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挖掘里面的领导学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应用于当前社会管理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创新。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宮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孙子兵法》虽然是关于军事计谋的著作,但是里面也有丰富的领导学思想。《孙子兵法》以为将者为教授对象,而为将者本身首先就是领导。因此,《孙子兵法》包含着丰富的领导学知识是理所当然的了。本书共计十三篇,现我们以前九篇来看一下当中包含的领导学思想。
始计开篇即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同样,领导的好与坏也会关涉到一个部门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领导者担负着重大决策的责任,决策一旦失误,其影响必定十分沉重深远。因此,必须要明确领导的重要性和责任性,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举轻若重,如履薄冰,大意不得。始计篇最后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段话放在领导学上就是要我们注意领导要有高屋建瓴的本事,遇事必先有成竹在胸。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一个领导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具体事情的处理自有具体的人负.责,领导者应集中精力专注于庙算之上,在其位谋其政,不可越俎代庖。
作战第二篇讲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萬之师举矣。这就是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战前的所有准备之中,物质准备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而作为领导,就要懂得经济——以最小的成本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领导干部还要懂得政治——运用公共权利整合公共资源,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利益。在实施具体的政策之前,领导必须要做好成本分析以及获取资源的办法,否则,政策只会半途而废。最后,孙子说道:兵贵胜,不贵久。领导在一个政策的实施当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和牵绊,但是,政策一旦制定下来,执行当中必须要当机立断。遇到阻碍就退缩,最终任何政策都不会得到落实。
谋攻第三篇是本书中极为精彩的一篇。开篇即震撼人心: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个好的将军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本以为百战百胜就是战神了,但是孙子对将领还有更高的要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开篇我们就说领导应专注于庙算,而在本篇我们就看到了领导专注于庙算的重要性了。因为,事必躬亲,带着部下攻城略地的领导即使每次都能取得成功,按孙子的观点他仍然不是一个好领导。上兵伐谋,说的就是领导者应把好这一关,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才是一个领导应具备的能力,领导者就是要负责在战略上打败对手,我们需要也是这样的领导。篇中又说: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这段话的意思是领导用人应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才能达到上下一心的效果。领导者很多时候不会既是全才又是专才,因此必须进行分权。分权之后要充分信任下属,让下属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自己从具体的实务当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战略研究和制定上。
军形第四篇谈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说的是领导者在政策实施前一定要谋划清楚,把各种条件都准备好。与外界环境和对手情况相比较,领导者更容易做的是完善自己,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找机会获取胜利。自己没准备好而一味贪多求大,不顾实际情况而导致一败涂地的领导者是常见的。
因此,好的领导者一定会先注重自身的切实发展,只有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才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兵势第五篇又是本书中较为华丽的一篇。孙子日: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意思是: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这说明领导者要合理建构自己的组织,建立流畅的沟通机制.和命令链条。用严明的赏罚方式将其制度化,最终做到指挥整个组织就像指挥自己的手脚一样灵活便利,如此才能获取大的成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战机稍纵即逝,作为领导者,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造势的能力,能为组织创造机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机遇不是等出来的,高明的领导应当学会为自己制造机遇。二是抓住机遇,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能力。很多时候机遇有了但没有人能抓到,或者抓到了但没能使机遇的能量最大化。具有转折意义的机遇千载难逢,一旦得到务必从中取得最大化的效益,高手交战尤其如此,同样的机会不同的领导者完全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收益,不可不慎。三是择人而任势的能力。这是最终得以成就以上两点的基础。机遇创造出来了,并意欲将其最大化,途径就是择人而任势。领导者需要什么样的形势就要选择什么样的人,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下属都有用武之地,下属功能的发挥是靠领导的运用。 虚实第六篇讲到: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这说的是领导者要具备出其不意的思维方式,能够因势利导,顺时而动。这是高明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思维方式,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制定和研究组织战略,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战略制定的优劣。领导者首先应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这是基础,此外领导者要更能出其不意,大力创新,因势利导,在既定的局势里因敌制胜。
军争第七篇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领导者会面对许多的竞争对手,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面临同样多的社会资源,领导者要做的是率先获取这些资源。
九变第八篇讲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段话讲的又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问题,领导者思维要全面,智慧明达的领导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在不利中找有利的因素,积极进取;在有利中找不利的因素,防微杜渐。最后孙子又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这说的是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问题,领导者自身性格对成事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关羽、张飞二人之败皆是其性格缺陷所致,千古之将一旦命殒,令人痛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已。
行军第九篇提出了领导者要得到下属的忠实拥护之心。孙子日:兵非贵益多也。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意思是: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执行惩罚,那么他们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土卒已经亲近依附,如果不执行军纪军法,也不能用米作战。所以,要用怀柔宽仁使他们思想统一,用军纪军法使他们行动一致,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素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土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从来不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土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贯彻执行的,表明将帅同土卒之间相处融洽。领导者带下属,不仅仅要带人更重要的是带心。貌恭而心不服的下属不会给领导者带来真正的受益。相反,如若哪天领导者遇挫,那这部分下属必将会落井下石,其效果不异于领导者给自己携带个定时炸弹。赏罚并用,恩威并施,攻心為上,这是领导者获得称心下属的方式。只有有了好的下属并组成了有力的团队,领导者的策略才会得到最终的贯彻和落实。
拿破仑被迫退位后,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就在圣赫勒拿岛监禁期间,拿破仑读到中国的《孙子兵法》,为中国人竞然拥有如此之智慧所深深折服了。并发出了感叹说:假如早些能读到《孙子兵法》就不会有此的滑铁卢惨败了。从这开始,拿破仑在内心之中对中国怀有极大敬畏之心了;而过后的与拜访者阿美士德的对话中才有了这一句名言问世: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不仅仅是一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领导者。其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是我们今天研究其中蕴含的领导学思想的最佳支持。希望我们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顺应时代重新解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让中华文化再次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强势文化。(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潍坊潍州支行行长)
※该栏目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作者文责自负。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宮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孙子兵法》虽然是关于军事计谋的著作,但是里面也有丰富的领导学思想。《孙子兵法》以为将者为教授对象,而为将者本身首先就是领导。因此,《孙子兵法》包含着丰富的领导学知识是理所当然的了。本书共计十三篇,现我们以前九篇来看一下当中包含的领导学思想。
始计开篇即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同样,领导的好与坏也会关涉到一个部门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领导者担负着重大决策的责任,决策一旦失误,其影响必定十分沉重深远。因此,必须要明确领导的重要性和责任性,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举轻若重,如履薄冰,大意不得。始计篇最后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段话放在领导学上就是要我们注意领导要有高屋建瓴的本事,遇事必先有成竹在胸。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一个领导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具体事情的处理自有具体的人负.责,领导者应集中精力专注于庙算之上,在其位谋其政,不可越俎代庖。
作战第二篇讲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萬之师举矣。这就是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战前的所有准备之中,物质准备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而作为领导,就要懂得经济——以最小的成本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领导干部还要懂得政治——运用公共权利整合公共资源,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利益。在实施具体的政策之前,领导必须要做好成本分析以及获取资源的办法,否则,政策只会半途而废。最后,孙子说道:兵贵胜,不贵久。领导在一个政策的实施当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和牵绊,但是,政策一旦制定下来,执行当中必须要当机立断。遇到阻碍就退缩,最终任何政策都不会得到落实。
谋攻第三篇是本书中极为精彩的一篇。开篇即震撼人心: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个好的将军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本以为百战百胜就是战神了,但是孙子对将领还有更高的要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开篇我们就说领导应专注于庙算,而在本篇我们就看到了领导专注于庙算的重要性了。因为,事必躬亲,带着部下攻城略地的领导即使每次都能取得成功,按孙子的观点他仍然不是一个好领导。上兵伐谋,说的就是领导者应把好这一关,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才是一个领导应具备的能力,领导者就是要负责在战略上打败对手,我们需要也是这样的领导。篇中又说: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这段话的意思是领导用人应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才能达到上下一心的效果。领导者很多时候不会既是全才又是专才,因此必须进行分权。分权之后要充分信任下属,让下属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自己从具体的实务当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战略研究和制定上。
军形第四篇谈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说的是领导者在政策实施前一定要谋划清楚,把各种条件都准备好。与外界环境和对手情况相比较,领导者更容易做的是完善自己,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找机会获取胜利。自己没准备好而一味贪多求大,不顾实际情况而导致一败涂地的领导者是常见的。
因此,好的领导者一定会先注重自身的切实发展,只有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才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兵势第五篇又是本书中较为华丽的一篇。孙子日: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意思是: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这说明领导者要合理建构自己的组织,建立流畅的沟通机制.和命令链条。用严明的赏罚方式将其制度化,最终做到指挥整个组织就像指挥自己的手脚一样灵活便利,如此才能获取大的成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战机稍纵即逝,作为领导者,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造势的能力,能为组织创造机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机遇不是等出来的,高明的领导应当学会为自己制造机遇。二是抓住机遇,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能力。很多时候机遇有了但没有人能抓到,或者抓到了但没能使机遇的能量最大化。具有转折意义的机遇千载难逢,一旦得到务必从中取得最大化的效益,高手交战尤其如此,同样的机会不同的领导者完全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收益,不可不慎。三是择人而任势的能力。这是最终得以成就以上两点的基础。机遇创造出来了,并意欲将其最大化,途径就是择人而任势。领导者需要什么样的形势就要选择什么样的人,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下属都有用武之地,下属功能的发挥是靠领导的运用。 虚实第六篇讲到: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这说的是领导者要具备出其不意的思维方式,能够因势利导,顺时而动。这是高明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思维方式,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制定和研究组织战略,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战略制定的优劣。领导者首先应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这是基础,此外领导者要更能出其不意,大力创新,因势利导,在既定的局势里因敌制胜。
军争第七篇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领导者会面对许多的竞争对手,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面临同样多的社会资源,领导者要做的是率先获取这些资源。
九变第八篇讲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段话讲的又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问题,领导者思维要全面,智慧明达的领导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在不利中找有利的因素,积极进取;在有利中找不利的因素,防微杜渐。最后孙子又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这说的是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问题,领导者自身性格对成事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关羽、张飞二人之败皆是其性格缺陷所致,千古之将一旦命殒,令人痛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已。
行军第九篇提出了领导者要得到下属的忠实拥护之心。孙子日:兵非贵益多也。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意思是: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执行惩罚,那么他们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土卒已经亲近依附,如果不执行军纪军法,也不能用米作战。所以,要用怀柔宽仁使他们思想统一,用军纪军法使他们行动一致,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素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土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从来不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土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贯彻执行的,表明将帅同土卒之间相处融洽。领导者带下属,不仅仅要带人更重要的是带心。貌恭而心不服的下属不会给领导者带来真正的受益。相反,如若哪天领导者遇挫,那这部分下属必将会落井下石,其效果不异于领导者给自己携带个定时炸弹。赏罚并用,恩威并施,攻心為上,这是领导者获得称心下属的方式。只有有了好的下属并组成了有力的团队,领导者的策略才会得到最终的贯彻和落实。
拿破仑被迫退位后,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就在圣赫勒拿岛监禁期间,拿破仑读到中国的《孙子兵法》,为中国人竞然拥有如此之智慧所深深折服了。并发出了感叹说:假如早些能读到《孙子兵法》就不会有此的滑铁卢惨败了。从这开始,拿破仑在内心之中对中国怀有极大敬畏之心了;而过后的与拜访者阿美士德的对话中才有了这一句名言问世: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不仅仅是一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领导者。其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是我们今天研究其中蕴含的领导学思想的最佳支持。希望我们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顺应时代重新解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让中华文化再次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强势文化。(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潍坊潍州支行行长)
※该栏目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作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