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高考: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大中学联合培养之路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智力超常少年培养历经32年,基本实现了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在超常人才选拔方面,形成了“两阶段四模块”招生选拔模式,并通过选拔效度自评估机制检验选拔结果。在超常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联合预科中学、出版相应教材、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体制机制的完整模式。
  关键词英才教育;超常教育;少年班;钱学森学院;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8-0021-03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究智力超常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探索各类高等院校培养智力超常少年的途径,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1978年开办少年班之后,教育部1985年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开办少年班。迄今为止,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少年班超常人才培养已跨越32个春秋,学校在超常人才培养制度、招生选拔模式、培养体制机制和育人成才理念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经验。

一、科学甄选英才:“两阶段四模块”招生 选拔效度检验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据全美教育协会的测试结果显示,超常少年在普通学生中约占1%~3%。[1]按此比例估算,我国2亿多儿童中至少应有两百万人智力超常。这些超常儿童不仅是国家的重要资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客观存在,给教育战线提出了发掘他们、因材施教、促使他们早日成为高质量人才的艰巨任务。[2]如何构建人才选拔体系,识别和甄选超常人才,如何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甄别出优秀学生而非优秀考生?西安交大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3]
  1. 形成“两阶段四模块”招生选拔模式
  西安交大少年班自开办以来,招生对象几经变化:1985年按照教育部规定招收15周岁(个别放宽至16周岁)以下的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1986年实行过短暂的高考招生(后因效果不佳恢复为1985年招生对象);2004年起至今,招生对象固定为15周岁以下的初三应届学生。同时,少年班的招生人数也从最初的30人左右,发展到2010年以后的100~130人。为真正选拔出智力超常的少年儿童,西安交大不断研讨和改革招生选拔办法:2005年实行“一考免三考”的政策,2007年招生考试加入面试环节,2009年面试环节加入团队合作创作作品要求,2011年增加体能测试,2014年开始正式实施“两阶段四模块”的综合考核,形成较为稳定的少年班招生选拔模式。[4]
  “两阶段四模块”中的两阶段是指初试、复试两个阶段,四模块是指复试阶段中的笔试、综合面试、心智测试和体能测试四个环节。初试分为笔试和心智测试两方面,笔试(由西安交大自主命题)主要考查数学、文科综合、英语、理科综合;心智测试使用匹配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科学测试量表,更多测试考生的先天遗传潜质。初试阶段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还能淘汰大量刷题考生。复试阶段,笔试更多考查考生的现场学习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现学现考;综合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心理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潜能;心智测试主要是实施忧郁倾向、焦虑倾向、自伤倾向、冲动行为、精神困扰等方面的心理困扰程度测试;体能测试包括长跑、立定跳远、投掷等基本项目。[5]
  2. 建立选拔效度自评估机制
  为评估少年班招生效度,西安交大特别聘请了第三方机构,从综合素质、学业水平、道德品质、创新潜能等方面出发,设计了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生质量测评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实证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西安交大对部分少年班和具有同等学业水平的普通生进行现场测试,科学评价少年班学生的招生质量,检验选拔评价的效度。

二、优化培养模式:融合贯通,实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衔接


  少年班遵循“破格选拔、因材施教、挖掘潜能、注重创新、超常教育、培育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智力超常学生的特点,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注重综合素质养成。学校将高中基础教育课程与大学本科低年级课程有机融合,实行“预科 基础通识 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
  1. 优化环节,制定“贯通”培养方案
  少年班实行“预-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压缩学制,优化培养环节,形成了“基础-专业-创新”三步走的贯通培养新方案,即两年预科、一年本科基础教育以及两年专业教育。2004年起,西安交大陆续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苏州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三所中学开设预科基地。预科两年,第一年的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也有别于高考补习,是从大学教育的要求出发去加強基础教育,用一年的时间使学生完成高中主要课程的学习。预科一年级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后,学生即转入西安交通大学进行预科二年级学习,期间主要学习部分高中知识和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性知识,以满足大学教学对学生知识储备的需求。完成两年预科课程之后,学生在大学完成一年本科基础教育,结束后根据兴趣选择院系专业,继续完成接下来两年的专业教育。2018年开始,少年班学生完成两年的预科教育后,将直接分至各专业,或通过参加单独组织的选拔考试进入钱学森学院其他各类试验班学习,以便进一步实现“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优中拔尖”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和预科中学均很重视少年班管理工作。西安交大在钱学森学院成立少年班项目组,聘请资深教授为项目主任,选聘有丰富经验的专职班主任和教务老师负责各项事务。三所预科中学分别成立少年班工作组,选派专任教师与大学联络沟通。大学和几所预科中学还定期举办少年班预科培养研讨会,就教学、管理相关事宜进行研讨,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2. 编撰教材,完善“衔接”课程体系
  制定有效衔接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编撰适用于少年大学生的教材,对于完善少年班学生培养体系至关重要。西安交大和几所预科中学在对少年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与讨论后,制定了预科一年级教学大纲,三所中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实现了统一。此后,西安交大牵头成立少年班专用教材编写工作组,并分别成立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教材编写小组。各类教材的主编由大学课程的主要教授担任,三所中学的教师也共同参与其中。在多方协作下,西安交大出版少年班主干教材6套22本,成为国内首套“基础-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教材。   3. 因材施教,拓展“个性”育人内涵
  如何高效开展没有高考压力的高中教育,是预科中学在少年班学生教育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预科中学在完成学生高中阶段课程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成熟课程体系。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除基础课外,学校还设置了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培养“品行、身心、学问兼优”的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人才。[6]苏州中学提出培养创业型人才,在“要创业,先创社”的口号下,组建了涉及文化、环境、文体、烹饪等近10个社团,使少年班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挥。
  针对少年班学生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等特点,西安交大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开发,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例如:西安交大通过语文课的课后作文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邀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年级学生与少年班学生座谈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为引导少年班大学生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平稳过渡,降低情绪和心理变化带来的影响,西安交大特别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和课外个别咨询,用心理学知识阐明成才规律,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稳步成长。
  4. 健全机制,提供“优质”管理保障
  自少年班开办以来,西安交大就非常重视其领导和管理工作。少年班最初由教务处直接管理,教务处每月召开少年班任课教师参加的工作会议,及时交流情况,讨论问题,统一认识,研究措施。2011年底,学校在教务处成立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负责少年班、钱学森班、理科试验班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2016年,为集中全校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和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教学改革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在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以著名校友钱学森之名命名的钱学森学院,负责少年班等各类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从教务处到钱学森学院,少年班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逐渐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

三、提炼培养成果:示范引领,持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2018年,西安交大少年班报考人数已从十年前的310人上升到2592人,其在国内的影响力逐年攀升。在对已毕业20年的360余名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38%的人从事教育科研行业,19%在民企或外企工作,18%在国有企业工作,15%在事业单位工作。这些优秀学子们都持续发挥着其天才少年的能量,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着,得到了所在单位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32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共培养少年班毕业生1113人,众多校友在30岁左右就做出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所在领域的中流砥柱:
  1985级学生付春钢,现任济钢集团总公司自动化部首席工程师,曾被《人民日报》誉为“22岁的电机专家”;
  1990级学生陈曦,现任中组部千人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31岁即获得美国政府官方授予青年学者的最高奖励“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是当年全美固体力学和材料力学类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
  1990级学生郑海涛,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2005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旗下杂志《科技评论》评为全球前35位未满35岁科技创新前沿的世界女性;
  2000级毕业生吴翰清,现任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被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评选为2017年度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少年班办学是我国高教史上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和创新,也是西安交大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少年班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其他各类试验班的开办,实现了拔尖人才教育对大众化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未来,西安交大将持续推进少年班办学模式的系统完善和提升,期待其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美萍.美国天才儿童教育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 姚本先.我国超常儿童研究与教育的省思[J].中国科技论坛,1995,(1).
  [3] 宋红霞,郑庆华.着眼创新潜质建立招生多元评价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4] 郑庆华,杨森,徐忠锋,等.因材施教贯通培养选育一流创新英才—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30年探索破解资优少年选拔与培养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
  [5] 郑庆华.为天下储人才 为国家图富强—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30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6] 郑庆华,杨森,訾艳阳,等.少年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振兴乡村要从振兴乡村教育开始。乡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当前乡村教育正在进入“小众化”时代,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现实可能。要把握新时代乡村教育的自然性、本土性、开放性、融合性和自治性等典型特征,发展有品质、有质量的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本土化发展、差异化发展、精准化发展、优质化发展。  关键词新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小众化;战略转型;本土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六位青年教师的案例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普通中学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及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磨课做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途径来实现。建议为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立体化多维度的真正支持和专业引导。  关键词青年教师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学习;“做课”;教学反思;关键事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
胜任特征理论及胜任特征模型是当代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兴起与发展为校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国内在对校长胜任特征进行研究时,多把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混为一谈,专门针对小学校长的胜任特征开展的研究较少。但实际上,小学校长与中学校长的素质是不同的。  笔者认为,校长胜任特征维度类似于素质结构,是一种宏观的东西,我们常常把它看做表面特征,或者一级指标。我们所总结的校长
某大城市的一位区教育局长曾经找过我,希望我带领专家团队为该区百所小学的每所学校都逐一提炼出四个字或者八个字的办学特色,使得百所学校互相之间都不相同,“一校一品”。我断然拒绝了。我认为,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互相之间哪有那么多的不同?何况还是同一区域内的小学。刻意地为这些学校贴上四字或者八字的标签,既显得简单粗暴,也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更背离了小学教育的共性追求和基本规矩。  我国学校特色建设在
胜任力理论及胜任力模型是当代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兴起与发展为校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在中国,从胜任力建模与测评角度对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何谓胜任力模型    1.胜任力  胜任力有时也称胜任特征。1973 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发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后,胜任力理论
近年来,学历高、整体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不断充实到教学一线,但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自视过高,工作起来怕苦怕累,总嫌收入低,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如何解决青年教师的这些问题,使他们能够端正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了切入点……  我校有位退休教师叫王景德,已近80岁。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遭冲击下放劳动,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才得以平反,重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将某些发言或会议内容整理成文的情况。这是令许多管理者尤其是执笔者感到困惑和头疼的事情。我们在编辑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从浩繁的文字材料中充分挖掘提炼其独特的内在价值,需要我们以专业的眼光、用专业的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深加工和再创作。  材料梳理五原则  對材料进行处理是加工原始素材的第一步,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于这些素材或来源于一次访谈录音,或是一
2008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实施高考新方案的第一年,也是检验江苏高考新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合理的第一年。该方案的精髓是“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即把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作为高考统考科目。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学科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其中选修科目2门:在历史、物理2门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1门,必修科目5门,
前不久,《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③:涌动的潮流》和《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④:为生命而为》陆续出版。两部选集共收录陶老2012年以来的教育漫笔107篇。这些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无论对我们品读陶老个人的教育思想,还是反思这一时期复杂而生动的教育改革历程,都弥足珍贵。  两部选集都贯串着陶老对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的高度关注。作者以其独有的教育敏感与教育慧眼,洞察时代关切,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
最近多位名人因癌突然离世让人感叹:怎么突然就患癌了呢?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个“急症”,且也有“高危人群”。临床观察表明:部分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或罹患某些疾病,日久有可能演变为癌症,这种有可能发展成癌症的前期状态也称作为“癌前状态”。  这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本刊记者:哪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何裕民:根据我们的经验,常见的“癌前状态”大致有——  1.高龄老年人。据研究,约有1/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