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闲暑期正向9月开学日靠拢,而类似入园、幼升小、小升初的孩子们,面临的又是对新环境的各种适应。除了继续打好学习成绩的巩固仗,最值得家长们操心的,大概就是孩子的人际交往情况。
来到陌生环境,新同学、新老师都会对孩子的社交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开学综合征”其中一条,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建立社交能力,则是每个家长在入学前,必须和孩子一起上好的预备课。
宝贝儿,你变闷了
当你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难免会感到各种不适。性格开朗外向还好,会更容易融入同事圈子,如果害羞内敛,恐怕还会滋生出紧张和忐忑的担忧。
将心比心,其实你的孩子也不例外。那些表面上看很容易玩到一块儿的孩子,其实在熟悉对方之前,也有一个试探、判断、了解的过程,只是年幼的孩子心无城府,这个过程就相对较短。
然而等到孩子再大些,人园和入学时,面对的园规和校规更多,和同学及老师相处起来,也不可能再如单纯地玩耍那样轻松,一些个性活泼的孩子,也有可能突然变得畏缩。
淄博的刘欣欣,女儿去年入园念小班,一周后却由以往叽叽喳喳的个性变成了闷葫芦:“小钢镚儿从小性子大大咧咧,很爱招呼人。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几乎都是占主导地位,组织大家游戏啊,分配玩具啊,充当仲裁角色啊,根本就没担心过她入园后会遇到问题。”
“在幼儿园呆了一周,我发现她不爱说话了,跟小区里的小伙伴玩,也提不起兴致。我就问她了,幼儿园好玩吗,交了几个朋友啊?她就摇头,说,不好玩,小朋友都不和我玩。我觉得很诧异,就赶紧追着问她为什么,她说,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都不按我说的做,拿玩具也是,叫他们不要抢,我来分,但没人听。我不想和他们玩,他们也不和我玩。”
在任何团体中,谁都不喜欢孤立无援的感觉,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刘欣欣说,在自己小时候,倒是有过被孤立的经历,但当时只是院子里的小朋友拉帮结派,选出一个共同孤立的对象,沉默寡言的她就正好中招。而现在应该很少有这种情况,经常是家长率先参与孩子的交际,要求他们懂得礼貌,并引导他们辨别是非。
“是我对女儿评价过高,导致我们都有些自满。”对外向活泼的女儿充满信心的刘欣欣并没想到,正是女儿过强的组织协调欲望,让她在入园后跌了个大跟头。
他们都不喜欢我
作为家长,你不得不正视这一点,遭遇交往障碍的孩子,处境除了被孤立,还很可能是被欺负。然而不论是外向的孩子,还是内向的孩子,事实上入学后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交往困难,你可能就会为此感觉到忧心忡忡。
但你其实非常清楚,既定的环境,不会随着任何人的意愿所改变,那么,不妨来看看,如果你的孩子正不被新同学和新老师喜欢,最大的可能性是哪些。
骄傲自满。这更容易出现在小升初孩子身上,你的孩子可能在原班级是个佼佼者,被老师赞扬,也被同学羡慕。来到新环境,一旦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关注度大大减少,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甚至嫉妒,不想和别人接触。
自我中心。看看,这一定是你惯出来的毛病。不论对错,你总顺着他的意思,一切要求,你都极尽所能满足。造成了他的眼里只有自己,再无别人,别人一旦不顺他的意,他就不和别人玩,别人自然也讨厌他。
自尊过低。还是你,总是过分严厉地斥责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面对新同学和老师,他显得不安而羞怯,比起前两者的社交障碍,他已经形成了社交恐惧。
不善交际。你可能就是个不太爱结交朋友的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你的同事和朋友,和他们进行攀比。孩子体会不到交友的必要,还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虚伪。
知识面窄。可能你太过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技能训练,而忘记了让他了解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他应该作何反应。当周围的人都在谈论他不知道的东西时,为了降低这种不适感,就会选择趋避他入。
越俎代庖。孩子选择朋友,你总要掺和,你希望他只和你认可的孩子玩,而并不顾及他内心的感受。当你否决他的交友权时,他很可能宁愿独自玩耍,也不要去和那些优秀的孩子在—起。
一旦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孩子们可能就会表现得孤僻、猜疑、恐惧、自卑,觉得周围的人并不喜欢自己。严重时,他们会表现得怕见生人,与熟人谈话时都紧张脸红,讨厌人多热闹的场合,出现口齿不清、心跳n口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些,都并不利于孩子建立健全人格,如不及时引导调整,将来步入社会也将遭遇相同的困境。
第一个新朋友
现在你应该明白,孩子进入新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受挫,很大程度跟你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方式有莫大关联。让孩子在入园和入学后更受欢迎,你可能得率先反观自身,和孩子一起调整个人行为,就像西安的全职妈妈吴佩这样。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与人交往,也总秉承君子之交原则。儿子深受影响,兴趣爱好都是偏静态的。”
曾经吴佩问过儿子,怎么不出去和同学玩。儿子回答说没意思,同学之间总是攀比谁成绩好、谁更讨老师喜欢、甚至吃穿之类。
“当时儿子小学四年级,我还觉得他不与人攀比挺懂事的。但后来我却发觉,儿子总是宅在家里缺乏运动,对同龄孩子喜欢玩的也不感兴趣,最不好的情况是,老师对他的关注也很少。”吴佩开始反省自己,如果自己不接纳更多元的人和事,就会导致并不成熟的儿子只懂一味排斥,连与他人必要的沟通交流都没有。
儿子升学考试结束后,吴佩做了一个她认为最有意义的决定。“暑期,我没带他去旅行,而是和他一起报名参加公益活动。这让我们都体会到,帮助他人是很快乐的事,也让我们学会,站在对方立场去思考,与人打交道就并不困难。开学后,儿子在新学校有了第一个新朋友。听说那个孩子也很讲究吃穿,不过却很大方,经常在儿子忘带东西时,把自己的借给他。儿子说,这个孩子虽然讨厌,但相处久了,也有很多地方讨人喜欢,所以,他决定和这个他一开始并不喜欢的孩子,成为朋友。”
事情就是如此,其实不论孩子是哪种类型,因为何种原因不喜欢别人,也不被别人喜爱和欢迎,一味排斥并不是明智的态度。你应该教孩子懂得,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多元精彩。如果不去接触和交往,是永远发现不到别人长处,乃至获得别人帮助的。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入园入学后的孩子,会接触到许多“新伙伴群”,此时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外交能力就非常重要。
尚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群体中还是习惯接受帮助、而少以主动帮助别人。要更多地让孩子和同龄孩子互动,多带他们出门,有意识地让他们主动和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在玩耍时学会分享和谦让,甚至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同时也允许他们去别人家做客。
还可以教他们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养成主动说“对不起”和夸奖别人的好习惯,还可以用“猜拳”解决争执等。可以自己陪孩子练习,让孩子试着用自己的能力营造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友环境。
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孩子,则是要教他们学会承受挫折。要把孩子当做大人来对待。先为其预想将来可能在小学和初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一可能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骄傲自满招致孤立,或沉默寡言被嘲笑。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并不代表自己差劲,重点看自己是否已经努力,是否有调整自己行为的念头,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自我暗示能力。
同时对于幼升小的孩子,还应该重新定义师生关系。进入小学,孩子会很快发现,相较以前幼儿园“老师像妈妈”,小学老师大多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对自己的生活、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少,孩子就容易产生不适和抗拒心理。让孩子对老师的角色有全新认知,可以在入学前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上课、作业、考试的情况,从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对每个孩子而言,认识老师的过程,也是建立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基础。家长要做好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布置一些任务并鼓励督促其按时完成。日常简单家务和外出独立购买简单物品,都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不但可以接受、完成老师的命令,还可以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而这样综合能力很强的孩子,就是小学校园里最受师生欢迎的好孩子。
来到陌生环境,新同学、新老师都会对孩子的社交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开学综合征”其中一条,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建立社交能力,则是每个家长在入学前,必须和孩子一起上好的预备课。
宝贝儿,你变闷了
当你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难免会感到各种不适。性格开朗外向还好,会更容易融入同事圈子,如果害羞内敛,恐怕还会滋生出紧张和忐忑的担忧。
将心比心,其实你的孩子也不例外。那些表面上看很容易玩到一块儿的孩子,其实在熟悉对方之前,也有一个试探、判断、了解的过程,只是年幼的孩子心无城府,这个过程就相对较短。
然而等到孩子再大些,人园和入学时,面对的园规和校规更多,和同学及老师相处起来,也不可能再如单纯地玩耍那样轻松,一些个性活泼的孩子,也有可能突然变得畏缩。
淄博的刘欣欣,女儿去年入园念小班,一周后却由以往叽叽喳喳的个性变成了闷葫芦:“小钢镚儿从小性子大大咧咧,很爱招呼人。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几乎都是占主导地位,组织大家游戏啊,分配玩具啊,充当仲裁角色啊,根本就没担心过她入园后会遇到问题。”
“在幼儿园呆了一周,我发现她不爱说话了,跟小区里的小伙伴玩,也提不起兴致。我就问她了,幼儿园好玩吗,交了几个朋友啊?她就摇头,说,不好玩,小朋友都不和我玩。我觉得很诧异,就赶紧追着问她为什么,她说,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都不按我说的做,拿玩具也是,叫他们不要抢,我来分,但没人听。我不想和他们玩,他们也不和我玩。”
在任何团体中,谁都不喜欢孤立无援的感觉,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刘欣欣说,在自己小时候,倒是有过被孤立的经历,但当时只是院子里的小朋友拉帮结派,选出一个共同孤立的对象,沉默寡言的她就正好中招。而现在应该很少有这种情况,经常是家长率先参与孩子的交际,要求他们懂得礼貌,并引导他们辨别是非。
“是我对女儿评价过高,导致我们都有些自满。”对外向活泼的女儿充满信心的刘欣欣并没想到,正是女儿过强的组织协调欲望,让她在入园后跌了个大跟头。
他们都不喜欢我
作为家长,你不得不正视这一点,遭遇交往障碍的孩子,处境除了被孤立,还很可能是被欺负。然而不论是外向的孩子,还是内向的孩子,事实上入学后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交往困难,你可能就会为此感觉到忧心忡忡。
但你其实非常清楚,既定的环境,不会随着任何人的意愿所改变,那么,不妨来看看,如果你的孩子正不被新同学和新老师喜欢,最大的可能性是哪些。
骄傲自满。这更容易出现在小升初孩子身上,你的孩子可能在原班级是个佼佼者,被老师赞扬,也被同学羡慕。来到新环境,一旦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关注度大大减少,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甚至嫉妒,不想和别人接触。
自我中心。看看,这一定是你惯出来的毛病。不论对错,你总顺着他的意思,一切要求,你都极尽所能满足。造成了他的眼里只有自己,再无别人,别人一旦不顺他的意,他就不和别人玩,别人自然也讨厌他。
自尊过低。还是你,总是过分严厉地斥责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面对新同学和老师,他显得不安而羞怯,比起前两者的社交障碍,他已经形成了社交恐惧。
不善交际。你可能就是个不太爱结交朋友的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你的同事和朋友,和他们进行攀比。孩子体会不到交友的必要,还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虚伪。
知识面窄。可能你太过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技能训练,而忘记了让他了解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他应该作何反应。当周围的人都在谈论他不知道的东西时,为了降低这种不适感,就会选择趋避他入。
越俎代庖。孩子选择朋友,你总要掺和,你希望他只和你认可的孩子玩,而并不顾及他内心的感受。当你否决他的交友权时,他很可能宁愿独自玩耍,也不要去和那些优秀的孩子在—起。
一旦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孩子们可能就会表现得孤僻、猜疑、恐惧、自卑,觉得周围的人并不喜欢自己。严重时,他们会表现得怕见生人,与熟人谈话时都紧张脸红,讨厌人多热闹的场合,出现口齿不清、心跳n口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些,都并不利于孩子建立健全人格,如不及时引导调整,将来步入社会也将遭遇相同的困境。
第一个新朋友
现在你应该明白,孩子进入新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受挫,很大程度跟你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方式有莫大关联。让孩子在入园和入学后更受欢迎,你可能得率先反观自身,和孩子一起调整个人行为,就像西安的全职妈妈吴佩这样。
“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与人交往,也总秉承君子之交原则。儿子深受影响,兴趣爱好都是偏静态的。”
曾经吴佩问过儿子,怎么不出去和同学玩。儿子回答说没意思,同学之间总是攀比谁成绩好、谁更讨老师喜欢、甚至吃穿之类。
“当时儿子小学四年级,我还觉得他不与人攀比挺懂事的。但后来我却发觉,儿子总是宅在家里缺乏运动,对同龄孩子喜欢玩的也不感兴趣,最不好的情况是,老师对他的关注也很少。”吴佩开始反省自己,如果自己不接纳更多元的人和事,就会导致并不成熟的儿子只懂一味排斥,连与他人必要的沟通交流都没有。
儿子升学考试结束后,吴佩做了一个她认为最有意义的决定。“暑期,我没带他去旅行,而是和他一起报名参加公益活动。这让我们都体会到,帮助他人是很快乐的事,也让我们学会,站在对方立场去思考,与人打交道就并不困难。开学后,儿子在新学校有了第一个新朋友。听说那个孩子也很讲究吃穿,不过却很大方,经常在儿子忘带东西时,把自己的借给他。儿子说,这个孩子虽然讨厌,但相处久了,也有很多地方讨人喜欢,所以,他决定和这个他一开始并不喜欢的孩子,成为朋友。”
事情就是如此,其实不论孩子是哪种类型,因为何种原因不喜欢别人,也不被别人喜爱和欢迎,一味排斥并不是明智的态度。你应该教孩子懂得,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多元精彩。如果不去接触和交往,是永远发现不到别人长处,乃至获得别人帮助的。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入园入学后的孩子,会接触到许多“新伙伴群”,此时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外交能力就非常重要。
尚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群体中还是习惯接受帮助、而少以主动帮助别人。要更多地让孩子和同龄孩子互动,多带他们出门,有意识地让他们主动和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在玩耍时学会分享和谦让,甚至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同时也允许他们去别人家做客。
还可以教他们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养成主动说“对不起”和夸奖别人的好习惯,还可以用“猜拳”解决争执等。可以自己陪孩子练习,让孩子试着用自己的能力营造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友环境。
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孩子,则是要教他们学会承受挫折。要把孩子当做大人来对待。先为其预想将来可能在小学和初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一可能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骄傲自满招致孤立,或沉默寡言被嘲笑。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并不代表自己差劲,重点看自己是否已经努力,是否有调整自己行为的念头,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自我暗示能力。
同时对于幼升小的孩子,还应该重新定义师生关系。进入小学,孩子会很快发现,相较以前幼儿园“老师像妈妈”,小学老师大多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对自己的生活、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少,孩子就容易产生不适和抗拒心理。让孩子对老师的角色有全新认知,可以在入学前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上课、作业、考试的情况,从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对每个孩子而言,认识老师的过程,也是建立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基础。家长要做好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布置一些任务并鼓励督促其按时完成。日常简单家务和外出独立购买简单物品,都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不但可以接受、完成老师的命令,还可以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而这样综合能力很强的孩子,就是小学校园里最受师生欢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