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更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和特色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
1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1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交流发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贴切生活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不仅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数学抽象且枯燥无味,而且能使其感到数学对于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从而积极学习。
1.2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或者解题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是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3 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增强直觉思维的深刻作用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的问题。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指出:“直接从教师或书本那儿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应通过揭示教学自身的矛盾来引入概念,以突出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孩子了解新概念的强烈的动机和愿望。
2 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学。为了保证学生能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自学内容,安排自学内容,安排课前预习作业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好的铺垫。这样,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解决一些现有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继续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2.1 导学稿。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自学之前,教师应合理制定导学稿,准确地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回答问题,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开门见山的导学能给学生自学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一清二楚。
2.2 自学。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始自学的时候,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可以给“走错路”或“迷路”的学生捎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明方向。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扬速度快、结果正确,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教师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评学”做好准备。自学时除了学生独立思考、独自领悟之外,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形式解决新的问题。
2.3 训练。要保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点放在: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训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4 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非常重要。它可以说并不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步骤,而是贯穿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且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如课堂开始情境和悬念的设置;在学生学习困难时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表明自己的见解;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练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必要的小结等等,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学生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通过整合教材,腾出时间让学生独自领悟,先学后教,合作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1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交流发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贴切生活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不仅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数学抽象且枯燥无味,而且能使其感到数学对于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从而积极学习。
1.2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或者解题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是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3 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增强直觉思维的深刻作用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的问题。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指出:“直接从教师或书本那儿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应通过揭示教学自身的矛盾来引入概念,以突出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孩子了解新概念的强烈的动机和愿望。
2 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学。为了保证学生能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自学内容,安排自学内容,安排课前预习作业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好的铺垫。这样,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解决一些现有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继续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2.1 导学稿。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自学之前,教师应合理制定导学稿,准确地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回答问题,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开门见山的导学能给学生自学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一清二楚。
2.2 自学。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始自学的时候,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可以给“走错路”或“迷路”的学生捎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明方向。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扬速度快、结果正确,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教师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评学”做好准备。自学时除了学生独立思考、独自领悟之外,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形式解决新的问题。
2.3 训练。要保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点放在: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训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4 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非常重要。它可以说并不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步骤,而是贯穿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且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如课堂开始情境和悬念的设置;在学生学习困难时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表明自己的见解;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练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必要的小结等等,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学生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通过整合教材,腾出时间让学生独自领悟,先学后教,合作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