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就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要讲究的方法做了一定得强调和整理,意在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部分加以强调。
【关键词】阅读;课堂;学生;重要性
《中国教师报》09年4月份深度访谈栏目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进行专访,其中问道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他引用语文新课标里的句子进行回答,“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他把语文的本位概括为“七字诀”读书被排在第三位,他给年轻老师的建议中说道,提高语文素养要靠“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可见阅读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教十几年来,我发现只有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讲究阅读的方式,让真实的阅读走进语文教学才能学好语文。
一、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书籍,是人类知识储存和传授的极有力的工具。从书籍里,人们可以迅速汲取人类几千年进化所积累的知识,使智力的发展一日千年;能冲破时空的局限看到世界,使视野的广阔增加万倍,能超越独自思维的单信道联系,从几辈人获得大量信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只能是阅读书籍。
苏联有一个被称为“宇宙之父”的科学家,名叫齐奥尔科夫斯基,他少年时期患猩红热,不幸耳聋,被赶出学校。按说他成才无望了。但他从莫斯科有名的图书馆里得到了书籍的滋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书架里成长起来的他,使人们惊叹不已。校长急忙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回答道:“书籍是我的老师。”通过阅读,人的各种智力技能都会得到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贴切说明阅读的作用。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老师的讲,只能起到为学生积累思维信息和材料,提供思维线索,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与老师所讲内容发生同感,产生共鸣,学生才能受到教育,全靠老师讲是说不明道不白的。古诗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谄”这都充分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语文教学中,也深深体会到“熟读能生巧”的意义。只有熟读深思,才能真正体味、领悟文章的精神实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相反只靠老师讲解,自己不去读,只能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在灵魂深处都不能很好地受到教育,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抓住读这个根本。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有许多作用。如,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语气连贯,态度大方,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此作用就更明显;品味词句的感情色彩,如深刻理解其意义和在表达上的作用,增加语言材料的储备,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体会课文重点和中心所在,深入理解课文结构和条理,加强理解帮助记忆;反复阅读可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意境,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并对情操的陶冶和品质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只是老师讲,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诗人爱憎分明思想感情的,只有在老师指导下反复阅读,才能走近诗人,感悟诗人那种如火焰的爱憎激情。朱自清的《春》是众所周知的名篇,在教学中如果大讲文章结构,总结段意,把迎春图,绘春图,讲解的如何完美,也很难让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绵绵春意和生机萌发的意境,只有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具体语句,字韵反复品味,揣摩连绵词在语境中的作用,领悟“小伙子”和“小姑娘”在创设意境中的作用,才能体会出字里行间所溢流出的盎然春意,文中那勃勃生机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才能被人接受。
二、 阅读要讲究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熟读深思,是指导学生读书的最好办法。因为“思”是思维的核心,读思结合的很好,才能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密切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要激发阅读的兴趣。诱导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要想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预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听“范文阅读录音”,体会散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以美悦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如果课文难度较大,对阅读要求较高,可由教师示范阅读,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方法,创造阅读的条件,以求学生对阅读兴趣的迁移。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做好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常常表现出不会想,不知朝哪个方面想。教师要在教学中起到“导向”作用,给学生引出一条思考的路子,使学生在阅读中沿着教师指引的路子去寻找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对阅读的指导,一要及时,趁热打铁,使学生印象深刻,只要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尽量做到边阅读边指导;二要具体,结合对课文内容形式的理解,指出每次阅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三要灵活多样,结合谈话、讲评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阅读训练,多种训练活动相互作用,教师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并有所创造。为此阅读前要提出要求,阅读中要专心倾听,阅读后要明确指点,让学生读后有收获,有努力方向,读有所得。
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①母亲一生的事很多,作者选取了母亲的哪些事?②这些事和中心的关系,即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③结尾如何深化主题?读后学生讨论、质疑、教师点拨。这样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阅读文章,既激发了兴趣又在质疑解惑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注意力用工具书加深理解。
总之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不同年级对阅读教学的不同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阅读教学一定会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上发挥其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丁晓清
【关键词】阅读;课堂;学生;重要性
《中国教师报》09年4月份深度访谈栏目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进行专访,其中问道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他引用语文新课标里的句子进行回答,“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他把语文的本位概括为“七字诀”读书被排在第三位,他给年轻老师的建议中说道,提高语文素养要靠“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可见阅读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教十几年来,我发现只有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讲究阅读的方式,让真实的阅读走进语文教学才能学好语文。
一、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书籍,是人类知识储存和传授的极有力的工具。从书籍里,人们可以迅速汲取人类几千年进化所积累的知识,使智力的发展一日千年;能冲破时空的局限看到世界,使视野的广阔增加万倍,能超越独自思维的单信道联系,从几辈人获得大量信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只能是阅读书籍。
苏联有一个被称为“宇宙之父”的科学家,名叫齐奥尔科夫斯基,他少年时期患猩红热,不幸耳聋,被赶出学校。按说他成才无望了。但他从莫斯科有名的图书馆里得到了书籍的滋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书架里成长起来的他,使人们惊叹不已。校长急忙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回答道:“书籍是我的老师。”通过阅读,人的各种智力技能都会得到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贴切说明阅读的作用。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老师的讲,只能起到为学生积累思维信息和材料,提供思维线索,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与老师所讲内容发生同感,产生共鸣,学生才能受到教育,全靠老师讲是说不明道不白的。古诗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谄”这都充分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语文教学中,也深深体会到“熟读能生巧”的意义。只有熟读深思,才能真正体味、领悟文章的精神实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相反只靠老师讲解,自己不去读,只能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在灵魂深处都不能很好地受到教育,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抓住读这个根本。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有许多作用。如,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语气连贯,态度大方,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此作用就更明显;品味词句的感情色彩,如深刻理解其意义和在表达上的作用,增加语言材料的储备,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体会课文重点和中心所在,深入理解课文结构和条理,加强理解帮助记忆;反复阅读可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意境,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并对情操的陶冶和品质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只是老师讲,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诗人爱憎分明思想感情的,只有在老师指导下反复阅读,才能走近诗人,感悟诗人那种如火焰的爱憎激情。朱自清的《春》是众所周知的名篇,在教学中如果大讲文章结构,总结段意,把迎春图,绘春图,讲解的如何完美,也很难让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绵绵春意和生机萌发的意境,只有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具体语句,字韵反复品味,揣摩连绵词在语境中的作用,领悟“小伙子”和“小姑娘”在创设意境中的作用,才能体会出字里行间所溢流出的盎然春意,文中那勃勃生机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才能被人接受。
二、 阅读要讲究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熟读深思,是指导学生读书的最好办法。因为“思”是思维的核心,读思结合的很好,才能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密切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要激发阅读的兴趣。诱导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要想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预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听“范文阅读录音”,体会散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以美悦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如果课文难度较大,对阅读要求较高,可由教师示范阅读,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方法,创造阅读的条件,以求学生对阅读兴趣的迁移。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做好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常常表现出不会想,不知朝哪个方面想。教师要在教学中起到“导向”作用,给学生引出一条思考的路子,使学生在阅读中沿着教师指引的路子去寻找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对阅读的指导,一要及时,趁热打铁,使学生印象深刻,只要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尽量做到边阅读边指导;二要具体,结合对课文内容形式的理解,指出每次阅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三要灵活多样,结合谈话、讲评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阅读训练,多种训练活动相互作用,教师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并有所创造。为此阅读前要提出要求,阅读中要专心倾听,阅读后要明确指点,让学生读后有收获,有努力方向,读有所得。
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①母亲一生的事很多,作者选取了母亲的哪些事?②这些事和中心的关系,即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③结尾如何深化主题?读后学生讨论、质疑、教师点拨。这样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阅读文章,既激发了兴趣又在质疑解惑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注意力用工具书加深理解。
总之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不同年级对阅读教学的不同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阅读教学一定会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上发挥其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丁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