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92077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已经是久经证明的产生好故事的背景,而作为真正效力过M16军情处(英国冷战时期著名的地下间谍机构)的小说家约翰·勒卡雷来说,一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就足以证明现实经历对优秀作品所产生地影响了。用该片导演阿尔弗莱德的话说,他刻画了一个“一瞬间就会淹没在街上人群中的优秀间谍。”
  电影的时间背景设定在1973年,《锅匠》把主人公斯迈利(加里·奥德曼饰演)所效力的M16内部高层间双重间谍错综复杂的人情事故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并非要拍摄一部描写M16魅力的电影”,摄影指导霍伊特强调说,“相反,我们刻画的是马戏团(间谍们称呼M16的代号)内部的一个个孤独的舞者,是他们在掌控着这个无人可以信任的世界。这是一个浸满了尼古丁和官僚们因钩心斗角而冒出臭汗的狭小房间,简直让人抑郁难当。”
  
  他和导演阿尔弗莱德决定赋予电影一种高度的颗粒感,并且有些淡淡的退色的感觉。“我们希望胶片的颗粒清晰可见。拍摄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测试,最终选择富士[500D8592]拍摄日间场景,用Eterna500T[8573]拍摄夜间场景,”霍伊特说,“对于Reala,我经常欠半档曝光,而Eterna的颗粒感较弱,所以我更会减少曝光。”
  57天的拍摄周期中,基本都是霍伊特在操作单机位的潘福莱摄影机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伦敦潘纳维新公司给他提供的器材包包括了Primo标头和Primo 3∶1 (135-420mm) 与 11∶1 (24-275mm) 长焦镜头。而霍伊特基本都是在使用后者,因为这种镜头风格更贴近70年代的影片运镜风格。
  霍伊特告诉记者,在瑞典时他习惯使用一种连接了手动推焦装置的长焦镜头,这样他就能获得一种“浑然一体的运动风格。”但对于《锅匠》来说,他更喜欢那种机械控制的推焦方式。“当我看70年代的电影时,我喜欢这种机功能性、机械化的硬朗的调焦方式。每次变焦都有明显的起始和结束点,我希望电影中能复现这种风格。”
  而另一个使电影风格化的想法是用空间框住其中的角色,比如门框、走廊或窗户,再或者由角色前、背景的物体来遮挡、框定。“我们希望描绘出一个所有人都被窥视、而每个人又都在窥探别人的世界。” 霍伊特强调说。
  
  一个最棒的美妙段落是在布达佩斯的一个早晨的广角机位镜头。拍摄了几秒钟后,摄影机开始后移,然后一直移动,直至滑过一个有很多儿童玩耍的钟楼的塔顶。随着摄影机的后撤,我们看到更多的楼房,他们是如此高,摄影机是如此的高,以至于不敢相信这是实景拍摄的画面,不过霍伊特解释说:“这其实很简单,这个高耸的钟楼位于一座小山顶上,而它面前就是一个深深的峡谷,小城就正好在峡谷中,在钟楼的后面就是一个平坦的高坡,可以架设很长的导轨。”这个镜头毛骨悚然的描述了窥探的魔力。
  
  斯迈利家的内景是在搭建于兵营的一个健身房中的影棚中拍摄的。这是北英格兰的前军事基地,曾被用于军队的初级营地。“它能变成我们自己的外景地,” 霍伊特说,“这太好了!因为所有的建筑群自己就能营造当时的历史气氛,墙上的锈迹斑斑太有味道了,特别有电影感。”
  霍伊特给了他的整个团队以极高的评价,尤其是跟焦员霍曼(“困难镜头中提供极致安全焦点的人”),领队马丁(“在英格兰给了我最大帮助的人”),操机员柯林(“对场景的节奏和调子极端敏锐的人”),另外还有第二机位的摄影师特瑞,他是在所有会议室场景中操作第二机位的摄影师。
  所有的后期流程都由i实验室公司伦敦工作室负责,而霍伊特也在斯德哥尔摩的后期工作室烟锅公司(这可是为嗄嗄小姐和平克两位大神制作MV的工作室)完成了数字调校工作。“烟锅公司是我最喜欢的后期工作室之一,”摄影师说,“调色师马特有一双发现细节的敏锐眼睛和对电影的完美品味,他可以全身心的参与到营造电影心理曲线的工作当中去。”
  
  另外烟锅公司的总裁也帮了不少忙,是他亲自在协调胶片的4K负片转制工作。“胶片的颗粒感和数字的像素点间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我期望最大限度的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询问其它的后期公司时,要么说不可能,要么就是收费极高,” 马特说,“而我们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其他文献
提到索尼NEX系列的影像设备,这几年可谓战功卓绝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从微单照相机到高端的FS700,都可以看到NEX系列设备的表现,围绕着E卡口镜头的纵线联系,索尼正在打造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DV—DC融合格局。  很高兴在NEX的产品线上我们又看到了新成员,索尼NEX—EA50摄像机,它延续了索尼摄像机的优良血统,使用可更换镜头设计,及手持、肩扛快速转换的操控设计,在2012年BIRTV展会上一
期刊
在纪录片拍摄人物的时候,我们很多情况下拍摄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多个人,乃至一群人。无论何种情况,此前介绍的基本用光技巧不会变,但是在具体情况下又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特定的一些技巧,本次侧重介绍双人照明和多人照明,便于我们全方面地在多人物情况下掌握用光技巧。  双人照明  双人拍摄是纪录片最常见的照明方式,一般来说有两人对坐或者站立交谈式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可能使用一台、两台甚至三台摄影机同时
期刊
过去很多高端MV拍摄使用电影胶片,如今数字电影摄影机成为MV拍摄的重要机型,对于低成本制作的MV同样可以通过目前的大画幅单反相机或者Super 35mm成像器的摄像机进行拍摄。本文简单提示如何利用手持型摄像机让画面具有电影影调效果,这对于广大工作室工作的摄像师来说有所提示和参考。  DV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影调和电影胶片的画面影调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追求电影的画质,会在后期编辑时通过调色,得到我们理
期刊
和影视制作爱好者相关的热点其实很简单:新机器、新技术、新作品。经过了CCBN展会和佳能EOS C300交流会的“洗礼”,又一次地体会到了追热点的快乐,新机器拿在手里的快乐无法言语。    佳能EOS C300的发布带来的震撼余温未降,在上海佳能EOS 5DMark III也已经发布,更多的视频拍摄画幅,更加方便的视频拍摄操控,佳能似乎在EOS MOVIE(使用佳能EOS系列产品拍摄出的电影短片的统
期刊
2012年8月初,我们BTV纪实高清频道新视听摄制组来到了青岛,历经了半年的辛苦拍摄,我们已经完成了十三个节气短片制作。这次来到青岛的主要拍摄目的是完成第十四个节气——处暑的前期拍摄。《二十四节气》系列短片在经过了前几个月的磨合期,现在已经将其内容定位在节气物候特征展示、时令民俗、节气的变化与国人衣食住行的关系这三大板块中。现代人如今很少去观察自然环境与生活的关系,甚至是生活本身我们也已经变得漠不
期刊
中国的大学往往个性鲜明,最直观体现在其人文和学术领域,因为“影像”,这些个性则显得尤其突出:北京大学的“微电影”旗帜迎风招展;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扛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电影节做得风生水起……与这些相比,清华大学的“清影工作室”倒是跟清华给人一贯的风格很契合,有着置身事外的淡然和脚踏实地地沉默,既不激进,也不旗帜鲜明,既来之则认真对待之,倒也真是符合“清影”二字。
期刊
在欧洲杯、奥运会以及各类激烈的高速运动的体育赛事电视转播中,当精彩的画面一闪而过,观众觉得没有看过瘾的时候,电视画面都会适时的重播,并在一些关键时间点上回放慢动作,让观众享受到那运动的力与美。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你也会发现当在一些悲壮、感人、打动人心的情绪段落,常常会出现慢动作,那种把时间放大延长后的动作与表情,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令人回味无穷。本篇就会为您揭示慢动作的基本原理,推荐一
期刊
《艺术家》:用无声向电影致敬   法国影片《艺术家》恰到好处地配在了两个相互衔接又难分难舍的朴素故事上,让影片的形式和内容显得表里如一、相得益彰。一个故事是纪录片性质的,讲述了早期电影从默片走向有声片的故事,它让我们感慨电影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借助技术手段的层出不穷而如虎添翼般迅猛发展的历史。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黑白默片的形式极为一致,而这个表面上的电影升级换代的故事所套着的
期刊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贫富贵贱,婚礼总是值得铭记一生的珍贵时刻。但是数十年后,捧花早已凋零,婚纱泛黄蒙尘,婚礼蛋糕也消失不见。拿什么去唤醒回忆?光阴无情,唯有影像长存。  但婚礼摄像现在的市场行业不容乐观,整个婚庆摄像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危机。昂贵的设备投资,高强度的视频拍摄任务,高额运营成本、长时间的后期制作周期,低价格的服务回报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在这样的前景下,由爱·视界影像
期刊
说到“中国名片”,人们会想到很多名词:长城、四大发明、姚明、李娜……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带有中国印记的名词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的大屏幕上,先后有几家机构都曾经在这里播放过他们认为的“中国名片”。无论是名人的罗列还是艺术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都是大家心中的中国名片。  2011年8月1日,由中国新华社承担的大型国家形象纪录片工程《中国名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在展现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