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潮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势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我们也理应对计算机的教学课堂静下心来进行新的思考。说到课堂,也就要必须对课堂上的两种行为:教与学进行一番探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的几点看法。
一、“教”与“学”应该变为“引”与“探”
(一)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的核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课堂教学意义上说,几乎一切学科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因而将在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发生一定的困难。多媒体计算机,有声音、有图像,可展示宏观,也可显示微观。学生在一定实际情境下学习会有力促进学习意义建构。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学习,最后导致学生像个无头苍蝇,最后感觉一片空白。这里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探究,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探索。当今网络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这里注意引导学生不要产生生活在网络中的错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设置学习资料、学习导航、交流讨论、练习反馈、网络导航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情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让学生在如见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扪其形的情景下体验,感悟知识形成过程,发现其变化规律,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与“学”不等于“讲”与“练”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并没有突显出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创新意识,需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在学生实践的同时,教师应适时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具有新意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操作实践过程中,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流等方式实时实现。这样每一位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步调进行个别化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不同层次的作业,不同要求的讨论,不同角度的理解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样的学习,学生没有自卑感、压迫感,听不懂可以再听,读不懂可以再读,有困难的可以利用网络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了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教学和辅导,而学习潜力较好学生可以超越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教师应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培养
(一)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最终的意义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交流”与“互动”,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多角度的互动交流。在师生教学交流中,老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下退下来,老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与学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资料协商解决问题,也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利用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老师引导下,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布告系统(BBS)或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每一个学生在协作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可从自己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而且可从别的同学观点中理解知识。
(二)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那么我们如何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觉呢?可以说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这门学科对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浩瀚无边,但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全部教给学生,学生更不可能在课堂上学会这么多知识点。这样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以及特定领域内新技术。学生也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到生活中不断地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当今,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已经覆盖了整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不同领域的网络,如校园网、卫星网等等接踵而至,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包含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就会读死书,最终会被新的时代所淘汰。因此,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让他们具有主动获取、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意识,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去做一些准备,如对教材内容的初步掌握和所需资料及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方面,让学生在上课前已经有十足的信心。另一方面,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究,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和扩展,也是对新的知识的获取。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余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集、查找和交流一些信息,同时也鼓励学生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刊物,如电脑报之类的资料,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更关键的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更新快,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要确保上好计算机课,还需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在养成一个自觉学习新知识的习惯的同时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我们应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这一阵地上勇敢的“战士”,把时间交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热情,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提高他们自主探索的信心和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地努力探索,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就不会被淘汰。
一、“教”与“学”应该变为“引”与“探”
(一)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的核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课堂教学意义上说,几乎一切学科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因而将在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发生一定的困难。多媒体计算机,有声音、有图像,可展示宏观,也可显示微观。学生在一定实际情境下学习会有力促进学习意义建构。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学习,最后导致学生像个无头苍蝇,最后感觉一片空白。这里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探究,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探索。当今网络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这里注意引导学生不要产生生活在网络中的错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设置学习资料、学习导航、交流讨论、练习反馈、网络导航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情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让学生在如见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扪其形的情景下体验,感悟知识形成过程,发现其变化规律,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与“学”不等于“讲”与“练”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并没有突显出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创新意识,需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在学生实践的同时,教师应适时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具有新意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操作实践过程中,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流等方式实时实现。这样每一位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步调进行个别化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不同层次的作业,不同要求的讨论,不同角度的理解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样的学习,学生没有自卑感、压迫感,听不懂可以再听,读不懂可以再读,有困难的可以利用网络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了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教学和辅导,而学习潜力较好学生可以超越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教师应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培养
(一)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最终的意义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交流”与“互动”,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多角度的互动交流。在师生教学交流中,老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下退下来,老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与学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资料协商解决问题,也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利用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老师引导下,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布告系统(BBS)或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每一个学生在协作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可从自己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而且可从别的同学观点中理解知识。
(二)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那么我们如何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觉呢?可以说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基础。这门学科对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浩瀚无边,但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全部教给学生,学生更不可能在课堂上学会这么多知识点。这样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以及特定领域内新技术。学生也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到生活中不断地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当今,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已经覆盖了整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不同领域的网络,如校园网、卫星网等等接踵而至,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包含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就会读死书,最终会被新的时代所淘汰。因此,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让他们具有主动获取、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意识,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去做一些准备,如对教材内容的初步掌握和所需资料及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方面,让学生在上课前已经有十足的信心。另一方面,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究,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和扩展,也是对新的知识的获取。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余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集、查找和交流一些信息,同时也鼓励学生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刊物,如电脑报之类的资料,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更关键的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更新快,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要确保上好计算机课,还需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在养成一个自觉学习新知识的习惯的同时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我们应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这一阵地上勇敢的“战士”,把时间交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热情,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提高他们自主探索的信心和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地努力探索,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就不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