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数控引海外人才 开发国际化产品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坐落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是为数不多的一家大力吸引国际型人才,开发国际化产品的企业。
  最近,记者采访大森数控,观看了多头刺绣机器人的操作演示。传统的机器刺绣是需要多少种颜色的线,就要有多少根针,而这种多头刺绣机器人只有一根针,换多少种线都是在这根针上自动换线,断线还可自动接线,完全是一种先进的数控系统控制。据介绍,这种多头刺绣机器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在5年之内都不会落后。
  大森数控副总经理李刚介绍说,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数控系统是其核心部分,代表着机床制造业最先进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数控系统的研发能力,反映了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对现代国防装备制造业同样至关重要。数控机床是多学科结合的高新技术,数控系统又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其研发难度可想而知。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数控机床的研究,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更是投入巨额资金给予支持。一时,国内搞数控技术的厂家蜂拥而起,但是,多数企业是“笑着进来,哭着出去”,几年苦战之后败下阵来。
  现任大连数控公司总经理杨玉洪是一位曾经在大连一家企业搞了15年数控系统研发的老工程师,1992年他“下海”自办企业,瞄准的目标还是老本行:数控系统。用他的话说,民营企业核心问题是生存,这种生存的压迫逼着你必须绞尽脑汁,走一条全新发展之路。
  创业初期,杨玉洪走的也是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之路,可干了几年感觉不行了,因为与国外合资用的是人家的技术,产品也是人家的品牌,可人家却不会把最新技术同步给你,因此,国外产品一更新换代,自己就落后了。生存的威胁告诉他,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之路。有一个让杨玉洪难忘的小故事:2005年,杨玉洪在一家日本企业在中国的代理商那里看到一种芯片,技术含量很高,就询问价格,可那个日本人傲慢地回答:3年之后再问吧,中国人不会用!此种回答使杨玉洪这位“老数控”深受震撼。
  
  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之路
  
  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赶超先进技术,就不能从头一步一步做起,必须瞄准国际前沿,跟踪国际动态,努力占领科技制高点,请专家合作开发, 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之路。
  杨玉洪通过大森日本子公司,找到了可研制这种芯片的一位日本退休专家中村纮二。现任大森数控副总的中村纮二,七年前退休之后希望有一个地方继续“发挥余热”,正巧让杨玉洪发现了这位数控专业的千里马,他们一拍即合。中村纮二的人品和技术深受杨玉洪的青睐。高薪将他聘请来,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中村纮二先生担任大森‘高端智能数控系统研发’项目技术指导,他倾尽全力,在关键技术上给予了鼎力支持,克服了重重困难,只用5个月时间,就拿出了新产品,又经过3个月,大森9型数控系统实现了商品化,并按期投入市场。”
  根据市场需要,需要开发什么产品,就在国内外寻找相关人才,一个项目一合作,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同时坚持让利开发成本、不让知识产权的原则。
  大森数控公司有员工130人,现有研发人员40人,在這些研发人员中,有德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有罗马尼亚人。杨玉洪说,高薪聘请高级专家开发产品成本很高,但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占领市场快,算起来还是非常划算的,因为瞄准了国际前沿,满足了市场需求。
  目前,大森数控公司有两类“王牌”产品,一种是标志着我国机床行业最高水平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一种是多头刺绣机器人。这两种产品都是聘请外国专家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的。
  
  大森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2007年11月6日,经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大森数控取得了五轴联动数控系统DASEN-18的软件著作权。据有关人员通过信息检索了解到,截至去年11月13日,在国家版权局公布的五轴联动著作权登记中,同时具备RTCP功能、螺旋插补、样条插补功能和车铣复合功能的,仅大森数控一家。这标志着大森数控的数控系统研发能力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大森又推出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复合机床用多通道数控系统以及具有纳米级插补的高精度模具加工系统等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大森数控自1992年创立以来,始终视技术创新为生命力。从第一款产品DASEN-Ⅰ型系统到现在最新的DASEN-21型,产品性能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大森数控用实践证明:如果企业仿用别人的技术,或许可以取得一时的发展,但长久下去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采用合法途径购买别人的技术,必然在技术先进性上受到限制,或在价格上受到控制,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追踪国际前沿,不断创新,使大森数控的生命力不断增强。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大森数控先后研制开发出17种数控系统、3个系列17个型号伺服电机和2款机器人刺绣机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产品。
  
  大森成为国内数控市场第一品牌
  
  在我国数控系统产品市场主要盘踞两大国际品牌——日本的法那科和德国的西门子。大森数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问世,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占领国内市场的局面。大森数控所开发的与国外水平相当的同类数控系统,售价要比国外产品低很多,由于产品的高品质和低价格,使得以前高价位的同类型国外进口产品近年来在中国的销售价下降了35%以上。大森数控总经理杨玉洪说,“我们民族的东西出来了,国外厂商就降价,这也是我们最大的社会收益。”
  2005年7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中国消费者(用户)喜爱品牌民意调查”新闻发布会暨第三届中国市场用户满意品牌高峰论坛年会上,大连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开发经销的车床数控系统产品,被用户推选为中国数控市场科技质量服务品质信誉第一品牌。大森数控已累计推向市场3.6万余套数控系统,并且“大森”于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数控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和“中国数控市场第一品牌”。
  
  大森坚持追踪行业前沿技术
  
  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强力推动产业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先进数控技术也迅速朝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机床制造技术向着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并联驱动化、网络化、极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从数控机床市场来看,由于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数控机床迅速增加。日本机床产值数控率已达70%至80%,个别工厂已达90%以上;而与此相比,目前我国机床数控率还不到10%。由此可见,我国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国数控系统市场70%至80%的数控系统仍被国外品牌占据,国产数控系统任重而道远。
  面对中国的数控产业现状,只有抓住机会,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森数控在力争早日实现数控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大发展的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国产数控机床,制定了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预计到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上的比重有望达到50%。立于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潮头,大森数控为自己的创新行为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即在“十一五”期间研发高速、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与世界同步跨入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新时代。
  大森将在研发数控系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瞄准数字式、纳米级、环保以及小型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努力实现与之相配套的同步主轴系统和直线电机的国产化,形成自我配套能力。预计到2010年,大森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年产量可达2.5万套,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以上。
其他文献
10月21日下午,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林诚教授(Makoto Kobayashi)应邀来到清华大学,出席"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校园行"活动。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雷
2003年4月17日,中国改革开放后聘请的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在德国南部小城镇米尔豪森因病不幸与世长辞。格里希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定于5月26日在当地的一个小教堂举行。  我当时正在德国科隆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德国代表处总代表。根据国内指示,5月25日,我和同事专程赴米尔豪森,代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席张劲夫、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代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出席格里希先生的骨灰安放
妈妈这个称呼圣洁而温暖l而来自异国的仁慈母爱,更值得珍视和颂扬。姜美京就是这样一位来自韩国的“妈妈”,她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孤残儿童。而用她自己的话说:
“科技界这些年来,也在早期科学家的领导下,突飞猛进,现在更是新人辈出。”中国科学院美籍院士沈元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和其他99名外国专
为了准备要举办的最大的体育赛事,伦敦正变得越来越富有创造力。
面对贡献,她笑言:“我做的只有一点点。”面对荣誉,她总说:“中国给我的太多,我要做得更好来报答社会。”面对媒体,她曾说:“中韩交流需要一座桥梁,我愿意成为架起那座桥梁的使者。”
过去对东莞的发展有一种说法:“东莞堵车,世界缺货”.可见东莞拥有何等了不起的市场地位啊。今天呢,人们到东莞,发现那里已经不很堵车了,东莞有的东西卖不出去,这就是所有家族企业的
“能够被称做文化遗产的,都是需要维修保护的。因为遗产年代久了,像上了年纪的人,年老、多病。我们在做的,就是尽量让它不犯病,或延长保存的时间。”寥寥数语,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该奖自1991年恢复颁奖活动以来到2007年,共有9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在中国工作,对我来讲是莫大的荣誉,因为我面对的是9亿农民,哪怕我的工作对他们产生微小的影响,都会令我有巨大的成就感。这是一个庞大的9亿农民的群体。”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农业部主任苏沙蕊的话毫不夸张。在世界银行工作17年之久,足迹遍及东欧、中亚、拉美和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的苏沙蕊,对中国情有独钟。“我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都随同我来到中国,我们全家在这儿生活3年了”,这位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芬兰女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