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丝路新驿站

来源 :丝路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0个二类口岸,向西开放地缘优势明显。乌鲁木齐市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亚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早已成为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
  推动“经济通道”变“通道经济”
  近年来,乌鲁木齐依托区位优势,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由此孕育出诸如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等仓储、物流、商贸等为一体的商务区、国家级陆路口岸等。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
  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自2016年5月26日建成投运以来,不断修内功,其枢纽作用和辐射功能日趋增强。新疆新铁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由最初的每周开行1列,发展为目前每天3列,组织效率和开行速度明显提升,物流成本逐渐降低,吸引了国内外各地货物在这里快速聚集。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400余列。运载货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机械设备、水暖建材等200多个品类。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的班列运行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中国同领域处领先地位。
  2020年4月,新疆正式发布《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设方案(2020-2024年)》,围绕“集货、建园、聚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提出到2024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的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打造技术领先、理念先进、管理高效、运转协调的中欧班列国际货运综合服务平台。
  智能场站 高效集拼集运
  随着中欧班列班次逐年增加的趋势,高效的管理方式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是保证中欧班列在集结中心内保质按时完成集散任务的基础。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综合服务大厅中,中欧班列通关专用窗口实现24小时预约通关,快速通关的提效降费,集拼集运业务的常态化,畅通了贸易通道。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凯表示,2020年5月底对集结中心智能场站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目前基本上已上线运营,通过智能场站所开展的集拼集运业务,基本保障乌鲁木齐陆港区所有班列发运的工作,都会在智能场站上高效运行。
  成都到蒂尔堡、武汉到杜伊斯堡、郑州到汉堡;罗兹到成都、汉堡到郑州、杜伊斯堡到鄭州……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智能场站平台大屏上,各趟去回程中欧班列的实时运行情况动态闪烁着,车号、仓号、货品编号、空余舱位等信息一目了然。
  高效运作的背后是智能化场站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注入了数字化基因的中欧班列,订舱、载货及货物集拼集运实施起来更为便捷。货运客户通过平台查询作业班列的相关信息,便能依据列车的载货情况,在线上完成集拼集运的“填空题”。创新的中欧班列“集拼集运”物流组织模式被列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在全国推广。
  完善功能 增强发展合力
  在完善物流体系方面,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将推进南疆集拼集运班列的发运,加快新疆本地产品“走出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还将立足新疆产业优势以及进出口市场需求,围绕番茄酱、粮食、肉类、PVC、钢材等品类运贸一体化业务的开展,加快开行“重去重回”班列。重点培育壮大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加工组装等外向型产业,推进新疆产品走向中西南亚、俄罗斯及欧洲市场。
  同时,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还将加强与东部沿海港口、物流枢纽节点城市的合作,共同开展海铁联运、集拼集运业务,完善国内集疏运体系,并将加快设立海外仓、境外分拨集散中心等境外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际集疏运体系建设。目前,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与连云港、青岛港等合作,开行了乌鲁木齐经连云港至印度新德里、乌鲁木齐经青岛港至孟加拉国方向的公铁海联运班列,首次贯通了东西双向铁海联运大通道。
  距离集结中心一路之隔,—片视野开阔的土地上,铁路口岸商务商贸区、国际快件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在推进。
  从交通节点到发展支点,从物流枢纽到经贸平台,包含集结中心在内的陆港区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在不久后的将来,这里形成以乌鲁木齐为枢纽中心,支持班列货物集结、报关、分拨、结算,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为支点,保障班列高效通关、便捷换装的协同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最终形成向西开放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枢纽,从而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其他文献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往来和产能合作日益密切,对物流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要求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海关需要主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找准掣肘因素,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多式联运监管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多式联运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我国交通部等部门将多式联运定义为“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
期刊
连续举办三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也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主动提振全球经济的诚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国际正常贸易的当下,中国坚持举办第三届进博会,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最近确立的“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  彰显国际贸易合作的决心  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挫伤世界经济发展。
期刊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提出“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此前,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也提到,要“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使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进程不同程度地陷入“降速”甚至“暂停”状态。人类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重大风险和挑战。  经历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人类一直在与形形色色的危难和灾祸进行抗争,与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进行博弈。在这个循环往复的历史过程中,不期而至的传染病和流行病,始终是全人类不得不应对的重大风险和共同威胁。此次突发并迅速扩散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
期刊
说起丝绸之路,往往指的是古代中国连接亚洲西部、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路线就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笔者曾经在巴基斯坦和伊朗从事过新闻工作,也曾访问过阿富汗和土耳其。根据笔者的了解,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1500年到1600年之间)仍在使用。也就是说,从中国的汉朝到明朝长达17个
期刊
受自然、社会、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制约,甘肃经济欠发达,具备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数最偏少且散点分布,要想赶上新时代发展步伐,必须“守正”,筑牢决定长期发展的“基本盘”,发挥资源禀赋、劳动力成本、发展空间等优势;还必须“出新”,抢抓机遇的窗口期,用好技术、资金和政策红利等外推力,突出园区集中、跨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要素聚集(城镇化和园区建设),聚力产业提升(产业转移和结构转型),这样才能打开突破口,
期刊
总结七年来“一带一路”建设走过的历程,主要有四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第一,“一带一路”的核心是“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一直是“一带一路”追求的目标。可以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一直和国际社会在共同书写一本大书,书名叫《世界是通的》。第二,“一带一路”的关键是“共”,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原则一直贯彻于“一带一路”的整个实践过程。“一带一路”框
期刊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举办的线下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在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更显示了其特殊价值。  两届进博会成绩突出  从前两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来看,进博会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贸活动的新载体,日渐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方向标和助推器。成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规模
期刊
新华社8月7日报道说,中国7月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5%。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7月份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0.4%和1.6%,当月外贸额达2.93万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4422.3亿元。在世界商品贸易普遍受限、总额大幅萎缩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相当不错。  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进口额为6.53万亿元,同比下降3.3%。  应当考虑到,中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使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深化合作互信理念,为“一带一路”建设塑造积极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成为许多学者和媒体人士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国外文局“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凝聚共识 联通民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关注和研究“一带一路”领域的各界人士,与会嘉宾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