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抓好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北京将继续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加强资源节约使用,严格限制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的项目上马,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通过努力,全市工业近年来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能耗总量基本持平、单位能耗大幅度下降,水耗总量与单耗均保持大幅度下降的良好态势。
在狠抓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支持新能源开发。目前我市在太阳能、风能、地热、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等方面有所突破。预计2007年我市太阳能产业销售总额将比2005年增长三倍。光伏发电技术成功运用于朝阳沙滩排球场、丰台体育馆等奥运场馆项目建设。
二、制定能耗标准,加强工作指导
为细分量化节能降耗指标,加强分类指导,组织编制《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上半年第一批《指标》已通过市长办公会审议,并正式发布实施。指标主要涉及能耗、水耗总量大和单耗高的42个中类行业中的65个小类行业。指标正式实施为新项目准入、现在项目改造及不达标项目退出提出了依据。第二批《指标》组织制定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可推出,将对全市工业节能降耗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三、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引导
由市工促局、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委、环保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项目节约土地和资源的意见》,自颁布以来对促进开发区节能节水节地发挥了作用。去年以来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发布了《北京工业能效水效指南》,对工业39个大类、188个中类行业能耗、水耗总量、万元GDP能耗水耗做出了明确规定。今年上半年,编制完成了《关于推进北京市工业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意见》和《北京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提出了生态工业园试点工作的程序步骤,密云、林河开发区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三家试点生态园建设启动。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明确了近期7行业劣势企业的退出标准、验收程序及退出奖励办法等。
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一是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光伏发电入网补贴、推广绿色电价制度、制定对光伏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和关税实行减免、设立太阳能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政府采购等。二是强化节能节地节水政策引导,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和推进相关工作方案,研究制订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及相关环保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
四、推进示范项目,促进全面发展
近几年我们精心选择了一批项目给予支持,如盈创再生聚酯项目是资源再利用项目,是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的回收利用废旧聚酯生产作业线,每年可回收处理废旧聚酯瓶6万吨,约占全市年废弃量的三分之一。其产品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获得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质量认证,可替代原生料做食品与药品的包装材料,项目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省30多万吨石油。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给予进口设备减免税优惠政策。节水方面,我们支持首钢冷轧生产用水以城市污染水处理后的中水作为主要水源,经深度处理达到工艺水质控制指标后用于生产。冷轧年总用水量303万立方米,中水使用比重61%,水重复使用率达96.8%。
通过支持项目,全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381.7万吨标煤,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06%。为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完成国务院降耗目标地区做出了贡献;全市消纳废纸19.1万吨,同比增长10.4%,消纳废塑料5.35万吨,同比增长218%。
五、推进搬迁淘汰,促进节能减排
在推进首钢搬迁的同时,积极推进其他企业的搬迁改造。焦化、造纸一、木材防腐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去年关停。今年正在搬迁改造的企业10多家,化二、有机等正进行停产前的前期准备,按要求年底停产。
狠抓落后产能淘汰。近几年大力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关停一批小水泥企业、小煤矿及各类小型矿山。全市行政区内工商注册的水泥立窑生产线和平板玻璃平拉生产线全部淘汰。今年确定全市首批退出22家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完成后预计年节约能源11.3万吨标准煤,节水184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52万吨、废气排放40250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排放35743 吨。
六、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监控手段
2006年建立了“北京工业循环经济服务平台”网站,成立了由清华、北大、中科院、环科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中介机构百名专家组成的工业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工业能源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跟踪、指导和监督,目前已完成20多家企业能源计量和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的安装,这些企业年综合能耗全部在2万吨标煤以上,年底前将按计划完成50家企业的监测系统安装。完成后,可随时掌握用电大户耗能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节能预案和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一、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加强资源节约使用,严格限制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的项目上马,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通过努力,全市工业近年来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能耗总量基本持平、单位能耗大幅度下降,水耗总量与单耗均保持大幅度下降的良好态势。
在狠抓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支持新能源开发。目前我市在太阳能、风能、地热、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等方面有所突破。预计2007年我市太阳能产业销售总额将比2005年增长三倍。光伏发电技术成功运用于朝阳沙滩排球场、丰台体育馆等奥运场馆项目建设。
二、制定能耗标准,加强工作指导
为细分量化节能降耗指标,加强分类指导,组织编制《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上半年第一批《指标》已通过市长办公会审议,并正式发布实施。指标主要涉及能耗、水耗总量大和单耗高的42个中类行业中的65个小类行业。指标正式实施为新项目准入、现在项目改造及不达标项目退出提出了依据。第二批《指标》组织制定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可推出,将对全市工业节能降耗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三、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引导
由市工促局、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委、环保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项目节约土地和资源的意见》,自颁布以来对促进开发区节能节水节地发挥了作用。去年以来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发布了《北京工业能效水效指南》,对工业39个大类、188个中类行业能耗、水耗总量、万元GDP能耗水耗做出了明确规定。今年上半年,编制完成了《关于推进北京市工业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意见》和《北京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提出了生态工业园试点工作的程序步骤,密云、林河开发区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三家试点生态园建设启动。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明确了近期7行业劣势企业的退出标准、验收程序及退出奖励办法等。
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一是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光伏发电入网补贴、推广绿色电价制度、制定对光伏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和关税实行减免、设立太阳能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政府采购等。二是强化节能节地节水政策引导,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和推进相关工作方案,研究制订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及相关环保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
四、推进示范项目,促进全面发展
近几年我们精心选择了一批项目给予支持,如盈创再生聚酯项目是资源再利用项目,是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的回收利用废旧聚酯生产作业线,每年可回收处理废旧聚酯瓶6万吨,约占全市年废弃量的三分之一。其产品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获得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质量认证,可替代原生料做食品与药品的包装材料,项目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省30多万吨石油。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给予进口设备减免税优惠政策。节水方面,我们支持首钢冷轧生产用水以城市污染水处理后的中水作为主要水源,经深度处理达到工艺水质控制指标后用于生产。冷轧年总用水量303万立方米,中水使用比重61%,水重复使用率达96.8%。
通过支持项目,全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381.7万吨标煤,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06%。为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完成国务院降耗目标地区做出了贡献;全市消纳废纸19.1万吨,同比增长10.4%,消纳废塑料5.35万吨,同比增长218%。
五、推进搬迁淘汰,促进节能减排
在推进首钢搬迁的同时,积极推进其他企业的搬迁改造。焦化、造纸一、木材防腐厂等重点污染企业去年关停。今年正在搬迁改造的企业10多家,化二、有机等正进行停产前的前期准备,按要求年底停产。
狠抓落后产能淘汰。近几年大力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关停一批小水泥企业、小煤矿及各类小型矿山。全市行政区内工商注册的水泥立窑生产线和平板玻璃平拉生产线全部淘汰。今年确定全市首批退出22家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完成后预计年节约能源11.3万吨标准煤,节水184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52万吨、废气排放40250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排放35743 吨。
六、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监控手段
2006年建立了“北京工业循环经济服务平台”网站,成立了由清华、北大、中科院、环科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中介机构百名专家组成的工业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工业能源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跟踪、指导和监督,目前已完成20多家企业能源计量和无线数据传送装置的安装,这些企业年综合能耗全部在2万吨标煤以上,年底前将按计划完成50家企业的监测系统安装。完成后,可随时掌握用电大户耗能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节能预案和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