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常用的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两种,即标准免疫血清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用的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两种,即标准免疫血清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其他文献
国外曾用无环鸟苷治疗数例乙型肝炎病人,认为对HBV的DNAP有暂时性抑制作用。
病毒性肝炎病人反复发作的预后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应简单回答是好或不好,以下是影响预后的两个基本问题。
病毒性肝炎根据其不同的病原一般区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与非甲非乙型肝炎三种。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etto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肝活检标本中乙肝病毒(HBV)时,发现一种新的抗原-抗体系统。为了与以往的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区别,作者将其命名为δ因子或抗原,其相应的抗体为抗-δ。这一命名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作者报告了西安市4个托幼机构1981年9月~1982年11月甲型肝炎暴发的流行病学与血清学调查分析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高感染人群中行肝活检289例,其中包括慢性无症状肝炎39例,无症状慢性携带者218例,短暂无症状携带者10例和携带状态结束者22例。在无症状慢性携带者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或无肝硬化)占7.3%,慢性迁延性肝炎占22.0%,慢性小叶性肝炎占10.6%,轻微病变占48.2%,肝组织正常者占11.9%。无症状肝炎的病变相对较重,短暂携带者病变轻微,携带状态结束者尚有少数为慢性肝炎。高发地区
本文说明:(1)HBV-DNA、HBeAg和Dane颗粒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HBV-DNA比HBeAg更能准确指示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与否;(2)抗-HBe阳性者虽表明HBV复制已基本停止,但尚有不少抗-HBe阳性血液仍具有传染性,这在防止母婴垂直传播时是应予重视的,因此应慎重对待和重新评价抗-HBe阳性血液的传染性;(3)常规的血清学试验不足以全部排除HBV感染,只有同时采用包括分子杂交
乙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预防作用,有效地制止乙型肝炎的流行,应选择最易遭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人群作为接种对象。
慢性HBV携带者的清除病毒治疗迄今尚未解决。国外应用阿糖腺苷(Ara-A)、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和干扰素或两者联合治疗,可见DNA聚合酶(DNAP)明显下降或消失,但停药后大都迅速上升到原来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因联系,已由于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到HBV-DNA序列,整合到肝癌宿主基因组中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虽然组织病理学已发现了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然后发展到肝癌的逐步演变过程,可是对于在肝炎阶段HBV-DNA的存在情况了解较少。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和卫生部科委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于1984年12月25~30日在南宁市举行。到会正式代表247人,列席代表131人。包括临床、流行病学、防疫、病毒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及检验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及专家。大会共收到论文455篇。本次会议论文的特点为基础和临床结合紧密,特别是在肝炎的病理学研究及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防治研究方面,显示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