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处于重要的地位。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要求教学模式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结合本校开展的示范校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工作,从专业课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专业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在探索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则是以就业为主体导向,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这就需要改变以往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模式,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了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专业课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方面都要有所改变。
一.专业课程的开发
1.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应该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学一些和他们将来的职业活动相关的实用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要更注重实践学习。因为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理解能力有限,而专业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如果只是单纯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会因难以理解而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解时尽量使知识情境化,多引用案例,如内科教学可以多用典型病例说明某一疾病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另外就是理论学习的同时,尽量多参与实践活动,如我校积极安排学生进医院见习,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立即就能在实际中练习和应用,这样就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2.课程资源的开发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1】。专业老师上课除了规定的教材外,还应包括许多辅助材料,如教学光盘、多媒体的应用、仿真软件等等。目前我校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开展,大部分专业课都应用了多媒体,多媒体是图片展示、视频等教学资料的载体,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但实训仿真软件相对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实训仿真软件对医护类专业有重要意义,因为很多操作性的课程不便在病人身上实践,可以先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病房、接待病人及各项操作模拟练习,为学生以后真正进入病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要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专业课精品课程建设,一是可以方便广大师生查看学习,二来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教研组的课堂建设能力。通过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使优秀教师的资源能够为更多教师所共享,这样能够更快的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只有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广泛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项目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课程开发还要兼顾到社会的需求。例如护理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顺利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我校目前建立的考试题库都是根据历年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指导下准备的,平时上课也通过补充教材来补充教科书上没有而资格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另外还通过对毕业生进行短期强化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事实证明近几年来我校的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在逐年提高。
二.教师的转变
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要从前面提到的专业课程开发方面做相应的改变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自我的改变和提高,包括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方式的转化等等方面。
1.“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在数量上要达到相当的比例,另外质量上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实现医教紧密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聘请行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来提高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水平。
2.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传统的观点把教师放在权威位置,学生只是绝对的服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了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现代教学最根本的理念是人的存在,人的发展【2】,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由学生的权威转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中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作为专业课教师应改变以前单纯的讲授知识的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渐具备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当然,教学模式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从容易做到的部分开始,然后逐步向复杂的深层次的改革进行,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专业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在探索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则是以就业为主体导向,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这就需要改变以往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模式,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了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专业课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多方面都要有所改变。
一.专业课程的开发
1.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应该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学一些和他们将来的职业活动相关的实用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要更注重实践学习。因为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理解能力有限,而专业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如果只是单纯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会因难以理解而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解时尽量使知识情境化,多引用案例,如内科教学可以多用典型病例说明某一疾病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另外就是理论学习的同时,尽量多参与实践活动,如我校积极安排学生进医院见习,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立即就能在实际中练习和应用,这样就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2.课程资源的开发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1】。专业老师上课除了规定的教材外,还应包括许多辅助材料,如教学光盘、多媒体的应用、仿真软件等等。目前我校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开展,大部分专业课都应用了多媒体,多媒体是图片展示、视频等教学资料的载体,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但实训仿真软件相对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实训仿真软件对医护类专业有重要意义,因为很多操作性的课程不便在病人身上实践,可以先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病房、接待病人及各项操作模拟练习,为学生以后真正进入病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要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专业课精品课程建设,一是可以方便广大师生查看学习,二来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教研组的课堂建设能力。通过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使优秀教师的资源能够为更多教师所共享,这样能够更快的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只有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广泛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项目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课程开发还要兼顾到社会的需求。例如护理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顺利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我校目前建立的考试题库都是根据历年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指导下准备的,平时上课也通过补充教材来补充教科书上没有而资格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另外还通过对毕业生进行短期强化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事实证明近几年来我校的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在逐年提高。
二.教师的转变
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要从前面提到的专业课程开发方面做相应的改变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自我的改变和提高,包括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方式的转化等等方面。
1.“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在数量上要达到相当的比例,另外质量上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实现医教紧密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聘请行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来提高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水平。
2.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传统的观点把教师放在权威位置,学生只是绝对的服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了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现代教学最根本的理念是人的存在,人的发展【2】,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由学生的权威转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中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作为专业课教师应改变以前单纯的讲授知识的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渐具备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当然,教学模式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从容易做到的部分开始,然后逐步向复杂的深层次的改革进行,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