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因此,好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提问谈点体会.
一、学生是问题的主体
物理教师要改变课堂形式.大量问题固然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回答教师提问的地位,这样的课堂形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变“满堂问”为“对话式”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让学生提问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答.
具体做法:一节课只有40分钟,学生学习新知识用30~35分钟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力争提前几分钟或十几钟讲完一节课的内容,然后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
在讲授主要教学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关于这一内容的疑惑和想法说出来.
例如,在讲“电流和电路”时,当学生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你对画的电路图有什么想法?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电源的正负极对调是否影响灯泡的亮度?开关接在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一样吗?等等.教师逐一就问题进行解答,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获得问题的答案.
二、改变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教师实现交流的一种手段,也是建构学生认知体系的一种方法,所以好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要想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就要以学生学习的思考过程为主线,分析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然后设计和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合上节拍.
例如,在讲“滑动变阻器”后,教师可设计问题: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时,电阻怎样变?电流怎样变?进一步拓展,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怎样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不变,怎样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理解了电路,开阔了思路,拓展了思维.
三、提高提问的技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更是备学生,而且设计总是要把内容和学生这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要考虑:每一个问题有无必要提,问题之间如何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哪些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又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这样,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问题深度不够的现状,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学生很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师应不问、少问,要在该问的地方提高难度和深度;学生不懂的知识,教师应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问题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住提问的时机
1.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要会提问
物理教学有许多探究实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认知与现象发生冲突或有疑难时提出问题.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在介绍做法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实验完成后,让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学生会发现测量的像到玻璃板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测量.这时再问:两次测量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之中.
2.提问面要广
教师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
例如,在讲“电路元件符号”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展开小组竞赛,比比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符号最多,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之中,教师及时获得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五、选准问题的切入点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尤其是教师提问模糊,会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仔细研究所要问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变换角度,选准切入点,然后推敲提问所用语言.
例如,在讲“质量”时,一般性的提问是:为什么质量不随状态而改变呢?空洞的提问,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改变视角和切入点,问得更具体、生动,学生就会积极抢答.常规提问使学生厌烦,而转换切入点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与积累,提高提问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是问题的主体
物理教师要改变课堂形式.大量问题固然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回答教师提问的地位,这样的课堂形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变“满堂问”为“对话式”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让学生提问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答.
具体做法:一节课只有40分钟,学生学习新知识用30~35分钟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力争提前几分钟或十几钟讲完一节课的内容,然后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
在讲授主要教学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关于这一内容的疑惑和想法说出来.
例如,在讲“电流和电路”时,当学生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你对画的电路图有什么想法?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电源的正负极对调是否影响灯泡的亮度?开关接在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一样吗?等等.教师逐一就问题进行解答,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获得问题的答案.
二、改变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教师实现交流的一种手段,也是建构学生认知体系的一种方法,所以好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要想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就要以学生学习的思考过程为主线,分析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然后设计和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合上节拍.
例如,在讲“滑动变阻器”后,教师可设计问题: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时,电阻怎样变?电流怎样变?进一步拓展,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怎样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不变,怎样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理解了电路,开阔了思路,拓展了思维.
三、提高提问的技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更是备学生,而且设计总是要把内容和学生这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要考虑:每一个问题有无必要提,问题之间如何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哪些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又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这样,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问题深度不够的现状,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学生很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师应不问、少问,要在该问的地方提高难度和深度;学生不懂的知识,教师应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问题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抓住提问的时机
1.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要会提问
物理教学有许多探究实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认知与现象发生冲突或有疑难时提出问题.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在介绍做法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实验完成后,让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学生会发现测量的像到玻璃板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测量.这时再问:两次测量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之中.
2.提问面要广
教师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
例如,在讲“电路元件符号”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展开小组竞赛,比比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符号最多,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之中,教师及时获得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五、选准问题的切入点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尤其是教师提问模糊,会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仔细研究所要问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变换角度,选准切入点,然后推敲提问所用语言.
例如,在讲“质量”时,一般性的提问是:为什么质量不随状态而改变呢?空洞的提问,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改变视角和切入点,问得更具体、生动,学生就会积极抢答.常规提问使学生厌烦,而转换切入点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与积累,提高提问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