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或具体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还是选择教学策略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如果说有效教学需从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始,那么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应该从有效的学情分析开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合适的选择,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在诊断中明确学情
  学情分析重在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罗列或陈述学生的基本情况上。教师要结合了解到的学生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内在,深入剖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要像医术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从学生身上诊断、分析其发展状况,像开处方一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假设,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旅程。
  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人教三年级上册)之前,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了解到以下学情:学生认识的字有柿、菠、裳等,学生觉得难读的字词有衣裳、钥匙、扇等,学生觉得难写的字是爽、紧。
  读了课文,学生已经理解的词语有:钥匙、柿子、清凉、火热、丰收、邮票等。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最主要的信息进行归纳,他们写的仅是“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等句子。
  关于“我最喜欢的内容”,学生摘录的都是一些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学生不懂的地方我整理了一下,发现大致如下:五彩缤纷、频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怎么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的?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根据了解到的学情,我对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柿、菠、裳等字,因为这些字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在超市、服装店等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2.学生认为衣裳、钥匙、扇等字难读,是因为衣裳、钥匙是轻声词,扇是多音字,一时不容易记住。
  3.学生认为爽字难写,是因为对这个字的构字方法还不清楚,觉得紧字难写是因为这个字容易多写一撇而成为错字。
  4.学生已经掌握词意的词语大多是一些名词,来自于生活,平时的使用频率较高。
  5.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时停留在表面,原因之一是和课后的第二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有关;原因之二是读不懂句子的意思。
  6.学生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恰好是他们读不懂的句子。本文想象奇特,句式多样,非常富有情趣。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跟孩子的日常用语大不相同,他们对这些比较陌生,不能读懂文字的背后的意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对这样艺术化的描写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这个点既是学生的困惑点,又是兴趣点。所以根据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试着初步教学生去赏析句子,体会语言之美,积累语言。
  在研究诊断学情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的特点,很快便确定了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有的放矢,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通过诊断学情,教师可以了解学情,教学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等展开,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情分析得越透彻,诊断得越准确,课堂生成就越在预设当中,就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课堂中关注学情
  学情分析还是一个开放、多元且需要动态调整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结构、个体经验、技能方法等的关注,是一种较为静态的分析方式,一旦开展教学,就变成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状态的分析,是一种动态的把握。因此,教师要把原来对学生起点的分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关注起始学情,更要关注动态发展的学情。我们看看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师是如何把握学情生成的动态资源,灵活使用文本、顺学而导的。
  在讨论《将相和》(人教五年级下册)中蔺相如的勇敢机智时,一位学生说:“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假意说这块璧上有点小的毛病要指给秦王看,就把璧骗回来了。”一个“骗”字,尽管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不可小看的错误。于是教师便抓住这一点,让大家讨论:“和氏璧是蔺相如‘骗’回来的吗?请从原文中找找根据。”学生细读课文后纷纷发表了看法:
  学生1:不能说是“骗”回来的,因为这块璧原来就是赵国的。
  学生2:蔺相如是用妙计把璧要回来的,我觉得这里正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过人。
  学生3:蔺相如拿到璧后,还对秦王说:“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不仅机智过人,而且十分勇敢。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仅仅纠正了一个“骗”字的错用,更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丰富精神内涵。所以,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的学情熟视无睹,而要将其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或具体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元性,它不完全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学设计就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补充、修正和创新,使教学设计随着进程而不断生成、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鸡矢藤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或毛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var.tomentosa(BI.)Hand.-Mazz.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腹泻、痢疾、脘腹疼痛和创伤肿痛等症。此外,鸡矢藤为一常用的民间药,且在彝族、苗族、土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中使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式训练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针对这样的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应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简单机械地教课本,只能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框在小小的文本里,框在课堂内;而用课本教,则透过文本,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内走
笑是联络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风趣一点,恰当、适时地制造一些笑料,运用笑的武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情感交流,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特别是下午的课,效果更为明显,它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亢奋状态,缓解疲劳。那么,怎样让“笑”自然地走进课堂呢?首先,制造笑料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明确笑的目的。笑料的内容要健康,要与教学内容自然吻合,而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制造庸俗的不健康的笑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但是多年的语文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现象。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
目的:探讨冠心病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
摘 要: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后反思 “五要”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它对每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