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价,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实践进行分析,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完善评价指标、重视特色评价、积极运用大数据、引入第三方评价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价,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检验工作成效,判断决策得失,激发创新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指导,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依据。而通过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实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试图寻求解决现实困境的优化路径。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评价实践的调研及分析
目前,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实施者主要包括两类: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我们搜集了部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福州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的思想政治考核评价文件,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我们发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思想政治考评文件,凡是有工作检查指标体系及标准的,一般都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化的规定。如《2010年甘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中,一级指标包括“组织领导、条件保障、队伍建设、工作途径与任务落实、环境建设、安全教育与校园和谐稳定”等6项。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其文件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对高校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如黑龙江省和贵州省都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查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指标体系及标准》里,检查指标分别为A*、A、B三类,共47项,其中A*为核心指标(9项),A为重点指标(12项),B为基本指标(26项)。每类指标都有“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赋分[2]。
而高校出台的思政考评文件则有如下共性:一是基本都认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原则,二是多数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三是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合并进行考核评价的高校居多,这也同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考核工作中所占比重下降,甚至可以说从考核分值看,纯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值占比并不高。如《鲁东大学2017年二级单位党的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办法》(鲁大党发〔2017〕9号)[3]指标体系中共12个考核项目,满分150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15分,占总分的10%。烟台职业学院自2017年开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将其列入《烟台职业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考评表》,在该表中,考评项目9项共100分,其中,“思想政治工作”5分,占总分的5%。就差异而言,从考核对象看,有的考核对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福州大学),有的是学校二级单位(如鲁东大学、烟台大学、烟台职业学院),有的是党政干部(如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从考核标准看,有的制定的量化标准比较具体细致,有的比较粗放,甚至没有量化。
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实践非常有研究价值。目前,很多地区和高校都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或办法,这些文件几乎都会做出“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4]类似的表述,然而,真正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出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细则或办法的,为数并不算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高校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所制订的考核评价的方案、细则或办法,无论是否成熟完善,都为构建科学实用的评价机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中,“谁评价”“评价谁”并不是大问题,焦点在于“怎么评价”。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现实困境
一是传统评价模式的局限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评价一般是采用审核档案材料、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听取汇报、现场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到现场看、听、问、查等,获取证实性的信息,以此检验评价对象的真实性、有效性。这种模式在过去、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都是一种主流评价模式。其优点是评价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既包括现场感知的一手信息,也包括客观记录的档案信息。其缺点在于,档案材料和汇报材料的真实性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辨识,现场的访问和考察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准备就绪的内容,评价对象的问题和不足往往不能完全暴露,重“显性”,轻“隐性”,从而使这种评价模式流于“走马观花”的程式。
二是评价指标设计系统性的缺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指标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方式是,按照上级制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中所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再将其进一步细化成二级、三级指标,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数据的达标情况,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这种指标设计目的性很强,系统性不足。
三是指标权重配比科学性的疑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是赋分法,对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减分。这种方法要求对评价指标做科学的权重配置,以确保评价工作有重点、有导向。权重分配需要深入调研,咨询专家,科学论证,而不是凭主观想法任意设置。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要完善评价指标。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实施途径等内容。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進一步制定了目标原则、基本任务。这两个文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遵循上述文件,并结合自身实际,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反映高校思政工作的目标要求。 二要重视特色评价。“特色”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创做法、独特经验,而且这些做法和经验取得了显著实效或良好的社会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这就要求高校从本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事”、把握“时”、顺应“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加入特色指标,是对个性化工作的肯定,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可喜的是,现在“特色指标”已经开始被引起重视,贵州省教育厅便将“特色项目”作为一级指标,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指标体系[6]。
三要积极运用大数据。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运用有助于从技术层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与传统档案材料组成的碎片化的管理数据相比,大数据技术可以发挥其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载体、方法、内容、成果等要素集聚和释放的大量数据信息整合起来,挖掘、分析、运用,进行精准评估。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隐晦性,往往很难具体直观地进行体现,像“学生活动场所制度健全,设施完善,使用效果好”这种评估标准,制度是否健全和设施是否完善能以一定的标准检验,但是使用效果“好”很含糊,什么程度的效果算“好”,什么程度的算“比较好”,什么程度的算“不好”,界限不明。如果运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大学生活动场所使用效果模型”,根据学生使用相关场所的频次数据、使用评价数据等,统计分析学生的使用情况。
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7]在高等教育中引入第三方评价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引入第三方评价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级别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现有近30家,市级和民间教育评估组织有30多家。不过,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机构,主要从事对高校综合实力或科研、大学生就业等单项领域的评估、研究,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质量评价的尚未见诸报道。好在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第三方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必将有利于推动相关机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第三方评估机构则需要提升专业水平,在客观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上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6-380.
[2][6]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修订《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指标体系及标准》(试行)的通知[Z].黔教(委)社发〔2017〕13号.2017-04-24.
[3]鲁东大学2017年二级单位党的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办法[EB/OL].http://www.news1.ldu.edu.cn/info/1005/25382.htm.2017-04-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7]中共教育部黨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2017-12-0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价,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检验工作成效,判断决策得失,激发创新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指导,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依据。而通过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实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试图寻求解决现实困境的优化路径。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评价实践的调研及分析
目前,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实施者主要包括两类: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我们搜集了部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福州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的思想政治考核评价文件,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我们发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思想政治考评文件,凡是有工作检查指标体系及标准的,一般都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化的规定。如《2010年甘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中,一级指标包括“组织领导、条件保障、队伍建设、工作途径与任务落实、环境建设、安全教育与校园和谐稳定”等6项。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其文件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对高校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如黑龙江省和贵州省都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查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指标体系及标准》里,检查指标分别为A*、A、B三类,共47项,其中A*为核心指标(9项),A为重点指标(12项),B为基本指标(26项)。每类指标都有“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赋分[2]。
而高校出台的思政考评文件则有如下共性:一是基本都认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原则,二是多数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三是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合并进行考核评价的高校居多,这也同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考核工作中所占比重下降,甚至可以说从考核分值看,纯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值占比并不高。如《鲁东大学2017年二级单位党的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办法》(鲁大党发〔2017〕9号)[3]指标体系中共12个考核项目,满分150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15分,占总分的10%。烟台职业学院自2017年开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将其列入《烟台职业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考评表》,在该表中,考评项目9项共100分,其中,“思想政治工作”5分,占总分的5%。就差异而言,从考核对象看,有的考核对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福州大学),有的是学校二级单位(如鲁东大学、烟台大学、烟台职业学院),有的是党政干部(如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从考核标准看,有的制定的量化标准比较具体细致,有的比较粗放,甚至没有量化。
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实践非常有研究价值。目前,很多地区和高校都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或办法,这些文件几乎都会做出“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4]类似的表述,然而,真正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出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细则或办法的,为数并不算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高校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所制订的考核评价的方案、细则或办法,无论是否成熟完善,都为构建科学实用的评价机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中,“谁评价”“评价谁”并不是大问题,焦点在于“怎么评价”。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现实困境
一是传统评价模式的局限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评价一般是采用审核档案材料、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听取汇报、现场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到现场看、听、问、查等,获取证实性的信息,以此检验评价对象的真实性、有效性。这种模式在过去、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都是一种主流评价模式。其优点是评价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既包括现场感知的一手信息,也包括客观记录的档案信息。其缺点在于,档案材料和汇报材料的真实性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辨识,现场的访问和考察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准备就绪的内容,评价对象的问题和不足往往不能完全暴露,重“显性”,轻“隐性”,从而使这种评价模式流于“走马观花”的程式。
二是评价指标设计系统性的缺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指标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方式是,按照上级制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中所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再将其进一步细化成二级、三级指标,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数据的达标情况,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这种指标设计目的性很强,系统性不足。
三是指标权重配比科学性的疑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是赋分法,对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减分。这种方法要求对评价指标做科学的权重配置,以确保评价工作有重点、有导向。权重分配需要深入调研,咨询专家,科学论证,而不是凭主观想法任意设置。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要完善评价指标。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实施途径等内容。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進一步制定了目标原则、基本任务。这两个文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遵循上述文件,并结合自身实际,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反映高校思政工作的目标要求。 二要重视特色评价。“特色”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创做法、独特经验,而且这些做法和经验取得了显著实效或良好的社会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这就要求高校从本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事”、把握“时”、顺应“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加入特色指标,是对个性化工作的肯定,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可喜的是,现在“特色指标”已经开始被引起重视,贵州省教育厅便将“特色项目”作为一级指标,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指标体系[6]。
三要积极运用大数据。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运用有助于从技术层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与传统档案材料组成的碎片化的管理数据相比,大数据技术可以发挥其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载体、方法、内容、成果等要素集聚和释放的大量数据信息整合起来,挖掘、分析、运用,进行精准评估。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隐晦性,往往很难具体直观地进行体现,像“学生活动场所制度健全,设施完善,使用效果好”这种评估标准,制度是否健全和设施是否完善能以一定的标准检验,但是使用效果“好”很含糊,什么程度的效果算“好”,什么程度的算“比较好”,什么程度的算“不好”,界限不明。如果运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大学生活动场所使用效果模型”,根据学生使用相关场所的频次数据、使用评价数据等,统计分析学生的使用情况。
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7]在高等教育中引入第三方评价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引入第三方评价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级别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现有近30家,市级和民间教育评估组织有30多家。不过,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机构,主要从事对高校综合实力或科研、大学生就业等单项领域的评估、研究,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质量评价的尚未见诸报道。好在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第三方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必将有利于推动相关机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第三方评估机构则需要提升专业水平,在客观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上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6-380.
[2][6]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修订《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指标体系及标准》(试行)的通知[Z].黔教(委)社发〔2017〕13号.2017-04-24.
[3]鲁东大学2017年二级单位党的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办法[EB/OL].http://www.news1.ldu.edu.cn/info/1005/25382.htm.2017-04-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7]中共教育部黨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