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但是传统的人事制度并不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支持。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化 人事制度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事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岗位,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的,但如果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不跟上,班主任专业化还是一句空话,以至于教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书的“副业”,既不看重这项工作,也不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没有专业诉求。
一、传统的班主任教师人事制度的弊端
1. 岗位由学校领导统一安排,班主任没有选择的权利
有些学校虽然采用了名为双向选择的聘用制,但实施过程中单向指派的意味依然很强烈。由于工作岗位是学校安排的,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甚至成了大家“争相谦让”的角色,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就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不可能做好他不想做的工作,以非我的态度投身班主任工作实践,只能得过且过,只能品尝失落和痛苦,其工作质量之低,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学校班主任工作人事任命制度没有激发起持续的班主任专业工作的热情。
2. 学校在对待班主任教师的能力水平上,往往注重使用轻视开发
表现在管理行为上,就是对使用优秀班主任热情有加,但对班主任的培训培养却少有重视和支持,这既有利益关系,也有管理思想的原因。说它有利益关系的原因,是指培训、培养费时费力,花钱又多,经济上不划算,而且见效慢;说它是管理思想的原因,是指在对待班主任的态度上,把班主任仅仅作为达成学校目标的工具,而没有把班主任作为人力资源,没有把班主任的潜能开发作为管理者的职责,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在班主任使用过程中,没有持续地开发班主任潜能,提高水平和层次。
3. 职称评定制度从来没有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这具体表现在:职称系列中没有班主任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教师职称系列中也没有班主任这一个项目;专业人员随着专业素质的提高,职称(职级)也会拾级而上与之匹配,而班主任即便工作时间再长,经验再丰富,专业素质再高,其职级也无缘攀升;教师职评指标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的足够尊重和专业认定。某些地方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和年限,基本上是一票否决,但提交送审的班主任工作论文却因为没有学科专业性而不予接纳。这样的评聘制度很容易挫伤大批有专业追求的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4. 薪酬制度并没有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
任何一个专业成熟度很高的职业都有相当高的经济回报作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目前,班主任的生存现状是:体力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经济上,付出多、回报少;心理上,压力大。人事制度并不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支持。对同类职位而言,没有薪酬差别;对不同职位而言,只有管理责任轻重不等时才有薪酬差别。换言之,薪酬制度并没有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
二、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逐渐被认同,但专业化的地位仍未能真正确立。班主任的资格、职级、培训、评价、薪酬等一系列制度都有待出台。这种情况导致学校在聘任班主任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境地: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解决了职称问题之后往往出现发展的高原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纷纷表示不愿做班主任,而青年教师则正好相反,虽然有强烈的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愿望(因为热爱或职称方面的现实压力),却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而不能胜任。
我们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如果没有资格准入、职务评聘、绩效考核、薪酬晋升方面的制度支撑,班主任教师职业难以实现有效的专业化。第二,独特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是班主任教师人事制度与其他职业以及岗位教师人事制度的核心区别,脱离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人事制度容易忽视班主任职业的内在特点,甚至违背教育规律。第三, 结合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学校人事管理,能够将班主任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运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既实现科学管理,又实现以人为本,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根据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果,可将教师工作分为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校领导管理工作四类工作岗位,让教师在不同方向上发展,同是“一级教师”,可能方向并不一样。目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岗位,有职务、职级、工资,工资是根据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工作量来颁发的。正因为如此,对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实行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普遍。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岗位,目前只适用于高校,同样有职务、职级和工资,其工作量是看其完成的科研任务来确定的。学校领导(校长)从事管理工作岗位,有专门职务、职级和工资的,目前只限于上海,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推广,但这是一种趋势。
然而,从事学生工作(班主任)的,除大学辅导员外,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专门岗位,因此对班主任实行的是津贴制度,而不是实行岗位工资制度,也没有实行职务、职级制度。尽管《意见》指出班主任是专业性岗位,较以往的政策、法规有很大的进步,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还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作保障。正因为没有作为一种专门岗位,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推理演绎的认定:班主任由教师担任的,认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的专业地位和特性,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特性也就落实了。换言之,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专业特性是依附于教师从事教学而全无自身的个性。
我们认为,班主任是教师工作的一种专门岗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教学岗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应当实行相应的岗位聘任制度、职级制度和工资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将教师工作划分为不同岗位的人事制度,可以让教师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一种岗位都有职务、职级和工资制度,这对教师专业化和学校人事制度管理都是有利的。
三、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
如何将班主任专业化与人事制度管理结合?人事管理强调班主任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专业发展则强调教师在承担相同或相似的任务时能达到什么水平。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来结合两者,既评价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程度,又评价班主任对学校目标的贡献度,势必需要一个庞大、复杂、精细的考核系统,增加难以承担的管理成本,而且这样的考核仍然无法衡量因分工不同造成的贡献差异。例如,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与发表了数篇论文的班主任,或者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与新上任的年轻班主任,谁的报酬应该更高?实际上还有更简单有效的办法。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就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通过结合学校运行目标,将班主任专业标准转化为班主任职位标准,由低到高将班主任专业化职级拟定分为五个层次,即实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特级班主任。五个职级,按次序评选,原则上不能越级评选。在评选过程中,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班主任可以提前破格参评高级或特级班主任。班主任的职级与教师的职称并列,同等对待,不同职级的班主任享有不同的报酬。这样,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管理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班主任专业标准描述了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不同职位类型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为划分班主任教师职位的类别和级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班主任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加上管理责任的因素就可得出班主任教师职位标准,再加上目标、态度等因素,就可得出班主任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这些标准正是班主任教师聘任、评价、薪酬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班主任专业标准围绕如何创建学生优良班集体,以此为核心建立人事制度,一方面使学校的管理真正扎根于班主任个人的专业实践之中,一方面使学校的组织目标不会脱离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
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事制度建设是基本保证。当然,班主任制度建设更具有“校本”的特征,如职称(或职级)评定与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不同,不适宜统一评审,而应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所以,应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提出宏观的指导性意见,给予班主任专业信誉保护提供政策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
2 黄正平.制度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保障[J].班主任之友,2006(9)
3 潘健.实施职级评定制: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J].班主任,2004(4)
(作者系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在职硕士)
责任编辑 熊建辉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化 人事制度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事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岗位,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的,但如果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不跟上,班主任专业化还是一句空话,以至于教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书的“副业”,既不看重这项工作,也不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没有专业诉求。
一、传统的班主任教师人事制度的弊端
1. 岗位由学校领导统一安排,班主任没有选择的权利
有些学校虽然采用了名为双向选择的聘用制,但实施过程中单向指派的意味依然很强烈。由于工作岗位是学校安排的,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甚至成了大家“争相谦让”的角色,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就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不可能做好他不想做的工作,以非我的态度投身班主任工作实践,只能得过且过,只能品尝失落和痛苦,其工作质量之低,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学校班主任工作人事任命制度没有激发起持续的班主任专业工作的热情。
2. 学校在对待班主任教师的能力水平上,往往注重使用轻视开发
表现在管理行为上,就是对使用优秀班主任热情有加,但对班主任的培训培养却少有重视和支持,这既有利益关系,也有管理思想的原因。说它有利益关系的原因,是指培训、培养费时费力,花钱又多,经济上不划算,而且见效慢;说它是管理思想的原因,是指在对待班主任的态度上,把班主任仅仅作为达成学校目标的工具,而没有把班主任作为人力资源,没有把班主任的潜能开发作为管理者的职责,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在班主任使用过程中,没有持续地开发班主任潜能,提高水平和层次。
3. 职称评定制度从来没有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这具体表现在:职称系列中没有班主任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教师职称系列中也没有班主任这一个项目;专业人员随着专业素质的提高,职称(职级)也会拾级而上与之匹配,而班主任即便工作时间再长,经验再丰富,专业素质再高,其职级也无缘攀升;教师职评指标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的足够尊重和专业认定。某些地方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和年限,基本上是一票否决,但提交送审的班主任工作论文却因为没有学科专业性而不予接纳。这样的评聘制度很容易挫伤大批有专业追求的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4. 薪酬制度并没有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
任何一个专业成熟度很高的职业都有相当高的经济回报作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目前,班主任的生存现状是:体力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经济上,付出多、回报少;心理上,压力大。人事制度并不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支持。对同类职位而言,没有薪酬差别;对不同职位而言,只有管理责任轻重不等时才有薪酬差别。换言之,薪酬制度并没有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
二、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逐渐被认同,但专业化的地位仍未能真正确立。班主任的资格、职级、培训、评价、薪酬等一系列制度都有待出台。这种情况导致学校在聘任班主任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境地: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解决了职称问题之后往往出现发展的高原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纷纷表示不愿做班主任,而青年教师则正好相反,虽然有强烈的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愿望(因为热爱或职称方面的现实压力),却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而不能胜任。
我们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如果没有资格准入、职务评聘、绩效考核、薪酬晋升方面的制度支撑,班主任教师职业难以实现有效的专业化。第二,独特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是班主任教师人事制度与其他职业以及岗位教师人事制度的核心区别,脱离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人事制度容易忽视班主任职业的内在特点,甚至违背教育规律。第三, 结合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学校人事管理,能够将班主任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运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既实现科学管理,又实现以人为本,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根据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果,可将教师工作分为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校领导管理工作四类工作岗位,让教师在不同方向上发展,同是“一级教师”,可能方向并不一样。目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岗位,有职务、职级、工资,工资是根据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工作量来颁发的。正因为如此,对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实行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普遍。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岗位,目前只适用于高校,同样有职务、职级和工资,其工作量是看其完成的科研任务来确定的。学校领导(校长)从事管理工作岗位,有专门职务、职级和工资的,目前只限于上海,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推广,但这是一种趋势。
然而,从事学生工作(班主任)的,除大学辅导员外,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专门岗位,因此对班主任实行的是津贴制度,而不是实行岗位工资制度,也没有实行职务、职级制度。尽管《意见》指出班主任是专业性岗位,较以往的政策、法规有很大的进步,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还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作保障。正因为没有作为一种专门岗位,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推理演绎的认定:班主任由教师担任的,认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的专业地位和特性,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特性也就落实了。换言之,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专业特性是依附于教师从事教学而全无自身的个性。
我们认为,班主任是教师工作的一种专门岗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教学岗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应当实行相应的岗位聘任制度、职级制度和工资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将教师工作划分为不同岗位的人事制度,可以让教师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一种岗位都有职务、职级和工资制度,这对教师专业化和学校人事制度管理都是有利的。
三、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
如何将班主任专业化与人事制度管理结合?人事管理强调班主任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专业发展则强调教师在承担相同或相似的任务时能达到什么水平。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来结合两者,既评价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程度,又评价班主任对学校目标的贡献度,势必需要一个庞大、复杂、精细的考核系统,增加难以承担的管理成本,而且这样的考核仍然无法衡量因分工不同造成的贡献差异。例如,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与发表了数篇论文的班主任,或者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与新上任的年轻班主任,谁的报酬应该更高?实际上还有更简单有效的办法。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就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通过结合学校运行目标,将班主任专业标准转化为班主任职位标准,由低到高将班主任专业化职级拟定分为五个层次,即实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特级班主任。五个职级,按次序评选,原则上不能越级评选。在评选过程中,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班主任可以提前破格参评高级或特级班主任。班主任的职级与教师的职称并列,同等对待,不同职级的班主任享有不同的报酬。这样,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管理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班主任专业标准描述了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不同职位类型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为划分班主任教师职位的类别和级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班主任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加上管理责任的因素就可得出班主任教师职位标准,再加上目标、态度等因素,就可得出班主任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这些标准正是班主任教师聘任、评价、薪酬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班主任专业标准围绕如何创建学生优良班集体,以此为核心建立人事制度,一方面使学校的管理真正扎根于班主任个人的专业实践之中,一方面使学校的组织目标不会脱离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
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事制度建设是基本保证。当然,班主任制度建设更具有“校本”的特征,如职称(或职级)评定与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不同,不适宜统一评审,而应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所以,应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提出宏观的指导性意见,给予班主任专业信誉保护提供政策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
2 黄正平.制度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保障[J].班主任之友,2006(9)
3 潘健.实施职级评定制: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J].班主任,2004(4)
(作者系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在职硕士)
责任编辑 熊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