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创新意识被列为衡量小学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指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本文从留守儿童教育出发,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原则策略;留守儿童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创新意识的启蒙时期,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将来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而数学能够激发孩子的思维,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教二十几年的经验,通过改善数学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表自己的拙见。
  一、 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
  1. 主体原则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规划、组织教学活动。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限制住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本质,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够发挥出来,参与并融入课堂学习中,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过程,构建出新课改下理想的课堂环境。
  2. 兴趣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尤其是留守学生,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因此需要我们老师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用比较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到数学学习当中,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愉悦的学习心态,这样也有利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得他们可以对数学教材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共鸣。我们还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具体化,让学生们能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和体会数学的乐趣和魅力,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养成创新意识。
  3. 提问原则
  产生疑问,人才会思考,思考才能创新,疑问是思考的源头,思考是创新的原动力。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产生疑问,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存在疑问,才会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究真相。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提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和提问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提问,这样也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也要多为学生制造提问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现问题并且勇于提出问题,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4. 实践原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较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数学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来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 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留守儿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留守儿童开放型的思维品格,优异的智慧情操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素质,就要培养留守儿童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让留守儿童由“学会”到“要学”,最后过渡到“会学”,使留守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新体系,首先就是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模式,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并行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起到组织、指导和总结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避免“标准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各抒己见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越少的限制条件才能拓展越大的创新空间。数学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在透析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发现生成性资源,挖掘创新素材,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让学生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也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加以拓展。
  2. 为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留守的儿童个性差异较为明显,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小学生原本求知欲就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问题猜想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问题错误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等。通过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时,才会随即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转变为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迫不及待地主动探究。教师若能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找准学生所在的兴趣点,并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 重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
  通常问题的提出都比问题的解决要重要,因此疑问可以说是进行知识探究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懂就要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也要积极的、耐心的予以解答。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将学生的疑问加以拓展,从而从其他的方面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相对比较基础的算术题的讲解时,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传授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式,然后再激发学生思考其他的一些解决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潜力。
  三、 结语
  要培养留守儿童的创新意识,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主体意识。教师要树立一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思想,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留守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让留守儿童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04):118.
  [2]米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220.
  [3]吴媚.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5):190.
  作者简介:
  徐升杰,重庆市,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檀木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进行备课、讲授、辅导、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都采用同样的标准,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存在一定个体差异的高中生来讲,很难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本文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圣人不但对古圣哲不能尽意的哲思"立象以尽意",而且还将自己的见解也附会到已立之象中去,以至出现种类繁多的太极图.照此模式,我们将一些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亦附会到太极图中去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将所制得的印迹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的固定相,建立了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和分析酱油中的防
农村社区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又为农村体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系统协调的体育观念,积极扩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