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先以为我和他们分属两个世界”,写于15年前的一句话,现在回想起来别样滋味。“我”,《音乐周报》一名女记者;“他们”,北京四城一群摇滚人。在音乐院校长大,绕象牙塔尖转圈,满耳全是Bel conto(美声),满脑全是Classic(古典)……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会听摇滚、写摇滚。从被动接受职务行为到主动选择情不自禁。
1993年,中国摇滚乐有些不平凡。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因而出现了突破与转机。
“一无所有”上荧屏—开荤了
最早在1986年初夏,偶然一瞥,荧屏上“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标语下挤着一大堆男女。镜头晃过毛阿敏、韦唯、田震、孙国庆、蔡国庆、付笛声……还有丁武!其时,全部陌生,一个不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如此粗糙沙哑的嗓音,刀锋般锐利一下扎透心底,头皮发麻汗毛竖起。画面定格一张两眼紧闭双唇开阖的脸,“这小子今后肯定能出来!”只是浑然不觉,原来他唱的就是“摇滚”。那道光环遮天蔽日覆盖群星,突然之间感觉醉了酒似的有点晕。
那场演出被称为“中国摇滚开天辟地”,崔健迅速窜红,“中国摇滚教父”的桂冠套上头顶,真是始料未及。有时也会有点飘飘然,暗自为当初的眼光和预言。摇滚,从此,闯入公众视野,影响社会生活。实际上,中国摇滚“地下”潜伏期相当漫长。早在我读大二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园内,1980年诞生了大陆第一支演绎西方经典摇滚“万李马王”(万星、李世超、马小艺、王昕波)乐队;从1981年以后,北京每年俩、三四、十几、几十,到了90年代中期,已然冒出来上百支摇滚乐队。
只有崔健和他的乐队,可以数度单挑大梁独立开声演出专场。1992年12月28日-30日在北展剧场举办《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集资义演。“这是33个月以来,崔健主唱的第20次义演音乐会”,杨晓东说:“我想,这项演唱会也是让我们大家共同当一次大夫,去除癌症。使我们能更好地生活在我们喜欢的这个世界上”,崔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平生第一次在现场和数千观众一起站着听完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解决》《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还有那首《一无所有》。
“唐朝”专辑首发式—吓哭了
第一次面对面采访摇滚乐队,“唐朝”,中国第一支“重金属”。1992年岁末在京发行首张专辑《梦回唐朝》。那个冬日的午后,本报专跑“流行音乐”的前辈杨晓东说,“你去跑一趟,‘唐朝’发片儿”。唐朝?有点发懵。“摇滚乐队,四男的,长发、高个儿,你肯定喜欢!”懵里懵懂跑到北京站东街那家音像店门前,“请问,唐……”,还没反应过来,马上被“退了神光”。那阵势活脱“大革命”场面,有几个人冲出来,把吓傻了的我,连拖带架送入店内,大门终于掩上。玻璃门窗外,人潮马翻群情激奋,男青年拍打玻璃,女青年挥舞双拳,疯狂高呼“唐朝唐朝……丁武丁武……张炬张炬……”,从没见过这种阵势,自顾自躲在角落瑟瑟发抖泪眼婆娑。突然发现传说中的“唐朝”四条大汉就在眼前,清一色的黑装裹身长发飘飞,帅!羞答答擦干泪水,摆开采访的架势。谁搭理?!混乱的局面还不知如何收拾。一张唱片塞进手中,再说。采访失败,灰溜溜落荒而逃。
回家第一件事,听听“唐朝”。从First到End,全盘接受首首入耳。原来,“重金属”并不那么可怕。很喜欢《梦回唐朝》《太阳》,更喜欢《月梦》《飞翔鸟》。许多年后,正在上小学的儿子翻出这盘盒式录音带,很认真很投入地、一边听一边写作业,“妈妈,我喜欢《月梦》,还有《飞翔鸟》”。一阵暖流泛过心田,“唐朝”又有了新一代知音。
2008年夏季,纪念“唐朝”乐队成立20周年,京文唱片特别奉献《梦回唐朝》再版专辑。“中国摇滚乐还能恢复到过往的辉煌吗?”面对媒体丁武回答:“中国摇滚乐辉煌过吗?真的没有辉煌过”,他们只是甘愿做中国摇滚乐的奠基石,《梦回唐朝》注定成为经典。
“月光”地下大Party—惊呆了
翻开我的《1993效率手册》,2月27日页面上留有“下午:在左家庄音乐研究所录音棚采访台湾歌手陈昇;晚间:在外交人员大酒家地下月光舞厅—Rock Party……”的记录。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这种“地下”活动,好像也是惟一一次。
一般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摇滚总是和那些负面东西关联,毒、性、叛逆、反动、牛鬼蛇神……。如果不是在“唐朝”首张专辑首发式上偶然认识经纪人赖碧云,借我十个胆也注定不敢孤身勇闯摇滚营地。赖碧云武汉大学哲学系大本毕业,我一向对哲学女生崇拜有加。这个典型的南国女子,平直短发,个子娇小,很有亲和力和安全感,在她多次诚邀下,我终于横下一条心,去。
那晚她牵着我的手,一步步走向地下,很惶惑很不安。在大厅门前,我收住脚步,仿佛来到阎罗殿,大鬼小鬼在眼前。那时,大街上染发的还不多见。而这里红、蓝、绿发在蓬松爆炸,满屋尽带黑嘴唇、黑眼影、黑指甲。人堆里,崔健矜持地频频颔首,他当时的女友宋小红大腹便便几近临盆,却身着牛仔超短裙。还是乍暖还寒呵气成霜的季节,这里的青年男女一个个袒胸露背光腿赤足,在震耳欲聋强烈刺激音乐中,疯狂扭动摇头摆尾的青年男女,我和小赖黑发红唇呢裙棉靴,简直成了俩最不入流的另类。
“他在日本特别受欢迎,你无法想象,那些女的全疯了!”小赖附耳低语,顺她手指,儒雅文静、平头眼镜的大男孩,正双手合抱麦克咕哝嗫嚅,听不懂却依然喜欢,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窦唯。
那次最深印象来自何勇,他蹦蹦跳跳登台演唱《钟鼓楼》。“真好听!”我毫不掩饰发自内心。“崔健很看好他”,小赖得意洋洋。何勇这首成名作,后来开始电台播放荣耀上榜。
魔岩三杰“中国火”—点燃了
那次“月光”Party后的第3天,我在新大都饭店三楼咖啡厅采访Landy—张培仁,这是一个中国摇滚乐界无法忘却的名字。
现在人们依然怀念15年前的“魔岩三杰”,那是中国摇滚黄金时代的一面旗帜。张培仁,竖起这面旗帜的关键人物,时任隶属台湾滚石唱片的魔岩文化有限公司“老大”。该公司联手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曾相继推出《唐朝》《黑豹》。1993年3月1日,正式首发《中国火·壹》,这是中国大陆摇滚乐队首张精选合辑,首曲便是《姐姐》,“寂寞歌手”张楚之作。我的报道重点提及“新面孔”,如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新生代“面孔”,还有“自我教育”、“红色部队”、“目击者”以及香港的“ANODIZED”等等。
第一次采访张培仁,听他讲述北京摇滚乐亮相德国。1993年2月1日-20日,崔健和ADO、刘元、王勇、唐朝、女子、1989等6组摇滚乐队,赴德参加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艺术节。“出色表现令人瞩目”,展示了被西方认为是摇滚乐沙漠的中国,起点很高、开端良好,“但与世界摇滚乐的发展尚有相当距离”。翌年12月17日,“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和唐朝乐队,集结亮相红磡体育馆,香港乐迷第一次现场见识北京摇滚。张培仁在“香港演出后记”写到:“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近万名香港观众。……几年来几乎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这是继崔健后,中国摇滚乐第一次高峰的实例见证。
愿以那篇“魔岩三杰”专稿结语:“我不知道是否与他们分属两个世界。站远了看,走近了听,仍是不了解。……这些歌,有的也许我永远难以接受;有的则现在已无法拒绝。这魅力不在其完美,而在其独特”。■
1993年,中国摇滚乐有些不平凡。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因而出现了突破与转机。
“一无所有”上荧屏—开荤了
最早在1986年初夏,偶然一瞥,荧屏上“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标语下挤着一大堆男女。镜头晃过毛阿敏、韦唯、田震、孙国庆、蔡国庆、付笛声……还有丁武!其时,全部陌生,一个不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如此粗糙沙哑的嗓音,刀锋般锐利一下扎透心底,头皮发麻汗毛竖起。画面定格一张两眼紧闭双唇开阖的脸,“这小子今后肯定能出来!”只是浑然不觉,原来他唱的就是“摇滚”。那道光环遮天蔽日覆盖群星,突然之间感觉醉了酒似的有点晕。
那场演出被称为“中国摇滚开天辟地”,崔健迅速窜红,“中国摇滚教父”的桂冠套上头顶,真是始料未及。有时也会有点飘飘然,暗自为当初的眼光和预言。摇滚,从此,闯入公众视野,影响社会生活。实际上,中国摇滚“地下”潜伏期相当漫长。早在我读大二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园内,1980年诞生了大陆第一支演绎西方经典摇滚“万李马王”(万星、李世超、马小艺、王昕波)乐队;从1981年以后,北京每年俩、三四、十几、几十,到了90年代中期,已然冒出来上百支摇滚乐队。
只有崔健和他的乐队,可以数度单挑大梁独立开声演出专场。1992年12月28日-30日在北展剧场举办《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集资义演。“这是33个月以来,崔健主唱的第20次义演音乐会”,杨晓东说:“我想,这项演唱会也是让我们大家共同当一次大夫,去除癌症。使我们能更好地生活在我们喜欢的这个世界上”,崔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平生第一次在现场和数千观众一起站着听完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解决》《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还有那首《一无所有》。
“唐朝”专辑首发式—吓哭了
第一次面对面采访摇滚乐队,“唐朝”,中国第一支“重金属”。1992年岁末在京发行首张专辑《梦回唐朝》。那个冬日的午后,本报专跑“流行音乐”的前辈杨晓东说,“你去跑一趟,‘唐朝’发片儿”。唐朝?有点发懵。“摇滚乐队,四男的,长发、高个儿,你肯定喜欢!”懵里懵懂跑到北京站东街那家音像店门前,“请问,唐……”,还没反应过来,马上被“退了神光”。那阵势活脱“大革命”场面,有几个人冲出来,把吓傻了的我,连拖带架送入店内,大门终于掩上。玻璃门窗外,人潮马翻群情激奋,男青年拍打玻璃,女青年挥舞双拳,疯狂高呼“唐朝唐朝……丁武丁武……张炬张炬……”,从没见过这种阵势,自顾自躲在角落瑟瑟发抖泪眼婆娑。突然发现传说中的“唐朝”四条大汉就在眼前,清一色的黑装裹身长发飘飞,帅!羞答答擦干泪水,摆开采访的架势。谁搭理?!混乱的局面还不知如何收拾。一张唱片塞进手中,再说。采访失败,灰溜溜落荒而逃。
回家第一件事,听听“唐朝”。从First到End,全盘接受首首入耳。原来,“重金属”并不那么可怕。很喜欢《梦回唐朝》《太阳》,更喜欢《月梦》《飞翔鸟》。许多年后,正在上小学的儿子翻出这盘盒式录音带,很认真很投入地、一边听一边写作业,“妈妈,我喜欢《月梦》,还有《飞翔鸟》”。一阵暖流泛过心田,“唐朝”又有了新一代知音。
2008年夏季,纪念“唐朝”乐队成立20周年,京文唱片特别奉献《梦回唐朝》再版专辑。“中国摇滚乐还能恢复到过往的辉煌吗?”面对媒体丁武回答:“中国摇滚乐辉煌过吗?真的没有辉煌过”,他们只是甘愿做中国摇滚乐的奠基石,《梦回唐朝》注定成为经典。
“月光”地下大Party—惊呆了
翻开我的《1993效率手册》,2月27日页面上留有“下午:在左家庄音乐研究所录音棚采访台湾歌手陈昇;晚间:在外交人员大酒家地下月光舞厅—Rock Party……”的记录。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这种“地下”活动,好像也是惟一一次。
一般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摇滚总是和那些负面东西关联,毒、性、叛逆、反动、牛鬼蛇神……。如果不是在“唐朝”首张专辑首发式上偶然认识经纪人赖碧云,借我十个胆也注定不敢孤身勇闯摇滚营地。赖碧云武汉大学哲学系大本毕业,我一向对哲学女生崇拜有加。这个典型的南国女子,平直短发,个子娇小,很有亲和力和安全感,在她多次诚邀下,我终于横下一条心,去。
那晚她牵着我的手,一步步走向地下,很惶惑很不安。在大厅门前,我收住脚步,仿佛来到阎罗殿,大鬼小鬼在眼前。那时,大街上染发的还不多见。而这里红、蓝、绿发在蓬松爆炸,满屋尽带黑嘴唇、黑眼影、黑指甲。人堆里,崔健矜持地频频颔首,他当时的女友宋小红大腹便便几近临盆,却身着牛仔超短裙。还是乍暖还寒呵气成霜的季节,这里的青年男女一个个袒胸露背光腿赤足,在震耳欲聋强烈刺激音乐中,疯狂扭动摇头摆尾的青年男女,我和小赖黑发红唇呢裙棉靴,简直成了俩最不入流的另类。
“他在日本特别受欢迎,你无法想象,那些女的全疯了!”小赖附耳低语,顺她手指,儒雅文静、平头眼镜的大男孩,正双手合抱麦克咕哝嗫嚅,听不懂却依然喜欢,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窦唯。
那次最深印象来自何勇,他蹦蹦跳跳登台演唱《钟鼓楼》。“真好听!”我毫不掩饰发自内心。“崔健很看好他”,小赖得意洋洋。何勇这首成名作,后来开始电台播放荣耀上榜。
魔岩三杰“中国火”—点燃了
那次“月光”Party后的第3天,我在新大都饭店三楼咖啡厅采访Landy—张培仁,这是一个中国摇滚乐界无法忘却的名字。
现在人们依然怀念15年前的“魔岩三杰”,那是中国摇滚黄金时代的一面旗帜。张培仁,竖起这面旗帜的关键人物,时任隶属台湾滚石唱片的魔岩文化有限公司“老大”。该公司联手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曾相继推出《唐朝》《黑豹》。1993年3月1日,正式首发《中国火·壹》,这是中国大陆摇滚乐队首张精选合辑,首曲便是《姐姐》,“寂寞歌手”张楚之作。我的报道重点提及“新面孔”,如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新生代“面孔”,还有“自我教育”、“红色部队”、“目击者”以及香港的“ANODIZED”等等。
第一次采访张培仁,听他讲述北京摇滚乐亮相德国。1993年2月1日-20日,崔健和ADO、刘元、王勇、唐朝、女子、1989等6组摇滚乐队,赴德参加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艺术节。“出色表现令人瞩目”,展示了被西方认为是摇滚乐沙漠的中国,起点很高、开端良好,“但与世界摇滚乐的发展尚有相当距离”。翌年12月17日,“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和唐朝乐队,集结亮相红磡体育馆,香港乐迷第一次现场见识北京摇滚。张培仁在“香港演出后记”写到:“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近万名香港观众。……几年来几乎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这是继崔健后,中国摇滚乐第一次高峰的实例见证。
愿以那篇“魔岩三杰”专稿结语:“我不知道是否与他们分属两个世界。站远了看,走近了听,仍是不了解。……这些歌,有的也许我永远难以接受;有的则现在已无法拒绝。这魅力不在其完美,而在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