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家和别人家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四川卫视的《咱们穿越吧》第一季收尾于郑义门。
  郑义门,位于浙江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自北宋重和元年至明天顺三年,郑氏家族在这里合族共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和《明史》。
  10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一位名叫郑琦的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遂召子孙到郑家祠堂,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十五世的故事。
  用文献上的话说,郑家鼎盛时期,人口达几千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叫“食指三千”。今天人们依然津津乐道的,不仅是郑氏宗祠、几代名人及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匾额楹联等,还有郑氏家族魅力不减的人文遗风。
  当地学者介绍,郑氏家族之所以魅力持续,跟家规密不可分。
  这部名为《郑氏规范》的家规,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网络式多层结构。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指引着这个庞大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郑氏世祖郑琦,其母患风挛疾,手足不能伸,郑琦日候床边,侍奉饮食汤药,30年不稍懈怠。老人的躬行实践,为后代树立了生动典范。
  郑氏168条家规中,关于戒奢的有17条之多,并具体规范什么时候可以吃饭、达到几个人可以一起吃,达不到几个人不能开一桌饭……
  作为民间自我教化的工具,家规、家训在中国有悠久历史。
  《钱氏家训》作为代表之一,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为框架,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部分。钱氏子孙名人众多,仅近代就有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等大科学家。这与《钱氏家训》不无关系。
  打开中国地图,各个地方都出现过有名的家规。
  在山西,被《清史稿》评价为“清勤”的陈廷敬,留下“皇城陈氏家训”,把礼仪道德作为家规代代相传;在浙江,“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以良知教育作为家规核心,以家书对家族谆谆教诲,提出殷切期望;在江苏,颜之推以《颜氏家训》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以之告诫子孙。
  许多家规家训出自名人之家。在中纪委网站专题中,张之洞、梁启超、孔子、诸葛亮、纪晓岚、林则徐等名人,都留下了影响至今的家规。
  在天津市的梁启超故居,他教育子女们的故事,至今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梁启超的家规主要体现在书信中,他一生写给孩子们的书信,几乎占到了他著作量的1/10,其中不仅有儒家的克己求仁,还有墨家的勤俭寡欲,兼有老庄的虚无静观,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成为身心健全之人。
  在福建,林则徐为后人留下家规“十无益”。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祝光感慨:“他传给我们的是精神财富。”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留下来的《黄氏家规》有20条。他位于江西修水县双井村的故乡,黄氏家族人才辈出。
  在朱柏庐的家乡江苏昆山,地方文化研究学者程振旅记得,小时候吃饭前,家长要让子女背诵一遍《朱子家训》,背不出来就不许吃饭。
  传统家规并非故纸,仍有很高的现代价值。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居渊教授认为,作为中国人的生活指南与理想生存途径,很多传统家规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武汉大学外语学院钱治安教授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的价值观影响和支配,就像航船的指南针,不可或缺。我们的家族、社会和国家,也需要一种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7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
目的 对针对性护理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益处分析.方法 这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 ~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腹膜透析护理的8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为分组依据,设立一般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性护理模式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个性化护理.方法:于2019.02-2020.09这期间之中,将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从中选择76例展开研究,以患儿入院的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有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