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汽车不只是代步工具了,它有思想、有情感,并且懂你、爱你。
大胆设想下,若干年后,汽车不只是代步工具了,它有思想、有情感,并且懂你、爱你。你不用操控它,因为那时候无人驾驶已经普及了,更重要的是,它为你营造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休闲空间,甚至,还有一丝恋人的感觉……
这只是异想天开吗?不尽然。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车联网的发展交融,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愈加智能化,给汽车装个情感中枢这种事,早已不只是停留在想象中。
与“装中枢”比较接近的想法,是本田在2017年亚洲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再次提出的“情感引擎”。本田称,“情感引擎”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表情和声调来判断其精神状况,从而辅助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驾驶员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向驾驶员提出方案选项。
听上去,装着“情感引擎”的车好像真的会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感情。但,它实现的可能性大么?背后的智能化人机交互又是如何操作的?我们又是否真的可以跟自己的汽车“谈场恋爱”呢?
管家式体验
丰田的“情感引擎”并非第一次亮相,早前它曾内置于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联手研发的人形机器人Pepper身上。这款机器人于2015年对外发售。
从功能上看,Pepper头部的麦克风、摄像头和3D传感器收集和识别人类信息后,内置“情感引擎”分析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讲话内容,从而“读懂”当前情绪,作出应对和反馈。
比如,你工作一天,疲惫地回到家,Pepper“感”到不对,就会播放你最爱的歌,或者直接张开双臂给你拥抱。这些行为取决于主人的性格,也来源于人机长久的磨合。
在行业内,这种人机交互设计通常又被称为“管家式体验”。
可以想象到,通过移植和改头换面,有了“情感引擎”的汽车可能也会变得“贴心”不少。虽然Pepper本身的实用测评达不到官方所宣称的科技感,本田的移植也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但至少提供了“体己车”的可能性,多数消费者也乐见其成。
facecar车联网体验创新平台创始人朱佳明认为,未来的汽车人机交互体验更注重情绪,自己的车更了解自己的困惑。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基于大数据的积累、对用户的标签化以及智能算法技术,等等。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数据积累肯定是差了些,但国内车厂也在逐渐加入车联网技术以及用户行为捕捉技术的行列。”朱佳明说。
恋爱“套路”
不论是未面世的车载“情感引擎”,还是部分车企已经投入使用的人机交互系统,其原理皆有共性。换句话说,要和自家的汽车“谈恋爱”,以下几步你可以看成是普遍“套路”。
首先,你的车必定是装满各式样传感器的物联网车,车外有雷达、红外热成像,车内也有摄像头、握力传感器等。事实上,汽车本身也可被视为一个最大的移动传感器。
此外,车载软件也会收集用户的登入历史,保存使用习惯,用类似网页“推荐浏览”的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这一步的术语叫做“情境数据采集”,其中的情境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指数据化的用户基本信息、人脸信息等;动态则涵盖所处环境以及交通状况。
“重點是时间和空间,也就是用户当前所在场合下所需要的东西。”朱佳明解释,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汽车从辅助驾驶到未来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被动”,因为机器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它能够更加体贴和关怀我们。
当你的静态和动态信息都被录入,那么恭喜,你和汽车彼此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可以开始相处看看了。
第二步更高级些,涉及信息的解析处理。如果原始数据太直白,就需要转化得具体些,如果太单一,则需要与情境融合分析。
举个例子,你连续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此时车载摄像头已经捕捉到你瞳孔的变化,但用什么方式提醒你、周边最近的休息站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你的汽车过“脑”处理,才能给出最优建议。
这就好比是你们关系更近一步的钥匙,即便不能感同身受,聪明的伴侣也能给你最需要的。
所以不难猜想,最后一步就是这第二步的延伸和结果。你的汽车在分析、整合、思考了所有信息和可能性之后,通过车内环境控制和各种应用服务对你进行反馈。
如果你也满意并欣然接受这份心意,“恋爱”中最好的结果——彼此接纳并契合,便产生了。
未来图景
当然,你和汽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牢不可破。
且不说车联网可能存在的漏洞会被黑客入侵,当万物互联,汽车有多智能,失控的链条就能拉得多长。
特斯拉的传感器作为入口被黑客攻破就是个警钟,警醒自动驾驶要加强算法,同时也提醒人机互动要做好安全设计。
虽然人工智能与车联网给黑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温床,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智能化、情感化的人机交互、甚至机机交互,也给未来交通画下了几幅颠覆性的图景。
首先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冲击。由于智能化直接与便利性挂钩,所以未来城市交通难免会围绕便利性展开竞争。若对标便利,各厂商和第三方研发机构等都往此发力,品牌应变得更重要,反应较为缓慢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会面临冲击。
再者,如开篇所言,汽车将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会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移动空间。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汽车作为交互对象的多面延展性将愈加明显。
另外,本田在提出“情感引擎”概念时亦畅想过车车互联与未来交通。大意是,未来汽车能感受和预判驾驶者的情绪,从而为其规划合理的驾驶方案,并将方案信息分享给其他车辆,最终通过这种信息交换来达到规避交通风险的目的。
诚然,规避交通风险、疏通交通压力是智能汽车更远大层面的设想,如今对于用户来说,更愿意关注的问题是:在人机交互这层神奇关系里,能不能获得一个科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温暖靠谱的“大白”,而不是只停留在Siri等语音助手层面的语音互动对象。
因为要真想和汽车“谈恋爱”,光有异想天开是远远不够的。
大胆设想下,若干年后,汽车不只是代步工具了,它有思想、有情感,并且懂你、爱你。你不用操控它,因为那时候无人驾驶已经普及了,更重要的是,它为你营造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休闲空间,甚至,还有一丝恋人的感觉……
这只是异想天开吗?不尽然。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车联网的发展交融,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愈加智能化,给汽车装个情感中枢这种事,早已不只是停留在想象中。
与“装中枢”比较接近的想法,是本田在2017年亚洲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再次提出的“情感引擎”。本田称,“情感引擎”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表情和声调来判断其精神状况,从而辅助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驾驶员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向驾驶员提出方案选项。
听上去,装着“情感引擎”的车好像真的会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感情。但,它实现的可能性大么?背后的智能化人机交互又是如何操作的?我们又是否真的可以跟自己的汽车“谈场恋爱”呢?
管家式体验
丰田的“情感引擎”并非第一次亮相,早前它曾内置于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联手研发的人形机器人Pepper身上。这款机器人于2015年对外发售。
从功能上看,Pepper头部的麦克风、摄像头和3D传感器收集和识别人类信息后,内置“情感引擎”分析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讲话内容,从而“读懂”当前情绪,作出应对和反馈。
比如,你工作一天,疲惫地回到家,Pepper“感”到不对,就会播放你最爱的歌,或者直接张开双臂给你拥抱。这些行为取决于主人的性格,也来源于人机长久的磨合。
在行业内,这种人机交互设计通常又被称为“管家式体验”。
可以想象到,通过移植和改头换面,有了“情感引擎”的汽车可能也会变得“贴心”不少。虽然Pepper本身的实用测评达不到官方所宣称的科技感,本田的移植也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但至少提供了“体己车”的可能性,多数消费者也乐见其成。
facecar车联网体验创新平台创始人朱佳明认为,未来的汽车人机交互体验更注重情绪,自己的车更了解自己的困惑。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基于大数据的积累、对用户的标签化以及智能算法技术,等等。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数据积累肯定是差了些,但国内车厂也在逐渐加入车联网技术以及用户行为捕捉技术的行列。”朱佳明说。
恋爱“套路”
不论是未面世的车载“情感引擎”,还是部分车企已经投入使用的人机交互系统,其原理皆有共性。换句话说,要和自家的汽车“谈恋爱”,以下几步你可以看成是普遍“套路”。
首先,你的车必定是装满各式样传感器的物联网车,车外有雷达、红外热成像,车内也有摄像头、握力传感器等。事实上,汽车本身也可被视为一个最大的移动传感器。
此外,车载软件也会收集用户的登入历史,保存使用习惯,用类似网页“推荐浏览”的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这一步的术语叫做“情境数据采集”,其中的情境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指数据化的用户基本信息、人脸信息等;动态则涵盖所处环境以及交通状况。
“重點是时间和空间,也就是用户当前所在场合下所需要的东西。”朱佳明解释,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汽车从辅助驾驶到未来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被动”,因为机器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它能够更加体贴和关怀我们。
当你的静态和动态信息都被录入,那么恭喜,你和汽车彼此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可以开始相处看看了。
第二步更高级些,涉及信息的解析处理。如果原始数据太直白,就需要转化得具体些,如果太单一,则需要与情境融合分析。
举个例子,你连续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此时车载摄像头已经捕捉到你瞳孔的变化,但用什么方式提醒你、周边最近的休息站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你的汽车过“脑”处理,才能给出最优建议。
这就好比是你们关系更近一步的钥匙,即便不能感同身受,聪明的伴侣也能给你最需要的。
所以不难猜想,最后一步就是这第二步的延伸和结果。你的汽车在分析、整合、思考了所有信息和可能性之后,通过车内环境控制和各种应用服务对你进行反馈。
如果你也满意并欣然接受这份心意,“恋爱”中最好的结果——彼此接纳并契合,便产生了。
未来图景
当然,你和汽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牢不可破。
且不说车联网可能存在的漏洞会被黑客入侵,当万物互联,汽车有多智能,失控的链条就能拉得多长。
特斯拉的传感器作为入口被黑客攻破就是个警钟,警醒自动驾驶要加强算法,同时也提醒人机互动要做好安全设计。
虽然人工智能与车联网给黑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温床,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智能化、情感化的人机交互、甚至机机交互,也给未来交通画下了几幅颠覆性的图景。
首先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冲击。由于智能化直接与便利性挂钩,所以未来城市交通难免会围绕便利性展开竞争。若对标便利,各厂商和第三方研发机构等都往此发力,品牌应变得更重要,反应较为缓慢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会面临冲击。
再者,如开篇所言,汽车将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会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移动空间。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汽车作为交互对象的多面延展性将愈加明显。
另外,本田在提出“情感引擎”概念时亦畅想过车车互联与未来交通。大意是,未来汽车能感受和预判驾驶者的情绪,从而为其规划合理的驾驶方案,并将方案信息分享给其他车辆,最终通过这种信息交换来达到规避交通风险的目的。
诚然,规避交通风险、疏通交通压力是智能汽车更远大层面的设想,如今对于用户来说,更愿意关注的问题是:在人机交互这层神奇关系里,能不能获得一个科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温暖靠谱的“大白”,而不是只停留在Siri等语音助手层面的语音互动对象。
因为要真想和汽车“谈恋爱”,光有异想天开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