是其中的“重头戏”。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整治环境脏乱差到当前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创建活动内涵不断丰富,“文明”二字承载分量不断加重,且与城市治理的总要求一脉相承、具体任务内在贯通。应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以创建促治理,融合推进、一体提升。二是精准把握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指向。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考什么、怎么考”,涵盖和体现了中央对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经过历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地城市面貌和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应把测评体系的鲜明导向转化为务实落实的工作指向,立足城市实际,紧扣发展定位,高质量打造更好更优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夯实基础、增创优势。三是乘势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我们连云港以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从“要我做”转变为“一起做”,加快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与此同时,策划开展“新时代连云港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把征集过程变成广大市民关心港城发展、支持港城建设,并积极参与创建的过程,进一步内聚力量、外树形象。
激活城市治理的文化力量。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注重人文之治,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为城市治理注入更加充沛的文化力量。一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孔子等思想家就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等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走好新时代城市治理之路,应持续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使之浸润于市民心田,流淌在城市脉络,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滋养。二是传承革命文化的基因。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革命文化既是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也是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可靠保证。作为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我们把革命文化作为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用好抗日山、开山岛等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寻爱国印记”主题教育、“红色小讲解员”大赛等活动,持续把红色故事讲述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汇聚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释放先进文化的动能。当前,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应紧紧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重大部署,切实抓好一项根本制度和四项重要制度建设任务的落实落地,进一步以制度创新为文化发展赋能,同步推动文化动能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夯实城市治理的工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文明与文化,作用于人心,影响着社会,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着力发挥文明与文化聚人心、筑同心的作用,将之作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一是夯实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要同心同德向前迈进,必须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应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推动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在推动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走深走实走心上下更大功夫,在发挥“两中心一平台”作用上做足文章,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广大干群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是夯实道德基础。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做好城市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协同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也是贯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主线。连云港市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同时,注重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走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效果。三是夯实群众基础。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是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也是文化建设的工作导向、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追求。应在文化领域着重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着力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不断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用情用心绘就文化民生多彩画卷;在文明创建上把为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结合创建活动,办实办好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水平。城市的善治,归根到底是让生活更美好,落脚点就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上。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应注重将文化更深层次融入城市肌理,将文明更宽领域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让文明成为城市底色,让文化为城市增添亮色。一方面,让文明扮靓城市“颜值”。整洁有序的环境,健全完善的功能,既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治理的重点。近年来,连云港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着眼群众实际需求,切实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特别是加快补齐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方面的短板,推动解决路不平、灯不亮、下水道不通、分类垃圾箱配备不到位等问题,着力让城市文明更具质感,同步为城市治理赋能添力。另一方面,让文化提升城市“气质”。城市之美,美在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我们把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作为城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注重利用西游文化、徐福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在厚植城市人文根脉上聚焦用力,在打造城市文化精品上做好文章,不断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增强城市的对内向心力凝聚力、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