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门诊及住院部的手足口病患儿,年龄1~5岁,病程均小于2 d,不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患儿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 mg/(kg·d),联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对照组66例,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10 mg/(kg·d),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3 d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喜炎平,可明显提高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其安全性高、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手足口病;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63-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多发生在夏秋季。本病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病有较高的死亡率。为探索在疾病早期做到有效治疗,笔者在病毒唑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的患儿140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76例(54.29%),女64例(45.71%),年龄1~5岁,95例有明確的手足口病接触史。所有患儿病程均小于2 d, 均有发热,多在38℃左右。患儿有口腔溃疡、流涎、厌食。查体发现舌、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疱疹,手足见斑丘疹或疱疹,不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绝大部分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少数白细胞异常:WBC>10×109/L者10例,WBC<4×109/L者 8例。按就诊先后随机抽签分两组,治疗组74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入院前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病儿体温>38.5℃,酌情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短效退热剂。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827) 5 mg/(kg·d),联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用3~5 d。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另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
1.3?观察方法
每天观察项目:精神、胃纳、体温、皮疹、口腔溃疡及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出现四肢抖动。重症病例诊断标准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
1.4?疗效评定
参照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2 d内体温正常,皮疹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好转,3 d内不流涎,进食增加,玩耍如常。有效:3 d内体温正常,皮疹减少,一般情况好转,5 d内不流涎,进食增加,玩耍如常。无效:治疗效4 d仍发热,皮疹无减少或增多,流涎,进食少,口腔黏膜充血,疱疹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33,P<0.01),见表2。
2.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两组重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重症发生率为1.35%,对照组重症发生率为9.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见表4。
2.4?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明显增多,部分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且发生重症导致死亡的病例明显增多。该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感染EV71者易出现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众多的严重并发症[3]。个别重症病例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
目前对治疗普通手足口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如何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方面办法不多,通常用利巴韦林作为对因治疗,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应用已多年,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疗效不显著[4]。喜炎平是采用现代技术从植物穿心莲全叶中提取穿心莲内酯,并经独特的磺化专利工艺制成的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经磺化引入亲水基团加以制备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它改变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本身的结构,药理作用也因结构改变而增强,质量较同类产品稳定。在血液中药物浓度更高,并能很好穿透病毒细胞,占据病毒复制D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阻止蛋白质对 DNA片断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并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研究表明,喜炎平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及清热抗炎等药理作用,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利于疾病恢复[5]。
本研究显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总有效率达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并在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单纯静滴利巴韦林明显缩短,重症发生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1.
[2] 刘建林,张晟,边发根,等.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9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28-129.
[3] 曾健生,钱素云.重症手足口病的特点与诊治[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8):752-753.
[4] 高芬萍,赵亚萍,张伟.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事,2005,19(11):703-704.
[5]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
(收稿日期:2011-12-23)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手足口病;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63-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多发生在夏秋季。本病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病有较高的死亡率。为探索在疾病早期做到有效治疗,笔者在病毒唑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的患儿140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76例(54.29%),女64例(45.71%),年龄1~5岁,95例有明確的手足口病接触史。所有患儿病程均小于2 d, 均有发热,多在38℃左右。患儿有口腔溃疡、流涎、厌食。查体发现舌、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疱疹,手足见斑丘疹或疱疹,不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绝大部分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少数白细胞异常:WBC>10×109/L者10例,WBC<4×109/L者 8例。按就诊先后随机抽签分两组,治疗组74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入院前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病儿体温>38.5℃,酌情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短效退热剂。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827) 5 mg/(kg·d),联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用3~5 d。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另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
1.3?观察方法
每天观察项目:精神、胃纳、体温、皮疹、口腔溃疡及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出现四肢抖动。重症病例诊断标准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
1.4?疗效评定
参照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2 d内体温正常,皮疹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好转,3 d内不流涎,进食增加,玩耍如常。有效:3 d内体温正常,皮疹减少,一般情况好转,5 d内不流涎,进食增加,玩耍如常。无效:治疗效4 d仍发热,皮疹无减少或增多,流涎,进食少,口腔黏膜充血,疱疹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33,P<0.01),见表2。
2.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两组重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重症发生率为1.35%,对照组重症发生率为9.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P<0.05),见表4。
2.4?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明显增多,部分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且发生重症导致死亡的病例明显增多。该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感染EV71者易出现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众多的严重并发症[3]。个别重症病例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
目前对治疗普通手足口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如何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方面办法不多,通常用利巴韦林作为对因治疗,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应用已多年,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疗效不显著[4]。喜炎平是采用现代技术从植物穿心莲全叶中提取穿心莲内酯,并经独特的磺化专利工艺制成的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经磺化引入亲水基团加以制备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它改变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本身的结构,药理作用也因结构改变而增强,质量较同类产品稳定。在血液中药物浓度更高,并能很好穿透病毒细胞,占据病毒复制D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阻止蛋白质对 DNA片断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并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研究表明,喜炎平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及清热抗炎等药理作用,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利于疾病恢复[5]。
本研究显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总有效率达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并在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单纯静滴利巴韦林明显缩短,重症发生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1.
[2] 刘建林,张晟,边发根,等.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9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28-129.
[3] 曾健生,钱素云.重症手足口病的特点与诊治[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8):752-753.
[4] 高芬萍,赵亚萍,张伟.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事,2005,19(11):703-704.
[5]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
(收稿日期: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