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 :学术论文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提出了运用课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关键词:运用课件 模拟实验 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
  一、运用课件,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物理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1.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現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初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见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总之,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2002,(8)
  [2] 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 (3)
其他文献
《小时代》和《后会无期》同期PK,不仅是电影娱乐界的大事件,而且是80后、90后世界观隐秘内心的一次大曝光:未来中国究竟是小时代一样的浮华世界,还是永远在路上疲于奔命的后会无期?  纵观韩寒的小说,其行文中到处都充满着反讽、双关等文学手法,行云流水,充满幽默感。就像《后会无期》中出现的各种段子,让人毫不吝啬自己的笑声,例如:“小孩才问是非,大人只讲利弊”,睿智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正是通过运用
摘 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早起源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西欧国家。在它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衍生出许多分支,如对存在主义的研究的分支、对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支、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分支等。1970年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领域的研究,出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本文着重研究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念,探讨它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缺陷,以期对现代环境建设有所贡献。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社会经济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这也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10个领域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升级,使高压输电线路得
最近我总是感觉身体疲劳、乏力,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还会莫名地烦躁、焦虑.去医院检查又什么病都没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rn江西 刘女士rn您就医检查确定不是疾病导致身体不
期刊
电力建设工程中涉及到大量金属材料,所以为了保障工程质量,需要通过焊接工艺来实现金属稳固连接.现代电力工程建设当中,时常采用氩弧焊工艺,因为此焊接工艺的稳定性良好,可以
中国酒业市场竞争之激烈,唯有身处其中方能体会。而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恶意营销事件出现在酒业“江湖”之中。为了排除异己,取得竞争优势,一些企业放宽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在他们竞争的游戏里,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而是比谁更次,更糟糕,更野蛮,谁更有能力向人类文明的底线退化,其使出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武斗、黑公关、跟风剽窃、终端封杀……无所不用其极。    手段1  武斗,很黄很暴力    
期刊
民办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办学面向的主体,教学所需资金的来源,教学管理的模式都代表着民办高校的特殊面貌和独特定位.但是民办高校补充了我国公办教育的不全面性,因此它
【摘 要】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生理发育、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差异较大,如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运用不当,就会构成许多干扰因素,使教学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严格把握这些特点并按其所揭示的规律认真备课,确保体育教学的实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生理特点;心理特点  一、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