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社会上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职业院校是旅游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其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其能够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采取适当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研究
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传输,还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缩短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具备职业道德、思想及行为习惯等职业能力,以实现培养目标。
一、职业能力相关概述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专业教育、校企文化熏陶以及学生自我锻炼,为适应职业岗位所养成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思想及行为习惯等。这是学生通过后天学习、交往和实践而形成的[1]。其中包含了学生完成岗位职责的必备条件,具有一定的职业意义、丰富内涵以及社会价值,能够展现出学生职业行为中独特的人格模式。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游客不断增多,并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游客群体,需要旅游业从事者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以满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的游客多方面的旅游服务需求。因此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策略
(一)完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2]。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不断地调整,要求必修课程少而精,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尽量增加,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基础教育方式为主,相关规定和要求过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本专业学分比例,导致课程设置和调整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具体实施过程缺乏弹性。需要学校在保证相关规定能够维护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也能够尽量避免对课程设置的束缚。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科创建时,管理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也应根据学科自身具备的应用性特点,在保留一些传统学科知识的同时,借助职业指导,对旅游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增加实习实训机会
实习实训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对职业岗位深入了解、增强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积累经验,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等具有重要作用,且据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在实习实训阶段表现突出的学生,往往在日后的职业岗位上更能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学校应为学生增加实习实训的机会,使其能接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完成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3]。学校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开展导游技能、形体、旅行社技能等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施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案例库等资料。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实训目标执行实训内容,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技既能得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培养出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也应融入旅游行业的日常管理元素,如将实训室使用流程设计成酒店客房管理表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填写,使学生参与到旅游行业日常管理层面,树立一定的管理意识。
另外,职业院校也应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与各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帮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环境和从业要求,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运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增长见识和才干。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其思维能力,并积极鼓励其加强创新,提出合理的创新性建议。
(三)着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是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旅游行业的服务性较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等具有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所需人才时,除了考查学生专业技能外,也十分看重学生的诚信、毅力、敬业精神等道德素养。据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首先看中的是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其次才是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将职业道德放在旅游专业教育的首位,并通过校企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优良品质。
现今社会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会遇到多种困难,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时,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态。同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其克服职业倦怠,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其产生倦怠时,引导学生找到从事旅游职业的新意义。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评价他人和自我,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反省并接受他人反馈,以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三、结论
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为适应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学校应重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完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成为现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玲玲.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2011,12(6):46-52
[2]朱桂凤.基于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8):61-62
[3]夏兰.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2,3(3):22-25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研究
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传输,还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缩短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具备职业道德、思想及行为习惯等职业能力,以实现培养目标。
一、职业能力相关概述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专业教育、校企文化熏陶以及学生自我锻炼,为适应职业岗位所养成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思想及行为习惯等。这是学生通过后天学习、交往和实践而形成的[1]。其中包含了学生完成岗位职责的必备条件,具有一定的职业意义、丰富内涵以及社会价值,能够展现出学生职业行为中独特的人格模式。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游客不断增多,并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游客群体,需要旅游业从事者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以满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的游客多方面的旅游服务需求。因此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策略
(一)完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2]。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不断地调整,要求必修课程少而精,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尽量增加,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基础教育方式为主,相关规定和要求过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本专业学分比例,导致课程设置和调整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具体实施过程缺乏弹性。需要学校在保证相关规定能够维护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也能够尽量避免对课程设置的束缚。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科创建时,管理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也应根据学科自身具备的应用性特点,在保留一些传统学科知识的同时,借助职业指导,对旅游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增加实习实训机会
实习实训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对职业岗位深入了解、增强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积累经验,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等具有重要作用,且据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在实习实训阶段表现突出的学生,往往在日后的职业岗位上更能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学校应为学生增加实习实训的机会,使其能接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完成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3]。学校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开展导游技能、形体、旅行社技能等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施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案例库等资料。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实训目标执行实训内容,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技既能得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培养出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也应融入旅游行业的日常管理元素,如将实训室使用流程设计成酒店客房管理表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填写,使学生参与到旅游行业日常管理层面,树立一定的管理意识。
另外,职业院校也应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与各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帮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环境和从业要求,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运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增长见识和才干。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其思维能力,并积极鼓励其加强创新,提出合理的创新性建议。
(三)着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是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旅游行业的服务性较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等具有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所需人才时,除了考查学生专业技能外,也十分看重学生的诚信、毅力、敬业精神等道德素养。据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首先看中的是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其次才是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将职业道德放在旅游专业教育的首位,并通过校企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优良品质。
现今社会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会遇到多种困难,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时,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态。同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其克服职业倦怠,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其产生倦怠时,引导学生找到从事旅游职业的新意义。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评价他人和自我,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反省并接受他人反馈,以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三、结论
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为适应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学校应重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完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成为现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玲玲.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2011,12(6):46-52
[2]朱桂凤.基于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8):61-62
[3]夏兰.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2,3(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