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 要:通过茄子青枯病、黄萎病的病原菌、发病的时间、发病病状,发病条件等不同点进行比较,识别和区分,有针对性地采取农业措施栽培加以预防,从茄子育苗开始,通过一系列 农业措施。再结合化学药剂来防控。
关键词:茄子青枯病;黄萎病;识别;防控措施
茄子是海南省保亭县冬季瓜菜主要品种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大,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主要分布在什玲、加茂、三道、南林等乡镇。由于多年连作,土壤中青枯病、黄萎病病原菌残存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重,有些地块甚至青枯病、黄萎病同时发生,这两种病害症状比较相似,农户常常误诊,不能区别情况正确对症下药,因而达不到很好的防控效果,易造成较大的损失;茄子青枯病与黄萎病的发生成为了近这几年来影响保亭县茄子产量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尤为重要。
1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的识别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发病时都表现为植株萎蔫、枯萎,发病早期时,病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到发病中期时,拔起病株,剖检基部茎杆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到发病后期时,病株凋萎死亡,这两种病害虽然在症状上非常相似,但只要认真地进行田间诊断和对发病全程监测都可以区分开来,它们的不同点表现为:
1.1 病原菌不同
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花枝孢,属真菌;而青枯病病原为青枯假胞菌,属细菌。1.2 发病时间不同
黄萎病一般在茄子定植后不久开始发病,但以坐果后发病最多,而青枯病多在茄子现雷开花后发病。1.3 发病萎蔫部位顺序不同
黄萎病发病时叶片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萎蔫而枯死,严重时全株脱光仅剩茎杆;青枯病发病时顶部叶片开始萎蔫,病叶不变色,仍保持绿色,接着其他部位叶片会急性凋萎下垂,,不等叶片枯黄,整株会很快失水青枯。
1.4 发病病状不同
横切青枯病株病茎,用手挤压变色维管束时,可见有浑浊菌脓溢出,而且有臭味,而黄萎病病株发病时,横切该病茎并挤压时无浑浊菌脓溢出。
1.5 发病条件
黄萎病发病适温为19-24℃,,发病早而且较重,地势低洼、积水,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灌水不当,田间积水等的田块发病较重。而青枯病发育适温为30-37℃,,高湿、高温及酸性土壤易发病,连作及灌水不当,定植伤根等发病也重。
2 防控措施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均属于土传性病害,它们病原菌可以随着土壤、肥料、粪便、水流和农事操作时造成的伤口带菌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及根毛侵入,在作物输导管内分泌毒汁素,堵塞导管,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运输而引起作物萎蔫死亡,重茬、漫灌等均会导致这两种病害的发生,目前是茄子病害中较难治愈的两种顽病;因此必须采用农业措施健康栽培加以预防,从茄子育苗开始,通过一系列农业措施,再结合化学药剂来防控方能有效。2.1 农业防控措施
2.1.1 合理轮作 青枯病、黄萎病的病原菌可以在壤中存活5-7年,只要土壤中残存这两种病菌,则年年发病,因此要与非茄作物轮作或在已发病的田洋上实行与水稻轮作,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
2.1.2 种子消毒 将茄子种子放入55℃温水中连续搅拌10-15小时,消灭种子附带的病菌,然后取出种子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再播种。
2.1.3 改良土壤 深翻晒白定植田块的土壤,结合整地亩施草木灰或石灰50-100公斤,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的繁殖和发展。
2.1.4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前荐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或火烧土作营养土,采用营养袋培育矮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减少定植伤根。
2.1.5 嫁接换根防病 以野生茄子或托鲁巴姆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减少病害的发生。
2.1.6 加强田间管理 高畦铺黑色地膜,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多施沼气液及腐熟的有机肥,平衡施N·P·K肥,采摘后及时追肥和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爱多收、绿分威等叶而肥;合理灌溉、小水勤灌、防止大水漫灌,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病株要带出田块外集中烧毁,并在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大。2.2 化学防控
2.2.1 育苗期 预防青枯病用70%农用链雷素可溶性粉剂300-500倍浸种2-3小时,捞出洗净再催芽播种。
预防黄萎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洗净再催芽播种。
2.2.2 苗期 用2%加收米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淋根同时预防青枯病或黄萎病。
2.2.3 生长期病害发生初期 青枯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或20%龙克菌500倍液灌根。7-10天灌一次,每株药液为300-500毫升,连灌2-3次。
黄萎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灌根,每株药液灌300-500毫升,隔7天一次,连灌2-3次。
黄枯病、黄萎病同时发生的可用50%多菌灵500倍+25%加收米500倍或10%宝丽安1000倍+20%龙克菌500倍灌根。
关键词:茄子青枯病;黄萎病;识别;防控措施
茄子是海南省保亭县冬季瓜菜主要品种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大,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主要分布在什玲、加茂、三道、南林等乡镇。由于多年连作,土壤中青枯病、黄萎病病原菌残存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重,有些地块甚至青枯病、黄萎病同时发生,这两种病害症状比较相似,农户常常误诊,不能区别情况正确对症下药,因而达不到很好的防控效果,易造成较大的损失;茄子青枯病与黄萎病的发生成为了近这几年来影响保亭县茄子产量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尤为重要。
1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的识别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发病时都表现为植株萎蔫、枯萎,发病早期时,病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到发病中期时,拔起病株,剖检基部茎杆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到发病后期时,病株凋萎死亡,这两种病害虽然在症状上非常相似,但只要认真地进行田间诊断和对发病全程监测都可以区分开来,它们的不同点表现为:
1.1 病原菌不同
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花枝孢,属真菌;而青枯病病原为青枯假胞菌,属细菌。1.2 发病时间不同
黄萎病一般在茄子定植后不久开始发病,但以坐果后发病最多,而青枯病多在茄子现雷开花后发病。1.3 发病萎蔫部位顺序不同
黄萎病发病时叶片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萎蔫而枯死,严重时全株脱光仅剩茎杆;青枯病发病时顶部叶片开始萎蔫,病叶不变色,仍保持绿色,接着其他部位叶片会急性凋萎下垂,,不等叶片枯黄,整株会很快失水青枯。
1.4 发病病状不同
横切青枯病株病茎,用手挤压变色维管束时,可见有浑浊菌脓溢出,而且有臭味,而黄萎病病株发病时,横切该病茎并挤压时无浑浊菌脓溢出。
1.5 发病条件
黄萎病发病适温为19-24℃,,发病早而且较重,地势低洼、积水,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灌水不当,田间积水等的田块发病较重。而青枯病发育适温为30-37℃,,高湿、高温及酸性土壤易发病,连作及灌水不当,定植伤根等发病也重。
2 防控措施
茄子青枯病、黄萎病均属于土传性病害,它们病原菌可以随着土壤、肥料、粪便、水流和农事操作时造成的伤口带菌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及根毛侵入,在作物输导管内分泌毒汁素,堵塞导管,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运输而引起作物萎蔫死亡,重茬、漫灌等均会导致这两种病害的发生,目前是茄子病害中较难治愈的两种顽病;因此必须采用农业措施健康栽培加以预防,从茄子育苗开始,通过一系列农业措施,再结合化学药剂来防控方能有效。2.1 农业防控措施
2.1.1 合理轮作 青枯病、黄萎病的病原菌可以在壤中存活5-7年,只要土壤中残存这两种病菌,则年年发病,因此要与非茄作物轮作或在已发病的田洋上实行与水稻轮作,降低土壤含菌量,减轻病害发生。
2.1.2 种子消毒 将茄子种子放入55℃温水中连续搅拌10-15小时,消灭种子附带的病菌,然后取出种子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再播种。
2.1.3 改良土壤 深翻晒白定植田块的土壤,结合整地亩施草木灰或石灰50-100公斤,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的繁殖和发展。
2.1.4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前荐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或火烧土作营养土,采用营养袋培育矮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减少定植伤根。
2.1.5 嫁接换根防病 以野生茄子或托鲁巴姆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减少病害的发生。
2.1.6 加强田间管理 高畦铺黑色地膜,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多施沼气液及腐熟的有机肥,平衡施N·P·K肥,采摘后及时追肥和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爱多收、绿分威等叶而肥;合理灌溉、小水勤灌、防止大水漫灌,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病株要带出田块外集中烧毁,并在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大。2.2 化学防控
2.2.1 育苗期 预防青枯病用70%农用链雷素可溶性粉剂300-500倍浸种2-3小时,捞出洗净再催芽播种。
预防黄萎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洗净再催芽播种。
2.2.2 苗期 用2%加收米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淋根同时预防青枯病或黄萎病。
2.2.3 生长期病害发生初期 青枯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或20%龙克菌500倍液灌根。7-10天灌一次,每株药液为300-500毫升,连灌2-3次。
黄萎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灌根,每株药液灌300-500毫升,隔7天一次,连灌2-3次。
黄枯病、黄萎病同时发生的可用50%多菌灵500倍+25%加收米500倍或10%宝丽安1000倍+20%龙克菌500倍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