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型政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历史-社会的分析

来源 :学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是先锋型政党.先锋型政党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引领性、主导性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基础.在历史上,是先锋型政党缔造了现代国家,并且一直引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在社会基础上,先锋型政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始终代表社会中最广大群体的整体发展利益.因此,只有先锋型政党能够将民主与治理有机结合,通过民主求治理,通过治理来发展民主.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型政党,通过组织化驱动,在主体与资源两个方面克服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天不足,形成了一种党建现代国家的模式,通过党的建设来推进国家治理,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引领体系、支持体系和控制体系"三位一体"的执政体系,使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方克立对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他曾与其他学者一起提出应对中国哲学范畴和范畴史进行挖掘、梳理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他开显了"三大流派"和"三大思潮"既对立又互动的格局,为学界所公认;他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探索,较早阐明了新观点;他开创了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其成果及影响蜚声海内外;他继承并发展了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文化观,提出了"马魂中体西用"论,引起学界关注.
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被译介进入我国学术界后在乡村治理研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未完成的历史课题,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双重层面不断推进实践进程.当下乡村治理体系层面呈现出外部体系嵌入、村干部职业化以及技术治理凸显等动向,乡村治理规则层面则出现了以基层改革服务乡村社会、制度性规范规制村级组织、直接治理保障农民权利等趋势.两个层面的动向和趋势强化了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也带来了乡村社会自治弱化及基层政权合法性的认同失衡等隐忧.基于此进行理论反思可以发现,乡村社会中进行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是强化
产业扶贫是中国政府扶贫攻坚工程的重要举措。学术界对此投入大量笔墨,或聚焦于产业发展,或关注脱贫举措,但这些研究忽视了二者的内在关联与有机统合。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考察发现,扶贫产业短弱、扶贫路径不健全、扶贫机制待优化等结构性治理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需要有连贯且精准的产业政策来支撑扶贫产业,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政策来优化脱贫路径,以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中国政治学史研究首先需要对政治学的学科进行界定。作为现代学术分科的一种,政治学既有物理空间的载体,例如学系、学人、期刊、团体,更是现代国家从发轫到形成的过程性知识论证,因此,政治学的学科界定应当从知识、权力与历史诸方面进行讨论。从知识上说,它是理性化形式逻辑的论证过程;从权力角度说,它为现代政治辩护,但又和政局保持一定的距离;从历史上说,学科史的细节取决于对现代国家的知识理解。中国政治学的起点大致可以追溯到梁启超时期的湖南时务学堂。
大数据侦查极大地提高了侦办案件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权保障的异化.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正确处理三种类型人权保障的关系,并重构大数据侦查"三位一体"人权保障规范体系.大数据侦查在妥善安排目的意义人权保障的非法性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实体意义人权保障的位阶,在坚守程序意义人权保障的价值基础上,则需要厘定人权保障规范体系架构、设立基石与标准,加强双层功能规范以规制目的意义人权保障,才能重构大数据侦查"三位一体"人权保障规范体系.与此同时,对三种人权保障类型进行功能分化,使大数据侦查的目的意义人权保障非法性,受到实体
现代化以传统社会形态为起点,破解传统社会形态的密码就在生产方式上.《商君书》就是有关传统社会形态的规划书,尤其是它所着重强调的"利出一孔""功爵制"两大特征,对于塑造和规范传统社会形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社会形态的奠基石.解剖《商君书》有助于了解超稳定的传统社会形态何以可能,历史周期律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进一步明确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现代化的核心不在于生产力、装备、技术,而是怎么做到让每个人自由地发展,这一点跟传统社会形态背道而驰.超越传统社会形态的现代化,应着眼于促进平等主体之间交往关系的扩大
RCEP指向一条不同于TPP的国际知识产权发展进路,其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均呈现出"超TRIPS"的特征,彼此之间差距较大:商标保护水平基本接近TPP,著作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处于TPP和TRIPS的中间,专利保护水平与TRIPS基本一致.其总体制度特点在于创新导向、发展导向、程序保障和利益平衡,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诉求的调和与妥协.面对RCEP等国际知识产权协定的挑战,我国在全面履行条约义务的基础上,还需领会RCEP知识产权框架蕴含的启示,把握国际知识产权法治之基本目标,协助发展
费孝通的黄河文化观在反思自然与文化二元论基础上,既关注水—土—流域的空间关系,亦关注水—土—人的社会人文关系,是对自然、个人、文化、社会的综合认知.对人、社会、文化的分析是在时空坐标轴上的动态分析,因此,在方法论上,更加强调一种作为过程的方法.自然与人文世界的互构建立在两者各自的平衡之上,并且自然生态的平衡核心在于实现社会人文生态的平衡.时间维度的多元共存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维度的多元共存表现为黄河上中下游或者城市与乡村栖居物理空间、不同层级的经济人文空间之间互惠互利的存在模式.在
人口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人口战略与政策的主导原则,也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阐释人口均衡发展理论的内涵与产生渊源,可以对该理论的操作化、理论基石、现实解释力、哲学基础等缺陷展开批判.本文借助对中国人口发展历史的回顾,基于对经济非均衡理论与自发秩序理论的应用与超越,探索性地构建了人口非均衡发展理论.人口非均衡是对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与素质等人口内部系统失衡状态,抑或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或环境等外部系统之间失衡的统称.人口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人口发展的现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能够反思理性主义与"计划思维"
20世纪中期兴起的组织理论对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做了充分研究,在组织的环境管理问题上也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但许多理论所探讨的环境问题都是指组织环境.其实,除了组织环境之外,还有任务环境.一切组织都承担任务,是通过任务承担而证明自身的社会价值的,组织理论更多关注的却是组织的结构和内外部关系、组织运行的机制、组织管理中的制度等,而组织所承担的任务似乎成了无须关注的问题.所以,组织理论忽略了组织的任务环境.在官僚制组织那里,也确实没有任务环境的问题,或者说任务环境被组织环境掩盖了.然而,在20世纪后期的社会变化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