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年前,吴子申在内蒙古阿拉善承包了50万亩沙漠,种植苦豆子、梭梭木等沙生植物;他还在这个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一人的地方建了一座三星级的涉外宾馆,开发沙漠旅游。但是,真正将他的事业推向成功的却是一种叫“生命素”的东西。
“让一亿中国农民先富起来!”吴子申用这样的野心,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财富,更赢得了资本的眷顾。2009年12月,美国纳斯达克的钟声,送给了这个来自中国西部沙漠的孤独求索者。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果不是命运安排他走了商道,吴子申或许会成为一个教师或者搞研究的人。
1968年,吴子申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父母早亡,他不得不早早学会了坚强和担当。1984年底,16岁的吴子申在内蒙古计委谋得一份打杂的工作,耳濡目染让他懂得了种种人事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年轻好学,中专、大专,经济、行政,一有机会他都去学。
有一次,一位新来的处长让吴子申整理计委堆积如山的档案,这在别人看来是避之惟恐不及的苦差事,却让吴子申潜下心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悄悄地将计委10多年来的投资项目和各种数据,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使他由此掌握了内蒙古经济最核心的东西。
处处用心努力,又处处低调做事,吴子申颇受器重。1988年,内蒙古成立了专门管理国有资产的投资公司,年仅20岁但老成持重的“青年才俊”吴子申,竞被连续委任为多个国有企业的董事或董事长。
青春飞扬的吴子申酷爱音乐,他用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把吉它,业余组织了一个颇受欢迎的乐队。他原本觉得人生就这样定格了,工作之余吹拉弹唱。但是,1994年的一次经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一年,组织上安排他和另外5个人组成扶贫工作队到通辽市国家级贫困县奈曼旗,去调研“农民为什么会那么穷”。那是吴子申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沙漠,而且碰上了沙尘暴,风沙肆虐,沙丘翻滚,能见度只有两三米。终于到了当地农家,却让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穷”字的深刻含义:人不能种,地不能收,传说中的“五六口人只有两三条裤子”的家庭就在眼前。面对这些被渴望和麻木折磨得变了形的百姓,吴子申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欲哭无泪,感觉“心仿佛被撕裂了”……
数月后,回到呼和浩特的吴子申心里依然很沉重。 “我想改变这些,但又无能为力。”他只能先把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深藏在心底。
上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很多人心潮涌动。吴子申与朋友先后代理了“商务通”、 “名人”等多个PDA电子产品在内蒙古的销售,搭上了快速创富的列车。初涉商海,吴子申就展露出自己独特的商业智慧。许多经销商都觉得售后服务是个麻烦,吴子申却觉得这是商机。在销售产品时,他用心做了顾客的数据库,然后雇两个小姑娘给顾客打电话:“先生,您的PDA该换电池了,别丢资料。”于是顾客两个月来换一次电池。这项看似简单的业务,一年竞给他带来近20万元的收益。
吴子申顺利完成了创业最初的积累,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的代理商。也是在那时,他树立了“一定要建立一个能为他人带来价值的服务体系”的梦想。
一次孤注一掷的投资
“沙是所有北方人心中的一个结。”吴子申第一次看到钱学森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预言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钱学森说,未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核心地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他的沙草产业理论认为,占中国25%土地面积的沙漠里至少蕴藏着上万亿的产值,应该因地制宜,搞“多用光,少用水”的高效农业,才能让沙漠变绿洲。
“我被这个理论迷住了,我太想把这条道路走通。”2001年,再也按捺不住创业>中动的吴子申正式从单位辞职下海,成立了永业公司。他组织了一个以内蒙古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高静为首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发沙草项目。吴子申认定,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科研成果及其市场化,才是自己事业的源泉,也是农牧民的出路。
科研专家一致向吴子申建议搞苦参碱提炼加工。苦参碱可治癌、治乙肝,两吨原料制成的针剂价值1亿元,而且还是应用广泛的日化原料。提炼苦参碱的沙生植物苦豆子,在沙漠中随处可见,它的根系深扎到地下,可以防风固沙,并且一次种植,多年收获,越割越旺,投资种植可谓一劳永逸。 “这就是钱老的沙草产业理论,沙里真的有黄金!”吴子申决心“吃螃蟹”,将这个诱人的项目产业化。
为了寻找最好的苦豆子原料基地,吴子申一行驾着越野车四处奔波,最后来到了距离呼和浩特近600公里的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镇。蒙古族的镇党委书记月·特木其勒图热情接待,倾情介绍了梭梭木、苦豆子、白刺等沙生植物,又带他们去看了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沙漠秘境中的人根峰、大峡谷……
“对于是否投资,当时吴子申一句话没说,临走也看不出一点表情。”月书记有点失望。没料一周后,吴子申的专家团队来考察了,之后便是连续二十多组的专家团分头开进小镇。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个令人感慨的小故事。2002年12月的一天,吴子申与朋友相约到呼和浩特新城宾馆谈事儿,看见大堂楼道口立一招牌,上写“参加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的嘉宾请上八楼”。吴子申眼睛一亮,扔下朋友,事也不谈了,拔腿直奔八楼而去。
“当时吴子申是最后一个挤进会议室的,挤在角落里,但积极得不得了,第一个带头交会费,激动得手舞足蹈地发言。大家很少看到对沙漠这么执着的人。”沙草产业协会秘书长郝诚之回忆道。吴子申在发言中说: “治沙防沙的最好方法是种苦豆子、梭梭木、白刺等有高经济价值的沙生植物,以沙治沙,沙里淘金。比如梭梭木根部寄生一种名贵中药材肉苁蓉,每亩投入800元,几年后就可产出3万元……”
2003年,吴子申再次来到敖伦布拉格,月书记还是全程陪同。临别时,吴子申站在风沙地里,握着月书记的手说:“老哥啊,为了这片土地,我投!”本来决定只投500万元,哪知第一笔就投了2000万元。那是吴子申的全部家底。
一堂沙漠里的风险课
吴子申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他在敖伦布拉格圈下50万亩沙漠荒地搞起种植,同时成立了敕勒川文化有限公司做旅游。“我开始造势,不停地请农业专家、科研专家、作家、艺术家、政府官员组团到当地考察、宣传,一边向这片土地注入现代文明基因,一边解决运作问题,一边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所有亲朋,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说他“傻了”。
吴子申梦想把敖伦布拉格建成美国西部小镇那样高度现代化、风光秀丽、可以让人安居乐业的沙漠绿洲。为此,他做了详细的规划:每100亩沙地雇一户牧民,外圈种树,内圈种草、放羊、放骆驼,种苦豆子、梭梭木,最后形成循环经济,这样既可防风固沙,农牧民每年又可获得20万元以上的收益。 2003年,吴子申组织政府人员到当地开始第一次运作,就遇到了麻烦。“我们在当地留领导吃饭,在敖伦布拉格最好的新隆酒店,结果吃没吃,坐没坐,喝水都成问题,大家急得没办法。”吴子申决定先建个招待所, “弄个落脚的地方。”没想到,后来越做越大,弄成了三星级“敖伦布拉格酒店”。呼市的朋友听说吴子申在沙漠里建酒店,惊呼“完全是个疯子”!
建酒店的同时,苦参碱厂也开始建设了。50万亩沙地,光平整沟沟坎坎就花了150万元。建酒店、修路又投了1000多万元,吴子申口袋里的资金很快见了底。
更要命的是,吴子申突然发现50万亩沙地的生物链早已被破坏了。骆驼快死光了,种植园成了老鼠的天堂,原有的梭梭木根部已不长肉苁蓉,新栽的梭梭木生长更是不旺。农民再做下去,不但于事无补,还得按天开出工钱。吴子申只好宣布项目停工。50万亩种植园突然就撂在那儿,没人管了。梦想的天堂一下子变成了现实的泥潭。
祸不单行的是,2004年4月,全国开始宏观调控,之前银行承诺的2000万元贷款烟消云散。一夜之间,公司陷入最可怕的境地:资金链断了!
吴子申后悔不迭: “头脑发热,贪大求洋,又搞宾馆又搞旅游什么的,不仅在阿拉善,还在呼市、山西都有项目,想搞大集团啊,咔嚓,没钱了!上门讨债的一天好几十人,你成了一个‘骗子’。一大摊子事儿瘫在那儿了……”
后来,吴子申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手里一定要有现金。“做企业一定要脚踏实地,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虚荣、冒险、投机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可以有!”吴子申心有余悸地说。
一次绝处逢生的转型
走投无路之际,宾馆建筑商上门讨债,见到苦苦熬着的吴子申,没说几句心就软了, “吴子申比我还惨!”建筑商了解了他,结果反而借给他20万元, “他有未来,我得帮他。”
就这样,吴子申想尽一切办法向亲朋借贷,公司终于没有倒闭。冤有头债有主,这断了的链条还得从梭梭木如何长得好开始。在节骨眼上,吴子申突然想起研究团队的高静曾经搞出一个科研成果,喷在农作物叶子上,能让农作物生长旺盛,增产10%。
“杂交技术让水稻增产7%到8%,就能多解决全球数亿人的粮食问题,这技术真能增产10%,我就能将它在全国卖火!”吴子申当时兴奋地将这个产品命名为“永业生命素”。
高静研发的生命素产品样本,是利用内蒙古盛产的褐煤、风化煤、泥炭,从中提炼出珍贵的黄腐植酸,再加工成植物生命素。黄腐植酸含植物所需多种天然营养元素,可从叶面吸收,同时增强光合作用,强壮植株,促进农作物增产,并还原其天然色香味。研发团队一直在西红柿、黄瓜、青椒等数十种瓜果蔬菜上做这个产品的实验,发现完全天然无任何不良后果,还发现增产不止10%,而是20%到30%!
吴子申连忙把产品找来,喷在梭梭木、苦豆子、白刺叶子上。十几天后,奇迹出现了,在干旱的沙漠里,这些植物开始茁壮生长!吴子申一下从生物链被破坏的极度沮丧中看到了希望, “看来,50万亩沙漠种植园的重新启动,指日可待!”
吴子申是个天生的创业型企业家,他想到的不仅仅是沙漠的问题,生命素既然如此有效,如果喷施到全国18亿亩耕地上,会给农民带来多少增收?会给农民带来多少财富?企业由此会获得怎样的效益?带着这个巨大而辉煌的设想,吴子申马上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决定启动生命素的量产和市场化。
吴子申欣喜地发现:绝望中带给公司生机的这个小小的产品,无意中契合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痛。生命素不光能解决沙漠的问题,还能解决大农业的问题,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永恒之业”。
一个时间验证的财富公式
“农民绝不会拿地里的粮食跟你做实验,听你忽悠,他们也不会轻信产品广告,所以,这样的产品,在营销上只能稳扎稳打。”交过“学费”的吴子申不再冒进,在推广上采取了步步为营的做法。
“只有在用了永业生命素的绝大多数人真正赚钱的时候,才是永业大规模盈利的时候。”
为了下活全国市场这盘棋,从2005年开始,吴子申开始组建创业团队,着手建立永业生命素商业和营销模式。他找到“商务通”和“名人”的前大将们,向他们介绍在这个“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的时代,永业生命素却能够提供一个可让人吃出健康的、利国利民利己的全新的财富产业链商业模式。
这样的介绍和推广果然打动了很多人。商务通创始人之一的孙陶然、名人掌上电脑前总经理赵强纷纷加盟。吴子申还采纳了孙陶然、赵强的建议,将“商务通“、 “名人”的营销模式移植到永业生命素的营销体系。“农民致富三件宝,种子、化肥、生命素,一个都不能少”。“生命素,摇钱树,谁用谁致富。”土的掉渣的广告语,却让农民一下子记住了。
2007年初,整饬一新的永业营销团队,迅速向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新疆等地扩张。村庄是永业公司战略推进的营盘,也是永业公司营销上的一个“引爆点”。所到之处,永业的销售人员先建样板田,用对比实验来说服农民和经销商。在江苏做了水稻试验,在新疆做了棉花、辣椒试验。试验非常成功,江苏大面积水稻田的产量奇迹般地增长了20.21%!
“农民致富了,合伙伙伴赚钱了,永业就赚钱了。”这是吴子申认准的理儿。短短几年,永业在全国建立了7000多个永业科技服务站。“这是一个事业,通过一个产品,我们跟农民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帮助农民赚钱,教会农民挣钱。而在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同时,我们企业自己也找到一个长久发展的永恒之路。”
2008年,是吴子申和他的事业厚积薄发的一年,生命素获得多个业内大奖,吴子申把公司总部也搬到了北京。“要用‘永业致富模式’,让一亿中国农民先富起来!“吴子申再次野心勃勃。
一条全产业的“高速公路”
因为生命素,吴子申很快得到了华尔街投资者们的青睐。
在华尔街路演的时候,很多基金问:永业到底做什么?吴子申将永业生命素的价值概括为“帮助中国农民解决增产增收的问题”。他列出的事实是:中国人口近14亿,人均土地面积紧张,耕种土地质量减少,增加亩产量和提供健康的农业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这是永业生命素的使命。
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8日上午,永业高管团队及合作伙伴代表在吴子申率领下,赴美国参加永业国际纳斯达克主板上市敲钟仪式。吴子申说, “永业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国际大资本的进入,将对永业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在吴子申看来,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在向全国扩张的过程中,吴子申看到,生命素产品只是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解决全部的农民问题。当营销人员尝试跟农民讲, 永业生命素产品可以让他们增收百分之多少多少,农民却说, ”我现在西瓜卖不出去,增产不增产跟我没关系”。吴子申由此想到,永业在各地建立的科技服务站能否成为回收农业产品的订单窗口,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市场资源,给农民实实在在的服务。 “我们还会进一步尝试农业休闲观光、农家游等体验性的营销,通过这些形式真正引导农民向旅游文化产业方面转移。”吴子申希望通过“一个闭环的财富循环的产业链条”,解决市民买难和农民卖难的问题,从经济上打破制约中国三农问题的城乡二元结构,打造一条从18亿亩耕地到几亿张餐桌之间的‘高速公路’。”
当然,这个全产业链的高速公路的规划非常庞大,吴子申知道自己还得一步一步做起来。“许多人说永业成功了,其实永业还只是一个新生儿,要做的事太多了。中国有69万个村庄,永业现在才做了7000个。”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吴子申经常会吟诵这首乐府诗。事实上, “敕勒川”一直是这位草原汉子的情感寄托,他不仅与柳传志、潘石屹、张朝阳等企业家发起了公益环保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备SEE生态基金会,还在2008年成立了生态环保记者联盟,他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沙漠,就像自己当初一样。
2009年岁末,永业公司获得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大奖,吴子申在获奖感言中说:“我想狂风过去,吹走的都是沙子,留下的就是恒心。”榆林市榆阳区企业改革显活力
高明华
近年来,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能源新都陕北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榆阳区,抢抓机遇,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和加大招商引资,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了地方传统工业优化重组,现代能化工业迅猛发展,助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榆阳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榆阳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63亿元;全区56户国有、重点集体企业改革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受到榆林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榆阳区企业改革跨入陕西先进行列,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县区十强。
榆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大事来抓。一是加强企业改革推进机制,二是明确改革目标,三是出台改革配套优惠政策,四是严格把好改革重点关口;确保了全区企业改革工作阳光操作,破解了困扰几届政府的企业改革难题,实现了国企战略性改组。
榆阳区坚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依托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通过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加快培植起了榆阳煤业集团、榆林普惠酒业集团、常乐堡矿业集团、榆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德福来药业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力拉动着榆阳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榆阳区按照抓大放小,退而有利的原则,对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小型轻工业和商业流通企业,主要通过推进非公有企业收购和兼并等方式实施改革,盘活了企业闲置资产,聚集了榆林城市建设、商贸流通、房地产业、服务业社会投资力量,促进了困难企业焕发生机和非公有企业创业发展共赢,助推了三产兴区和城市繁荣。
榆阳区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债权人和职工之间关系,努力改进构建各方利益共享机制。截止2009年底。榆阳区企业改革国有资产增加8亿元,企业剥离、处置、偿还债务3亿元:区级财政动用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改革;国有、集体企业职工8000多名享受了政策优惠,领取了5亿多元的身份置换金,接续了社会保障关系,向养老经办中心缴纳一次性费用1亿多元,绝大多数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到了政府、企业、债权人、职工四满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榆阳西部经济强区的快速崛起。
榆阳区打赢了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又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构建文明和谐榆阳。
我们相信,坚持科学发展的榆阳会变得更加美好。
“让一亿中国农民先富起来!”吴子申用这样的野心,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财富,更赢得了资本的眷顾。2009年12月,美国纳斯达克的钟声,送给了这个来自中国西部沙漠的孤独求索者。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果不是命运安排他走了商道,吴子申或许会成为一个教师或者搞研究的人。
1968年,吴子申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父母早亡,他不得不早早学会了坚强和担当。1984年底,16岁的吴子申在内蒙古计委谋得一份打杂的工作,耳濡目染让他懂得了种种人事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年轻好学,中专、大专,经济、行政,一有机会他都去学。
有一次,一位新来的处长让吴子申整理计委堆积如山的档案,这在别人看来是避之惟恐不及的苦差事,却让吴子申潜下心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悄悄地将计委10多年来的投资项目和各种数据,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使他由此掌握了内蒙古经济最核心的东西。
处处用心努力,又处处低调做事,吴子申颇受器重。1988年,内蒙古成立了专门管理国有资产的投资公司,年仅20岁但老成持重的“青年才俊”吴子申,竞被连续委任为多个国有企业的董事或董事长。
青春飞扬的吴子申酷爱音乐,他用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把吉它,业余组织了一个颇受欢迎的乐队。他原本觉得人生就这样定格了,工作之余吹拉弹唱。但是,1994年的一次经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一年,组织上安排他和另外5个人组成扶贫工作队到通辽市国家级贫困县奈曼旗,去调研“农民为什么会那么穷”。那是吴子申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沙漠,而且碰上了沙尘暴,风沙肆虐,沙丘翻滚,能见度只有两三米。终于到了当地农家,却让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穷”字的深刻含义:人不能种,地不能收,传说中的“五六口人只有两三条裤子”的家庭就在眼前。面对这些被渴望和麻木折磨得变了形的百姓,吴子申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欲哭无泪,感觉“心仿佛被撕裂了”……
数月后,回到呼和浩特的吴子申心里依然很沉重。 “我想改变这些,但又无能为力。”他只能先把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深藏在心底。
上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很多人心潮涌动。吴子申与朋友先后代理了“商务通”、 “名人”等多个PDA电子产品在内蒙古的销售,搭上了快速创富的列车。初涉商海,吴子申就展露出自己独特的商业智慧。许多经销商都觉得售后服务是个麻烦,吴子申却觉得这是商机。在销售产品时,他用心做了顾客的数据库,然后雇两个小姑娘给顾客打电话:“先生,您的PDA该换电池了,别丢资料。”于是顾客两个月来换一次电池。这项看似简单的业务,一年竞给他带来近20万元的收益。
吴子申顺利完成了创业最初的积累,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的代理商。也是在那时,他树立了“一定要建立一个能为他人带来价值的服务体系”的梦想。
一次孤注一掷的投资
“沙是所有北方人心中的一个结。”吴子申第一次看到钱学森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预言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钱学森说,未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核心地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他的沙草产业理论认为,占中国25%土地面积的沙漠里至少蕴藏着上万亿的产值,应该因地制宜,搞“多用光,少用水”的高效农业,才能让沙漠变绿洲。
“我被这个理论迷住了,我太想把这条道路走通。”2001年,再也按捺不住创业>中动的吴子申正式从单位辞职下海,成立了永业公司。他组织了一个以内蒙古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高静为首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发沙草项目。吴子申认定,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科研成果及其市场化,才是自己事业的源泉,也是农牧民的出路。
科研专家一致向吴子申建议搞苦参碱提炼加工。苦参碱可治癌、治乙肝,两吨原料制成的针剂价值1亿元,而且还是应用广泛的日化原料。提炼苦参碱的沙生植物苦豆子,在沙漠中随处可见,它的根系深扎到地下,可以防风固沙,并且一次种植,多年收获,越割越旺,投资种植可谓一劳永逸。 “这就是钱老的沙草产业理论,沙里真的有黄金!”吴子申决心“吃螃蟹”,将这个诱人的项目产业化。
为了寻找最好的苦豆子原料基地,吴子申一行驾着越野车四处奔波,最后来到了距离呼和浩特近600公里的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镇。蒙古族的镇党委书记月·特木其勒图热情接待,倾情介绍了梭梭木、苦豆子、白刺等沙生植物,又带他们去看了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沙漠秘境中的人根峰、大峡谷……
“对于是否投资,当时吴子申一句话没说,临走也看不出一点表情。”月书记有点失望。没料一周后,吴子申的专家团队来考察了,之后便是连续二十多组的专家团分头开进小镇。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个令人感慨的小故事。2002年12月的一天,吴子申与朋友相约到呼和浩特新城宾馆谈事儿,看见大堂楼道口立一招牌,上写“参加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的嘉宾请上八楼”。吴子申眼睛一亮,扔下朋友,事也不谈了,拔腿直奔八楼而去。
“当时吴子申是最后一个挤进会议室的,挤在角落里,但积极得不得了,第一个带头交会费,激动得手舞足蹈地发言。大家很少看到对沙漠这么执着的人。”沙草产业协会秘书长郝诚之回忆道。吴子申在发言中说: “治沙防沙的最好方法是种苦豆子、梭梭木、白刺等有高经济价值的沙生植物,以沙治沙,沙里淘金。比如梭梭木根部寄生一种名贵中药材肉苁蓉,每亩投入800元,几年后就可产出3万元……”
2003年,吴子申再次来到敖伦布拉格,月书记还是全程陪同。临别时,吴子申站在风沙地里,握着月书记的手说:“老哥啊,为了这片土地,我投!”本来决定只投500万元,哪知第一笔就投了2000万元。那是吴子申的全部家底。
一堂沙漠里的风险课
吴子申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他在敖伦布拉格圈下50万亩沙漠荒地搞起种植,同时成立了敕勒川文化有限公司做旅游。“我开始造势,不停地请农业专家、科研专家、作家、艺术家、政府官员组团到当地考察、宣传,一边向这片土地注入现代文明基因,一边解决运作问题,一边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所有亲朋,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说他“傻了”。
吴子申梦想把敖伦布拉格建成美国西部小镇那样高度现代化、风光秀丽、可以让人安居乐业的沙漠绿洲。为此,他做了详细的规划:每100亩沙地雇一户牧民,外圈种树,内圈种草、放羊、放骆驼,种苦豆子、梭梭木,最后形成循环经济,这样既可防风固沙,农牧民每年又可获得20万元以上的收益。 2003年,吴子申组织政府人员到当地开始第一次运作,就遇到了麻烦。“我们在当地留领导吃饭,在敖伦布拉格最好的新隆酒店,结果吃没吃,坐没坐,喝水都成问题,大家急得没办法。”吴子申决定先建个招待所, “弄个落脚的地方。”没想到,后来越做越大,弄成了三星级“敖伦布拉格酒店”。呼市的朋友听说吴子申在沙漠里建酒店,惊呼“完全是个疯子”!
建酒店的同时,苦参碱厂也开始建设了。50万亩沙地,光平整沟沟坎坎就花了150万元。建酒店、修路又投了1000多万元,吴子申口袋里的资金很快见了底。
更要命的是,吴子申突然发现50万亩沙地的生物链早已被破坏了。骆驼快死光了,种植园成了老鼠的天堂,原有的梭梭木根部已不长肉苁蓉,新栽的梭梭木生长更是不旺。农民再做下去,不但于事无补,还得按天开出工钱。吴子申只好宣布项目停工。50万亩种植园突然就撂在那儿,没人管了。梦想的天堂一下子变成了现实的泥潭。
祸不单行的是,2004年4月,全国开始宏观调控,之前银行承诺的2000万元贷款烟消云散。一夜之间,公司陷入最可怕的境地:资金链断了!
吴子申后悔不迭: “头脑发热,贪大求洋,又搞宾馆又搞旅游什么的,不仅在阿拉善,还在呼市、山西都有项目,想搞大集团啊,咔嚓,没钱了!上门讨债的一天好几十人,你成了一个‘骗子’。一大摊子事儿瘫在那儿了……”
后来,吴子申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手里一定要有现金。“做企业一定要脚踏实地,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虚荣、冒险、投机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可以有!”吴子申心有余悸地说。
一次绝处逢生的转型
走投无路之际,宾馆建筑商上门讨债,见到苦苦熬着的吴子申,没说几句心就软了, “吴子申比我还惨!”建筑商了解了他,结果反而借给他20万元, “他有未来,我得帮他。”
就这样,吴子申想尽一切办法向亲朋借贷,公司终于没有倒闭。冤有头债有主,这断了的链条还得从梭梭木如何长得好开始。在节骨眼上,吴子申突然想起研究团队的高静曾经搞出一个科研成果,喷在农作物叶子上,能让农作物生长旺盛,增产10%。
“杂交技术让水稻增产7%到8%,就能多解决全球数亿人的粮食问题,这技术真能增产10%,我就能将它在全国卖火!”吴子申当时兴奋地将这个产品命名为“永业生命素”。
高静研发的生命素产品样本,是利用内蒙古盛产的褐煤、风化煤、泥炭,从中提炼出珍贵的黄腐植酸,再加工成植物生命素。黄腐植酸含植物所需多种天然营养元素,可从叶面吸收,同时增强光合作用,强壮植株,促进农作物增产,并还原其天然色香味。研发团队一直在西红柿、黄瓜、青椒等数十种瓜果蔬菜上做这个产品的实验,发现完全天然无任何不良后果,还发现增产不止10%,而是20%到30%!
吴子申连忙把产品找来,喷在梭梭木、苦豆子、白刺叶子上。十几天后,奇迹出现了,在干旱的沙漠里,这些植物开始茁壮生长!吴子申一下从生物链被破坏的极度沮丧中看到了希望, “看来,50万亩沙漠种植园的重新启动,指日可待!”
吴子申是个天生的创业型企业家,他想到的不仅仅是沙漠的问题,生命素既然如此有效,如果喷施到全国18亿亩耕地上,会给农民带来多少增收?会给农民带来多少财富?企业由此会获得怎样的效益?带着这个巨大而辉煌的设想,吴子申马上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决定启动生命素的量产和市场化。
吴子申欣喜地发现:绝望中带给公司生机的这个小小的产品,无意中契合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痛。生命素不光能解决沙漠的问题,还能解决大农业的问题,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永恒之业”。
一个时间验证的财富公式
“农民绝不会拿地里的粮食跟你做实验,听你忽悠,他们也不会轻信产品广告,所以,这样的产品,在营销上只能稳扎稳打。”交过“学费”的吴子申不再冒进,在推广上采取了步步为营的做法。
“只有在用了永业生命素的绝大多数人真正赚钱的时候,才是永业大规模盈利的时候。”
为了下活全国市场这盘棋,从2005年开始,吴子申开始组建创业团队,着手建立永业生命素商业和营销模式。他找到“商务通”和“名人”的前大将们,向他们介绍在这个“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的时代,永业生命素却能够提供一个可让人吃出健康的、利国利民利己的全新的财富产业链商业模式。
这样的介绍和推广果然打动了很多人。商务通创始人之一的孙陶然、名人掌上电脑前总经理赵强纷纷加盟。吴子申还采纳了孙陶然、赵强的建议,将“商务通“、 “名人”的营销模式移植到永业生命素的营销体系。“农民致富三件宝,种子、化肥、生命素,一个都不能少”。“生命素,摇钱树,谁用谁致富。”土的掉渣的广告语,却让农民一下子记住了。
2007年初,整饬一新的永业营销团队,迅速向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新疆等地扩张。村庄是永业公司战略推进的营盘,也是永业公司营销上的一个“引爆点”。所到之处,永业的销售人员先建样板田,用对比实验来说服农民和经销商。在江苏做了水稻试验,在新疆做了棉花、辣椒试验。试验非常成功,江苏大面积水稻田的产量奇迹般地增长了20.21%!
“农民致富了,合伙伙伴赚钱了,永业就赚钱了。”这是吴子申认准的理儿。短短几年,永业在全国建立了7000多个永业科技服务站。“这是一个事业,通过一个产品,我们跟农民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帮助农民赚钱,教会农民挣钱。而在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同时,我们企业自己也找到一个长久发展的永恒之路。”
2008年,是吴子申和他的事业厚积薄发的一年,生命素获得多个业内大奖,吴子申把公司总部也搬到了北京。“要用‘永业致富模式’,让一亿中国农民先富起来!“吴子申再次野心勃勃。
一条全产业的“高速公路”
因为生命素,吴子申很快得到了华尔街投资者们的青睐。
在华尔街路演的时候,很多基金问:永业到底做什么?吴子申将永业生命素的价值概括为“帮助中国农民解决增产增收的问题”。他列出的事实是:中国人口近14亿,人均土地面积紧张,耕种土地质量减少,增加亩产量和提供健康的农业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这是永业生命素的使命。
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8日上午,永业高管团队及合作伙伴代表在吴子申率领下,赴美国参加永业国际纳斯达克主板上市敲钟仪式。吴子申说, “永业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国际大资本的进入,将对永业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在吴子申看来,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在向全国扩张的过程中,吴子申看到,生命素产品只是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解决全部的农民问题。当营销人员尝试跟农民讲, 永业生命素产品可以让他们增收百分之多少多少,农民却说, ”我现在西瓜卖不出去,增产不增产跟我没关系”。吴子申由此想到,永业在各地建立的科技服务站能否成为回收农业产品的订单窗口,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市场资源,给农民实实在在的服务。 “我们还会进一步尝试农业休闲观光、农家游等体验性的营销,通过这些形式真正引导农民向旅游文化产业方面转移。”吴子申希望通过“一个闭环的财富循环的产业链条”,解决市民买难和农民卖难的问题,从经济上打破制约中国三农问题的城乡二元结构,打造一条从18亿亩耕地到几亿张餐桌之间的‘高速公路’。”
当然,这个全产业链的高速公路的规划非常庞大,吴子申知道自己还得一步一步做起来。“许多人说永业成功了,其实永业还只是一个新生儿,要做的事太多了。中国有69万个村庄,永业现在才做了7000个。”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吴子申经常会吟诵这首乐府诗。事实上, “敕勒川”一直是这位草原汉子的情感寄托,他不仅与柳传志、潘石屹、张朝阳等企业家发起了公益环保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备SEE生态基金会,还在2008年成立了生态环保记者联盟,他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沙漠,就像自己当初一样。
2009年岁末,永业公司获得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大奖,吴子申在获奖感言中说:“我想狂风过去,吹走的都是沙子,留下的就是恒心。”榆林市榆阳区企业改革显活力
高明华
近年来,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能源新都陕北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榆阳区,抢抓机遇,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和加大招商引资,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了地方传统工业优化重组,现代能化工业迅猛发展,助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榆阳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榆阳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63亿元;全区56户国有、重点集体企业改革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受到榆林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榆阳区企业改革跨入陕西先进行列,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县区十强。
榆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大事来抓。一是加强企业改革推进机制,二是明确改革目标,三是出台改革配套优惠政策,四是严格把好改革重点关口;确保了全区企业改革工作阳光操作,破解了困扰几届政府的企业改革难题,实现了国企战略性改组。
榆阳区坚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依托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通过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加快培植起了榆阳煤业集团、榆林普惠酒业集团、常乐堡矿业集团、榆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德福来药业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力拉动着榆阳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榆阳区按照抓大放小,退而有利的原则,对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小型轻工业和商业流通企业,主要通过推进非公有企业收购和兼并等方式实施改革,盘活了企业闲置资产,聚集了榆林城市建设、商贸流通、房地产业、服务业社会投资力量,促进了困难企业焕发生机和非公有企业创业发展共赢,助推了三产兴区和城市繁荣。
榆阳区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债权人和职工之间关系,努力改进构建各方利益共享机制。截止2009年底。榆阳区企业改革国有资产增加8亿元,企业剥离、处置、偿还债务3亿元:区级财政动用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改革;国有、集体企业职工8000多名享受了政策优惠,领取了5亿多元的身份置换金,接续了社会保障关系,向养老经办中心缴纳一次性费用1亿多元,绝大多数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到了政府、企业、债权人、职工四满意,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榆阳西部经济强区的快速崛起。
榆阳区打赢了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又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构建文明和谐榆阳。
我们相信,坚持科学发展的榆阳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