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机站的发展之路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g1993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机经营体制产生了根本的改变,农业机械走进了千家万户。顺应时代需求,农机服务体系也得到长足发展,面对突飞猛进、火爆登场的农机事业,乡镇农机服务站这一至关重要的组织却显得尤为滞后,极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人员培训不力、农机配置落后、投入少,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难,人难留、事难办、服务难开展。因此加强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服务站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农机站;发展
  乡镇农机服务站肩负着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安全监管、政策法规宣传、机械动力调配、农机经营户的协调管理等工作,对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农机装备落后,季节性矛盾难调和
  乡镇农机服务站普遍装备落后,仅有的拖拉机站也因多种原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或变卖或转为它用,荡然无存,90%的乡镇服务站属“三无”单位,“吃饭无锅、睡觉无窝、办公无桌”,上无片瓦,下无立足地,忙碌一天,到晚上连个歇脚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个中辛酸可想而知。加之近几年农用机械虽有所增长,但与农民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春种秋收、夏收夏种等农忙时节,农用机械更显不足,家家“等米下锅”,抢机械、拉机手四处可见,动力调配有难度,农民难理解、情绪意见多。
  1.2政府投入不足,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难度大
  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是乡镇农机服务站的一个重要职责,但站人员每年除仅有的几千元人均“以钱养事”资金外,各级政府均无相应的推广配套经费,致使各服务站捉襟见肘,连制块宣传牌也成奢望,更谈不上大力推广。
  1.3培训滞后,跟踪服务难开展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农机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机站大部分人员对新型、适用农机知之甚少,对新产品性能、构造、维修保养了解不多,仅有一腔热血,无法完成新任务,更新知识克不容缓,尽管农机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部分技术培训,但范围窄、力度小,缺乏政策保证和系统性的培训及知识更新,导致新技術、新机具推广难,跟踪服务不到位。
   2.发展思路
  2.1建立基层服务站机构派出制,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
  2.1.1实行委托服务制弊端较多
  基层农机服务站实行委托服务制优点是能够及时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抓好阶段性工作,但最大的弊端是农机技术人员从事非本职业务工作过多,造成了基层农机服务站本职工作少的“假象”。
  2.1.2少数“以钱养事”资金被挤占,阻碍了服务站的发展
  受当地财政收入的限制,“以钱养事”代补资金被挤占的现象也有发生,资金的紧缺严重阻碍了基层服务站的发展。
  2.1.3实行机构派出制,时机已经成熟
  实行派出制管理,主管部门可宏观掌控“以钱养事”资金,在确保农机技术人员基本工资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基层农机服务站配备农业机械。
  2.2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机服务网络,提高乡镇服务站服务水平
  2.2.1合理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
  逐步建立既让农机技术人员留得住,又能安心搞服务的机制,在一定的社会保障前提下,鼓励农机技术人员资金入股、技术入股、人力资源入股,享有股权利益,切实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
  2.2.2突出重点,重新设置基层农机服务站
  根据全县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的特点,将基层农机服务站进行合理设置,在重点乡镇和区域设立农业机械服务站,撤消一些因地理条件限制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彻底打破一乡一服务站的模式,突出基层农机站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职能,确保新型、适用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2.2.3建立农机技术人员培训机制
  逐步建立农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培训的制度,切实解决服务人员服务技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采取选派技术人员赴农机生产企业学习,农机技术人员全年参加1—2次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
  2.2.4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奖励机制
  对整个农机服务站辖区内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农机事故的,给予一定的农机安全生产奖励,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
  2.3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匹配的投入机制,促进基层农机服务站发展
  2.3.1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迫切需要农机事业纳入议事日程,摆上桌面,舍得投入,纳入预算,每年拿出财政收入0.5%作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人员培训经费,有计划、分步骤为农机服务站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
  2.3.2实行企业化管理
  基层农机服务站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购买的农业机械属于国有资产,农业机械的经营模式完全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各基层服务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管部门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经营所取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基层农机服务站的发展。增强了基层农机人员发展农机化的信心。
   3.结束语
  总之各基层农机服务站要根据各自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拟定各自发展计划,可以优先发展动力机械,也可以发展特色产品加工机械,还可以发展农业机械维护保养网络,突出各自的特点,选择一批具有先进型、适用型和经济型的农机具逐步装备农机服务站。注重农机装备结构的合理性,力争缩短投资回收周期,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机的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砌块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   1.我国目前使用的砌块种类  我国目前使用的砌块种类按用途分为承重砌块和非承重砌块,按有无孔洞分为空心砌块和实心砌块;按规格分小型和中型砌块,小型砌块规格为390mm×190mm×190mm,中型砌块规格为880mm×380mm ×190 mm和580mm×3
期刊
【摘 要】文中结合实践对建筑施工中如何使用高强混凝土做了论述。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建筑施工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1.特点  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应坚持的原则,并论述了建筑工程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0.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勘察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耐久及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和综合指标。建筑工程
期刊
【摘 要】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本文通过本人的工作经历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   1.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部安排,成立安装工程预留,预埋小组,人员由项目部主管安
期刊
【摘 要】针对施工工程竣工结算的重要性,文章论述了做好工程竣工结算的方法,以保证竣工结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施工;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造价,并将编制好的工程造价报送业主,由业主自己初步审核后再委托造价资询公司审核或直接委托造价咨询部门审核,审定的最后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所以,工程竣工结算是每个施工单位都在非常重视的活动,其亦是施工单位对工程利润进行经济核
期刊
【摘 要】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极低的脆性材料,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建筑建结构上的通病,这些轻则影响建筑物美观,重则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文章通过对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预防措施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中较多的出现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实践证明,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克服,笔者就常见的几
期刊
1.一般规定  1.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设计 
期刊
针对高放石墨的安全处理,本实验以硅粉(Si)、石墨粉(C)、SiO2、ZnO、Al2O3等为原料,用12C模拟高放石墨14C,通过高温熔制工艺制备化学稳定性优异、熔制温度较低的SiO2-ZnO-Al2O3(SZA)玻璃烧结助剂,真空煅烧制备SiC-SZA复相粉体,采用热压、液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iC-SZA复相陶瓷固化体。
  借助高温显微镜(HTM)、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SZA玻璃组成、结构与熔融特性、化学稳定性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摘 要】我国正处于转变生态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于千秋,通过植树造林才能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并从春季这个植树造林的黄金期入手,提出如何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和追求综合效益,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植树造林;春季;林业;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    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
期刊
本文对聚酰亚胺泡沫的合成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以BTDA与4,4,ODA为原料,以甲醇作为酯化原料及溶剂参与反应,同时引入四氢呋喃作为混合溶剂,稳定泡孔,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酯铵盐粉末,将得到的聚酯铵盐粉末采用自由发泡的形式进行发泡,得到软质开孔聚酰亚胺泡沫;通过对聚酯铵盐粉末进行热重分析确定聚酯铵盐粉末的干燥温度为70℃,发泡温度为160℃,对粉末粒径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粉末粒径为30-40μm;通过控制干燥时间,制备不同残余溶剂的粉末进行发泡,对比发泡结果,确定粉末的干燥时间;实验筛选了三种不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